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望上海

安敏

東望上海

“你在哪呢?”

“到上海了。”

“上海?我都還沒去過,拍下照片我看看大上海。”

“這又不是南京路不是外灘也不是陸家嘴,看什麼看啊。”我說。

轉而一想,不就是要個我在上海的證明麼。一笑,就對向散著步的大街摁了幾張。對街一個山姆會員商店,這算有點名氣;身旁有一廟宇,紅牆青瓦間有福音繚繞;路邊小公園寬敞,見老者悠閒;高壓線凌空而過,看鐵塔巍峨……

東望上海

發過去滿了朋友的意,繼續遛達,心下卻突然有了觸動。我眼前的街叫高科西路,與前面橫過的錦繡路成十字路口。車流量不是很大,行人更是稀少,林蔭卻是極其地闊達。近處的樓宅都不是很高,幾乎都掩映在蓬蓬勃勃的濃綠之中。我在一小街口看到一塊巨石立起來的碑牌:由由新村。往街裡走便見一個個小區毗連,大門上皆書著“由由一邨”、“由由二邨”當然還有五邨六邨七邨八邨。可以想見,這裡早幾年都還是浦東的農村,浦東新區迅速崛起為上海新城之後,這裡的農民可能是成建制轉為城市居民,他們騰出土地,在規劃給他們的拆遷安置地上,仍按原有行政組一組一個院落地成了現在的小區,“邨”與“村”同音,意義相同,亦指鄉村和村莊,但常特指社區,區別於傳統意義的“村”,於是這裡就出現了“邨”的群落。其實如今住在這些“邨”裡的人口,也不僅僅是原動遷戶了,好些是外來滬上的創業人家,租進來或是買下了房屋。而這裡依然像鄉村一樣的親切,尤其是像鄉村一樣的原生態,但少了炊煙與雞鳴狗吠,多了格致與韻律。

東望上海

看了眼前再看遠處,當然是高樓挺拔,現代的穿著脫掉了土氣,驕傲地與藍天相融,很是搶眼。

東望上海

但這些城市的驕傲卻沒有搶去我的視覺,身旁這一方城市的雅緻與恬淡,讓我極其地舒心愜意。這兒離陸家嘴並不遠,角度對了,東方明珠便撲入眼簾。陸家嘴繁華,而這裡清靜,綠地面積與大道兩邊的空間恐怕在這世界級的大都市裡是少有的。與由由新村相鄰有一個挺氣派的小區,叫星河灣,看過去也是綠樹參天。這十字路口四邊的林蔭道在炎炎烈日下依然透著習習清涼,頭頂蔥綠,手拂春色,翠意滿眼。更有韻味的是那些河汊,多數叫“浜”,竟也與城市的大道街瞿交錯而伴,陽光下的瀲灩波光,活蕩蕩地生動了城市裡水泥與鋼筋的凝重。

東望上海

在這水色的潤澤裡我再移步那座廟堂,見門額上是六個大字:三元宮坤道院,方知這是目前上海地區唯一的一座道教坤道院。該道觀始建於清雍正六年(1728年),現主供神為三官大帝與周太爺,還供奉有文昌帝君、關聖帝君、鬥姆元君等十八尊神像。三官大帝,乃主宰人間禍福之大神,天、地、水三元之氣,生成人倫,長養萬物;天官賜福,地宮赦罪,水宮解厄。這裡三宮顯赫,自是靈福無量。

東望上海

清脆的鳥鳴從紅牆綠樹間掠過,歷史的深紅與時下的灰白還有大自然的翠綠,在這兒也“三元”一樣融為一體,讓你的呼吸既古樸又新鮮,既悠遠又輕快。再往前行,十字路口一隅,早些日子看到的還是一片有著密密小樹林的處女地,而今有機械的轟鳴聲響起,有鋼鐵的臂膀起落,一看圍牆上的告示牌,原來這裡要建成上海最大的青少年宮和群眾藝術館。這偌大一塊地早就圈住了,原來不是做商業開發而是要做服務市民的公益,現在要為青少年為群眾利益剪綵了。很多年以前,我去過上海青少年宮,那時我還剛步入青年,在那裡邊頭一回看到了那麼歡樂的世界。那就是上海過去的“大世界”,新中國之後成了青少年宮。可以想象這座新的青少年宮和群眾藝術館,以後將會是怎樣的一個“大世界”。

東望上海

青少年宮就是一塊綠地,一塊精神的綠地。就在這大型工地旁邊,其實早就立起來了一座大型的圖書館——浦東圖書館。我去年寫過一篇散文《我在浦東讀書》,就是留在這座圖書館的文字。我從小就在縣城的圖書館滾大,就沒想到這世界上會有這麼大的圖書館出現在我面前。今天這個書店與圖書館越來越有少有人光顧的年代,地方政府能花這麼大代價建這麼大一個圖書館,也許我就只能在上海浦東看到。圖書館對面是中國浦東干部學院,也是還留著書香的地方。精神的綠地在這裡,生活的綠地也在這塊區域生長,從圖書館拐個彎就是上海市第一婦嬰保健院,換個方向不遠則是國家兒童醫學中心,也是上海兒童醫學中心。一切,在這裡和諧成生命的美麗。

東望上海

城市都向往中心、繁華、方便,觀建築之氣派,享名勝之聚集,品文化之深厚,讓生活上有享受,嘴巴上講起來自豪。當我在這裡向朋友發出了幾張高科西路和錦繡路的照片,再有意識地觀光於此時,便覺得這裡也是一塊樂園了,也可以是上海的名片了。這裡一樣養人,這裡還更能養心啦。十字路口四個角的四處玻璃拱構,是地鐵七號線的四個出口,出行也自由,七號線轉一下二號線,就把浦東機場與虹橋機場及高鐵站連接上了,東西南北,逛去吧。

東望上海

朋友向我要在上海的證明,我讓他往上海的東方看,往東方明珠的東邊看。

往日出的方向看上海吧,那裡有高科路上的時代節奏,也有錦繡路上的萬物生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