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少女”王羽尧14岁考上北京大学,现在怎么样了?

姓名: 王羽尧 性别:女

出生日期:1996年

出生地籍贯:北京

中学:北京第八中学少儿班

大学:北京大学经济学院(2010年就读)

现状:美国芝加哥大学攻读经济学博士学位(2014年)

爱好:羽毛球、读书、运动、瑜伽、跆拳道

个人理想职业:金融、保险行业

14岁时,她就以683分的高分考入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学习成绩如此优秀的王羽尧,可不是书呆子:亚洲青少年艺术盛典中国赛区金奖,跆拳道红黑带,如此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女孩儿真不知道是如何成长的?

“天才少女”王羽尧14岁考上北京大学,现在怎么样了?

她的学习成长经历

王羽尧的年幼成才是与妈妈的细心开发分不开的。从怀孕开始,王羽尧就是按“科学育儿”的方式培养的。从出生第一天开始,她爸爸妈妈就照着书本开始训练她,每一步体能训练都比书本做得更早。四五个月的时候就教她翻书,1岁零1个月开始认字,1岁半看小读物,3岁她就能自己阅读了。王羽尧说:“我记得很小时,我妈就摆弄我做广播操,毛笔绑在手上学写毛笔字。”5岁就全部读完中国四大名著,可谓饱读诗书。非典期间,年仅8岁的王羽尧以非典为题材创作的短片科幻小说,并参加了东方少年系列文学大奖赛。

王羽尧说,她在北京八中少年班学习时并没有别人想的那么辛苦,由于小学是市重点,作业非常多,为了多挤出休息的时间,她养成了做题速度飞快的习惯。她说:学习不是说要花多少时间,而是要讲究效率!

“我在班里做题快是出了名的,物理大题15分钟一道。”老师曾经为了提高王羽尧的正确率,规定她必须半个小时一道题,可方法并没有奏效,反倒使她的错误率增加了一倍,后来,老师就再也没有对王羽尧有过类似的硬性规定。

此外,王羽尧尤其引以为傲的是自己在逻辑方面比较有天赋。“大学选择学经济,也是因为经济学最需要的是逻辑思维。”王羽尧说,“我在小学4年级的时候参加分班考试,当时数学要加试20分逻辑题。一般学生也就能得10分左右,好的能达到13分,而我考了19分,这个纪录至今无人打破,我也算一鸣惊人吧!”

“天才少女”王羽尧14岁考上北京大学,现在怎么样了?

兴趣爱好、读书样样通

考入少年班后,王羽尧的学习兴趣越来越浓,她对自己老师的教育方法推崇不已:“你能想象吗,上课时数学老师居然带爆米花现场爆给学生们吃,通过了解爆米花的制作技巧,让大家领悟优化设计中的知识。”

“这样劳逸结合的学习环境似乎是给她量身打造的一样。”于润淼同学指了指王羽尧,“她不仅学习好,也会玩,博览群书,还是体育健将!”

除了喜欢运动,王羽尧平时的业余爱好就是读书,从金融到小说、从社科到学术无所不看。她说:“我每次写作文都毫不费力地成为全班的范文,也是因为我阅读量大,在考试时,读题也快,就节省了很多时间。”

运动不让人

王羽尧运动能力特别强,她有次代表学校去韩国参加比赛,有些同龄人整个班级在运动会上只获得两分,而她代表班级参赛,一个人就拿到30多分。“百米跑也是我的强项,在学校比赛中曾获过冠军,羽毛球也算是个中强者吧,高考前一天我还去打球了。”王羽尧说,“我正打算加入北京大学的羽毛球队呢!”

王羽尧性格天生爱较劲,凡事不比个高下总是不舒服,可平日里她又觉得没有必要比赛,只有在运动场上她才能奋力一搏。“但我除了练习跆拳道这种爆发性运动外,还训练瑜伽,能让我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还有助于减肥。”王羽尧笑着补充道。

一句话:基因挺重要,起跑线很重要!有效率的努力才是最重要!

“天才少女”王羽尧14岁考上北京大学,现在怎么样了?

毕业采访:我也有北大情节

王羽尧的家离北大很近,她小的时候经常来北大校园游玩,或是来看电影。她的爷爷奶奶是革命年代的知识分子,经常给她讲一些学生运动的故事。“我从小就对北大有一种憧憬吧。”高考之后填报志愿,她填了北京大学和香港大学,虽然也被香港大学录取,但是她还是选择了北大。“我就是要来北大。”她说当时就认定北大对她会有更大的帮助,“四年之后,这一切都证明了我的选择是正确的。”

王羽尧是是北京八中少年班的学生,每年学校都有年龄比较小的学生考上北大。可是她是第一个14岁少年报考经济学院的,所以当年外界媒体对她有些关注。“但是同一天来的还有李戡,他会更受关注吧。”

“天才少女”王羽尧14岁考上北京大学,现在怎么样了?

大一时候,我对“学霸”这种生物是嗤之以鼻的

大一的第一次震撼就是“大学英语”课给的,“我当时被分到‘大学英语’四,感觉自己很厉害,可是看书的时候,发现很多单词都不认识。”

大一的第一次温暖也是“大学英语”课给的,“突然觉得英语看不懂,我特别沮丧,可是隔壁寝室的一位‘学霸’主动帮我,让我第一次知道和她的差距,也是第一次体会到温暖。”

像很多学生一样,初入燕园,她觉得什么都新鲜、好玩。“百团大战”的时候她加入了学生会的文化部的羽毛球协会。大一开始的时候,她就听说过有“学霸”的存在。“我当时对‘学霸’这种生物,嗤之以鼻。”她说以前的想法很可笑,因为当时觉得“学霸”们生活里只有“学习”二字。

第一学年结束时,她发现自己的成绩一般,就有些不淡定。再加上她宿舍里有一位“学霸”拿了奖学金,自己就更不淡定了。为了找到自己和“学霸”的差距,她就开始观察“学霸”舍友的生活安排,发现她每天都会花很多的时间在图书馆,很努力。“于是我就老跟着她一起上专业课,很巧合的是我们还是同一个钢琴老师。”说到这里,王羽尧满是感激:“我从她身上看到她很有目标有追求,她改变了我对‘学霸’的看法。”后来,她俩就经常一起学习一起思考,成绩也有了提高。

对于自己思想的改变,王羽尧归因于自己的专业:“经济学真的很好,我觉得经济学是理科和文科之间很巧妙的平衡,有了经济学的思维方式,你看待问题的角度和方法,你站的高度也就不一样。”

大二时候,有些朋友走远了。

大二的时候,王羽尧把大部分的时间都给了“学习”,课外活动难免就减少了很多。她没有经常打球,也不经常出去玩儿。“有些朋友就走远了。”王羽尧有些感伤的说。不过她知道追求总会有代价,而在追求学术的路上就必定会经历孤独。不过还好,那些真心朋友,虽然不经常联系,但一直都在。

大二期末结束的时候,她就慢慢变成所谓的“学霸”,大三上学期评上国家奖学金。“想想还是有点小欣慰的。”王羽尧又露出了可爱的笑容。

我去过26个国家,我以为墨尔本很好搞定。

喜欢旅游的她,已经去过26个国家。“全家旅游神马的,都是我策划。”她有些骄傲但委屈地说:“我以为墨尔本很好搞定的。”

王羽尧大三上学期申请交换生,下学期就去了墨尔本大学,在国外呆了半年。有过很多国外生活经历的她,起初认为自己到澳大利亚应该是如鱼得水,可是现实却并非如此。她在那边遇到了很多困难,虽然多了些孤独,但多了许多时间自我反省。通过与老师的交流以及对专业更深入的了解,她慢慢意识到只有在学术上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也就是那时,她有了读博士的想法,“当时我的打算就是我先读着,以后如果不适合也能在去工作嘛。”

她最后说:“还好有一起交换的北大的同学,最后我还是扛过来了。”

我没感觉到我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原来这一切真的都发生了。

回到北大之后,大四上学期,王羽尧开始申请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博士。说起为什么会选择芝加哥大学,她说是因为经济学院的老师们经常讲“芝加哥学派,经济学的殿堂”,她觉得很神圣。

芝加哥大学的经济学很难申请,当她把被录取的消息第一时间告诉她的导师时,导师立马告诉了系主任,系主任还专门跟院长说:“你看,这孩子,今年18岁,去芝加哥大学读经济学博士。”“我很开心,有那么多的人为我高兴。”

她很感激地说,她感谢给予过她帮助的老师,因为自己是保险系的,她的老师们不是那么透彻地了解她所申请的领域。“但是他们都尽可能的去帮助我。”师兄师姐也给了她很多的建议和意见。

后来她被邀请去给学生们讲如何申请的过程,当她回想着这些经历,她无不感慨的说:“我本来没有感觉到自己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回顾的时候才知道,哦,这一切真的都发生了。”她说她很庆幸四年前没有去香港或是出国读书:“北大,把我变成了我想要成为的人。”

“我在这里,遇到了各种新奇的想法,这使我每天都受到冲击,经过大浪淘沙之后我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北大加油,北大必胜。

初入燕园时,带着一份憧憬。离开母校时,带着一份责任。

王羽尧说以前对于北大的感情,更多的是一种荣誉感、归属感。她提起有一次,跟着羽协去苏州科技大学参加羽毛球比赛,比赛队伍依次入场,当北大入场的时候,全场的气氛无比的热烈,掌声雷动。“当我们一起喊“北大加油,北大必胜”的时候全身热血。

现在更多的是一种感恩和怀念。虽然也曾抱怨宿舍太破,学分太多。可是现在才觉得学分多,是学校对我们的一种锻炼,比起国外的学生,我们多学了一些课,就是多掌握了一些技能,底子就会很好。食堂她倒没有抱怨,她觉得食堂饭菜巨好吃,而且超便宜。等她到了美国肯定会很想念,学五的宫保鸡丁,康博思的肥牛,农园的麻辣香锅,还会怀念站着吃饭的感觉。

“我很怕和这个园子失去联系”

最近离毕业的日期越来越近,自己患上了“毕业综合症”最严重的就是,觉得母校哪里都好。到了本科最后的考试周,觉得考一门少一门。打球也打一次少一次,就连吃饭也是这种感觉。前些天打北大杯的时候,她就想这是她最后代表经院比赛的机会,当她输了一场球的时候,她特别的生气。“我突然有一种感觉,我很怕和这个园子失去联系。”王羽尧说到这里的时候,掩饰情绪的笑了笑。

王羽尧说7月1号一定会参加毕业典礼。毕业典礼上,应该会聊一下这四年在一起的趣事,

“我觉得我不会哭,我想替她们开开心心的记住那天发生的事情,也为我自己记住。”

不辜负吧

王羽尧整个采访,都情绪控制的都还好,当说到对母校说写什么的时候,她终于控制不住了。“在北大,我从一个14岁的孩子,到一个18岁的成人,从一个抱别人大腿的学生,到一个被别人抱大腿的学霸,一些光环,我觉得配不上,当不起,但是别人还是给你了,我很感谢母校。” “太郑重的承诺我不敢做,但我会带着北大的使命感,不去辜负北大带给我的光环。”

只有自己更好,才是对他们的回报吧。

王羽尧的最后一句话是,母校,我还会回来的。

“天才少女”王羽尧14岁考上北京大学,现在怎么样了?

后记:

在王羽尧的朋友圈里有这样一句话:坐在芝大quad草坪上想起来的是静园。足下青草总茵茵,而手中书卷身边人却不是旧相识。明天又会在哪里呢。

她在北大完成了从14岁到18岁的成长,从初入燕园的稚嫩青涩到如今的成熟担当。

“我很怕和这个园子失去联系”是王羽尧的心声,大概也是所有从燕园走出去的学子的心声。不论我们身处何地,走向何方,天涯海角,都会永远在心中留一片特殊的地方,独属于这个可爱的校园、这些可亲的人们和这里可敬的学问。

“天才少女”王羽尧14岁考上北京大学,现在怎么样了?

如果觉得本文读了有收获,别忘了点赞、转发到朋友圈、分享给身边需要的人。

好内容值得分享,欢迎收藏和转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