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鐵路和老兵的故事

一個年過半百的老兵,一個曾作過兩次心臟手術、心臟裡安放著五個支架的老兵。就是這樣一位老兵,從2001年青藏鐵路二期工程開工建設以來,他以驚人的毅力,先後九次來到位於可可西里無人區、海拔5010米的風火山鐵路施工工地,解決施工難題,為職工送去關愛和溫情。

這是一次次煉獄般的行走,這是一次次伴隨著靈魂深化的攀登,這是一次次挑戰生命極限的壯舉。這一切都源於這位老兵與青藏鐵路難解難分的情結。

伴隨著共和國的朝起暉落,青藏鐵路一期工程西寧至格爾木路段的建設,從1959年到1984年間曾經歷了三上三下的不平凡歷程,然而青藏鐵路的三次上馬興建都選擇了同一支隊伍:鐵道兵第十師。

由於高原自然環境的惡劣,加之那個時代沒有更多的先進技術和對勞動者的良好保護,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鐵十師的每一名官兵都是用生命打折的代價在建設著青藏鐵路。

作為西部大開發的先遣、主力部隊,“兩彈一星”的開路先鋒,幾十年間,鐵十師先後建成了當時世界海拔最高的鐵路隧道:青藏鐵路海拔3700米的關角隧道;承建了通向我國第一座核武器研製基地的專用鐵路;配合科研單位在可可西里無人區建成了風火山凍土實驗段,為青藏鐵路科技難題的攻克作出了巨大貢獻,鐵十師五十團十三連因此被鐵道兵命名為“風火山尖兵連”並記集體二等功。幾十年裡,鐵十師幾代人數萬官兵為青藏鐵路的建設浴血奮戰,先後有200多名戰友長眠在青藏高原。1984年第三次離開青藏高原時,他們的悲歡離合已經完全溶進了雪域高原,和青藏鐵路緊緊連在了一起,這裡是他們名符其實的第二故鄉,是他們生命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十幾歲當兵離家來到鐵十師,周玉成在軍營裡度過了他浪漫的青年時代,貢獻了人生最寶貴的壯年時代,經歷瞭如火如荼的改革的黃金時代。

在1984年的百萬大裁軍中,鐵道兵變成了企業,周玉成也脫下了軍裝。

四年多的時間裡,中鐵二十局集團又一次建成了世界海拔最高的鐵路隧道——風火山隧道,該隧道的施工被評為“2002年度中國公眾關注的十大科技事件”、“2002年度中國高校十大科技進展”,創造了吉尼斯世界紀錄,其施工技術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二十局集團和北京科技大學共同完成的高海拔製氧供氧專業技術,填補了高海拔鐵路隧道製氧技術空白,在青藏鐵路全線得到了全面推廣,為青藏線幾十萬參戰大軍的健康提供了最基礎的生存保障,為青藏鐵路的全線開通作出了重大貢獻,風火山隧道的衛生保障措施等研究成果被譽為是“世界高原醫學史上的奇蹟”、“為世界高原醫學作出了巨大貢獻”,受到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天一的高度評價。

作為鐵道兵的一員,作為鐵十師的老兵,作為中鐵二十局集團公司的黨委書記,從青藏鐵路再次開工建設的那一天開始,一種莫名的情感就糾纏和折磨著周玉成。

工程沒中標之前,他說如果不拿下風火山標段就對不起九泉之下的戰友,工程中標後,他又說如果幹不好風火山隧道就會成為歷史的罪人,他和公司的其他領導班子成員,都把青藏鐵路的施工當成了工作的重中之重。

工程施工前期,他一趟趟地往風火山上跑,考慮到健康狀況不允許,大家勸他不要上山,但都勸不住也就放棄了,可是因為嚴重的冠心病作了兩次心臟手術、心臟裡安放了五個支架以後,大家對他再上風火山就持堅決的反對態度了。

那還是手術後出院不久,他又來到格爾木並執意還要上風火山,指揮部幾乎所有的職工都勸他不要再上山了,可是職工們的苦苦勸說就是不管用。一位工地醫院的醫護人員勸他說:“周書記,你不能這樣,你牽掛山上的職工,山上的職工們都理解你的這片熱心,但是你也要為他們想想呀,你這樣上山他們放心嗎,你愛他們,他們也愛你呀,你不能這樣自私呀,你不僅屬於你自己,也屬於你的家人、你的親人、你的朋友、屬於職工,屬於企業,你為什麼就不替他們想想呀……”說著說著這位職工就抽泣起來。

周書記開始時給職工們解釋說不會有事,到後來他乾脆就不說話了,再到後來他開始訓斥別人,說這些勸說者干涉和阻撓了他的正常工作。

這就是軍人的方式,這就是老兵的脾氣。因為這一次周書記是準備到山上去和職工一起過中秋和國慶雙節的。自青藏鐵路開工以來,周玉成書記就在機關和廣大職工中間,針對青藏鐵路不平凡的歷史和施工進程,組織和策劃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宣傳鼓動等重要活動,為施工生產創造了良好氛圍,提供了思想動力。這次從陝西出發之前,他就組織機關及附近單位在青藏線施工的職工家屬召開座談會,向她們講述企業幾十年來和青藏鐵路的關係,講風火山隧道施工的重要意義,講一人上高原,全家做貢獻的關係和道理。周書記還到集團公司所屬的技校、衛校、子校和幼兒園向學生們介紹青藏鐵路的施工進展和施工難度。隨後他和有關人員帶著學生們製作的1000多件手工慰問品和慰問信滿腔熱情來到了格爾木。

周書記是決意要上風火山的,他上風火山好像已經有“癮”了,人剛到格爾木可他的心已經飛到了風火山上。

職工們見勸不住書記,就想出了高招,他們搬出了2001年青藏鐵路開工時曾負責過朱鎔基總理保健工作的解放軍22醫院副院長杜智敏少將出面勸解,說明他這樣的身體狀況上山的危險性,周書記當面算是給面子答應不上山了,可是回到指揮部他依然“我行我素”,作著上山的準備。

無奈之下,指揮部人員只好也為周書記作上山的準備,他們在車裡裝上氧氣瓶並將氧氣管通到座位上方,可隨時取吸,同時還帶上各種應急藥物,並私下囑託隨車醫生,只要發現周書記有不良反應就直接往回返,不要徵求任何人的意見。就這樣,周玉成書記再一次來到了風火山上,來到了職工中間。

談到九上風火山,周玉成書記自己也很難用一兩句話來說清楚其複雜的內心感覺,他說這是一種情感,是一種良知,更是一種責任和義務。周書記說:“從五十年代我們這個群體就開始了青藏鐵路建設的接力賽,一棒接一棒、一代接一代跑到今天,形式上看起來好像是一種巧合,而實際上則是歷史的必然。就一個單位幾代人和一條鐵路近半個世紀不了的情結,這在全世界都是獨一無二的,企業幾十年的傳承,鑄就了寶貴的企業精神,這種精神在風火山隧道的施工中就表現出了風火山精神,以風火山精神為基礎總結出來的青藏鐵路精神,這些精神不僅是企業發展壯大的永恆動力,也是民族精神最閃光的部分。”

當記者提及為什麼帶著嚴重的心臟病還要一次次地不聽勸阻上到風火山時,周玉成書記很冷靜地說:“誰都知道風火山是無人區,那裡的生存條件十分惡劣,在那裡工作會對身體造成極大的損傷。我曾對山上的職工說過,能站在風火山上就是一種奉獻,在風火山參加施工更是對青藏鐵路的巨大貢獻。我的心臟是有點問題,但是職工們長期在山上工作,我臨時上去看看他們是應該能做得到的,我克服困難是暫時的,而且事實證明我做到了,沒出什麼問題,這也許是精神作用,也有可能是戰友們的在天之靈在保護著我,總之,只要想到職工們還在山上付出生命的一部份,我就什麼心理負擔都沒有了,上風火山就變得輕鬆起來。我總覺得:任何自認為偉大的個體,只要離開群體、離開單位他都將變得非常渺小,一事無成。”

周玉成書記感慨地說,“青藏鐵路開工之前,西方媒體曾斷言:青藏鐵路過不了風火山。今天,我們不僅用鐵的事實回擊了他們的一派胡言,而且我們的隧道施工技術和質量都是全世界最棒的,因為我們代表的是中國工人階級,我們是中國的‘國字號企業’。”

7月1日,青藏鐵路就要全線通車了。周玉成書記說他還有一個願望,那就是邀請一位對青藏鐵路和鐵道兵有著深厚感情的、有實力的作家,真實記錄下鐵十師和中鐵二十局集團在中國鐵路建築史上這段鮮為人知的故事,這是為了企業,更是為了戰友,為了鐵道兵,為了一份永不能釋懷的情感。

初夏時季,記者有幸陪同周玉成書記和他的老戰友,我國當代著名作家李木生一起再一次登上風火山,橫跨雪域高原,拍下了這位老兵重走青藏線、再上風火山的一些感人場面。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