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明孝宗朱佑樘?

武林第一瓢客


是朱祐樘,不是朱佑樘。樘怎麼念?與撐同音。

我看過明孝宗朱祐樘的史料多如牛毛。人是好人,皇帝也當的不錯。只是所謂的弘治中興不可誇大。我簡單說說:

一是勤政。他按照祖上的各項要求,如期主持朝會,會後還要將幾個大臣留下,開小會,研究具體工作。他不知疲倦的工作作風深受文官們喜歡,他還創造了平臺召見這個工作末世,就是有事就臨時召見大臣,商量工作,這一做法沿用到清朝末年。

二是寬容,在位十八年,沒有梃杖過一位大臣,對官員的一些小錯誤,多是睜一隻眼閉一隻,政治環境非常寬鬆。大家有說有笑有打架,朝廷熱熱鬧鬧,其樂融融。

三是愛才。他非常熟悉幹部,把四品以上的幹部履歷貼在牆上,經常瀏覽。弘治朝的人才濟濟,劉公謀,李公斷,謝公尤侃侃,說的就是這個時候的事情,劉健、李東陽、謝遷、王恕、馬文升等等,都是明朝的名臣,他們是朱祐樘的得力助手。

四是溫暖。他對大臣好,對老婆孩子也好,只有一個老婆。他對兩個小舅子也很好,疼愛有加,有求必應,是做姐夫的表率,給他倆都封了侯。

總的來說,朱祐樘是明朝皇帝的優秀代表,是勞動模範,最後死於過多勞累,死前舌頭髮熱,高燒不退。太勤勞了也不好,英年早逝,才35歲。





坐看東南了


朱佑樘,生於1470年,即明孝宗。17歲登基,在位18年。年號弘治,大明朝第九位皇帝,明憲宗朱見深第三子,朱祐樘為人寬厚仁慈,不近聲色,勤於政事,在明朝13位皇帝裡應該排前在中間位置。 在位期間有史稱“弘治中興”之說。基本上沒有重用宦官。後來寵信宦官李廣,但是已經是弘治朝末期,但也立刻改過自新,歷代史家對弘治皇帝評價很高,36歲駕崩。值得一提的朱佑樘封建歷史上唯一一對一夫一妻的皇帝。

朱佑樘之所以有著巨大的好名聲首先在於兩點,第一是他爹和他兒子都是昏君,只要他稍微出色一點,就會視為明君聖主,再就是個操守品德高尚 ,也就是說朱佑樘的行為符合傳統的儒家價值觀念。而就實際而言,朱佑樘真不咋滴。“弘治皇帝愈是謙抑溫和,聽憑文臣們的擺佈,文臣們就愈是稱頌他為有道明君。”——黃仁宇《萬曆十五年》黃仁宇說的還是比較客氣,實際上就是無能。童年坎坷和不幸,造成了朱佑樘性格的軟弱。

當年生母紀氏偶然被臨幸生下了朱佑樘, 由於萬貴妃的原因差點死掉,被後宮吃百家飯長到六歲還沒有看見過父親。可以說,幼年的朱佑樘過的很悽慘,至少不快樂。但這也造就登基以後朱佑樘良善的一面。

朱佑樘登基以後,說其消除成化一朝弊政,正本清源。實際上不過是朱佑樘能力不夠,放權給內閣而已,但朱佑樘放任張皇后兩個弟弟賣官鬻爵。可以說,明朝最跋扈、最缺德的就是這二人,是作惡最多、禍害時間最長的外戚。朱佑樘夫妻恩愛,卻縱容了兩個混蛋國舅。

唯一朱祐樘值得稱道就是“寬厚”和“無為”因為他知道,自己能來到這個世界已屬難得,又做上皇帝更是幸運。但他的能力又不夠,也只有一味地“寬厚”凡事怕麻煩。大有無為而治的意思。但這樣卻未必治理好這個國家,當朱佑樘駕崩一個月,就遭遇了明朝自土木堡以來最大的敗仗,史稱“虞臺嶺之敗。邊軍死傷3千餘人,軍馬6千多匹。國庫更是空空。可見所謂的“弘治中興' 不過是一個虛幻而已。

提及朱元璋、朱棣這兩個,都是非常極端的評價,要麼是英明之主,要麼是殘暴之君。但對朱佑樘評價卻很不錯。這就是他的行為符合“儒家”標準,也就是沒有得罪讀書人,所以才有個好名聲,僅僅是守成而已,根本開創之舉。朱佑樘沒有大的失誤,也沒有大的功績,平庸之主罷了,後世把他評價太高了。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清水空流


朱佑樘是明朝的第九位皇帝,其幼年遭遇坎坷,他父親寵愛的萬貴妃既是他的仇人也是他的“恩人”,他從小就在萬貴妃的淫威下苟且偷生,出頭之日,母親又遭萬貴妃的毒手;萬貴妃自己不能生育,就明裡暗裡害死了其他所有的皇子,算是幫朱佑樘剷除了競爭對手,他就毫無懸念的登上了皇位。


朱佑樘從他父親手裡接過來的只是一個破爛不堪的爛攤子,想要整治好就需要花很大的力氣,下很大的努力,但他沒有放棄。

為了扭轉乾坤,朱佑樘只能百倍努力,更加勤奮,他不僅早朝每天必到,而且還加開了午朝,使得君臣能有更大的時間了協商辦理政務;這樣做似乎還不夠,還有些事情處理不完,又開闢了文華殿議政,利用早朝、午朝之間的空餘時間與群臣切磋治國之道,共商政事,真是分秒必爭啊。


在政治上,朱佑樘敢於否定前朝的不合理政策,剷除奸佞在人事安排上來了一次大換血,重用王恕、劉大夏等為人正值賢良,嚴懲貪官,廢除苛法,使得宦官、東廠、錦衣衛以及有實權的大臣都不敢亂權專政,而大臣們有不拘禮節,敢於向皇帝直言進諫,痛陳時弊,對弘治帝興利除弊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經濟方面積極採取輕徭薄賦政策來體恤民生,減輕農民負擔,興修水利,發展農業,繁榮經濟,這些都極大的緩和了社會矛盾和危機,他自己帶頭節儉,縮減皇宮開支,不大興土木,在他執政期間,不但沒有增加百姓負擔,而國家稅賦收入反而大大增加,人口也迅速增長,出現一派繁榮景象。


在人形品德方面朱佑樘更是楷模,他一生就只有一個老婆,使他能免除後宮的煩惱,能有更多的精力投身到治國理政上。


縱觀弘治一朝,既無權臣、宦官及後宮的專權有極少出現弊端,《明史》評價朱佑樘:恭儉有制,親政愛民。他力挽危局,清寧朝序,為中興明主,其功績不亞於太祖、成祖,在個人品德方面更勝於太祖、成祖。甚至能與漢文帝、宋仁宗相提並論。


朱佑樘確實是一個明君,他在政治和軍事方面的舉措有利於國家、朝廷的發展,但這一切都是他維護皇權的一種方式,他畢竟是守成皇帝,只能對之前的所有政策進行修改、完善,並沒有什麼開創性的成就。


遺產君


之前的回答基本到位,貼兩張圖看看孝宗長啥樣。





努力做德魯伊的破壞豬


明孝宗之所以可以被稱為是明君,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其一,明孝宗本人非常勤政。勤政,體現的是一個皇帝的態度問題,對於政務的積極性,代表了皇帝本人對於國家大事的重視程度。明孝宗不僅重開了午朝,而且開闢了文華殿議政,即在早朝和午朝的間隙,與朝廷大臣商議朝政,其勤政程度可見一斑。而且,明孝宗積極採納正確的言論,使得這種議政的效率極高。

其二,明孝宗採取了廣大明君對待百姓的所有措施,比如輕徭薄賦,比如廢除嚴苛的法律這一系列措施,使得百姓得以休養生息。又是誰輕徭薄賦,使得農民的負擔減少,生產的積極性提高,促進了經濟的發展。

其三,嚴格限制宦官。明朝自從明英宗開始,宦官干政已經非常盛行。而明孝宗一改其父祖的做法,嚴格限制宦官的權力,信任文官集團,並且知人善用,使得朝堂之上政治清明,有能力的人都能夠得到重用。

其四,明孝宗在位時期,吐魯番三次竊取明朝的哈密衛,朱佑樘三次派兵奪回哈密衛,可見其時軍事力量並不是很衰弱。當時,明朝於蒙古的力量,也保持著均勢,邊境總體而言相對穩定。

美中不足的是,明孝宗在其中期,曾經信任宦官李廣,李廣受到官員的大肆巴結,孝宗本人對此不置可否,所以導致了朝堂之上烏煙瘴氣。後來,李廣死後,明孝宗知道了李廣德所作所為,於是再一次勵精圖治,朝政由恢復了往日的清明。

總體而言,明孝宗在位期間是明朝社會為數不多的穩定繁榮時期,最後,用《明史》裡對明孝宗的“贊”,來結束這篇文章

贊曰:明有天下,傳世十六,太祖、成祖而外,可稱者仁宗、宣宗、孝宗而已。仁、宣之際,國勢初張,綱紀修立,淳樸未漓。至成化以來,號為太平無事,而晏安則易耽怠玩,富盛則漸啟驕奢。孝宗獨能恭儉有制,勤政愛民,兢兢於保泰持盈之道,用使朝序清寧,民物康阜。《易》曰:「無平不陂,無往不復,艱貞無咎。」知此道者,其惟孝宗乎!


飄逸紅裙子


萬曆首輔朱國楨說:“三代以下,稱賢主者,漢文帝、宋仁宗與我明之孝宗皇帝。”朱國楨這是從“三代以下”(這個三代一般指上古時期,中國古代向來比較神話上古時期的君王)的古今範圍來遴選,因此可以說,明孝宗是“千古三帝”。

後來,明末歷史學家李維楨更是說:“至於今父老稱弘治之盛,雖漢文、宋仁,何以加焉!”李維楨更是認為,明孝宗比漢文帝、宋仁宗還厲害。這完全就是“千古一帝”了。

我認為明孝宗朱佑樘成為一代明君,突出點有三

第一,明孝宗不搞打擊報復,避免冤冤相報。

對萬貴妃以及時稱“紙糊三閣老”、“泥塑六尚書”並沒有不遺餘力的打擊,拒絕了滅萬貴妃三族的提議,並下旨不得繼續議論此事,眾多尸位素餐的大臣也只是革職處理,沒有擴大打擊面。

第二,明孝宗勤政務實,宵衣旰食。

明孝宗上臺後,重開午朝,重開經筵侍講。也就是說,在早朝之後,就開經筵侍講,和大臣們一起組織學習,開會研討治國方針政策。吃過午飯後又開午朝。明孝宗一整天都是撲在工作上了。

第三,明孝宗迷途知返,再至中興。

明孝宗上臺後勵精圖治,實現“弘治中興”。後來幹累了,身體也垮了,開始迷信道教。但是後來,又幡然醒悟,重新開始勤於政事。

如上所述,古今的皇帝能比的,也非常少,實在算得上“千古一帝”。


古文精讀


明孝宗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實行一夫一妻制的皇帝。他一生勤政、寬容、遵禮大臣、體恤民生,勵精圖治,是一位少有的賢明君主,其年號弘治,史稱“弘治中興”。


四季喜樂


明孝宗可以算得上是一位賢君,後代史學家對他的評價極高,有人把他和漢文帝宋仁宗並稱為,自古以來三代下賢君者。

明孝宗從他父親手中接的江山,可謂是千瘡百孔,但是他勵精圖治,勤勉執政,不近酒色,開啟了弘治中興。

後來有一段時間,孝宗因為體弱多病,寵幸奸佞之人,李廣事件之後,明孝宗恍然大悟,重新勤勉執政。可以看出他是一個知錯能改的好皇帝,這種行為在中國歷史上實不多得。

總的來說,明孝宗還是位好皇帝啦!


趣談華夏文明


明朝的皇帝整體都不錯☞不稱臣、不納貢、不和親,君王守國門,天子死社稷。

而弘治皇帝做為皇朝中期的君王承上啟下,他在位的勤勉遺福給了那個總兵皇帝的兒子。


曉西關


一個好皇帝,一個好丈夫,一個太溺愛兒子的爸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