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义」农村留守老人:生命的绽放

农村留守老人、城市空巢老人,这些词我们都不陌生。在感慨之余,也许更多地该想想,我们能为这些特殊社会群体做些什么?他们又能为自己改变哪些?

11月3日上午,东小景村小学旧址,人声鼎沸,像过节一样热闹。村里由留守老人们组成的大型秧歌队即将隆重亮相,被遗忘好久的老人们激动不已。

「孝义」农村留守老人:生命的绽放


「孝义」农村留守老人:生命的绽放

市关工委、市老促会的老同志们赶来了,关心支持东小景村的人们赶来了,周边十里八村的乡亲们也赶来了,留守老人秧歌队和市秧歌研究会新成果“48人大型秧歌套场则”两场汇报表演吸引了众多人的目光。

东小景村有悠久的汾孝秧歌传统历史,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曾经红极一时。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年来,1000多人的东小景村仅剩下不足200口的留守老年人,日复一日过着单调而乏味的生活。

「孝义」农村留守老人:生命的绽放

能为这些留守老人做点什么来改变他们的生活呢?东小景村人、退休老同志、孝义县人民政府首驻地纪念馆馆长武利根和馆内其他三位老同志共同发起,在市秧歌研究会会长张锐丰的慷慨解囊、鼎力相助下,于今年4月组建起了有乐器、有服装的东小景留守老年人秧歌娱乐队。

秧歌队队员 武双娥:我从小就爱好文艺,爱好唱,爱好跳。我家庭条件非常不好,有一个儿子是智力伤残,每天要我操心,我老公去年得了腰间盘突出,也是不能动,还有一个八十六岁的老公公要照顾。这些不愉快的事,一捣秧歌就都忘了。

「孝义」农村留守老人:生命的绽放

随着每天下午秧歌娱乐活动影响日渐扩大,陆续吸引了东小景村及邻村61位爱好者参与,涵盖了孝汾两市6个自然村, 懂历史的武利根老人就把秧歌娱乐队命名为孝义县人民政府首驻地农村留守老年人秧歌队。为了减轻老人们的心理负担,武利根的思想动员入情入理接地气。

秧歌队发起组织者 武利根:你不要打成什么,这么大年纪了还成明星了?就是找娱乐,找自我感觉,找自身价值,就图的是打一身水出一身汗,活动活动全身筋骨就够了。

「孝义」农村留守老人:生命的绽放


「孝义」农村留守老人:生命的绽放

4月7日秧歌活动启动后,市秧歌研究会辅导老师每周一到两天,对这些零基础的留守老人手把手地辅导,秧歌基本功训练55天,半小时套路学习67天,巩固提高苦练34天,共计156天。数字的背后是留守老人们一滴滴滚落的汗珠,是四位发起人和辅导老师们一天天持续的付出。

秧歌队发起组织者 武利根:教的时候我们有教学大纲,和秧歌艺术学校基本雷同,基本功不对,不能毕业,不能学习套路,这个套路动作不会,继续复习,25分钟的套路就学习了67天。有的人没文化,连左右不分,得去跟前拍一拍这个腿朝这个方向。

秧歌队队员袁俊英:非常感谢老师们的付出,老师们顶着烈日,不管刮风下雨,山高路远,他们来了是手把手,因为我们一点儿基础也没有,刚开始学的时候就像上幼儿园,老师教了之后。回到家里,自个儿还是练。


「孝义」农村留守老人:生命的绽放


「孝义」农村留守老人:生命的绽放

秧歌队发起组织者 武利根:老年人晚上睡觉,拍着肚子一二三四五六七,家属们说你疯了;擀面做饭水不开不能下面,拿的擀面棍拿的刀噔噔噔;有的腿疼贴上膏药舍不得说一句,咬住牙。

辅导员认真教,学员用心学。156天,日复一日,经历了一身水一身汗的酷暑洗礼,老人们动作越来越熟练了,套路越来越熟悉了,精神头越来越足了,身体越来越硬朗了,关系越来越亲近了。

秧歌队发起组织者 武利根:奶奶辈爷爷辈,有这个精神,敢于突破自己,参与秧歌的表演,这就是最大的收获。有的队员一闹完秧歌,就感慨万千说管他啥,今天下午又有半天高兴了。

「孝义」农村留守老人:生命的绽放

秧歌队队员袁俊英:锻炼了身体,陶冶情操,弘扬正气。一个个都是精神焕发,姐妹们非常团结,你家有事,我们一块儿去帮,互相帮助。

156天的苦练,换来了1小时的精彩展演,翻身、踢腿、旋子、捣腰鼓、敲小锣、磕花棒,轮番上阵,老人们不时变换着各种队形,展示着他们还不那么扎实的基本功和各项技能。

这一刻,老人们笑颜如花,精神振奋,仿佛回到了年轻时的岁月。这一刻,老人们的生命获得了精彩的绽放。他们收获的不仅仅是掌声和喝彩声,更是一种强烈的自我认同感和社会存在感。

「孝义」农村留守老人:生命的绽放


「孝义」农村留守老人:生命的绽放

风雨无阻,一路陪伴,千方百计,攻坚克难。这一刻,最最感到欣慰的莫过于武利根老人了。

秧歌队发起组织者 武利根:我出生于这个村,这一方土、这一方水养育了我以后,我今年74.7,很快75快80的人了,了却了我最后的心愿。

留守老人们的成功演出,也为这支队伍赢得了一项骄人的荣誉,被挂牌命名为“市秧歌研究会第三分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