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位文化水平並不高的帝王,但他寫的一首詩卻成為千古經典

他是一位文化水平並不高的帝王,但他寫的一首詩卻成為千古經典

中國歷史上從來都不乏優秀的“帝王詩人”,他們一方面是江山的締造者,另一方面又有著驚世的才華。比如大家最熟悉的魏武帝曹操,他不僅是傑出的軍事家、政治家,更是一位極其優秀的詩人,其代表作《龜雖壽》、《觀滄海》、《步出夏門行》等都是千古流傳的經典之作;再比如南唐後主李煜,也是一位才華卓絕的帝王,他被稱作“詞帝”,以寫詞見長,其代表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浪淘沙令·簾外雨潺潺》等深受後世人喜愛。

他是一位文化水平並不高的帝王,但他寫的一首詩卻成為千古經典

除了曹操跟李煜,在詩歌創作上有著極高造詣的帝王還有很多—曹丕、趙佶、楊廣、李世民等,都是名副其實的“帝王詩人”。而今天我要講的這位“帝王詩人”,他很特殊,因為他的文化水平並不高,但他卻創作出了一首千古傳揚的經典詩歌。沒錯,我說的正是漢高祖劉邦。

他是一位文化水平並不高的帝王,但他寫的一首詩卻成為千古經典

劉邦是西漢王朝的建立者,早年的他其實是個市井無賴,幾乎沒有什麼才學。但他也寫過詩,他的第一首詩就是大家很熟悉的《大風歌》:

大風起兮雲飛揚,

威加海內兮歸故鄉,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他是一位文化水平並不高的帝王,但他寫的一首詩卻成為千古經典

公元前196年,劉邦御駕親征,擊敗了起兵謀反的英布。後劉邦迴歸自己的故鄉—沛縣,並召集全縣鄉親前來飲酒慶祝。那一日,劉邦喝得大醉,於是詩興大發,他一邊擊築,一邊即興創作了這首《大風歌》,該詩抒發了劉邦遠大的政治理想抱負,同時也表達了他對戰爭結束國家剛剛安定的欣慰之情以及求賢若渴的急迫心情。

他是一位文化水平並不高的帝王,但他寫的一首詩卻成為千古經典

該詩僅僅只有三句,這在中國詩歌史上極其罕見,且每一句都寫出了一個博大的場景與心境,提煉度極高。第一句“大風起兮雲飛揚”,堪稱千古絕句,令人不禁拍案叫絕。劉邦並沒有直接描寫漢軍在戰場上衝鋒陷陣、浴血奮戰的戰爭場面,而是筆鋒一轉,巧妙地運用大風和烏雲來暗指戰爭的驚心動魄;第二句“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其中“威”字用得極其高明。一個“威”字,生動貼切地向我們展露了劉邦坐擁天下江山,腳下萬民誠服的壯觀場面;第三句“安得猛士兮守四方”,這一句直抒胸臆,表達了劉邦內心的壓力與憂慮,即打江山難,守江山更難。而這一句實際上也是一句疑問句:“哪裡才可以找到能征善戰的將士來守衛這大好江山呢?”。

他是一位文化水平並不高的帝王,但他寫的一首詩卻成為千古經典

總的來說,該詩前後兩句慷慨豪邁、壯志凌雲,而最後一句卻惶恐不安、略顯焦慮。前後兩種截然不同的心境形成鮮明的對比,能給讀者帶來強烈的情感上的衝擊。

他是一位文化水平並不高的帝王,但他寫的一首詩卻成為千古經典

我有時在想,市井出身的劉邦,是怎麼寫出這樣一首千古傳揚的經典詩歌的呢。難道在常年征戰的過程中他還在不斷學習?還是喝醉酒之後,詩興大發,激發出了他內心的創作潛能,故而即興唱出了這首《大風歌》。不管怎麼說,劉邦的這首《大風歌》在中國詩歌史上已佔了重要的一席之地,僅憑這一點,他就超過了絕大多數帝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