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令五申”制止下的校園貸為何屢禁不止?

2014年,校園貸出現爆發式增長,越來越多的金融機構把學生當做目標人群,各種亂象也逐漸出現,近些年來,國家三令五申,約束和規範校園貸,但仍有不少投機者,遊走在法律和道德的邊緣,學生深陷校園貸的新聞也仍舊層出不窮,校園貸的問題,還遠遠沒有解決。

“三令五申”制止下的校园贷为何屡禁不止?

呂隨啟:究竟有多少學生在校園貸上貸款?貸款的規模有多大?目前還很難判斷,沒有看到過比較權威的數據。作為教師,從自身所接觸的情況來看,真正向校園貸借款的學生比例並不高,但因為我們的學生基數很大,絕對數量就比較多了。更重要的是,校園貸的貸款者都是學生,自制力不強,還款能力弱,違約率就很高,風險也很大,尤其是出現了不少惡意追討欠款的事件,使得校園貸造成的危害、影響也特別大。

北京晨報:從根本上來說,隨著生活水平的提升,學生無力維繫學習、生活,需要貸款的情況應該並不多,而且還有助學貸款等保障政策,應該說需要額外貸款的學生並不是很多,但顯然,事實並非如此,校園貸大行其道、且屢禁不止,說明它還是有需求的。

呂隨啟:助學貸款、獎學金等,是政策性的保障措施,符合條件就可以獲得貸款或者獎學金。校園貸則是商業貸款,這兩者是完全不同的。其實,商業貸款本身也沒什麼問題,問題是,許多校園貸往往是打著商業的名號,卻做著違背商業規律的事情。

校園貸違反了商業原則

北京晨報:校園貸是貸款,但往往並不考察學生的經濟能力,申請的門檻也非常低,問題是學生本身並沒有還款的能力,還有一些學生在多家平臺重複貸款,借新債還舊債,結果越陷越深,難以解脫,從規則上來說,是否也太寬鬆了一點兒?

呂隨啟:正常情況下,金融機構貸款給一個人,是以一個人的信用背景為基礎、穩定的收入來源為條件、償本還息的能力為標尺發放貸款,一個沒有收入來源、沒有還款能力人,去銀行申請貸款,不可能成功。因為貸款給這樣的客戶,風險極大,很容易變成壞債。但為什麼到了學生這裡,這些條件都不成立了呢?這是因為,金融機構發放貸款的對象,並不是學生,而是學生家長,表面上看,是學生在貸款,但實際上是家長的信用在背書。

北京晨報:問題是,大部分家長根本不知道孩子在校園貸借錢了,直到孩子還不起,追債者追到家裡,家長才知道。而且,除了極少數特例,學生進入大學時,已經是成年人,對自己的行為負有全部責任,家長並沒有義務替孩子還款。

呂隨啟:如果家長知情,等於家長和學生共同貸款,這樣是沒有問題的。但大部分情況下,二者是脫節的,貸款人和還款人分離,結果就是金融機構亂貸款、學生亂借款、家長不知不覺就背了一身債。所以,從理論上來說,金融機構亂貸款,其實是違規的,即違背商業規律,也違反了相關的金融管理政策,而且也侵害了家長的知情權。從金融監管及保護借款人利益的角度看,這樣的貸款,其實是可以認定為無效的,最起碼對家長是無效的。但事實上,家長不可能放任孩子被追債,最終還是要替孩子還款。

互聯網金融應規則先行

北京晨報:2016年來,我們國家多次出臺相應的管理辦法,約束校園貸的泛濫,也確實有一批校園貸機構退出了校園,但仍有一些改頭換面,依舊在校園中游走。怎樣加強監管,可能是未來很長一段時間裡都需要重視的事情。

呂隨啟:互聯網金融發展很快,但相應的規範、規則沒有跟上,我們在互聯網金融領域的法律法規、管理規範等,都還比較薄弱。同時,相應的處罰措施也不夠,金融機構的違規成本太低,發現了,罰一筆款,轉過身他們依舊故我。結果就是許多金融機構,打著金融創新的幌子,向沒有償還能力的學生貸款,牟取暴利。如果能夠提高違規成本,只要發現一起,就將違規的機構罰個底兒掉,我想即便還有鋌而走險的人,也絕不會有很多。我一直都認為,互聯網金融,應該規則先行,建立了相對完善的規則之後,再發展也不遲。反之,規則沒有完善,互聯網金融先爆發式地發展了,就會出現許多麻煩的問題。

北京晨報:除了監管機構、執法機關要加強監管之外,學校本身也應該有主動預防和監管的意識,大學生固然已經是成年人,但對生活的掌控能力、對金融的認識都還不足,學校在這方面可以多做一些工作。

呂隨啟:學校確實可以做一些事情,加強引導和監管,其實班主任就能做這樣的事情,如幫助學生建立理性的消費觀,提醒學生小心金融陷阱,發現學生過度消費、大量貸款,也可以採取一定的補救措施。但另一方面,也不能過於依賴學校,學生貸款,往往都是一對一的,家長就管一個孩子,都不知道,學校有那麼多學生,就更不用說了。

消費慾望是製造出來的

北京晨報:在各種報道中,不難發現,貸款的學生,大部分不是真的生活艱難,而是進行奢侈品消費,買手機、電腦、高級化妝品等,校園貸本身也不止是現金貸款一種,消費性的貸款更加主流,也更加隱蔽,而且,消費性貸款和現金貸款並不是涇渭分明,一些學生在網上買個分期付款的奢侈品,也會在現金貸款平臺借錢,以支付分期付款的本息。

呂隨啟:一些學生過度消費,追求奢侈品的行為,是綜合作用的結果。一方面,當前再讀的大學生,多是獨生子女,而且在物質資源已經很豐富的環境中長大,從小就沒有養成節儉、理財的習慣。一旦到了大學,離開了父母,很容易過度消費。另一方面,一些金融機構、借貸平臺也在刻意刺激學生的消費慾望,以很低的首付誘惑學生進行非理性的消費。這是很壞的現象。金融機構把錢貸給這個消費觀念不理性的學生,本身就不厚道。還有些機構,設計各種金融工具、利用虛假宣傳、刻意誘導學生貸款去消費,這其實就是坑人。

北京晨報:深陷校園貸的學生,不僅影響自身的學習,也給家庭帶來了沉重的負擔,甚至有些人被非法貸款所誘惑,結果身敗名裂。在和金融機構的博弈中,學生也好,家長也好,其實都是弱勢的,甚至有些明顯利率奇高的貸款,家長也不得不捏著鼻子還款。

呂隨啟:某些非法牟利的機構,利用裸貸等行為,威逼利誘學生和學生家長,償還高額的利息。這樣的行為,不僅違法,還可能涉嫌犯罪,一旦出現,學生和家長完全可以向監管機構、執法機構舉報,或者反訴。但一些學生和家長缺乏法律意識、又請不起律師,咬牙償還那些非法的貸款,反而讓那些非法牟利者變本加厲,這是值得警惕的。

上高中時,我第一次來到北京,深深地被這座城市的歷史和文化所吸引。

大學畢業之後,我去巴黎求學、工作十年之久,從事和藝術及生活美學相關的行業。回國創業後,也經常在巴黎、北京兩地往來。北京給我的最大感受,就是一直在變化,日新月異,充滿著積極向上的活力。

作為一個藝術設計從業者,我也會常常思考:這座城市,在快速的變化中,怎樣才能讓人們更好地生活在其中,感受到它的美?北京的美獨具風采,藝術和生活美學正在更近距離地帶給這座城市,讓生活在這裡的人們因著這座城市變得更加從容自信,從業者也有著更多的空間施展才華。而對於我來說,也有自己的小小堅持,比如我喜愛的法國建築師和工業設計師讓-普魯韋,出生於工人階級家庭的他從未設計過豪宅、酒店和會所,其設計草稿大多為學校、工廠及辦公建築,他頗具人文情懷,關注著最普通的人群。我也希望有著更多設計精良的普通住宅和城市公共設施、好看耐用的傢俱出現在人們的視野,讓人們的好品位也隨著生活周遭的藝術氛圍被調動起來,令城市的美感分分鐘入畫。

除了藝術設計,文化的商業傳播和精品打造,也成為我涉足的領域——這還是因為北京這個城市,有太多的可能性存在,給人們打開了更多的想象空間。拿文化的商業傳播來說,東方的繪畫藝術、古傢俱等傳統藝術,被越來越多的世界各地的人們所喜愛和推崇,而同時,西方的畫作、傢俬等也越來越多地進入了國人的視線。我期待著搭建起藝術品互通的橋樑,讓中外人士因為藝術而相互瞭解,息息相通。

在這個充滿機會的城市,藝術設計有著更多的施展空間,最近我又和幾位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為一個海參產品進行了設計。這海參來自山東榮成的一片海域,處於中國最東端的成山頭,這裡是東海和渤海的交匯處,也是太陽最早升起的地方,海水常年保持十度,在這樣的水溫下是海珍品最好的天然生長環境,這裡很少有人來打擾,海水清澈見底,各類海鮮自由生長。在見證了老柴火、大鐵鍋等保持傳統文化的製作工藝之後,海參“山海之初”品牌成為我的作品,我希望為好東西打造文化品牌意識,更希望他們擁有傳承和創新。

作為一名藝術設計者,現在的我越來越忙碌,卻也越來越充實:在北京各具特色的多個展廳策劃藝術展覽、為更多的好產品進行整體品牌設計、參加海內外的拍賣會……藝術、設計和生活美學既跨界又有著緊密的鏈接,開放的北京賦予了我成長的空間,在這個古老而年輕的城市,只要努力,就會有無限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