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越來越鬆,家長越來越瘋,誰逼的

學校越來越松,家長越來越瘋,誰逼的

自己覺得是奮鬥,別人覺得是中邪。

學校越來越松,家長越來越瘋,誰逼的

學校越來越松,家長越來越瘋,誰逼的

01

減負令真好看

不是不買賬,而是不敢賭

最近各地減負消息不斷:

江蘇省發佈最嚴“減負令”,規定小學一二年級不得佈置書面作業;

浙江省“減負令”除延遲到校時間外,部分地區還試行“中學生做功課至晚上10點可以選擇不做”“小學生晚上9點可以不做”。

這些減負令看上去很美好,然而現實很打臉。

如今,越來越快樂的學校教育,卻似乎讓家長們越來越“瘋癲”了:陪寫作業雞飛狗跳,孩子要做好自我防護;月薪3萬撐不過一個暑假,家庭收入一半用來報培訓班……人人盼減負,人人又怕減負。

學校越來越松,家長越來越瘋,誰逼的

深層次的邏輯在這裡:

好教育=》優秀成績

優秀成績=》優秀大學

優秀大學=》好工作

好工作=》好未來

父母勒緊腰帶送孩子上學,就是為了這個邏輯而打拼。

然而減負如果只是簡單的減少作業,對於實現上面的邏輯通道,沒有一點幫助。

要知道,在孩子上學後,大部分家長們核心注意力便集中到了孩子們的學習成績上了

沒有好的教育,孩子們可能會缺乏對未來更多的選擇權。這便是新一代家長們共識。

如此的減負令,誰敢去賭,而且還是拿著自己孩子未來去賭。

學校越來越松,家長越來越瘋,誰逼的

學校越來越松,家長越來越瘋,誰逼的

02

瘋癲的家長,慈母般的老師

“家長有種病,自己覺得是奮鬥,別人覺得是中邪。”

開學第一天,南京市公務員黃穎發了一條朋友圈:“又開學了,但願母慈子孝的模式一直在線。

”令她“心寒”的是,評論裡一片“不可能”“不可能+1”“+10086”,隊形整齊。

愈演愈烈的“報班熱”,越來越長的補課賬單,讓置身事外的人們感到匪夷所思。

四五年前,湖北武漢的徐女士因為給5歲半的兒子報了17個輔導班、花費12萬元而成為全國知名的“著急媽媽”。

學校越來越松,家長越來越瘋,誰逼的

時至今日,“一週八九節輔導課,每週休息半天”“家庭一半收入給孩子補課”等情況早已席捲全國。

“大老爺們”上班時間討論小學孩子的奧數題,另外“半邊天”呼朋喚友在微信群裡秒殺“原版教材”和性價比最高的打印機,放學後一群爺爺奶奶負責去課外班佔座,另一群爸爸媽媽馬不停蹄帶著娃和外賣奔向教室……

現在的老師太好當了”“現在的學校太會甩鍋了”則成為家長們的吐槽金句

家長批改作業、輔導功課、陪伴孩子學習……,這已經成為減負之下的常態。

學校越來越松,家長越來越瘋,誰逼的

很多小學要求,孩子每天的作業都要家長督促、檢查、批改、簽字。

今年初,女兒在某小學讀四年級的韓女士從單位辭職了,專心陪讀。“剛生她那幾年,老人幫著帶孩子,我白天上班晚上帶孩子,也挺過來了。”韓女士說,女兒上小學後,每天都有家庭作業,還要做手抄報和電子相冊。老人年紀大,輔導不了孩子的學習。

上了一天班,回家吃過晚飯,韓女士要陪女兒寫作業到晚上10時多,第二天上班哈欠連天。身心疲憊的她和丈夫商量後,咬牙辭職了。

陪孩子寫作業比上班還累。”韓女士說,有時一道數學題她講了四五遍,女兒還搞不懂,她就來火了,兇得女兒哭臉。她又去哄女兒,讓女兒擦乾眼淚繼續學。

一些家長在微信朋友圈曬他們陪孩子寫作業的“痛楚”:有的人擔心自己吼孩子,孩子受不了,每晚花200元請人輔導孩子寫作業;有的人自嘲“

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

學校越來越松,家長越來越瘋,誰逼的

《寫作業壓力報告》顯示,91.2%的家長有過陪孩子寫作業的經歷,78%的家長每天陪孩子寫作業,75.79%的家庭曾因“寫作業”發生親子矛盾。

學校越來越松,家長越來越瘋,誰逼的

03

中國家長瘋了嗎

他們的瘋狂是誰逼的

家長瘋了嗎?

當然沒有瘋。

中國家長比任何民族都重視子女教育,因此必然有更高追求。你校內不給,我就花錢走校外。

對更好教育的追求沒有錯,但麻煩的是這種對更高教育期望的追求過程中,“功利化”追求一直如影隨形,名校情結就是其中的核心體現。

更好教育,簡單化為各級名校,而且要從娃娃抓起,名幼兒園,名小學,名中學,最好是著名大學,甚至清華北大,而路徑,往往就是極端功利的學習。

學校越來越松,家長越來越瘋,誰逼的

培訓、應試教育、擇校熱,都與此有直接關係。學習負擔重,無非是這種功利追求下的一種體現而已,與應試教育本源是一樣的,並非教育。

很多人說,家長是被逼的。因為優質資源短缺,好學校少,以及應試教育制度等才導致了家長的瘋狂。

透過社會現象看現實,很多家長,的確是被逼的,只不過問題不在教育本身。

孩子沒上好學校,就可能沒有好的工作、好的未來,中國家長處於一種集體焦慮中,於是拼命給孩子加碼。

學校越來越松,家長越來越瘋,誰逼的

社會分層加大,收入懸殊,不同的出身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進入的行業與層次,於是家長就拼命加碼。教育恰恰成了背鍋者,大家都試圖通過教育贏得競爭的第一關,通過教育贏得未來社會競爭。

不可否認的是,收入與社會地位的懸殊,讓家長對孩子未來發展更為焦慮,最後投射聚焦到教育上,投射到擇校上,最後就變為負擔。

學校越來越松,家長越來越瘋,誰逼的

04

中小學生負擔的重災區

居然在小學

在減負的問題上,有一個很有趣的社會現象,家長一邊反對負擔,一邊又反對減負

2009年年初,在制定教育中長期規劃綱要的一次重要座談會上,一位小學六年級的家長談到女兒因為過重的學習負擔,休息都無法保證時,淚水潸然而下。她的女兒同時上六七個輔導班,的確辛苦。我問這位家長,這些輔導班有哪個是學校要求報的,有哪些是你自己報的?結果無一例外都是這位超級媽媽自己給孩子報的。

學校越來越松,家長越來越瘋,誰逼的

家長們一方面抱怨負擔重,一方面基於過高的期望,不斷給孩子加負擔。輔導班一面在廣告中大講提分、補課;一面又說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分裂的口號不少。這是中國的現實,也是中國教育需要面對的窘境,也是我們的減負政策不斷被翻烙餅說來說去的原因之一。

調查表明,目前中小學生負擔的重災區在小學,高中反而是相對最少的,為什麼?

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小學沒有了升學考試,大家都想上好學校,但是好學校又想招好學生,於是各種坑班、各種特長班、各種競賽班,比比皆是,無形中增添了更多的負擔。

學校越來越松,家長越來越瘋,誰逼的

考試被扣上負擔的代名詞很多基本的評測也被停止,在教育基層,對老師的教學質量也失去了一個基本的評價手段(我們不能要求人人都是教育家,用全面評價替代),客觀上也導致農村基層教師的鬆懈、混日子,教育治理下滑,也帶來了負面聲音。

考試的難易程度本來和負擔沒有直接關係,但也被納入了減負的選項。一味要求降低試題難度,尤其是選拔性考試不斷模式化、水平化,簡單化,這些表面上的減負措施,在現實中,恰恰可能成為推動應試教育的重要推手,進而推動了負擔的增加。

當考試無法通過簡單機械刷題獲得成績時,就是最大的成功,就是最大的減負,無試可應實際上才是最大的減負,而不是簡單。

學校越來越松,家長越來越瘋,誰逼的

學校越來越松,家長越來越瘋,誰逼的

05

負擔是一個心理感受

減負恰恰是培訓機構的神助攻

中國孩子是世界上教育負擔最重的。

不同定位的人,負擔是不同的,沒有區別,一刀切地做減法的減負政策,的確有不足,需要反省並適當調整。

負擔是一個心理感受,如果喜歡玩遊戲,3天3夜也不覺得累如果不喜歡學習10分鐘都是負擔。負擔的多少,絕對值是與每個人的期望值與自己定位是直接相關的。

對一部分志向遠大的學生,辛苦一些是應該的,多學一些也是應該的。

學校越來越松,家長越來越瘋,誰逼的

長期以來,一些偽專家與輿論給公眾製造了一個虛妄的故事與錯位嫁接:英美先進教育就是沒有負擔,幸福快樂的教育,最後孩子們還卓有成就。其實,英美教育完全是兩條道路,對於以私立學校為代表(包括學區房公立學校)的精英道路,一點不比我們負擔輕,甚至更重。

中國家長受文化傳統影響,對子女的教育極其重視,多數有著超高的期望,因此客觀上負擔必然會重。

我們就知道有必要在學校體系裡,對那些有較高期望的學生,對部分學有餘力的學生,無論是出於功利還是不功利的原因,提供條件,讓他們可以多學一點,多寫一些作業,晚回去一會兒,而不是必須都不得超綱學習,不是都必須在幾點放學。

學校越來越松,家長越來越瘋,誰逼的

遺憾的是,一些地方的減負做法,忽視了這部分區別,全部減,必須減,必須輕鬆沒有負擔。這必然招致一部分有更高追求家長的反對。

家長高期待,學校低要求,形成了強烈反差。於是,學習負擔大規模向課外輔導班轉移,形成了所謂的課內減下來,課外加上去,客觀上造成了課外輔導機構風光無限。

一位上市公司的副總開玩笑地跟我說:“感謝減負神助攻!一是早放學,孩子沒地方去,去輔導班總比網吧強;第二,就是學校一味做減法,這種想多學的需求就被轉移擠壓到課外輔導班裡了。”

學校越來越松,家長越來越瘋,誰逼的

06

真正減負遠沒有到來

誰不想孩子快樂,但更怕落後

關鍵在於,人們呼喚的是真正的減負,不能減責、不能減質,更不能打著減負的旗號夾帶私貨,同時還要儘快提質、均衡,才有可能讓學生在應付考試之餘有更多時間學習如何成為一個更全面的“人”。

學校越來越松,家長越來越瘋,誰逼的

減負不能偷換概念,求知慾不是負擔,正常的競爭不是負擔,老師和教育部門的責任不是負擔。

資源稀缺必然需要競爭,而減負是減不掉這個競爭的。沒有了公開的公平的競爭,潛規則就會橫行。

“優質均衡的基礎未能達成前,廣泛被群眾認可的公平即統一考試如果被剝奪了,那權、錢的尋租空間就必然出現,草根階層的被剝奪感、不公平感就會產生。”

回顧初心,減負的初衷並不是為了削弱教育,而恰恰是為了給予家庭更多的個性選擇空間,去加強素質教育,提高創新能力,解決高分低能。

學校越來越松,家長越來越瘋,誰逼的

其實要減負,要快樂,同時還不影響學習成績,其實挺矛盾的。

1、家長的矛盾。

孩子書包越背越沉、複習資料越寫越厚、家庭作業越做越晚,哪個家長不心疼?減負的口號喊得響。可是,看到別的孩子參加奧數補習、神童教育,又學這又學那,家長又開始心焦了。龜兔賽跑的故事大家都知道,誰也不願做睡一會、偷個懶的兔子,誰也不想落在別人的後頭,這個時候你還想減負?

2、老師的矛盾。

很多人以為,孩子學習負擔重是老師造成的,老師要說:“這個鍋我不背!”。老師也希望孩子有個快樂的童年,因為老師也有孩子呀!可是,學校量化評比、評優樹模的依據就是成績呀,不學學學能行嗎?不做做做能行嗎?不練練練能行嗎?同行都在追趕超越,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呀!

學校越來越松,家長越來越瘋,誰逼的

3、孩子的矛盾。

孩子是最無奈、最悲慘的,常常發出“我的童年我做不了主”的怒吼!體育課被數學老師佔、動畫片被家庭作業佔、寒暑假被興趣班佔,小小年紀鼻樑上架一副眼鏡,看著就叫人都心疼。

減負,想想可以滴,但我不敢,我不敢拿自己孩子的未來可能性去做賭注。

減負,想想可以滴,但不願意,我可以現在辛苦點,孩子現在可以辛苦點,總比以後辛苦要強。

學校越來越松,家長越來越瘋,誰逼的

真正的減負,遠遠沒有到來。

口號再嘹亮,終究還是口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