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贷款不良率最高曾到8% 建行风控体系智能化升级

小微贷款不良率最高曾到8% 建行风控体系智能化升级

民营企业的融资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央行党委书记、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出了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民企贷款在对公新增贷款中占比“125”的意向性目标。

一时间,也有人担忧大规模增加民企贷款,是否会导致银行业资产质量恶化,不良贷款的大幅反弹?

11月15日,建行副行长章更生在银行保险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回答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提问时坦言:“这个问题,你的担忧还是有道理的。因为民企相对大型国企,资金实力弱一点,规范性程度差一点。比如说,有些报表可能都不全,有些报表数字的真实性是问题。再者,有些民企的诚信度也要差一点。”

章更生承认,在这种情况下,民企贷款的资产质量跟其它企业,特别是跟央企肯定没法比。如果用过去的做法,“我老实说,防不胜防。因为小微企业太多,管不胜管,造成了我们最高超过8%的不良率,随着量的增大,更不得了”。

不过,章更生也表示,建行对民企的风控有一套新的管理办法和措施,特别是在金融科技的运用方面,能够做到风险可控。

科技重塑风控体系

建行深圳分行行长王业也在会上表示,深圳的情况比较特殊,市场化程度比较高,民营经济就非常发达。因此,民营企业的贷款在所有公司贷款里的占比,达到了80%左右,已经超额完成了“一二五”的指标。

王业也表示,民营企业贷款的结构很少有大型的,大量的企业类型还是中型和小微型的。民营企业经营遇到的问题,包括上市公司也是中型企业居多。而且银行和企业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因此,近两个月,建行深圳分行推了一个“同舟”计划,选了十几家民营企业风雨同舟。

11月15日当日,建行方面也表示,该行近日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服务小微企业和民营经济的具体举措,并连续出台《进一步加大支持民营和小微企业发展的通知》和《中国建设银行支持民营经济指导意见》等两个措施。

据悉,建行从强化信贷政策支持、优化绩效考核、差别化信贷政策、完善经营方式、加强科技驱动、推进全面主动风险管理、加强沟通与舆论引导等八个方面,提出了进一步加大支持民营和小微企业发展的26条举措和工作要求。

在风控方面,建行更多地依赖金融科技。

“我们运用大数据技术,破解信息不对称难题”,章更生表示,基于建行“新一代”核心系统,整合小微企业和企业主信息,广泛连接税务、工商等外部公共信息,评估客户资信,批量精准获客。我们再造业务流程,创新“小微快贷”,实现自动化审批,构建“一分钟”融资、“一站式”服务、“一价式”收费的信贷模式,提高融资效率,降低综合成本。

在风控上,建行实行智能风险管控。将风险底线和风控标准嵌入系统,建立大数据选客控险、模型化系统排险、智能化预警避险等全流程风控机制。

目前,“小微快贷”累计为超过45万客户提供了5300多亿元贷款,80%的客户都是信用放款。

保险资管纾困民企融资

除了银行业,保险资金也在参与支持民企纾困。

11月15日,国寿资产副总裁于泳也在银行保险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在10月25日《关于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设立专项产品有关事项通知》正式下发后,国寿资产第一时间做出的响应是完成“国寿资产-凤凰系列专项产品”的内部设立程序,并在10月29日完成产品登记,成为保险行业首只登记的专项产品。

于泳表示,在凤凰系列专项产品拟设定3-5年的存续期,这一设计综合考虑了投资标的面临的股票质押风险及流动性压力、公司中长期经营前景以及投资价值的实现。

在投资标的选择方面,国寿资产将对专项产品进行积极主动管理,以股权和债权等灵活多样的投资方式,优先筛选由于股权质押产生一定流动性风险但基本面较好的优质上市公司。根据标的公司的自身情况,共同探讨出其认为最有效的投资方案,提供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最大程度缓解标的公司流动性风险。

至于退出,于泳表示,将采取股东受让、上市公司回购、大宗交易与协议转让及其他方式平稳退出。这些退出方式设置的共同出发点,为尽量避免对二级市场股价的冲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