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可以換小轎車的銅錢,背後有大大的故事

“美人贈我金錯刀,何以報之英瓊瑤”、“爾持金錯刀,不入鵝眼貫”、“荷揮萬朵玉如意,蟬弄一聲金錯刀”歷代文人雅士如張衡、韓愈、錢昭度等留下詩詞裡提到的“金錯刀”就是本文要介紹的,錢幣史上赫赫有名的名譽品王莽鑄幣“一刀平五千”也叫“金錯刀”。

王莽當政以後,國家的財富都掌握大家族手中,王莽為了縮短百姓與富人之間的貧富差距,就推行了貨幣改革。直接廢除了當時的流通貨幣五銖錢。增鑄“一刀”和“契刀”。世界貨幣史上有史以來第一次擁有面值的貨幣誕生了。

一個可以換小轎車的銅錢,背後有大大的故事

“一刀平五千”刀幣,分為環柄和刀身兩部分,環柄為一方孔圓錢,環文上曰“一”,下曰“刀”,字為陰刻,字陷處填以黃金,並且加以打磨,使字面與錢面平齊。刀身上鑄有陽文“平五千”三字,其中“平”是“值”的意思,即表示一枚刀幣價值等於五千。一個這樣的金錯刀價值五千文銅錢。當然,實際上這種錢幣包含的黃金重量遠遠不值五千文銅錢的價值。發行這種“不足值”的貨幣實際上是王莽掠奪民間財富的一種途徑。因此,這種靠暴力保證流通的錢幣在民間遇到了激烈的抵制。值得注意的是,這枚刀幣的造型獨具韻味,絲毫未拘泥於春秋戰國時代刀幣形制,彼時尖首刀形制。古拙穩重,並透露出秀美氣息。幣面銘文“一刀平五千”五字書寫流暢,氣勢生動,毫不呆滯,承襲了戰國時期幣面銘文“一筆過”的特徵,新莽錢幣,錢文纖細,工藝講究,錢幣版別較多,但錢文大體以懸針篆為主,文體有精有粗,粗者文字平夷,製作較遜,精者輪廓斜削,筆劃細挺。

一個可以換小轎車的銅錢,背後有大大的故事

一刀平五千是中國最早使用面值,而且也是惟一用錯金工藝製成的錢幣。由於它製作精美、造型奇特、且存世稀少、價格昂貴,故為錢幣收藏者所珍愛。

一個可以換小轎車的銅錢,背後有大大的故事

“契刀五百”刀頭書契刀,幣直書五百二字,製作較為精整,該幣長74.2毫米,幣首為圓形方孔,直徑30毫米,厚3.5毫米,總重量為16.5克,刀環有“契刀”兩個字,橫列方孔兩側,刀身銘“五百”二字,值五銖錢五百。在新莽貨幣制度下以一當“五銖”錢五百枚。民不樂用,流通二年後廢除改鑄“六泉十布”但因製作精緻,形態奇美,發行流通時間短,現存世量非常少,故具有非常高的收藏價值,同時也是研究西漢末期錢幣史的最好物證,具有一定的歷史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