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位文化水平并不高的帝王,但他写的一首诗却成为千古经典

他是一位文化水平并不高的帝王,但他写的一首诗却成为千古经典

中国历史上从来都不乏优秀的“帝王诗人”,他们一方面是江山的缔造者,另一方面又有着惊世的才华。比如大家最熟悉的魏武帝曹操,他不仅是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更是一位极其优秀的诗人,其代表作《龟虽寿》、《观沧海》、《步出夏门行》等都是千古流传的经典之作;再比如南唐后主李煜,也是一位才华卓绝的帝王,他被称作“词帝”,以写词见长,其代表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等深受后世人喜爱。

他是一位文化水平并不高的帝王,但他写的一首诗却成为千古经典

除了曹操跟李煜,在诗歌创作上有着极高造诣的帝王还有很多—曹丕、赵佶、杨广、李世民等,都是名副其实的“帝王诗人”。而今天我要讲的这位“帝王诗人”,他很特殊,因为他的文化水平并不高,但他却创作出了一首千古传扬的经典诗歌。没错,我说的正是汉高祖刘邦。

他是一位文化水平并不高的帝王,但他写的一首诗却成为千古经典

刘邦是西汉王朝的建立者,早年的他其实是个市井无赖,几乎没有什么才学。但他也写过诗,他的第一首诗就是大家很熟悉的《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他是一位文化水平并不高的帝王,但他写的一首诗却成为千古经典

公元前196年,刘邦御驾亲征,击败了起兵谋反的英布。后刘邦回归自己的故乡—沛县,并召集全县乡亲前来饮酒庆祝。那一日,刘邦喝得大醉,于是诗兴大发,他一边击筑,一边即兴创作了这首《大风歌》,该诗抒发了刘邦远大的政治理想抱负,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战争结束国家刚刚安定的欣慰之情以及求贤若渴的急迫心情。

他是一位文化水平并不高的帝王,但他写的一首诗却成为千古经典

该诗仅仅只有三句,这在中国诗歌史上极其罕见,且每一句都写出了一个博大的场景与心境,提炼度极高。第一句“大风起兮云飞扬”,堪称千古绝句,令人不禁拍案叫绝。刘邦并没有直接描写汉军在战场上冲锋陷阵、浴血奋战的战争场面,而是笔锋一转,巧妙地运用大风和乌云来暗指战争的惊心动魄;第二句“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其中“威”字用得极其高明。一个“威”字,生动贴切地向我们展露了刘邦坐拥天下江山,脚下万民诚服的壮观场面;第三句“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这一句直抒胸臆,表达了刘邦内心的压力与忧虑,即打江山难,守江山更难。而这一句实际上也是一句疑问句:“哪里才可以找到能征善战的将士来守卫这大好江山呢?”。

他是一位文化水平并不高的帝王,但他写的一首诗却成为千古经典

总的来说,该诗前后两句慷慨豪迈、壮志凌云,而最后一句却惶恐不安、略显焦虑。前后两种截然不同的心境形成鲜明的对比,能给读者带来强烈的情感上的冲击。

他是一位文化水平并不高的帝王,但他写的一首诗却成为千古经典

我有时在想,市井出身的刘邦,是怎么写出这样一首千古传扬的经典诗歌的呢。难道在常年征战的过程中他还在不断学习?还是喝醉酒之后,诗兴大发,激发出了他内心的创作潜能,故而即兴唱出了这首《大风歌》。不管怎么说,刘邦的这首《大风歌》在中国诗歌史上已占了重要的一席之地,仅凭这一点,他就超过了绝大多数帝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