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是一个迭代的过程,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实践本身是一个和真理不断交互的过程。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重要性,光谈理论而没有实践就好比是纸上谈兵,没有实质性的说服力,光是实践却没有总结,即便出现了结果也纯属误打误撞,理论虽不能代表结果,但它却决定了结果的方向,这多少有些像战略与战术的关系。理论与实践脱离,是非常常见,也容易被忽略的问题。往往我们能获得很多的、理论知识,但是又很快会忘记。要得出一条真理,需要许多次的实践,这过程会经历挫折,而要用真理指导实践的过程,也是波折往复的,不可能第一次就能将二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很可能具体实践中,发现更多实际的问题,是已知真理尚未指出的。
掌握只是开头,运用才是最重要的。这就如同,我们得到一把手枪,却从未使用它,那么,对于我们来说,它就是一个废物,完全不能发挥它应有作用。对于知识,也是同样,掌握只是拥有了它,而非真正地驾驭它。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我们忘了去实践,去运用。而当我们开始去实践的时候,实践就最好地实现了理论所带来的价值与意义,实践也成为了最好的倡议。我们思考出来的时候,会觉得很好,很好的一套理论,甚至于精妙绝伦,更有甚者,感觉自己是天才,能够思考出这么好的世界观理论或者方法来。那么问题是,它是否是对的呢?当我们想出来的时候,我们往往自认为是对的,就是这样的。但是,事实的真相到底如何呢?我们可能思来想去,考虑来考虑去,就觉得它很对。甚至于自己逻辑推导来推导去,就是这样的。那它到底对还是不对呢?此时,判断它对与否的手段就是实践。去根据你的理论方法,实践一番,就知道了,就知道怎么回事了。
是骡子是马拉出去溜溜。实践会很快告诉你答案,告诉你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有一些学生我几乎会定期跟他们聚会,一起回顾这阵子做了什么重要事情,检讨个中的利弊得失,进而把这些经验中的好元素找出来,希望可以成为我们接下来调整自己的重要参考。 过程中,不少学生都很认真地带着笔记本,拼命抄写聚会中我抛出的问题,或记下共同讨论的好元素。这代表学生超级认真的学习态度,是好事!但一段时间后我也察觉到,很多东西在聚会中已反复出现却没进度,似乎“文字”并没有进入“行动”阶段,以致于很难有更进一步的“生活案例”让我们反思改善。于是我询问他们,有没有发现我聚会中很少“抄笔记”?不是我不珍惜聚会中得到的“好元素”,而是我习惯先用自己真实的生活经验理解、反思、整合这些”好元素”,之后再将这个融合自己经验和聚会中“好元素”的心得,写在社交媒体或其他本子上。
换言之,我记下的不是客观的文字,而是主观生命经验,这也是我的社交媒体经常会出现各种阅读和生活分享的来源。其实不仅在小聚会里如此,我也发现不少课堂的学生或听演讲的听众也有类似的状况,大家可能会认真地记下比较确定的文字或观点,但对于当下交流所引发的情绪、疑问,或是如何用这些宝贵的知识进一步反思与规划自己的学习或工作的未来,却少有延伸性的整合行为。于是我开始鼓励大家不要记录简报文件上有的文字,所有看得见的东西我都乐意分享。我希望大家可以用自己“当前正面对的生活困境”为脉络,去理解、反思并记录下课堂上或演讲时较能触动自己情绪的观点,甚至想想可以采取什么具体行动来改善它。
我相信,所有能引发我们共鸣的电影、音乐或演讲,应该都是建立“拿自己真实经验”去理解、反思与行动之上! 听到这里,可能又有朋友会跟我说:“觉得自己还没有准备好,所以没办法采取具体行动去倡议某种生活方式或价值理想”。对于这样的响应,我通常会回复他们说:“如果我们想倡议某种生活方式或价值理想,不仅得先认同它们,在自己的生活里实践它们,还得感受到它们最真实的美好。”因为,很少人会单纯单靠听了我们叙说的生活方式或价值理想“有理”,就采取行动改变;想要改变的人,通常是看到我们正努力实践着某种生活方式与价值理想,并且乐在其中,才会被我们坚持的热情或喜悦的情绪所感染。
同样的道理,在生活工作中,我们要懂得运用自己所学,才会把自己的文化知识转化成我们的“手”帮我们完成梦想。而不是像赵括那样,只懂得纸上谈兵,永远只是个书面的将军。如果我们真心觉得自己坚持的生活方式与价值理想是美好的,也就不会太在意身旁人的冷嘲热讽,因为我们真的知道它们“好在哪里”。梦想是要通过实践来完成的,如果不实践,一切都只是空想。知识只有运用实践中去,才会发挥出它的力量。每个人都该清楚,运用比掌握更重要的道理。所以,不要将掌握知识束之高阁了,把它们一样样搬出来,运用到实践中去,让它们为我们的成功导航!所以最好的倡议,就是自己正努力实践它们的生命!
閱讀更多 墨爾本思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