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心學》|每個人都可以做紅塵中的“大隱”,體悟國學智慧

王陽明《心學》|每個人都可以做紅塵中的“大隱”,體悟國學智慧

王陽明30歲之前,對佛、道兩家都有痴迷過。後來在朝廷做官,因直言進諫,得罪了太監劉瑾,先是被投入錦衣衛大牢,後被貶到貴州龍場做驛丞。但劉瑾還是不想放過他,在去龍場上任的路上派人追殺,王陽明設計,假裝投河自盡,才得以脫身。在經歷人生低谷和死亡的考驗後,他來到了龍場。在龍場這個偏僻而安靜的環境中,潛心思考了三年,才真正悟道,創立了《心學》 。

《心學》不是佛、道的翻版,而是集結了傳統儒學與佛、道之精華,又加以創新的學問。

我們先看看儒家和道家的人生觀。

儒家的人生觀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平天下是終結目標。也就是忠君報國,殺身成仁,捨生取義。知其不可為,而為之。歷史上捨身成仁的志士數不勝數:屈原、岳父、文天祥等等,他們把名節看的比生命還重要。

而道家則不然,他們看重的是:人,靈魂的昇華。以及對人生命本源的體悟。就是莊子所說的“達生”。他們在思考生命是從哪裡來,最終到哪裡去,如何讓生命永繼。

但道家也不是消極避世,老子曾經教誨孔子說:“君子得其時則駕,不得其時則蓬累而行” ,這句話的意思是:體道的人在做一件事之前,先審時度勢,看客觀條件,只有當天時地利與人和,四個條件同時滿足時,他們才會去做。像范蠡、張良、諸葛亮、劉伯溫等等皆是如此。如果客供條件不成熟,他們不會做以卵擊石的事情。

王陽明《心學》|每個人都可以做紅塵中的“大隱”,體悟國學智慧

現在回來說《心學》 :

《心學》是塵世間修行的學問。

如果你在終南山,遠離塵世的喧鬧,內心沒有外界光怪陸離的刺激,你的慾望可能不會那麼多。你可以順應天時,日出而耕,日落而作。但你一旦來到城市,你的身份、角色就變了。作為員工,你要給公司創造價值,面對各方面的競爭;回到家裡你要孝敬父母;照顧妻子、孩子;關心兄弟姐妹。你每天會和各種人打交道。這些交往的過程,都會刺激我們的內心深處的私慾。因此,在塵世中修行,要比在深山中修行難上千倍萬倍。如果能在塵世中修行得道,才是真正的高人,所謂:“大隱隱於世。小隱隱於野”就是這個道理。

《心學》就是教大家如何做“大隱”的學問。陽明先生悟道之後,終其一生,都在想把他的體悟,分享給世人。讓人們提高對生命的認知,在人生的旅途中各就其位,各盡其能,完成上天賦予它的使命,讓每個人內心的良知得以顯現,開啟充實,溫暖、快樂、智慧的生活。

《心學》有一套完整的思想體系,不是簡單的幾篇短文,就能說清楚的,接下來我會逐漸把自己多年來體悟的《心學》精髓,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呈現給各位,歡迎大家關注我,也可以在我的主頁中查看往期關於《心學》的文章,我們一起學習進步,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