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共享”变成潮流——共享农场

我们熟知的摩拜单车,已走进欧美国家!除了我们日常随处可见的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共享雨伞、共享运动器材等等外,共享农场这一新型的模式也走进了人民的视野。

共享经济已经成为一种主流,那么对于农民来说有什么可以共享的呢?这最重要的就是土地了,农民一直在庄稼地里刨食,在这样一个交通发达信息发达的时代,使得土地也有了更好的利用。那么我就给大家分享一种共享模式,共享农场。

当“共享”变成潮流——共享农场

共享农场

其实,农业共享经济并不是一件新鲜事,在欧美一些国家,共享农场就是农业共享经济的代表。比如美国就有一个“艾米”农场,这个农场由一位60多岁的妈妈和她30岁的女儿共同经营。作为美国的农家乐,60亩的农场由两个女人打理,显然是十分困难的,所以她们干脆把农场弄成开放式,随性经营。有多开放呢?他们定了四个随便的规矩、门随便进、活儿随便干、菜随便摘、钱随便给。

当“共享”变成潮流——共享农场

艾米农场

在农场会有一块小黑板,上面会写着当天哪些活需要做,比如给白菜浇浇水、给土豆松松土,这样一来,游客们就有了干活的目标,,大家辛苦一天,到最后看着有什么想带回去的蔬菜水果,随便给点钱,就可以直接拿走。这样一来,美国这家共享农场不仅劳动力问题解决了,还成了旅游景点,种出来的庄稼还能卖到超市挣一笔,一举三得。

当“共享”变成潮流——共享农场

艾米农场

当共享农场理念传到中国,就又进化了一步,不仅可以做到农场与游客的分享,还可以做到农场与农民的分享。什么意思呢?就是政府会把闲置、荒废的农房、田地、山地、林地资源利用起来,出资修建成现代化的高级农场。而农民可以通过产品认养、托管代种、自行耕种、房屋租赁等多种形式,参与农场的管理,分享农场的经营成果。

当“共享”变成潮流——共享农场

这种独具中国特色的共享农场理念,一下子让农业共享经济的内涵丰富了起来。首先,中国式的共享农场,可以充分利用农村闲置土地,让它们发挥最大经济效益,打破以往每人种地的尴尬。第二,中国式共享农场还可以为农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和赚钱渠道,不仅降低了经营风险,还把集体经济和农民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最后,中国式共享农场还是发展乡村旅游的有利突破口,能给游客带来更加真实的农耕体验。

当“共享”变成潮流——共享农场

响应共享农场的建设,人人养农场在村民的大力扶持下,今年上线了。人人养共享农场它不仅仅是一个共享农场,更代表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态健康的生活理念。 它不是纯粹的家禽养殖,是搭建自然农业生态圈。共享农场作为一种平台化思维的产物,对于政府,农场主,农民以及城市消费者而言所谓“四赢”局面。“共享农场”的出现,将农场的闲置资源与城市需求之间进行最大化,最优化!它不单单是激活乡村闲置资源更是实现优质资源匹配与有效管理。

当“共享”变成潮流——共享农场

它不标榜高端,只是提供持续的自然成长。 人人养农场邀请的是一切热爱田园生活的人。 一起获得属于自家的专属果蔬基地,安全营养。 一起过上乌托邦的田园生活,朴素却浪漫。 既然遇到志同道合的知己,就让人生过得丰盈。

当“共享”变成潮流——共享农场

对于城市消费者而言,在农村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地,闲暇时可以带上自己的孩子,或约上三两知己来到这几分田地一处小院之地住上个三五日,相聚在一起,体味自然,互相交流,偶尔体验劳动的乐趣,品尝自己种的蔬果,营造积极向上,健康和谐的生活氛围。这大概是大多数人理想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