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ris-萌
所謂系列化就是一機多型。在國外戰鬥機一般都有雙座教練型。五代機目前還沒有出現雙座型。
其他的有對地攻擊的多用途型,比如F-15E、蘇-30。狂風戰鬥機有專用的截擊型。很多戰鬥機都有戰場偵察型,如狂風ECR,RF-4E。有電子戰型F/A-18G 。美國F-4有野鼬鼠EF-4C。
將來殲-20還會有升級版。換裝新式雷達,無人機控制機,或者艦載型。
還有可能改裝作為特種設備的試驗平臺。
天明遙遙山海關
殲20系列化也是一種必然,因為殲20的定位就是空中優勢戰鬥機,未來系列化的第一個目標是逐漸向目標狀態前進。所謂的目標狀態,就是上渦扇15,帶二元推力矢量,機載武器全部專屬配套,6中距2近距格鬥彈配置。
第二個發展方向是向遠程對地打擊平臺方向發展,可以形成FB-22的模式,放大機身,內置彈艙增加容積,與轟20形成戰術、戰略對地攻擊高低搭配。
第三種發展方向就是反衛星平臺,殲20近40噸的重量完全可以執行這個任務,由翼下掛架攜帶反衛星武器。
殲20作為反艦平臺就沒有必要的,因為反艦導彈射程以後可以很遠,不需要隱身能力。
而且殲20內置彈艙的容積再大也容納不下反艦導彈,空中優勢戰鬥機發展方向就是空天方向。空天方向就是大氣層內外,往這個方向系列化將是一個趨勢。
川陀太空問答
就在今年珠海航展開幕當天,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在珠海召開了一次關於我國20系列飛機的新聞發佈會,在新聞發佈會上殲20總師楊偉院士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殲20不是一個機型的代號,而是改革開放40年,中國航空工業發展成就的代名詞,殲20戰機將會持續不斷髮展下去,未來會在殲20的基礎上尋找發展和殲20迥然不同、可以起到關鍵作用的飛機。”
這也是中航工業首次對殲20將系列化發展的表態,作為我國自行研製的第五代先進隱身戰機,殲20不僅代表著我國航空工業的最高技術水平,也將很可能將以現階段殲20為依託,發展出更多的系列型號,好為我國的國土防空發揮更大的作用。
而縱觀目前世界同類五代機的發展,美製F22A、俄製蘇57目前均都沒有系列化發展的新型號,只有美製F35系列有不同種類的系列化發展型號,但是F35系列與其他五代機項目有本質的不同,因為F35的起源JSF“美國聯合攻擊戰鬥機”項目,本身就要求三軍通用的系列化發展,所以F35並不能成為五代機系列化發展的代表。
而其他兩個五代機中F22A已經關停了生產線、模具已經被封存並遣散了熟練技術員工,所以F22A的系列化發展可能性不大,而俄製蘇57雖然在此前被俄羅斯多次表示,可能被用於俄羅斯新建核動力航母的艦載機項目,但是根據這幾年俄羅斯的造船工業能力來看,恐怕連“新建航母”這個項目本身都有問題,所以蘇57未來也會被系列化發展的可能性也不大。
而殲20的未來系列化發展很可能與俄羅斯對蘇57的發展遠景一樣,被用作新建航母的艦載機項目上,眾所周知隨著我國003、004號航母的相繼開工建造,我國下一代航母艦載機的爭論開始進入白熱化階段。
在此之前曾有多名知名博主爆料,沈飛殲31項目有可能已經得到海軍訂單成為我國下一代艦載機,但無獨有偶是,就在11月5日楊偉院士表態殲20將未來系列化發展的時候,中航工業發佈了一部展示中航工業未來發展的宣傳片,在片中除了艦載隱身無人機外,還出現了“艦載版”殲20的身影,這很可能是另一種特別的“暗示”。
而殲20如果能作為艦載機上艦的話,將會有非常重大的性能優勢,因為目前全世界第五代艦載機只有美製的F35B/C,而作為聯合攻擊機項目起家的F35,本身就在空戰性能上大幅弱於殲20這種典型的重型制空戰機,如果殲20能夠上艦能夠完全壓制美製F35B/C成為當今世界最強艦載機。
其次,從1989年中航艦載機預研階段來看,當年我國艦載機預研項目被拆分成了兩個方面,由成飛與沈飛分別負責不同方向的技術攻關,雖然現在成飛沒有實際的艦載機項目,但是在艦載機還裝上,成飛還是有一定的技術經驗的。
同時殲20採用的還是低速起降性能好的鴨式佈局,與小展弦比機翼設計,這對殲20上艦的改裝都是有好處的。
而除了艦載機的改裝之外,殲20還可以借鑑其他四代機的多系列發展方案,比如俄製蘇27與F15的系列化發展,發展出多樣的特種改裝方案,比如能攜帶反艦導彈與反輻射導彈的遠程攻擊機,或者其他的特種改裝方案。
借用楊偉院士在今年3月20日,出席人民代表大會接受採訪時的說的話:關於今後的發展,在殲20正式列裝的今天,我們一方面會大力支持部隊儘快形成戰鬥力,另一方面也會進行系列化的發展,不斷提升飛機的作戰能力,同時我們也會更積極的探索一條彎道超車的技術途徑,創新開發滿足國家戰略需要的全新戰機。未來我們會在戰鬥機的機械化、信息化、智能化發展的征程上不斷前行、再立新功,給大家帶來更多的驚喜!
軍事小科普
我必須告訴大家:殲20要改艦載機改動之大不啻於推倒重來。大家都看到了,殲20就遠距耦合鴨式佈局+條邊翼,這就註定了它幾乎無法上艦。同樣採用遠距耦合鴨式佈局的颱風戰力強悍,就算面對咱們引以為傲的“終極側衛”——蘇35也絲毫不落下風。可英國人卻寧讓他們的“女王裸奔”也要等F35,為什麼?英國人自己可是推出過“颱風”艦載版,但為什麼除了自己不要連印度都不問津?一句話:機翼無法摺疊。目前鴨式佈局戰機上艦的只有法國的陣風,但陣風采用了近距耦合鴨式佈局,因此機身很短,即便這樣機翼依然無法摺疊。
軍事國學堂
套用J20總設計師在珠海航展上與新聞媒體的見面會上的講話回答這個問題!
:“走著看吧”!
回答完畢!
拭目以待,走著看!
孔乙己亂彈
系列化總會完成的,但要說迅速系列化,恐怕難以實現!
從戰機發展歷史來看,在一戰二戰時期,戰鬥力更像是一種耗材,除卻飛機本身的技術性能外,其生產工藝簡化以及成本控制也很重要,能夠在損耗以後快速補充的一方往往能夠取得較大的優勢,通俗來講,那個時候是“機海”戰術。
二戰結束後,戰機並沒有隨著戰爭結束而停滯發展,反而跟隨著技術水平的迅速發展而日益先進和複雜,發展到三代機後,就可以比較嚴謹說,“機海”戰術基本已經徹底退出歷史舞臺。現代戰機有著相當複雜的生產流程,且不說複雜的航電系統、機身材料製造,單就渦扇發動機而言,便已經是工藝足夠複雜,產量有限的設備了。這也就意味著後續戰機會趨向於一種武器發射平臺,像戰艦一樣,一支由先進戰機組成的部隊要很長時間才能組建起來,戰時基本難以實時補充,只能是消耗存量,損失一架便少一架。
三代機尚且如此,四代機尤甚!當前在我國,四代機基本上是戰略性武器,受預算及生產能力及工業基礎等各方面限制,在沒有嚴重外部威脅的情況下,不會快速大批量裝備,也就意味著系列化可能需要較長時間,個人貿然評估,8~15年,各位認為可妥帖?
博士講軍事
系列化還很早,還是一步一個腳印吧!我們與🇺🇸還存在代差,這是不容忽視的!人家X-47B已經完成艦上實驗了!而我們五代機卻還在紙面上!殲20區區5架,能對抗目前🇺🇸F22,F35機群??矢量發動機,都還在驗證試飛,離量產還很遠!總之,我們與美國🇺🇸代差永遠存在!我們在進步,試圖彎道超車;人家難道不進步?會讓我們??與其這樣,不如腳踏實地!做好自己!
阿男40607
換髮~取消鴨翼
魚兒的水
先解決發動機問題,再把各種bug解決掉,同時還要解決產能問題,都OK,再系列化更好!
紫水晶9795
系列化還有點難度,關健失量發動機的裝備時間,動力解決了,其他的設備增增減減就好說了。本人純猜測,不喜勿噴,有時噴子的噴力都比殲20上的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