曹操為何說“生子當如孫仲謀”?少年孫權有何政治手腕?

小不點9361625172791


孫權15歲當縣長,18歲執掌東吳。孫權及其父親孫堅、其兄孫策是三國英雄普中一道獨特的風景,曹操曾說:“生子當如孫仲謀!若劉景升兒子,豚犬耳!”意思是說生兒子就應當像孫權,至於劉表的兒子,不過是豬狗。為什麼一代梟雄對孫權有如此高的評價?孫權在年少時究竟表現了怎樣的政治成熟和政治手腕?

初出茅廬,不同凡響

年少時,孫權常跟在兄長孫策左右,參與軍隊內部的決策,顯露出一些才能。每當宴請賓客,孫策常回頭看著孫權說:“這些人,以後都會是你的手下。”孫策得會稽郡後,15歲的孫權被任命為會稽郡陽羨(今江蘇宜興)縣長,後來吳郡太守朱治舉薦他為孝廉,揚州刺史嚴象又舉薦他為茂才。

影視劇中的少年孫權

《三國志》作者陳壽說:“孫權屈身忍辱,任才尚計,有勾踐之奇英,人之傑矣。”他認為孫權有陰柔手段,能夠象勾踐那樣屈身忍辱,籠絡人才,善用計謀。


孫權執掌江東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樹立威信。他“分部諸將,鎮撫山越,討不從命”。廬陵太守孫輔擔心孫權太年輕,保不住江東,便暗中遣使與曹操來往,結果被人告發。孫權於是盡殺孫輔的近臣,將孫輔流放幽禁。


還有廬江太守李術,孫策死後不服孫權的管束,甚至招納孫權的部眾。孫權向他討要,他卻回覆說:“有德者歸附,無德者叛離,哪有歸還之理!”孫權大怒,但並沒有莽撞行事。他先上書曹操,說李術這傢伙殺了揚州刺史嚴象,我現在要剿除他,他肯定會向中央報告求援,希望您不要理睬。果然,曹操沒有救李術,孫權於是“屠其城、梟其首、徙其部曲2萬餘人。


手段高明,化解矛盾

孫權一直能佔據江東,除了地理優勢,很大一個原因是有一批文人武將衷心的輔佐他。就連諸葛亮也多次提到這一點。孫權用人,不求全才,人盡其用。

他就任後的人事安排,《資治通鑑》做了一些記載:一是進行了一次軍事改革,合併了一些兵少力量弱的隊伍;二是開始重用出自基層但帶兵出色的呂蒙;三是採納駱統的建議,接納各地士人,徵詢對自己的意見,觀察其志向,關心生活起居,以便進一步發現人才。

影視劇中的呂蒙

孫權很會溫和的化解部將時間隊伍矛盾。公元213年,孫權派大將周泰統兵,卻發現朱然、徐盛等部將覺得周泰出身寒微,不甘心聽周泰統屬。前線將帥不和乃是兵家大忌,孫權並沒有採用生硬的辦法,而是動了一些心思,溫和隊伍化解了矛盾。


孫權請諸將宴飲,喝酒正興隊伍時候,他命周泰解開衣襟,見其身上累累傷痕,故意問到:“周將軍,你這遍體鱗傷是怎麼回事啊?”每處傷疤是何時何地那場戰鬥周泰都一一作答,等周泰說完,孫權已是淚流滿面。緊緊拉住周泰隊伍手說,你是我的兄弟,你能在戰場上不怕犧牲,留下數十傷痕,我怎麼能不帶你如骨肉之恩呢?委與你帶兵隊伍重任呢?宴會結束,所有人等對周泰心服口服,再無怨言。


戰略靈活,審時度勢

三國的外交縱橫中,東吳的身段最柔軟,或是聯劉抗曹,或是降魏攻劉。孫權只看國家現實利益,從來不感情用事。

赤壁之戰後,劉備和孫權借來了荊州的南部,才有力量建立了蜀漢基業。但孫權一直惦記著荊州。公元219年,劉備拿下漢中後,孫權暗中聯合曹魏,襲取了荊州,並讓劉備大將關羽丟了性命。從此,孫權與劉備結仇,不得不向魏稱臣。曹丕兩次讓孫權的兒子孫登來魏做人質,孫權兩次拒絕。吳魏關係持續惡化。


公元222年秋,曹丕派兵征討東吳,孫權一邊發兵臨江拒守,同時一邊與蜀國修好。劉備駕崩後,諸葛亮主持朝政,遣使與東吳修好。東吳與蜀漢維持了40年的和平,直到三國鼎立結束。


參考文獻:

1.論孫權,《江漢論壇》,2006年9月。

2.陳冬陽,《孫權時期孫吳戰略決策研究》,2004年6月,碩士論文。

3.白盾,《氣吞萬里如虎—論《三國演義》孫權形象,黃山學院學報,2003年2月。


歷史研習社


在三國的諸侯中,孫權在曹操、劉備這些大佬面前都屬於晚輩。在很多人眼中人家劉備和曹操、司馬懿才是男主角,而東吳的孫權就是打醬油的。但是曹操曾如此評價孫權“生子當如孫仲謀”,實際上還有後句,後句更狠,進一步突出了孫權的厲害。那麼,後一句是什麼,還有少年孫權到底有多厲害呢?



孫權十五而立,令兄長孫策自嘆不如。15歲的我們還是初中生,一天天還幼稚到了家。而孫權已經開始做陽羨(今江蘇宜興)縣長,幫助其兄長孫策處理政務,其才能令孫策都自嘆不如。這孫權小小年紀,簡直就是一個政治天才,天生的政治家。

少年統業,政治手腕了得!公元200年,孫策被許貢門客行刺而去世,臨終前命孫權接替其位。此時,虛歲只有19歲的孫權成為江東的扛把子,開始在張昭等人的輔佐下,開始帶著小弟們搶地盤。但他剛上位,江東就大亂,他首要面臨的就是該如何安撫江東的大佬們。他先是消滅李術等人的叛亂,然後阻止宗室動亂,最後又廣招賢才,將諸葛瑾、魯肅、嚴陸遜、徐盛、顧雍等人就等人被招至麾下,這才安定了地方大族的人心,從而穩定了江東的局勢。

公元208年,曹操率領號稱“八十萬大軍”南下,企圖直取江東,一統天下。面對大軍壓境,敵強我弱的局面,在周瑜、諸葛亮等人對戰與和的利弊分析後,26歲的孫權果斷決定,與劉備合兵,和曹操決戰。後來,赤壁之戰,孫劉聯軍打敗曹操,就此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局面。

死心不改的曹操,在赤壁之戰後,對江東依然虎視眈眈。公元213年,曹操率領大軍進攻濡須口。孫權率軍與之對峙一個多月,並且他還用水軍包圍曹軍,抓獲和淹死曹軍幾千人。後來,孫權幾次帶兵主動挑戰曹操,曹操卻堅守不出。最後,孫權更是親自乘船來到曹軍寨前見識曹操的軍隊。孫權和曹操隔江相望,曹操遠遠地看見舟船軍隊嚴明整肅,不禁脫口嘆道:“生子當如孫仲謀,劉景升兒子若豚犬耳!”。曹操很是看重孫權,羨慕孫堅有這樣一個優秀的兒子,同時也感嘆劉表的兒子太差了,如豬狗一般。



孫權回去後更是給曹操寫了一封信:“春水方生,公宜速去。”又附一張小紙條說:“足下不死,孤不得安。”曹操看了紙條心領神會,撤軍回去了。總之,與曹操、劉備這些老油條相比,孫權確實年輕,但其政治手腕老練,完全就是一個被三國低估的政治大佬。各位,你們說呢?


密探零零發


在三國的君主中,相比曹操的霸氣、劉備的仁義,孫權的存在感顯得很弱。但曹操曾評價說“生子當如孫仲謀”,對孫權的能力非常欣賞。

確實,孫權雖然不是開疆拓土的雄主,但在用人方面絕對堪稱榜樣,比如他跟周泰的關係。

周泰原先是個海盜,後來跟一個老鄉一起加入了孫策的軍營,立過許多大功。孫權非常喜歡周泰的為人,就向哥哥請求讓他跟隨自己。

他曾經兩次救過孫權的命,一次是孫權前往宣城,只帶著自己的自衛軍,不足一千人。孫權還沒有意識到自己帶的人少會有危險,數千山賊就圍攻了他們。自衛軍本就鬥志低下,現在一下子這麼多敵人,更加不敢抵抗。

只有周泰全力以赴地殺敵,用自己的身體保護孫權。周泰勇敢的行為影響了士兵,大家一起奮力殺敵,終於將山賊擊退。可是周泰身上受傷的地方有十二個之多,得到華佗的醫治才康復。周泰受到孫策的讚賞,被任命為春谷長。

第二次是曹孟德南下,打敗東吳的軍隊,孫權被包圍了。周泰奮勇殺敵,不僅將孫權救出,在送他到了安全的地方後,又返回敵陣,救出了被圍的同僚。作為代價,周泰的身上又多了數十處傷痕。

孫策死後,孫權對周泰更加賞識,在又一次擊退曹操的進攻後,孫權拜周泰為平虜將軍,留督濡須,讓名門公子也聽從周泰的調遣。三國時代,士族觀念嚴重,名門公子根本不甘心聽從這個原本是強盜的周將軍,特別以朱然、徐盛兩位貴族老將為代表,因此,這支部隊紀律渙散,潰不成軍。

孫權知道後,明白硬來只能讓大家更鄙視周泰,為了讓大家心服口服,孫權特意來到濡須塢,宴請周泰和手下諸將,大家喝得差不多了,劉權端酒走到周泰的面前,讓周泰解開上衣。

孫權每指周泰身上一處傷痕,問周泰這傷怎麼來的?周泰都明確的說出這傷痕是哪一場戰鬥,怎麼受的傷。等周泰說到最後,孫權拉著周泰的胳膊,哭著說:“幼平,你為我們兄弟在戰場上作戰如同熊虎一般,從不憐惜自己的身體,受傷幾十處,皮膚如同被雕刻一般,我怎麼能不把你當作我的至親骨肉,委任你以兵馬之重?你是東吳的功臣,我當和你同榮共辱。”

大家聽了,看著周泰的傷痕,體會著孫權的真情,無不動容、敬重。

第二天,孫權又遣使授周泰以御蓋,朱然、徐盛兩位老將心服口服,將士們更是以跟著周泰為榮,軍容出現翻天覆地的變化,成為孫權的鐵軍,戰鬥力極強,後大破關羽,屢立戰功。

這就是智慧,這就是識人用人,曹操說的“生子當如孫仲謀”,絕非虛譽,值得我們研究和學習。


秭歸信息


首先看看曹操說出“生子當如孫仲謀”這句話時的情形。當時曹操正率軍進攻濡須口,與孫權相持不下,甚至處於被動。後來孫權率軍挑釁,曹操以為孫權是來探軍情的,於是拒守不出。孫權走的時候一路演奏舞樂,水軍陣型齊肅,孫權英武,才不禁感嘆“生子當如孫仲謀”。

其次,看看當時的背景。孫權是曹操的後輩,東吳基業是其父孫堅與其兄孫策打下來的。孫權繼承東吳後幾次面臨險境,勢力卻越來越強大,可見孫權的能力。所以曹操這句話透露著曹操對孫權很大的讚賞,也流露著羨慕之情。

最後,淺談孫權少年時的政治手腕。東吳文有張昭內政井井有條,武有周瑜水軍強悍,還有大智若愚的魯肅輔助。孫權執政後,第一件事就是樹立威信,魯肅也不禁感嘆年紀輕輕就有帝王之風。他的智慧在於知人用人,能夠使文武一心。在赤壁之戰前夕,文武爭論是戰是降的時候,一席話便使的上下一心鬥志昂揚,就可以看出他的智慧。孫權以長江為險,固守江東注重發展生產富國強兵,審時度勢伺機而動,可見謀略。


然採品歷史


曹操為何曾說:“生子當如孫仲謀”?少年孫權有何政治手腕?

深圳股哥/文

公元212年,曹操給孫權送去了一封書信,談他和孫氏的姻親關係,竭力拉攏孫權,妄圖拆散孫劉聯盟,從而達到收撫孫權的目的,孫權置之不理。

第二年農曆春正月,曹操憑藉剛平定了關中馬超、韓遂之餘威,起兵號稱四十萬大軍討伐孫權,進兵濡須口。曹軍來勢洶洶,欲報赤壁戰敗之仇。曹軍進兵到孫權剛剛建好的濡須塢要塞附近,並在此安營紮寨。曹操派出前鋒擊敗了孫權設在江北的大營,活捉了江北大營統帥都督公孫陽。孫權得知消息,親自率領七萬水陸兵馬,來到濡須塢迎戰曹操。

濡須水遠看如同一條碧綠的腰帶,蜿蜒向南而去,北面連接巢湖,南面直入長江。孫權早已在這個通往巢湖的濡須水口,夾水立塢。濡須塢控制了巢湖到長江的水路,進可以爭淮南,退可以守長江。孫權去年得到曹操書信之後,估計曹操會來侵犯,採納呂蒙在濡須水口修建軍事要塞的意見,很快就將濡須塢修築起來。正是由於濡須塢準備工作做得充分,防守嚴密,致使曹操這次用兵阻滯在這裡。

曹操坐在一艘艨艟鉅艦之上,文武大臣分列左右。年已五十九的曹操頭髮、鬍子都已經花白,然而那雙銳利深邃的眼睛,還是精光四射,讓人不敢與之直視。曹操雖然不是正式的皇帝,卻比皇帝更有威嚴。即使他平常心情不錯的時候,身上也常帶著一股殺氣,讓人遠遠望見就不寒而慄。此刻曹操望著遠處的濡須塢要塞,陷入了沉思。五年前的赤壁之戰,是他一生中經歷的最大的一次挫折。曹操對此一直不服氣。他認為周瑜派黃蓋詐降,用火燒自己的戰船,不過是僥倖取勝而已。現在自己要通過眼前這場戰鬥,證明孫權在自己面前,註定難逃一個失敗者的結局。這時屬下報告說:“主公,孫權的援兵到濡須塢了。”曹操的回憶被部下的報告聲打斷了。曹操隨口應答了一聲道:“哦,是嗎?來的這麼快!”他當即命令手下大將率水軍出戰。

他想乘孫權剛來,立足未穩,給他來個下馬威。曹軍水軍猛撲上去,迎面遇到一艘戰船,上面立著一位威武的將軍,手提大刀,長鬚怒目,面露殺機,船頭立著一面牙旗,上面一個“周”字。此人正是孫權手下猛將周泰。霎那間,只見周泰率眾船接住曹軍戰船廝殺起來。周泰揮舞大刀,狂砍、猛殺。曹軍士兵紛紛被砍下戰船,其餘的曹軍見此情景嚇的不敢與之交手。江東軍越戰越勇,直殺的曹軍戰船節節潰退,敗下陣去。曹操見周泰勇猛,向左右問道:“敵軍那員長髯使刀的猛將是何人?”左右答道:“周泰,字幼平。”曹操讚歎道:“原以為江南乃是文章錦繡之地,豈料竟然還有如此之猛將!”初戰得勝,孫權軍士氣大振。有一次,曹軍想偷襲濡須塢。當曹軍乘夜渡上沙洲時,孫權立命周泰與朱然、徐盛等各領所部水軍分頭出擊。孫權的水軍把曹軍包圍起來。經過一場激烈搏鬥之後,孫權軍隊一下子俘虜了曹軍三千餘人,而曹軍落水淹死者也有數千人之多。這一仗,頓使曹軍銳氣挫傷,再也不敢出戰了。孫權數次挑戰,曹操只是堅守不出。

又一日,孫權想了解一下前線的軍情,親自乘一艘大船到曹軍水寨陣前觀察敵情。這一次,孫權乘坐的大船大搖大擺地在江面上行駛。曹軍害怕其中有詐,不敢輕易登船進攻。於是命令各艦弓弩手放箭阻止孫權靠近。霎時,曹軍萬箭齊發,漫天箭雨襲向孫權的戰船。孫權命令手下蹲在船艙舉盾避箭。一會兒功夫,大船的一邊因為射滿了箭枝,開始傾斜。孫權見狀不妙,立即命令掉轉船頭,讓大船的另一面受箭。這樣船的另一邊也很快射滿了箭枝,大船又逐漸恢復了平衡。等到箭均船平之後,大船滿載箭枝而歸。這就是真正版本的“草船借箭”。孫權才是“草船借箭”故事的原型。但曹操得知詳情之後,十分地懊恨。

孫權再次乘船出來打探曹營軍情。曹軍將士看見船頭樹立一個斗大的“孫”字牙旗,都認為是孫權本人親自前來。曹營諸將因為江東多次挑戰,欺人太甚,紛紛請求出戰。倒是曹操很謹慎,害怕再次上當,堅決不允許。曹操對大家說:“這次孫權親自前來觀察我軍虛實,大家務必小心謹慎。”曹操在心裡已經對江東水軍產生畏懼。他只是下令各營增強戒備,仔細觀察,嚴密防守,弓弩不得妄發。多次水戰失利的事實,讓曹操明白,自己水軍和孫權水軍之間的差距還很大。因此曹操不敢讓手下貿然出戰,以免再次失敗,進一步挫傷大軍銳氣。孫權乘船抵近曹營仔細觀察,完畢後看曹軍仍不敢出戰,便下令收兵回營。不過在收兵之時,孫權命令各船敲鼓奏樂。一時之間,船上歡聲大作,船隊長行五、六里,江東水軍從容而歸。

面對如此囂張的孫權,曹操感慨不已。曹操是梟雄,他只服強者。曹操望見江東舟船靈便,器械精良,軍伍整肅,不僅感慨萬千,喟然嘆息。曹操對諸將讚歎道:“生子當如孫仲謀!劉景升兒子若豚犬耳!”孫仲謀是孫權的字,劉景升是劉表的字。曹操認為,生兒子就要生像孫權這樣的男兒,而劉表的兒子們連豬狗都不如。這句話顯然是曹操從他的親身感受中,把孫權和劉表的兒子劉琦、劉琮加以比較之後,得出的評語。雖然曹操籠統地把劉琦、劉琮比之於豬狗有點過分,但就孫權能守住父兄基業這一點看來,實在要比劉表的兩個兒子要高明得多,這卻倒也是事實。孫權的實際表現說明他的軍事才能和與天下爭衡的能力至少是不弱於其兄。不然的話,曹操也不會對他做出這樣高的評價。若孫策九泉之下有知的話,一定會為自己託付得當、為其弟的卓越才能感到萬分欣慰。終曹操一生,和他同齡的英雄豪傑中,他只對孫堅的兩個兒子——孫策、孫權,做出了很高的評價。

雙方就這樣在濡須塢附近一直僵持,時間長達月餘。曹操一點兒便宜也沒佔到,這令曹操非常鬱悶。眼見江東將士軍容整肅,士氣高漲,防守嚴密,無懈可擊,而自己這邊大軍多達四十萬,人吃馬喂,日費糧草無數,難以支撐,曹操心中逐漸萌生了退意。就在曹操眼看春來水發,感到進退兩難之時,孫權送給曹操一封書信。孫權來信只有兩張紙、兩句話。在第一張紙上寫著:“春水方生,公宜速去。”而在另一張紙上則寫著:“足下不死,孤不得安。”曹操看完書信,哈哈大笑,對左右說道:“孫權沒有騙我!也沒有輕視我!”曹操遂下令班師,收軍而還。此次大軍勞而無功,讓曹操進一步認識到,孫劉聯盟取得赤壁之戰的勝利,原來並非靠僥倖。特別是周瑜多年嘔心瀝血訓練出的江東水軍,不愧是天下第一水師。事實也讓曹操明白,自己當年能以兩萬之眾在官渡擊敗袁紹的十萬大軍,現在統兵四十萬卻無法戰勝孫權的七萬部眾,這不是自己變弱了,而是因為孫權和他之前殲滅的任何對手都不一樣。這個三十二歲的年輕人,勇武無畏,謀慮深沉,知人善任,從善如流,簡直是毫無破綻、無懈可擊!曹軍退兵之後,孫權論功行賞,認為周泰勇挫曹軍,功居第一,於是任命周泰為濡須都督,拜平虜將軍。


深圳股哥


三國孫權是用人高手,王夫之稱他用人比劉備還高明。他禮賢下士,對待周瑜有如兄長;他廣攬人才,“納魯肅於凡品,拔呂蒙於行陣”;他用人不疑,堅信諸葛亮的兄長諸葛瑾不會背叛自己;他選人不論資格,對資歷尚淺、沒有知名度的陸遜委以重任。


大靜來說書


孫權能文能武,相貌不凡。在內擅長處理國家大事,在外能拒敵於千里,所以曹操㵪慕。


難忘歷史的改變


生子當如孫仲謀,劉景升兒子若豚犬耳。從整句話來看是和劉表的兒子比較的,劉表這個人厲害的不得了,但兩個兒子劉琦是和病秧子,劉琮是個窩囊廢投降了,意思就是孫權比病秧子和投降的窩囊廢厲害。孫權的手腕就是在於一輩子都沒打下合肥!


Q永不言棄Q


不是曹操說的,是辛棄疾的詞裡說的。


用戶83903916492


這是曹操在感嘆父親英雄兒好漢。因為他和孫堅是同輩人,孫權可以說是子侄輩。孫權堅守江東,敢與曹操爭鋒,而自己的兒子,恐怕不及孫權所以曹操有這樣的歎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