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時任教育部副部長韋鈺喊出的中國式教育口號,如今已經風靡世界,既備受爭議,又讓父母奉為圭臬。黃渤、孫紅雷等明星也曾在《極限挑戰》裡做過一期“起跑線”的節目,通過提出的六個問題和一場不公平的比賽,讓孩子們明白起跑線的重要性,理會到後天努力的重要性。
起跑線是橫亙在父母心裡的羈絆。孩子的起跑線就是父母能夠提供的資源和環境等綜合條件,這些差距導致人生的起跑線確實存在。“條條大路通羅馬”,但是,有些孩子天生出生在羅馬,而有些孩子,只能憑藉雙腳走向羅馬。
為了改變孩子的命運,“不要輸在起跑線上”已經成為父母心頭的枷鎖。父母們聚到一起,談論最多的是孩子的成績,特長,教育,學區房。為了讓孩子“有出息”,有些父母化身虎媽狼爸,不顧惜孩子的感受,反覆逼迫孩子,讓孩子不分四季地不停奔跑,讓孩子苦不堪言,最終形成惡性循環。但是,人生如戲,從統計數據反饋的信息分析,現實答案很殘酷:人生成功逆襲的概率很低。
班裡有一位學生家長,每次月考,孩子進步,就悄無聲息地“潛水”, 只要孩子退步三名,立時找老師詢問原由,把每一科成績曬出來,讓老師幫忙尋找原因。週末兩天,陪孩子跑四個特長班,每天的“心靈雞湯”都是對孩子的鼓勵、正能量讚賞、未來的描繪。朋友讀得累,孩子被逼得更累。
學生時代的成績,只是讓孩子日後踏足社會有一個更高的起點,如果孩子沒有能力,學歷再高,起點再高,也是枉然。人生是一場長跑比賽,馬雲,馬化騰,王石,史玉柱,俞敏洪等等,時代“人傑”的奮鬥經歷無一不證明:“起跑線”不是“終點線”,更不是“成功線”。曾經的成績排位,分高分低,決定了每個人踏入社會的起點,但是,當進入社會後不再努力奔跑,再好的起點也不能拉開拉開人與人的地位和生活的差距。
人生如此漫長,孩子最初的領先,可能會因為未知的原因,慢慢被落後的孩子追上;孩子最初的落後,可能會因為未知的原因,慢慢追上領先的孩子。歷史上“虎父犬子”的故事,只有開篇,沒有結尾,如果沒有不懈地努力,再高的起跑線也無濟於事。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領風騷數百年,韓國的大宇集團如是,中國的海鑫鋼鐵集團如是,日本頂級連鎖超市八佰伴也如是。父母渴望孩子成功,就請提高經濟能力和自身的學識修養,為孩子提供踏實的肩膀上,而不是無休止的逼迫孩子。
沒有傘的孩子,註定需要努力奔跑。
現實中,實現人生逆襲的答案雖然殘酷,但是,只要努力就有希望。古時“鑿壁借光”的匡衡;冬夜映雪光讀書的孫康;捕捉螢火蟲用以照明讀書的車胤,聞雞起舞的祖逖和劉琨;現今的河北棗強縣王心儀,貧窮的生活扼住物質生活能夠帶來的起跑線,激發出十八歲女孩子精神起跑線,一路奔跑,跑進北京大學。她在《感謝貧窮》中寫道:貧窮帶來的遠不止痛苦、掙扎與迷茫。儘管它狹窄了我的視野、刺傷了我的自尊,甚至間接奪走了至親的生命,但我仍想說,謝謝你,貧窮。”
有句話講得好:所有的抱怨都是對無能的憤怒。再低位的起跑線也無法限制人對美好生活的想象和努力追求,父母給不了孩子足夠靠前的起跑線,不如選擇適合孩子節奏的方法,明確奮鬥目標,激勵孩子拼搏,讓孩子靠自己的努力重新拿回定義起跑線的權利。
人生處處起跑線。《超級演說家》冠軍劉媛媛說:“人生是沒有可比性的。你一輩子都在感受抱怨,那你的一生就是抱怨的一生;你一輩子都立志於改變這個社會,那你的一生就是鬥士的一生。”
起跑線貫穿人的一生,每個人的“起跑線”都不相同,一生中也不止有一條,只要足夠努力,都可以在不同階段擁有新的起跑線。古人云: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學習是這樣,孩子的人生髮展也是這樣:只要孩子明白了道理,知道了人生需要拼搏,最終是否成功不再是最重要的問題。
無數的事實反覆證明,有些孩子即使輸在起跑線上,也可能贏得人生;有些孩子即使贏在起跑線上,也可能輸掉人生。給孩子提供一個穩定的、溫暖的、健康的、互動的環境,讓孩子對生活和學習充滿熱情,明白“努力走到羅馬”的意義,這才是“不輸在起跑線”上的真實含義。
閱讀更多 觀海松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