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的時候好好珍惜,失去的時候坦然處之

擁有的時候好好珍惜,失去的時候坦然處之

佛法為什麼要學,因為佛法是人類內心的科學,它是人類的精髓,佛法是推動世界和平的一個良方。家和萬事興,佛法正是用人間的大愛,放下自身的小愛,人間需要很多的菩薩相互幫助,需要很多善良人與好人啊,需要像菩薩一樣為眾生無私奉獻的人,所以學佛人要做一個有益於國家的人,有益於家庭的人,內修純潔,外修安靜,一輩子要利益眾生,這樣才能實現人類精神的淨土。

我們在煩惱的時候要經常想一想,這個煩惱在一個月之後就沒有了,我們年輕時候很多的煩惱,現在已經想不起來了。要經常想一想,這個煩惱不是事實,只是暫時的,煩惱會變成無有煩惱的時候要想到:人生如夢,就像我們做夢一樣。

師父告訴大家,人的一生就猶如射上天空的弓箭一樣,沒有終結,到了一定的地方就會掉下來。所以我們一生空忙,終無所得。想一想我們的父母親,為我們一輩子最後什麼都沒有得到,離開我們。我們也是這樣,在人間什麼都得不到,最後又離開了我們的親人。希望大家學佛人

無慾無求心自飽,正信正念求佛道。

十九世紀,在英國倫敦誕生了一個不幸的男孩,他出生一年後爸爸媽媽離婚了,沒幾年,他的媽媽在他六歲的時候精神失常被收入了精神病院,他也被收入了孤兒院,他從小在英國當過藥店的學徒工、旅館的服務生、飯店的夥計、玻璃廠的零工和印刷廠的學徒,他的童年飽嘗著所有正常的孩子所沒有受過的不快樂,但他後來發現了苦難的方法,他掌握了笑的秘密和訣竅,於是,他就把他的笑拍成了電影,他的每一部影片均在世界上有三億的觀眾,他征服了觀眾,征服了世界,他就是Charles Chaplin,卓別林。

擁有的時候好好珍惜,失去的時候坦然處之

佛法界認為,因和果,雙方在一定的條件下會向反方向發展,所以你會在痛苦的時候,苦難、挫折、在人間嘗試不幸的時候,只要你堅強,只要你想到還有希望,你就會慢慢變得樂觀地活著,就像很多人沒有得到的時候拼命地努力,一旦得到了反而會哭一樣,所以我們要學佛法,知足常樂,我們現在受的苦就是在消業障,媽媽為孩子受了多少的苦難,但是母親現在身體不好或者條件不好,孩子都會來照顧自己的母親,這就是西方和中國傳統文化的不一樣。

前幾天我還和西方的佛友講起這件事情,西方人年紀大了,把你們送到nursinghome養老院,在養老院裡面的人是三等人,是等吃等睡等死,他們沒有看到自己的親人,他們沒有家庭式的溫暖。而我們華人一般都是在自己的家裡,我們有一個溫暖的家,我們有孩子來照顧我們,和那些拿薪水的nurse是不同的概念,所以我們晚年得到的是一個親情般的溫暖,而他們得到的只是一個象徵性的家庭。

希望大家要懂得,你現在所付出的一切,晚年會得到些回報,所以對別人好,就是對自己好

,我們雖然晚年靠不到我們所有的親人,但是我們學佛人只要大家聚在一起,晚年都會相互幫助,相互照顧,這就是我們的大家庭。為什麼要捨去小愛,對別人付出真愛,這就是你的貴人。所以一個人現在就能對別人好,他就是有智慧,一個人現在就能對眾生付出愛,這個人一定會得到眾生的愛,他永遠不會孤獨,永遠不會變老。

我們在人間什麼時候能知足呢,我們剛來的時候說,我們只要有一輛小小的車就可以了,哪怕再小的車也是自己的,慢慢的慾望膨脹,我們需要大車、好車、名車。來的時候住的兩房一廳,覺得住的很滿意了,現在不滿意,我們要住海邊,我們要住house,這一起都是你的慾望。很多人在這裡打兩份工、三份工,為什麼?就是因為他們要有更大的房子,所以一輩子就在還貸款。

慾望越多,人越煩惱,少追求、少記恨、盡力而為就是隨緣。我們人經常犯錯誤,在於我們是人啊,因為我們人有劣根性。首先是嫉妒,然後是嗔恨,還有最大的是貪啊。

擁有的時候好好珍惜,失去的時候坦然處之

懂得在煩惱的人生當中要讓自己的心和身體都要健康,要學會無為而為,就是說沒有目的地去幫助別人,別人一定會給你回報。當你有目的地幫助別人,別人看得穿,他不會對你有真心的回報。所以我們要學會做聖人,只要自己在生活和人間的苦難當中,你不低下頭,你不彎下腰,別人是不可能騎在你的脖子上、騎在你的身上的。

在沙漠當中行走的駱駝,他眼睛看見的是沙漠,但是他心中想的是那塊綠洲啊。所以要看到光明和前途,要想到今天的苦難身體不好只是今天,因為我們還擁有明天,還擁有後天。我們做人可以沒有太高尚的情操,但是做人不能無恥。我們可以不偉大,但是我們不能卑鄙啊。

對一個人來說,心靈的美遠遠勝過你外表的美,同甘的人不一定是朋友,同苦的人心靈可能更容易相通。大家都活著一個世界上,都在享受著人間的福報,都在嘗受著人間很多的苦難,希望大家好好的幫助,相互幫助、相互愛護,那就是同甘共苦。希望大家多多的明白這些道理,

人傷我痛,是佛的精髓懂得知足常樂,才能在這個社會上活得安逸,這就是佛教的妙法人生。

有一次老和尚要外出去見朋友,他就把他非常心愛的一盆蘭花托付給小和尚,請他幫忙照看。小和尚知道老和尚一直非常呵護這盆蘭花,他看見蘭花茁壯的成長,讓小和尚照看,他當然不敢怠慢。小和尚每天給蘭花澆過水就放在陽臺上,然後出門辦事。老和尚出門很多天,有一天突然天降暴雨,狂風把蘭花打翻砸爛,小和尚趕回來一看,這盆蘭花殘枝敗葉,心裡非常痛心,他又害怕老和尚會責怪他,他非常的難過。

等到老和尚回家,他把這個事情告訴了老和尚並等著老和尚來責怪他,可老和尚什麼話都沒說,小和尚感到很意外,因為那畢竟是老和尚最心愛的蘭花。老和尚淡淡一笑,說道:我養蘭花不是為了生氣。簡單的一句話,道出了一種豁達的人生態度。

擁有的時候好好珍惜,失去的時候坦然處之

我們工作在這個世界上,不是為了受氣而做的,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不是為了生氣來到這個世界上的,我們用心付出的東西一旦無法挽回,我們不要去怨什麼,也不要去後悔什麼,只要懂得,擁有的時候好好得珍惜,失去的時候坦然處之,無愧於自己的心就好了。

很多人學佛之後,看很多事情不順眼,經常去生氣。記住了,學佛不是為了生氣而來學佛的。我們做人很多人都知道,在這個世界上有很多不完美的事情,但是不完美的事情我們要用完美的心態來改變它。

大家都知道功夫大王——李小龍,他的功夫十分了得,都知道他打拳打得好、腳踢得非常好,但沒有人知道,李小龍本來是有先天性的缺陷的。他從小是近視眼,中國功夫歷來講究的“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眼睛不好為練武的大忌,所以李小龍曾經十分坦誠地告訴記者說:“因為我從小就是近視眼,所以我從詠春拳學起,因為它最適合貼身格鬥。”

還有李小龍的兩條腿不一樣長,他的右腿比左腿短了五個釐米,但是正因為如此,李小龍的左腿專門踢遠的、踢高的,如狂風掃落葉一樣,近身的時候他的腿連續像發炮一樣,兩個腳的不一致使他擺出的格鬥的姿勢特別地優美,成為武術流派的典型。

人間做事情成功於否並不是一廂情願的,我們人在世界上做事有時候靠自己的努力不一定能成功,有的人努力了一輩子也不成功。我們說狀元有幾十萬人考,不是每人都中狀元,但如果你有機會了,你不去努力,那你與狀元也無分,內因和外因是共同成為一個效果的。

一個人努力沒有機會不會成功,一個人有機會不努力,他也不會成功。所以內因要盡力去努力,外因要發掘出自己對外的所有條件。外因是通過內因起變化的,學佛人要充分發揮自已的慈悲心,不悲觀不消沉,寵辱不驚,變不利為有利,一善解百災。我們要在艱苦的人生當中廣結善緣,對別人要比對自已好,這樣你會讓眾生對你更好,創造出菩薩的人生境界。

擁有的時候好好珍惜,失去的時候坦然處之

有位外國總統問了一位活了104歲的老媽媽,他問老媽媽:“你的長壽秘訣是什麼?”這位老媽媽回答說:“一是要幽默,二是要學會感謝。”從25歲結婚起,她說的最多的兩個字就是“謝謝”,她感謝自己的丈夫、感謝父母親、感謝兒女、感謝鄰居,她感謝大自然給予她的種種關懷和體貼,她感謝每一個祥和溫暖和快樂的日子,別人每對她說一句話,做一件平凡的小事、一張問候的笑臉,她都忘不了說一聲謝謝,80年過去了,這位老媽媽就是在“謝謝”兩個字快樂成長,在“謝謝”兩個字當中讓生命變得長久。

有一位老師患癌症死了,他在臨死之前留給人世間的最後一句話是“謝謝”。他謝謝日夜照顧他的親人,他謝謝盡心為他治療的大夫和護士,他謝謝前來看望他的親人和學生。有的人在臨死之前,帶走的是我恨啊,我恨這個世界,我恨所有對我不好的人,他們為什麼欺負我?為什麼折磨我?帶著恨死去的人他不會有幸福感。

有一位山區的農民,為了感謝收留他失散的孩子、並把他孩子送上回家汽車的好心人,他竟在一座小縣城裡挨家挨戶地找了幾千家,只是為了當面向那位好心人說一聲“謝謝”。

一個瞎女在媽媽生日的時候送給她一份禮物,那是一點一滴紮在生日賀卡上的盲文,媽媽看不懂,請別人給她解釋。沒想到那段盲文竟然讓她淚流滿面,那段盲文說:“媽媽,謝謝你把我養大,雖然你沒給我眼睛,但謝謝你給了我生命,雖然我看不見你,但我能感受到你善良的心。我永遠愛你——你的女兒。”

擁有的時候好好珍惜,失去的時候坦然處之

學佛人的心態,謝謝就是感恩。感恩是一種境界啊,只有懂得感恩的人才不會生氣。一個不肯感恩的人永遠覺得別人不好,他心裡會產生恨意。只有感受到別人的溫暖,你一生才會過得幸福。

想一想很多小夫妻吵架,就是忘記了對方曾經給你的愛,只看見眼前他做錯的事情,所以我們要懂得,多想別人的優點,去除別人身上的缺點,要變得更慈悲更善良。我們懂得了感恩,我們才看到了慈悲,我們天天活在恨的當中,我們不會常常有感恩心。很多爸爸媽媽從小把我們養大,最後來到了澳洲,還要幫我們領孩子,最後孩子還嫌爸爸媽媽很討厭、很麻煩,就是忘記了爸爸媽媽怎麼小時候把我們養大的。想一想,要學會感恩,這就是佛法的精髓之意啊。

同樣的人,學佛人和不學佛人的心態就不一樣。有一個學佛人出門前聽了天氣預報說今天會下雨,他就帶了一把傘,但一出門天氣晴朗,一點雨不下,他沒有抱怨,他心中感恩今天菩薩讓我們陽光明媚,賜給我們這麼好的天氣,他一天非常法喜。一個不學佛的人、心態不好的人,他聽了天氣預報說今天要下雨,他帶了一把傘出門天氣不下雨,他就心裡不開心:真倒黴,帶一把傘這麼重一天,我不是傻子一樣嗎?這種爛天氣預報,我以後真不要相信他們了。想一想,同樣一件事情,好的心態會得到好的善報,惡的心態會給自己帶來傷害。

有兩個水桶,一起掉在井口,其中一隻對另外一隻水桶說:“我覺得我這隻桶真的沒意思,剛剛裝滿了馬上又被倒空了。”另一隻水桶說:“我倒不覺得是這樣,因為我們空空的來,裝得滿滿的去。”所以當一個人有境遇的時候,同樣的環境,有人會覺得很幸福,有人會覺得很不幸,所謂的幸與不幸實際上只是人對事物看法不一樣。

有個人買了一雙非常好的鞋子,坐高速火車,他放在了火車的窗上,邊上正好有一輛火車呼嘯而過,這時把他的一隻名牌的鞋子吸走了,邊上的人一看,他想都沒想,直接把另外一隻鞋扔到了火車外面,別人問他:“你鞋子掉了一隻,你為什麼還把另一隻也扔了?”他說:“一隻鞋對我來講沒有什麼用,如果人家撿到了還能穿上一雙。”這種人就是為了別人在想的人。

擁有的時候好好珍惜,失去的時候坦然處之

我們在學佛的道路上要記住,莎士比亞說過的話:“千萬不可評論你不知道的事,否則你可能會用生命的代價來補償你的過失。”不瞭解佛法不要妄加評論,不瞭解任何fa門都不要去說別人的fa門不好,不瞭解任何人不要去說別人行為不好。

好好從自己身上找毛病,你就會獲得成功。很多人的一生就是指責別人,所以他就活在痛苦當中。師父教你們一個方法:經常想一想是自己做錯,你就不會難過。經常想到是別人對不起你,你就會活在痛苦當之中。

做人要善業大於惡業,很多人說為什麼我會倒黴,因為他的惡大過善,他才會倒黴。如果一個人做善事70%,而惡事只有10%-20%,他這個人就會有善報;如果一個人做的惡事太多了,70%、80%,雖然他也幫助別人,也在做好事,但是他一定會有惡報。

師父告訴大家要讓善業的種子先成熟

,也就是說,做人先把善的好好地保存在心中,你才能轉運氣。我們人要控制好自己的慾望,讓善業充實自己的心靈。我們想控制自己的惡業不讓它生出,我們就必須控制好自己的慾望,如果我們控制好自己的慾望就不會跟別人爭和搶。

有時候我們無法控制好自己外在的環境變化 ,但我們可以控制好自己的身口意啊,我們的身體不做壞事,嘴巴不講對別人不好的話,意念不想對別人不好的事,這樣你就會慢慢地心裡平靜,心裡安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