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四川的袍哥是一群怎么样的人?

黎小洁


要说民国四川袍哥会,又叫哥老会,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种民间帮会组织,甚至可以与我们熟知的洪门、青帮相提并论,只不过洪门活动于广东,青帮活动于上海,而袍哥会盛行在四川一代。

今天,纵横就来讲讲四川的袍哥的历史。

袍哥到底是一群什么样的人?

袍哥,尽管大多数出身于社会底层,是无业游民,但是也有一定社会地位,是亦正亦邪的一群人。袍,也就是长袍,是针对短衫而言。短衫一般是指苦力,穿长袍的人自然是社会上有头有脸,关于民国时期长袍和短衫的区别,鲁迅笔下描绘的孔乙己是一个典型的人,孔乙己就穿着长袍。

另外,袍哥中的袍也可能取自“与子同袍”,表示兄弟情深,两个人都好到穿一个衣服了。

正是基于这样的思想,袍哥会不像洪门和青帮把反清复明当作最高宗旨,尽管袍哥也把反清当作重要的内容,但还是把兄弟情义看的最重,在袍哥中,把“忠信为本、义气为先”当作基本思想,就像我们看《无间道》中的黑帮,义字当先,通过“义”把各种类型的人联系在一起。

袍哥会要求会众对组织保持绝对的忠心和依赖,并且提倡桃园结义这样的兄弟道,关二哥是袍哥会信奉的人物,他们强调义气结合、豪侠仗义、团结互助、平等对待等口号。实际上你要是不理解的话,多看看香港的黑帮片,以这个为参照物了解,就有一个大概的印象了。

袍哥会在民国时期的历史作用

袍哥是一个牵涉面及广的社会组织,是近代史上一个十分重要且复杂的帮会组织。

革命活动从来都跟帮会存在着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比如孙中山曾经加入过洪门,而蒋介石跟青帮的黄金荣也有一定的关联,但是过往的时候我们比较关心洪门和青帮,对袍哥会了解的并不多。

实际上在晚清的时候,袍哥会已经发展的极为庞大,因为袍哥中很多都是下层人士,和洪门、青帮还有着一些差别,在武昌起义前四川发生保路运动,实际上就有袍哥会的影子,而在辛亥革命时期,革命党鉴于袍哥在四川的影响力,因此积极吸收袍哥成员加入革命组织,依靠袍哥开战武装斗争。

正是因为袍哥在辛亥革命运动中的作用,因此对袍哥采取纵容的政策,造成袍哥扰乱社会秩序,一度遭到政府的打压,但是考虑到袍哥的影响,在四川军阀混战期间,袍哥依然成为大大小小军阀拉拢的对象,比如熊克武、刘湘、杨森、潘文华、邓锡侯等在争夺地盘的过程中都利用过袍哥队伍。

在抗战中,袍哥也起到了一定的重要作用,因为四川有近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男性加入袍哥组织,所以在川军出川抗日,征用壮丁中都有袍哥的影子,因此,可以说袍哥在抗日战争中做了很多贡献,包括很多时候就连国民政府都要请求袍哥来帮忙,据相关部门1949年统计,袍哥有一千七百万人,可见其影响。

当然了,袍哥说到底还是一个民间帮会组织,由于队伍没有硬性的纪律和规章制度,所以很多群众都是迫不得已加入到袍哥队伍中以求自保,实际上只能在特殊历史时期起到一定的作用,到解放后,袍哥遭到了极大的打压。


史论纵横


四川的袍哥其实是明末清初打着反清复明旗号的天地会的一支,又叫哥老会。袍哥有自己的一套手势和暗语,袍哥人家,绝不拉稀摆带!这是每一个袍哥都非常熟悉的。当然了,由于这些人在社会上有些地位,因此,袍哥实际上在四川的社会结构中扮演着社会中坚力量的角色。



四川袍哥在清朝末年又重新形成了会党,是革命党的一大依靠力量。清末泸州的袍哥头目佘英,就曾在日本拜见了同盟会总理孙中山,并且回到川南发动了一次起义,虽然起义失败了,但这是四川袍哥的第一次大规模反清运动,佘英后来被追认为国民革命军中将。

由于有着这样的一些特殊缘由,因此,辛亥革命之后的袍哥迎来了一个好时代。民国时期的袍哥终于不再是清朝时期的黑社会,地下会党性质。袍哥可以公开建立堂口,招募自己的会员。辛亥革命之后的四川军阀尹昌衡就曾在成都公开建立过袍哥堂口,自己做袍哥的龙头大爷。



当然,袍哥也分为两种,一种叫清水袍哥,一种叫浑水袍哥。清水袍哥一般只做码头上的生意,即是给商船开红票,保证商船在自己这一段水路上的安全。甚至清水袍哥还做一些扶危助困的好事。浑水袍哥除了自己码头上的事情外,也干一些拿人钱财替人消灾的事情,甚至还自己做走私生意。

清水袍哥与浑水袍哥之间过去是老死不相往来的,见了面也容易发生事端。但是,大家都在同一个地方混饭吃,界限与规矩还是亮明的,同样是拜关二爷,因此,大家不会太过意不去。



另外,在四川民间,袍哥的势力非常大,嗨袍哥在四川甚至是一种有本事的象征。至少在民国期间,跟着袍哥混,不会受欺负。


傅斯鸿


我也分享一个,,小时候邻居大爷(07年去世了)每次给他倒茶都会用食指和中指弯曲敲三下桌面。有一天我我好奇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说这是袍哥礼仪,两手指弯曲好比膝盖弯曲磕头。表示感谢。还教我了好多袍哥礼仪,比如别人给你点烟,要用手盖上,点燃后要点点三下给你点烟人的手,所谓“借火”等等,,后来才知道他原来是一个总舵把子,“哥老倌”。他身上有种别人没有的气质,总感觉言谈举止和别人不一样。这是我对袍哥的映像。。


风雨消歇


“袍哥”是四川方言,就是哥老会在四川的别称,早时称汉流(留),到了晚清四川官方文件上称江湖会、孝义会。其他还有袍儿哥、光棍、嗨皮、袍皮等一些在社会上比较流行的称呼。


袍哥组织在四川存在了100多年,成为一股巨大的社会潜势力。四川袍哥相当普遍地存在于四川社会各阶层,无论城市或乡村,各行各业,均为袍哥所渗透。据有关部门1949年的统计,全川人口中有袍哥身份者在70%以上,四川袍哥组织势力之大,人数之多,在当时中国会党中是少有的。

四川的土匪几乎都参加了袍哥组织,但是参加了袍哥组织的人并不都是土匪,因为袍哥分“清水”和“浑水”,“浑水”袍哥才是职业土匪,“清水”袍哥则一般不干违法乱纪的事。

袍哥会组织的名称各地不一,初期通称为“公”或“堂”。民国初年《临时约法》订有“结社自由”,遂改成为“社”或“公社”。其办公处所,俗称“码头”。

四川哥老会分五个堂口,即仁、义、礼、智、信。堂口有班辈之分。四川俗话说:“仁字号旗士庶绅商,义字号旗买卖客商,礼字号旗耍刀弄枪。”可见各字号之间,成员的来源、职业和所属阶层有所区别。

袍哥会各个字号之间互争高下,以致同一地区的袍哥组织常见内斗。有时,同一地区、不同堂口的有声望的领头人会联合起来,组成大联合形式的“会口”,又称“合会”,用以互相联系,协调行动,调处纠纷。

四川袍哥会接收新成员加入称为“开香堂”。申请加入袍哥组织的人,必须要有“引,保,承,恩”四大拜兄认可的手续,才能举行“开香堂”的仪式。

参加人必须是“身家清白,己事明了”,“没有夹灰卷口”即三代人没有红疤黑迹,没有做任何坏事,为清廷做事的人不得加入。

开香堂是袍哥会的重要仪式,由全公口执事大哥拈香拜把。新入会者向五排以上的拜兄一一行叩拜礼表示谢恩,然后由“恩”字号拜兄赏赐排座。在排位方面,一般新进人员均称“幺大”。

通常,有权有势有地位的人可破格一步登上大爷或三爷排位。这种情况叫“上山插柳”。入会后,“幺大”还要照例给四大拜兄送礼酬谢,同时向公口缴纳入会金,再通告本码头各公口,经过“仁义礼智信”各堂口人的认可后,这样才是真正的袍哥成员。

袍哥会的帮派文化及暗语

袍哥会的核心价值观是“尚义”,其最重要的帮规和章程一般认为沿用了天地会的《金台山实录》和《海底》。其对外联络的方式有茶阵、口令、隐语(江湖话)、手势、兰谱、拜贴等。

袍哥会的主要成员是无业游民和下层民众,它只有代表他们的利益和要求,才能出现众望所归。

袍哥以封建伦理作为自己的伦理观,律己律人即以“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即以“仁、义、礼、智、信”为群体信条,要求会众对组织保持绝对的忠信和依赖,对大爷的绝对服从。

袍哥价值观的实质就是以人身依附形成团伙,把桃园结义作为相互关系的楷模,把关公奉为崇高行为的典范,把江湖义气作为行为准则。它要求会众对同胞的困难有无条件援助的义务,同时也有接受援助的权利。

另外,为了标榜“义”,袍哥内部存在着“认盗不认偷”的观念,即允许抢劫拦道之类的行为,却不允许偷鸡摸狗的行为,对盗匪和窃贼持不同的态度。

四川袍哥文化离不开茶馆,作为公共空间的茶馆成为袍哥的活动中心,他们在那里联络、聚集和开会,成为袍哥社会网络的一个重要部分。袍哥们利用茶馆进行各种活动,推动了茶馆文化的发展,各袍哥码头的办事场所就设在茶馆内,有些茶馆本身就是袍哥所开。

袍哥大爷们在茶馆内处理这些民事纠纷,川西人叫“判公道”,川东人叫“付茶钱”。以上这些对当代四川甚至西南地区的民俗文化、民众性格、商业文化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如今天的四川方言里面常用的一句口头禅是:“袍哥人家决不拉稀摆带”,用于朋友兄弟间,意思就是很耿直,说话算话。


食旧堂


袍哥是指清朝中后期活跃在四川一带的秘密结社,这种秘密结社又称哥老会。辛亥革命最早发源于四川,袍哥组织大多参加了反清斗争。在同盟会的联络策动下,一些著名的袍哥舵把子组织了东西南北中各路保路同志军。根据范绍增的回忆,“袍哥组织遍及城乡各个角落,到处可以打击清军。特别是袍哥兄弟伙中的农民,平时都撒在田间,从事耕种,一遇清军,即出其不意的突然袭击,漫山遍野的同清军展开战斗,声势极为惊人。”因此,后人评价说:“四川之独立,哥老与有力焉。”

四川独立后,尹昌衡对了对抗清政府,决定利用袍哥组织来支撑自己的政权。他在成都公开成立“大汉公”总公口,自任总舵把子,军政府各部也都组织公口。陆军部有“大陆公”,参谋部有“大参公”,连城内各街、各警署都打出了公口招牌。还通令各县袍哥舵把子率领兄弟伙到成都点验。在这种形势下,袍哥的人数迅速增长,袍哥组织如雨后春笋遍及各地,袍哥人数达到了数十万。

(辛亥革命中的保路同志军)

尹昌衡后来诱杀赵尔丰,成立了军政府,稳定了四川局势。革命有功的袍哥组织此时却成了不稳定因素。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尹昌衡宴请一批重要的舵把子,打出了“功成不受赏,长揖归田庐”的口号,收编了一部分进入军队,其余的大部则让他们自行解散,算是近代版的杯酒释兵权吧。

但没多久,康藏叛乱,尹昌衡率军西征。叛乱平定后,尹昌衡被袁世凯骗到北京软禁。那些还没来得及解散的袍哥组织从此失去了制约。有的跟地方官府勾结,走私贩毒,横行乡里,成为一方豪强。有的盘踞偏僻地区,沦为土匪,称霸一方。进入军阀割据时代后,袍哥组织也以各种方式活跃在四川。

一、沦为土匪或直接被军阀收编

袍哥队伍比一般帮会组织更加严密,既是兄弟关系,又有上下关系;既有袍哥的家法,又有军队的军法,难以拆开打散。当时四川比较大的军阀如熊克武、刘湘、杨森、潘文华、刘存厚、邓锡侯等都收编过袍哥队伍。刘湘曾在绵阳、广汉一带收编乔得寿的袍哥匪帮,编为独立旅。其他被收编的有:陈兰亭、邓国章、范绍增等等。余际唐所部四个团全部是袍哥队伍。刘文辉的二十四军,许多团长营长都是袍哥。

(傻儿司令)

二、成为军阀的保镖和负责地方治安

一些实力强大的袍哥虽然没有被军阀直接收编,却提供了一种保镖服务。刘文辉和邓锡侯下面负责保卫的人员,全部是袍哥。这些袍哥往往以副官的面目出现,暗中负责安全事宜,并不参与军事行动。除此之外,整个四川的地方治安,几乎全是被袍哥组织包揽。一些机构,从头目到成员全部是袍哥。甚至有的直接被某一个堂口垄断,比如成都警备司令部乡村情报所,主任就是袍哥组织华成社的舵把子,其成员全部是华成社袍哥,外人或其他堂口根本无法染指。

三、军阀统治社会的工具

刘文辉授意其五哥刘文彩当上了“叙荣乐”总舵把子,利用帮规和纪律,控制着10万兄弟伙。刘文彩还与各地各县的袍哥舵把子三百余人换帖,扩大影响力。刘文辉后来败给刘湘,退居西康。为了杀回成都,他指使刘文彩在西康组织袍哥,成立叙荣乐雅安总社,约请川西各地袍哥舵把子到雅安与刘文辉见面,帮助刘文辉在袍哥土匪中拉队伍,扩大势力。

四、成为军阀的打手

四川易帜后,军阀们表面上服从蒋介石,暗地里一直在抵抗。军统曾经派一个税警团进驻雅安,想监视二十四军。刘文辉不能公然拒绝,暗中指使袍哥半路拦截,最终税警团未能进入雅安。后来蒋介石也开始拉拢袍哥,让孔祥熙出钱资助大的袍哥组织,扶植他们组织“汉华公”。后来的校场口事件,就是袍哥一手操办的。

总体来说,民国时期的袍哥是军阀统治的社会支柱,跟土匪和军阀融为一体,难分彼此。但是在组织层面保留着自身的独立性,主要体现在开香堂、执行帮规仪式方面。而袍哥组织内部讲义气,共患难,使得组织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迷蝶梦文史社


袍哥又称哥老会,是清末民初的一个民间组织,大约起源于清道光年间。袍哥的含义主流说法是起源于关羽曹营留袍的故事,这使得这个组织隐然以反清复明为宗旨,于是到了晚清,很多袍哥加入革命党,为推翻满清出了大力。比如清末的袍哥大佬佘英,就为革命英勇就义。

佘英字竟成,四川泸县(今泸州)人,家庭贫寒,以出卖苦力为生,后加入袍哥会,他讲义气,有才略被推举为舵把(大头领)。

1906年,佘英在同盟会会员黄复生引荐下,东渡日本拜见孙中山,从而加入同盟会,成为一名革命党人。回国后佘英与四川籍革命党人熊克武多次策划起义,均告失败。

1909年,在一次起义失败后,佘英为掩护熊克武突围而被捕,英勇就义。

综上,我们看到袍哥在反清起义中的巨大贡献,然而等民国成立后,在下九流社会沾染的恶习使他们很难适应身份的转变,比如陕西袍哥张云山的遭遇。

张云山,陕西西安人,行伍出身加入哥老会成为一名袍哥,由于有军方背景,他在哥老会中备受拥戴,手下有数千袍哥,1911年十月,陕西革命党人发动武装起义,成立秦陇复汉军,张云山任统制(师长),后来北洋势力侵入陕西,张云山成为北洋陆建章部下,张云山对其溜须拍马并拜陆建章为干爹,却被心狠手黑的陆建章将钱财掳掠一空,悔恨交加的张云山一病不起,含恨离世。


林屋公子


袍哥其实和旧上海的青红帮一样是一种民间秘密结社的帮会团体。事实上武侠小说和影视剧中出现过的很多帮派在历史上都是真实存在的:丐帮、明教、少林寺、漕帮、盐帮等等均是如此。大约在明末清初江湖上出现了一个被后来誉为华人第一帮的洪门天地会,因为金庸先生的《鹿鼎记》的缘故这可能也应该是我们较为熟悉的一个帮会组织,事实上这一帮会组织至今在海外仍然存在。然而关于洪门天地会创自何时、何人、何地有十多种不同说法,甚至因此催生了一门专门研究洪门天地会的学问——“洪学”。关于洪门的早期历史至今史学界仍是众所纷纭莫衷一是,而且这与本问题的关系也不大,不过四川袍哥同洪门天地会确有一定渊源。

明崇祯四年(1631)出生在广东潮州澄海的胡德帝因见清军入关后大肆屠戮无辜百姓而加入郑成功旗下参与反清复明,被后世奉为少林五祖、洪门前五祖之一。胡德帝在清军的打击之下曾一度进入西南云贵川地区活动,后来洪门在四川及云贵一带的分支就逐渐演化成为袍哥这一群体。关于袍哥这一名称的由来有两种说法:一说取自《诗经·秦风·无衣》中的与子同袍之义;一说袍与胞谐音,表示帮内弟兄有如同胞之哥弟。其实两种说法大同小异。

由于袍哥本身出自反清复明的洪门天地会,因此具有强烈的反清意识:咸丰年间当太平天国运动正如火如荼之时四川爆发了历时6年的李永和、蓝朝鼎、李蓝农民起义,这次起义的主要力量就是四川袍哥。光绪十二年(1886)今重庆大足县(当时隶属四川省)爆发了以袍哥为主力的大足教案。事实上在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后袍哥既不是单纯反清复明除暴安良的英雄侠客,也并非如当时的清政府抹黑的杀人放火的流氓恶棍,如果非要给袍哥下一个准确的定义:其实就是在官方的行政管理缺失的状态下民众为了讨生活而自发成立的基层自治组织,他们既不单纯做好事,也不单纯做坏事,一切都是为了讨生活而已。在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后袍哥也逐渐演变为清水袍哥和浑水袍哥——所谓清水袍哥主要是由当地具有一定影响力号召力的乡绅贤达掌控,成员大多数有正当的职业;浑水袍哥或多或少涉及打家劫舍的营生。

袍哥首领称为“舵把子”,副首领称“三爷”,之所以没人称二爷是因为”二爷“这一称呼是专门用来称呼关二爷,因此普通人不能身居其位。袍哥组织的内部排行分五个等级:舵把子又名头排。副首领三爷称三排,三爷在帮内主管钱粮营生。在袍哥之中并无四爷、四哥的说法,这是因为他们认为杨四郎乃是杨门叛徒,所以在三爷之下的是五哥,又称五排,主管执法。五哥之下的六排是负责巡风探事的小头领。六排之后并无七、八、九排,而是统称老么的十排。老么又可进一步细分为凤尾老么、执法老么、跑腿老立——所谓凤尾老么多是有家资的年轻后生,可“一步登天海大哥”。执法老么多为流氓凶神,负责制裁叛徒。跑腿老么主要是四处跑腿打杂,一般由新人充任。

袍哥内部制定有一套规则机制如不孝父母罪、不敬长上罪、殴打亲属罪、调戏妇女罪等等,犯了以后要受到“剽刀”、“碰钉”、“三刀六个眼”、“自己挖坑自埋”、“挂黑牌”、“连根拔”和“降级”等惩处。农历五月十三据说是关二爷单刀赴会的日子,这天大小码头、公口都要隆重举办盛会,张灯结彩,大排香案,欢宴会众,广纳宾朋。除单刀会外,正月要办“春台酒”,腊月要办“团年会”,还有不定期的“迎宾会”。会期也是解决仇怨纠纷的时候。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重庆被开辟成为通商口岸,一时间三教九流纷纷汇聚重庆,这一时期重庆的袍哥组织迅速发展壮大。重庆的五堂袍哥一共有三百多道公口,分散在各个街道,一般都是开设的茶馆。辛亥革命前夕四川在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策划下爆发了“保路运动”,这时四川袍哥也广泛加入到保路运动之中,到1911年时四川的袍哥组织已深入各州、府、县的城镇乡村,到处都在“开山、立堂”,当时民间流行两句口语:“明末无白丁,清末无倥子”(未参加袍哥组织的人叫倥子)。

进入民国时代后中国出现了军阀混战的现象,而四川几乎成为了当时全国最混乱的地方:从1912年“省门之乱”到1935年中央军入川,四川地区“大小战争达四百次以上”,其中“规模较大的战争就达到二十九次”,几乎每年都有大规模的混战发生,一时间四川涌现出杨森、邓锡侯、田颂尧、刘湘、刘文辉、刘成勋、赖心辉、刘存厚等几个军阀巨头。各路军阀纷纷利用袍哥的力量增强自身势力,电视剧《傻儿师长》中樊鹏举的原型范绍增就是在这一时期在军阀混战中逐渐崭露头角。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3月已升任第88军军长的范绍增率川军12000人出川抗日,这支川军团中同样不乏袍哥人士。

由于抗战时期国民政府迁都重庆,一时间重庆的袍哥组织更加发展壮大并逐渐与从江浙一带前来的青帮、洪帮形成三足鼎立之势。这时袍哥的营生逐渐集中在以下领域:为人排忧解难并收取一定的报酬;包揽诉讼,钻营门路,贿赂说情等等;买卖烟土、吗啡等违禁品;开设赌场;开设旅馆、饭店。1949年12月袍哥出身的范绍增在重庆率部起义,他的好友陈兰亭也选择率部起义。

解放后清水袍哥大多接受新中国的改造融入到人民群众之中,而浑水袍哥要么逃往台湾,要么在国民党特务机关的支持下占山为王负隅顽抗,最终被人民解放军消灭。尽管袍哥组织在四川已然消亡,却不能说对今天的四川已完全没影响了,事实上如今四川方言中的"散眼子"(散漫无组织)、"臊皮"(伤面子)、"天棒"(无法无天的人)、"打平伙"(共同分摊伙食钱)、"落教"(按规矩办事)、"扎起"(大力相助或袒护)、"吃欺头"(捡便宜)等词汇最初就是起源于袍哥的隐语行话。


鸿鹄高飞一举万里


当时的帮会组织,在全国而言,浙江一带的叫做“清帮”,湖广的叫做“洪帮”,川滇黔叫做“袍哥”,袍哥是四川地区的土话,俗名叫做“嗨皮”,一般都称之为哥老会,名称虽然各有不同,但是实质上都是一样的。

据说袍哥最初称为“洪门”,取的就是领袖朱洪武的这个洪字,以洪英为始祖,在经过了清政府残酷镇压之后,为了更好地隐蔽自己,于是取“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意思,改名为“袍哥”。

哥老会按照性质又分为清水袍哥浑水袍哥

清水袍哥一般由学界、政界或者是社会贤达所掌控,成员大多数有正当的职业,没有过抢劫杀人等重大犯罪行为,经过别人的引进就可以参加;而浑水袍哥,则由团派、团阀掌握,纯粹的浑水袍哥,基本上就是土匪,过去可能反清复明,后来就打家劫舍,民国时期的浑水袍哥,招安的时候是官,反水的时候是匪,一般的袍哥对他们都是敬而远之的。

民国成立之后,四川的袍哥发展的很快,重庆袍哥的发展当然更快,此时以仁字和义字两个堂口的发展为最快。重庆的五堂袍哥,一共有三百多道公口,分散在各个街道,一般都是开设的茶馆。

【茶馆袍哥】

当时四川连年混战,军阀割据,各地的军阀纷纷在自己的防区内扩充军队,只好借助袍哥关系扩充兵力,这一时期,不少袍哥充实了川军部队,重庆袍哥码头,则对军阀部队,不管是川、滇、黔还是北洋,都采取了逢迎的态度,大挣其钱。其中以袍哥大爷

唐绍武为代表,他和军阀勾结,做过不少军火生意。

袍哥招安成军,也是四川特色,袍哥军人的典型特点就是经常倒戈,反复无常。

如著名袍哥樊傻儿的原型范绍增,少年时期就曾经参加了礼字袍哥,在绿林之中拖棚子,这个人外表憨厚老实,广交朋友,在江湖中很吃得开,后来到了上海,竟还能组织“益社”,与清帮、洪门平起平坐,后来又在西南解放前起义投诚我党,得以善终,可见手段之高。

范绍增的好友陈兰亭,小时候因为读书不行加入义字袍哥,此人的手段也很高,善于结交朋友,和范绍增一样,属于招安成军的典型,他很讲江湖义气,照顾袍哥中的穷朋友,从来不吝啬,最后也起义投诚。

当时重庆因为袍哥组织大大发展,成员非常复杂,出现了一大批职业袍哥和半职业袍哥。顾名思义,职业袍哥就是专门搞袍哥活动的,半职业袍哥则是有别的职业的,而这个职业是不太见得光的,必须要靠袍哥帮衬。而普通的袍哥他的职业一般都是合法的。比如当时的职业袍哥,仁字的大爷田得胜、义字的大爷冯什竹等,就是职业光棍大爷。

【陈兰亭】

职业袍哥的职业,一是发展袍哥的组织,二是为人排忧解难,并且收取一定的报酬——有矛盾就闹大,没有矛盾就制造矛盾,尤其当矛盾双方是有钱人的时候更加如此,以求取钱财;三是包揽诉讼,钻营门路,贿赂说情等等,四是买卖烟土、吗啡等违禁品;五是开设赌场,麻将、单双、聚赌抽头等等骗人钱财。

半职业的袍哥就开旅馆,开饭店。比如上文所说的仁字大爷唐绍武,义字大爷李祝三等等,都是开饭店旅馆的,他们的背后有陈兰亭等人的支持这些饭店旅馆都是袍哥军人们的高级俱乐部,吃喝嫖赌抽,无所不为。

到了抗战初期,重庆地区袍哥、清帮、洪帮三足鼎立的态势,并且出现了妇女的袍哥公口,基本上都是仁字和义字袍哥的家属,由仁字袍哥三爷李炳云的老婆李三娘担任执事大姐,人数还挺多的。

另外军统特务他也以动员委员会的名义领导控制部分袍哥,还直接成立袍哥公口公开活动,如正诚社、警察局的三凶八恶成立的融志社等等,解放后这些人除了部分逃走去了台湾之外,其余的大多被人民政府镇压了。

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国民政府还都南京。重庆的礼字和义字成立了总社,总社成立之后,势力大增,党人作恶也就更多了,他们炮制了著名的“沧白堂事件”、“较场口事件”(中统特务刘野樵勾结义字总社殴打李公朴、郭沫若、马寅初等)、“夺占总工会事件”、“捣毁新华日报社事件”等等,后来刘野樵也被人民政府镇压。

四川解放之后,袍哥组织土崩瓦解,成为了历史。


浔阳咸鱼


用现在的话来说,袍哥就是商会+行业工会+黑社会+土匪+革命党的总称,说袍哥渗透到四川各个角落一点都不为过。家家参与,户户皆有才是真实的写照。四川军阀内战,找一块荒地或山头像打群架一样开干,胜者接管对方的地盘,但是必须在农闲或秋收后互怼。战场上炮火连天,战场旁开盘设赌像赶集,老百姓把鸡鸭鱼肉买给兵大爷,兵大爷吃饱喝足后上场拼命,老百姓根据自己的眼力去赌那个军阀赢,是不是很诙谐,这就是袍哥统治下的四川。因为双方军阀都是拜八子兄弟,像蔡鄂这种外来户没多久就被赶出四川了,四川袍哥大爷不鸟你,滇军被轰轰烈烈的人民战争赶回了云南,让子弹飞里的黄四朗就是一个普通坐堂袍哥。其实袍哥最早就是老百姓抱团取暖,有些人有点文化帮老百姓去缴粮纳税,不被地主税吏蒙骗,又有点痞子英雄味道,为了把自己与老百姓区分开来,喜欢长袍束腰(方便随时打架斗狠)所以有了袍哥一说,袍哥从来没有抗把子,刘文彩都不敢说自己是袍哥的龙头大哥。


且行且珍惜147957670


为什么叫做袍哥?

袍哥是四川哥老会的别称,早期的时候是一个反清复明的秘密组织,后来演变成了互助互救的民间组织。袍哥和青帮、洪门同为民国时期四大民间帮会组织。

至于为什么会叫做袍哥,目前有四种解释:

1.出自《诗经》

《诗经》中有句话是“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袍哥”的意思就是入会以后大家都是兄弟,有饭一起吃,有衣服一起穿。这是目前大家认可比较多的解释。

2.出自《三国演义》

我们知道关羽在民间地位极高。《三国演义》中武圣关羽被迫降曹以后,曹操赏赐给他一件锦袍。关羽把这些新袍穿在里面,旧袍子穿在外面。曹操表示不理解,于是问关羽原因。关羽说新袍是曹丞相赐的,旧袍子是大哥刘备给的,不敢忘记大哥刘备的恩情。因此,用“袍哥”来作为帮会的名称,表示“兄弟情深,忠义两全”。

3.出自谐音

“袍”和“胞”谐音,表示同胞之兄弟。《汉留史》记载:

“异姓如同胞,见面称哥弟,取“胞”、“袍”谐音之义”。

当然,也有少数人认为“袍”是同“保”联系起来,意思是保卫一方安宁。


4.出自服装

汉人的汉服便是“袍”,四川以汉服为组织之名,意思就是入“袍”则为兄弟。目的在于以“袍”激励大家不忘记汉江山,同时也是为了转移清朝的注意力。


袍哥是一群怎么样的人?

道光年间的时候,郭永泰在四川永宁创立了“荩忠山”,会员达到了四千余人。之后迅速发展,一共有12个大的袍哥组织。等到了咸丰、同治年间的时候,袍哥已经在全国普遍存在了。其中,曾国藩的湘军和左宗棠的楚军更多。

特别是太平天国运动被镇压以后,很多将士没有了安置之处,加上战争的破坏,使得很多人无法生存而加入了袍哥。由于袍哥势力的增加,常常会有反抗清政府和洋人的行动发生。比如“李永和、蓝朝鼎起义、九龙山事件,余栋臣教案”等等。


此时,四川袍哥会已经发展壮大了,清政府处于内忧外患之中,即使镇压也无法根除这些民间组织。特别是到了辛亥革命的时候,四川大部分的男性都加入了袍哥,俨然已经成为了一种社会风气。


参加袍哥的人员十分复杂。从人员组成上来说,早期的袍哥大部分是中下层人员。据记载袍哥有“僧、道、隶、卒、惊、培、飘、猜、风、火、爵、耀、戏、解、幻、听”等人。很多中下层的袍哥,比如“飘、 猜、风、火、爵、耀”,他们就是以各种手段骗人钱财,甚至害人性命。

原因很简单,因为袍哥成立的目的和天地会一样,都是为了“反清复明”。当时上层社会人士为了自己的利益,大部分都拥护清廷的统治。因此,这些上层社会人士自然和像袍哥这样的组织势不两立。袍哥也自然不可能把上层人士作为发展对象。


等到了民国的时候,由于民国政府统治无力,袍哥的势力迅速发展,开始招收社会各界人士,加入的标准也随着降低。三教九流中下九流的人有资格加入,而上层社会中的官员、乡绅、巨商也都能够入会。大部分人都是为了在这复杂的社会中生存和维护自己的利益。

不过不同阶级、不同行当的人加入的堂口是不同的。比如军政委员、地主乡绅只能入“仁”字堂口,“下九流”只能入“信”字堂口。因为通常情况下,仁、义两个字辈的堂口都是一些非权即贵的人物,智、信两个字辈的堂口多是社会下层人士,社会地位最低。


由于袍哥在当时影响力实在是太大,很多军事将领如熊克武、刘湘、潘文华、阳颂尧、邓锡侯等都加入了袍哥。他们利用袍哥的队伍,增加势力,争夺地盘。





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

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顺手点个赞哦~

更多精彩请关注历史是什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