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歼8系列战机?

周兴健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歼-8Ⅱ竟成了反隐身战机大杀器

歼-8,是沈飞在上世纪60年代研发的双发高空高速截击战斗机,由于早期歼-8不具备全天候作战能力,所以沈飞于70年代末开始研制歼-8的全天候型,80年代又开发出歼-8Ⅰ的升级型号歼-8Ⅱ

歼-8原型机包括歼-8Ⅰ,依然采用传统的机头进气,也即军迷眼中的平头机,由于进气道占据了机头大部分空间,导致无法安装大功率雷达,有时根本就无法安装雷达,所以作战性能非常落后,当代先进的战斗机,都是采用机翼两侧进气,或者采用机腹进气的布局。

歼-8Ⅱ终算是摒弃了传统的机头进气方式,是中国空军第一型采纳机翼两侧进气的战斗机,顿时让国内军迷眼前一亮,所以就送了歼-8Ⅱ“空中美男子”这顶高帽。

由于歼-8Ⅱ是双发高空高速截击战斗机,所以具备了现代大都数战斗机所不具备的“双两”性能,即飞行速度两倍音速,飞行高度两万米,即便是先进的第3代机,一般飞行速度也只有1.5-1.8马赫之间,飞行高度也在1.5-1.8万米之间,很难达到歼-8Ⅱ的“双两”标准。

尽管歼-8Ⅱ具备“双两”标准,高空高速性能优异,特别适合用来担任前线截击机,打击来袭的轰炸机、攻击机等相对慢速的空中目标,但其中低空格斗性能较差,尤其是低速时有失速的风险。

此系歼-8Ⅱ与生俱来的最大短板,是高空高速战斗机的通病,所以随着歼-10、歼-11等高性能战斗机的大量服役,歼8、歼-8Ⅰ都已退出现役,仅保留了为数不多的歼-8Ⅱ改进型还在继续服役。

随着第4代隐身战斗机的服役,雷达反射面积非常低的此型战机,就成了各国空军苦思冥想的作战对象,空中预警机的正式成军,让具备“双两”性能的歼-8Ⅱ高空高速截击机有可能焕发青春,因为第4代战斗机只是隐身性能好,并不是说预警机看不到,只是发现的距离通常会被压缩到很近而已。


歼-8Ⅱ可以伴飞预警机,或预警机发现来袭的隐身战斗机,引导指挥外挂霹雳远程空空导弹的歼-8Ⅱ高空高速截击机起飞前去拦截,凭借高空高速优势,完全可以从2万米高空,对来袭的隐身战斗机,采取居高临下的空空导弹打击。

而面对从2万米高空冲顶打击的歼-8Ⅱ,隐身战斗机却无还手之力,于是,歼-8Ⅱ高空高速截击机就成了一款对付隐身战斗机的大杀器,当然在空中预警机或地面指挥所引导指挥下,只是以前所未曾想到的。

歼-8Ⅱ高空高速截击机所具备打隐身战斗机的条件就是,一必须有预警机或地面指挥所的引导指挥,也即在体系内作战;二是必须有射程100-200公里的霹雳系列远程空空导弹;三是歼-8Ⅱ本身得天独厚的条件,也即2倍飞行速度和2万米飞行高度。

综上,具备“双两”指标的歼-8Ⅱ高空高速截击机,在空军体系作战范围内,竟然成了反隐身战斗机的空中大杀器,这是以前所未曾想到的,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本文由“国平军史”发布。


国平军史


世界四大失败出口军机:歼8ⅡM战斗机名列其中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如果转载请务必注明在世界战绩销售历史上,曾经有4种遭受惨败的战斗机。它们都曾经做过巨大投资,结果却几乎没有卖掉一架。其中之一居然是我军的歼8ⅡM战斗机!听萨沙说一说吧!

扶不起的阿斗:歼8ⅡM

中国军机外售历史上,歼8ⅡM是著名的一个扶不起的阿斗。

九十年代初,歼8ⅡM最初的目的,是设计一种性能达到国际一流水平的多用途轻型战斗机,淘汰目前解放军数量众多的老式歼6和歼7。

歼8ⅡM以歼8为基础,可以看做增强版本的超级米格21,性能有着很大的提高。

歼8ⅡM设计之初,立即得到传统米格21和歼7购买国的关注。

伊拉克和伊朗空以及巴基斯坦都纷纷派人来商谈购买问题,而当时歼8ⅡM甚至还没有定型。

对于这些国家的热情,中国方面曾经非常兴奋。

遗憾的是,最终这几个国家纷纷放弃歼购买8ⅡM。

歼8ⅡM和以上三种飞机不同,它之所以失败,关键在于性能。

在歼8ⅡM诞生之前,我军压根就没自行设计过世界一流的战斗机。

第一次吃螃蟹时,有巨大难度实属正常。

歼8ⅡM的关键问题在于雷达和导弹!

国产雷达水平太差,始终存在严重问题,几乎不可用。导弹方面也问题也多多,尤其缺乏可靠的中距离导弹。

无奈之下,我们被迫从俄国购买成熟甲虫雷达和先进导弹。

当时想的很简单:歼8ⅡM本来就来源于俄制米格21战斗机,现在使用买来了同时俄制的装备,只安装调试一下即可使用。

谁知道,哪里是这么简单!

甲虫雷达买回来,光是解决安装后的各种问题,就拖延了长达2年时间。装机后的系统测试和调试时间,也远远超过预期。

直到2000年,歼8ⅡM仍然无法形成战斗力。

此时的歼8ⅡM,已经不具备什么竞争力了。

第一, 歼8ⅡM是二代机,相对三代机有很大劣势。

歼8ⅡM原型为米格21,和美国的F4鬼怪差不多,飞机自身设计和使用材料都已经过时。

相比先进的三代机来说,技术差距明显,连最差的米格29战斗机也远强于歼8ⅡM!

第二, 歼8ⅡM的亮点此时已经成为缺点.

歼8ⅡM采用了俄制雷达、导弹以及部分航电系统,在90年代初期都是比较新式的东西,是它的亮点。

倒霉的是,海湾战争以及一系列战争中米格29的惨败,将这些完全抹杀。

海湾战争表明,米格29的甲虫俄制雷达很烂,连下视能力都不具备。

美国人研究东德的米格29后,认为故障过多,甚至评价它为根本不可用。

而非洲之角的空战中,R27中距离导弹也被证实为很差的东西。埃塞俄比亚和厄立特里亚空军都发射众多R27导弹,没有一枚击中对方,最后还是靠近距离导弹甚至机炮进行空战。

自诞生以来,米格29仅仅击落过一架无人机,自己却被击落了几十架。而歼8ⅡM性能尚且不如米格29,那还能用吗?

第三, 定位的失败。

歼8ⅡM价格似乎不算高,售价在1000万美元之内。

关键在于,它的定位却是错的。

就低端战斗机市场来说,歼8ⅡM显然比歼7之类强大数倍,但价格也高了3倍。

能使用歼7的国家,通常都是经济不宽裕的发展中国家,并不需要性能太高的战斗机。

这样一来,1000万美元的价格,让这些国家望而止步。

况且,似乎也没有必要购买属于二代机的歼8ⅡM。

就二代机的米格21、幻影3、F4市场来说,美法俄都有完善的升级方案。

升级以后,这些飞机性能和歼8ⅡM比较接近。

既然如此,何必还要买歼8ⅡM这种不成熟的2代机呢,不如升级好了。

如果作为新式战斗机出售,歼8ⅡM显然不是三代机的对手。

就三代机来说,歼8ⅡM价格比米格29也便宜不了多少,甚至比二手米格29还要贵。就性能上来说,米格29虽烂,毕竟是新式飞机。它的机动性等方面,相对歼8ⅡM仍有压倒性优势。

最终,歼8ⅡM处于一种不高不低不上不下的地位,一架也没有卖掉。

使用过米格29的伊拉克,对歼8ⅡM性能不信任,加上被国际制裁,第一个退出。

急需购买战机的伊朗,分析歼8ⅡM的性能以后,认为和现有美制战斗机相差太远,也随之退出。

就连铁哥们巴基斯坦,也认为装备歼8ⅡM是不合适的。如果装备歼8ⅡM,巴基斯坦就必须同时搞出中国和俄国两套设备的维护体系。这对于技术本来就薄弱的巴国,是不可想象的。

最终,巴基斯坦坚持枭龙计划,婉拒了歼8ⅡM。

客观来说,歼8ⅡM是我国第一种比较现代化的战机,对我军战斗机总体能力提升有着很大的作用。但就军售来说,歼8ⅡM是失败的,它犯了很多常识性错误。


萨沙


“不死老兵☞歼-8战机!”

1、老歼8战斗机的外形修长,机头的大进气口如张开的鲸口,机头下长长的空速杆身向前方,因为这个造型,西方给他起了个绰号“长须鲸”!还挺形象的!

2、中苏关系紧张后,苏联停止了早战斗机方面的技术援助,我们不得不自力更生开始自行开发研制自己的战机。

可是自行开发谈何容易啊,我们只好在仿制米格-21的仿制型歼-7的基础上,升级发展,完成自己的设计。

3、沈阳飞机研究所和飞机制造厂共同开始了艰难的研制之路,1964年开始立项研制,一直到1979年设计定型,历经坎坷的15年!

后来在1985年歼-8I定型,随后的歼-8II定型,一直到2009年最后一款歼-8T首飞,风风雨雨的这几十年,我们不能忘记一位老人--顾诵芬

4、顾诵芬从1964年开研制歼-8开始一直到20多年后的歼-8II定型都是他的总设计师,顾诵芬最好的年龄和青春都给了歼-8,他是“歼-8之父”!

5、我国在科技和工业水平还很落后的时期,竭尽全力的研制的歼-8,在研制的时候已经是落后了,但是作为战机自行研制起步阶段,这已经是很大的成功了!作为过渡型的歼-8属于国际第二代战机,本来计划很短的过渡期,因为研制的艰辛和定型后的一再反复测试、试飞,歼-8到1985年才开始大量生产。

6、到2011年歼-8首批服役机型开始陆续的退役了,算来他服役已经有了25年,这25年里,不管是南疆,还是东海,还是北域,还有西陲歼-8都兢兢业业的为我们守护着疆土,一名勤恳的老兵,虽然自身的性能远不及已经是第四代战机的他国战机,但是英勇的指战员凭借着过硬的本领,和钢铁般的意志一次又一次的护卫着我们的领空安全。

2001年英雄的81192号战机,无畏的用身体抗击了敌人的袭扰。

7、不死老兵的传人一代又一代的继承着歼-8意志和精神相继出世,他们的腾空离不开歼-8这位老兵的贡献,他给后来者留足了研制升空的时间,他给后来者准备了他亲历得到的数据,他为后来者培养了大批的飞行员......

8、歼-8是国人的骄傲,是民族的英雄!老兵不会死!他不会离开我们的!


杜陵闲人


歼八系列是沈飞独立设计并生产的第一种战斗机,主要是做为拦截机使用的。拦截目标是苏联的轰炸机,比如图22、图95等等。采用双发、双三角翼设计,速度快、飞行高度高。是典型的高空高速第二代战斗机。

后来歼8发展了歼8-2战斗机,改为双侧进气,安装了大型雷达,改变了老歼8的看不远的毛病。80年代中美蜜月时,“和平典范”计划中接受美国航电系统升级,虽然没有成功,不过也让我们了解到美国的先进航电系统和先进设计理念,这在我们后面的发展中至关重要。90年代歼8-2战斗机安装了空中加油系统,是我国第一种可以空中受油的战斗机,航程大大提高。


歼8-2战斗机安装俄罗斯的火控系统,发展了歼8-2M型,可以发射俄罗斯R27系列中程空空导弹,不过由于种种原因,并没有客户买单。沈飞还发展了歼8-2战斗机的变稳测试机和歼8侦察机等型号。

歼8-2战斗机的理想状态服役是在21世纪服役的歼8H战斗机,具备空中加油、安装合格的多普勒雷达、可以发射PL12中程空空导弹,基本满足了空军当初对歼8系列的诉求。不过哪时候苏27和苏30战斗机都已经形成战斗力,歼10开始小批量进入部队试用了,歼8系列已经落后了。

歼8系列战斗机整个服役期间,都没有满足空军的需求,等基本满足的时候,也已经可以退役了。早期歼8战斗机的低可靠性、低可维护性、效率低下的作战性能,大大拖累了空军正常的发展,一度让空军对国产战斗机失去信心……不过还好,歼10战斗机的出现让空军重新对国产战斗机又了信心,歼20战斗机的出现更是让空军满意。沈飞集团确实应该努力了。


乐水者乐山人


跟上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我国研发的大多数型号的战斗机一样,研发之时定的指标非常先进,研发过程磕磕绊绊命运多舛,研发出来发现无法达到设计目标,比敌方的同类装备落后一代或者半代,定型之日就是从头再来、彻底大改之时,等到大改完毕基本达到原设计指标了,已经是彻底落后,不堪大用了。

歼-8也不例外,研发之初的指标瞄准的是苏联空军前线航空兵的主力战斗机米格-23MD,要求具备不亚于米格-23的机动性,具备中距拦射能力(还专门配套了PL-4中距空对空导弹)。说真的如果歼-8真的能按照预先的计划在20世纪70年代左右定型且具备完全的作战能力,真的算是一型非常先进的战机——毕竟当时的美国空军还没有完全替换掉F-4E,大量的小国弱国还在拿米格-21bis或者F-5E这样的弱鸡当做主力。问题是歼-8根本就没有达到设计指标,预定的两侧进气在多方妥协之后只能先用机头进气顶着,连带着无法安装大功率火控雷达(实际上配套的脉冲多普勒雷达研发陷入僵局也无法按时完成),配套的PL-4号弹同样进度滞后。无奈之下首批歼-8甚至只具备白天作战能力,武器也只有机腹下的4门大威力航空机关炮,被西方讥笑为“最后一型火炮战斗机”。

歼-8系列的真正脱胎换骨主要得益于两次飞跃,一是从歼-8白改进为歼-8B,二是80年代后期同美国合作搞的“和平珍珠”计划。歼-8白改进为歼-8B主要的进步是进一步拓展了歼-8的作战潜力,可以安装大功率火控雷达了(实际上首批配备的208型雷达依然不具备中距拦射能力),低空、低速机动性也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改善,起码可以压制周边国家的米格-21P等米格-21后期型了;而“和平珍珠”计划一是让我们了解到了西方先进的航空制造技术与航电火控架构,二最主要的是让我们拿到了美制APG-79型雷达的演示样机(同类雷达是安装在F-16A上的)。

尽管只是个样品,但是却给我们突破脉冲多普勒雷达提供了较大的助力,随后加上我们的自研成果,很快研发出多型较为先进的脉冲多普勒火控雷达并配备在歼-10A、歼-8B/F等战斗机上,甚至连歼-7的改进型歼-7L/G也配备了脉冲多普勒雷达具备了索敌能力。就这样,一直到20世纪末期的歼-8F,预期在歼-8上实现的全部作战能力才彻底实现——具备压制米格-23MD与F-4E的能力,可以携带PL-12型主动雷达制导空对空导弹。可惜这个时候它的这两个作战对手不是已经基本退役,就是已经退居二线不再作为主力使用了,歼-8F战斗机也就成为了二代机的最后绝唱,目前,歼-8各型号(F/H)在我空军与海军航空兵依然有6个旅在服役,数量大约还有150架上下,已是服役末期。


军武次位面


本来关于这个话题我不想说太多,但是我看了下面各位大神的文章,对歼八战机是各种口诛笔伐,我只想说各位大神,你们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我想问一下歼八战机的研制是什么年代?是六十年代,60年来我国的喷气式飞机的技术储备有多少?只有来自苏联的米格19和米格21两款,这两款战机是真正成熟的机型,也是我们唯一可以参照的,而也仅仅只是参照,我们并没有第一手的原始技术资料,可以想象我们当初自研歼八战机的难度有多大。



由于我国的底子太薄,歼八战机研制出来以后,各种配套根本不到位,不是我们不想把歼八战机做得更好,而是没有条件,首推航电,当时的我国航电水平,和全世界的差别大得要死,就这样还保证了飞机飞起来,而且能够战斗巡航,这难道不算是很大的成功吗?

当初我国研制歼八战机的时候,就没有想让它高大上,而是能够让他对抗二代战机和一代战机,最主要的是想要完成我们的自主研发,这才是关键。如果没有歼八战机的完全自研,到后来把歼八战机的所有方面全部吃透,我国的战机发展就不可能出现后来的飞跃。



毫不客气的讲,歼八战机的研制,是我国走向航空强国的一个基础,它是一个基石,这样一款为中国后来战机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机型,你们还有什么理由口诛笔伐?


(还请各位大神们,客观的看待我国的装备发展)我是刘辉,一个伪军迷。


愚人时代1972


歼8战机就是变种歼7

你可以看做两侧进气的歼7战机,歼8战机在我国当时的条件下是以高空高速著名的,当时主要出于我国对高空高速轰炸机的拦截。

因为我国对于高速突防的轰炸机缺乏制衡手段,高空高速的歼8成了唯一的希望所以歼8战机其实是一款截击机而不是战斗机。

歼8机动性不好所以当时瞄准的主要是拦截轰炸机为任务,它又是基于歼7的部分技术所以8爷的制造在当时来说还是很大的挑战比竟2万米2马赫的指标对当时的中国军工来说实现已经不容易了。

歼8虽然没有什么机动性但是拦截任务还是可以胜任的,进入新世纪我国防空导弹技术重大突破所以歼8战机基本没有什么作用拦截任务交给导弹它自身又没有机动性还是小短腿载荷也低,所以基本改一改当侦察机2万米的高度和2马赫的最大飞行速度当侦察机还是不错的。


李晓伟


当年,歼八,歼九,为了适应世界战机高空高速的发展而研制,可是到现在,人家前进了两代,我们的歼八改了个机头叫歼八Ⅱ,我们老一代航空人就做了这些,再说发动机,用歼一7的,一台变两台,推力增加一倍,人不可能长大一倍的思想,推力不够,发动机砖家想到多喷油增推的土办法,发动机没有根本进步,最终还是瞎折腾,米格一21的发动机仿制型叫涡喷13,长时间仿不出来,现在印度的光辉,非常象当年的歼八,上世纪八十年代送到美国,被骗了几亿美元,拿回了两架空壳,就1533线管用,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仍然无法彻底解决,高空行,低空不行,被美国电子侦察机撞落了,羞愧难当啊,自从引进了苏一27战斗机,歼八Ⅱ已成鸡肋,但是,中俄说好,苏一27不部属北方,间接给歼八Ⅱ留下活路,至少还能有一些,进入本世纪歼十入列,歼十一担当主力,歼八Ⅱ已成垃圾飞机,但是,还被塑造成能消灭美国F一22的形象,(印度苏一30能灭我们的歼20,自己可能都不信,与此类似)至今到现在,近五十岁的歼八无论如何都跟不上时代了,费油的涡喷,可怜的载弹量,花战斗机的维修当个侦察机,还得专为它培训飞行员,但是,有了歼八Ⅱ以后,高空敌人不来了,歼八,歼八Ⅱ还是有功的。


东龙45


迷彩虎军事为您回答,欢迎关注虎哥的头条号。说到歼8,大家可能很熟悉,空中蔡国庆么。在中国有了苏-27,歼十之后,歼八露脸的机会就少了,可是在当年八爷可是镇国神器的角色。

说起歼8的设计就是有点趋于稳健了,图的就是能够快速就位来填补国防装备的空缺。而且由于强调技术的延续性、传承性,使用了米格-21的三角翼布局。这样高空高速的目标是达到了,但是机动能力、多用途的适用性明显不足。作为夺取制空的歼击机还勉强够用,但是要成为战场多面手就力不从心了。

由于机体的限制,歼8的改进升级潜力不大,相比人丁兴旺的歼7家族,歼8可以算作是形单影只,总体的产量也不是很多。但是,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歼8和歼7还是一道成了国防的核心力量。在中国装备三代机以前,歼8系列战机是唯一能对南海提供有效空中支援的机种,可见当时的窘状。

作为国防的主力来说,歼八在生产的时候就已经落后于世界潮流了。并不是因为飞机设计上面能力不够,而是当时中国航空工业基础水平不达标、火控、雷达、武器、动力各系统的研发、生产能力普遍不足,处处挂科。在当时的情况下,歼8作为一款整合众多落后技术产品的武器,表现已经很不错了。

歼八是一款中国在工业基础孱弱、经济条件匮乏、国防需求迫切的条件下催生出来的机型,原本是用来过渡,可没想到一用就几十年。别看诟病不少,在生产歼十、歼十一之后迅速的退居二线,但正是这款机型的列装,使得中国第一次有了战略上的防空纵深,能够应对来自北方和南方的军事威胁。也正是这款机型捍卫了中国的蓝天与和平。


迷彩虎军事


四个字形容:憋屈,坚信。先简单列个时间表吧。

1965年:J-8立项

1979年:J-8II立项

由于当时的要求,空军立项了一种两侧进气机头配置更大型火控雷达的战机,即J-8II

1980年:J-8定型

此时的J-8只是解决了能飞的问题,全天候作战等要求均未达到,所以被称为J-8白

1985年:601所开始五代机预研

1986年:中美两国达成协议,开展和平典范计划,由美国帮助开发电子设备。

1988年:J-8II定型

此时J-8II仍不具备超视距空战能力。

1992年:Su-27来华

1995年:J-8B首次发射中距空空导弹,从此具备了实验性的超视距空战能力。

2000年:J-8F首飞,J-11A服役

2003年:J-8F开始生产,J-10定型

2004年:J-10服役

2006年:J-8F完全成熟,完成1965年时定下的目标。

2007年:总装备部宣布611所的五代机方案中标(J-20)

2011年:J-20试飞

2017年:J-20服役

可以说J-8的发展贯穿了整个中国航空工业发展史。等到92年Su-27来华乃至于后来J-10,J-11服役的时候,J-8的存在还有多么大的意义吗?不见得。但是总不能烂尾啊。当然站在局外人的角度看我们无从得知为什么一定要把J-8做出来并服役,也许这就算一种坚持吧。

中国航空工业有一点最难能可贵的地方,就是很早就为未来做好了打算。试想一下,有哪个国家在一架四代机都还没有的时候就在为五代机的研发做前期准备呢?没有前面这20多年的积累,中航工业的dalao们是不可能做到4年从PPT到原型机,10年从PPT到服役的。美国人的F-22从立项到服役,用了25年。

另外说一下,后期真正成熟的J-8F,性能和某些四代机比已经不差了,综合作战能力接近幻影2000C的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