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拼的不是智商,也不是情商……

公务员考试,拼的不是智商,也不是情商……

2019国考报名结束了,报考数据都已看到,最终报名人数138万,平均竞争比95:1,如果每个职位都这样,那就好办多了,但很多岗位可是几百里挑一,千里挑一,这是国考史上最难的一年之一。

这么艰难的考试,我看着数据发呆时会想,能上岸的都是什么人?他凭什么能够上岸?公务员考试背后,拼的到底是什么?

经常阅读这个公众号的读者都知道,我每天都会推送一篇【每日一题】的推文,让考生朋友每天测试一个知识点,今天把这些推文的数据仔细研究一下,表面上看还可以,但发现了不少问题。

这个栏目做得不太好,我觉得题目应该是经过精选的,题目必须有一定难度,考察知识点必须典型高频,经过这道题,读者不仅搞定了它,还温习了相关知识点,并能举一反三,最后能解答一类题型的效果。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必须优化运营方式,首先必须去熟悉行测,因为如果不懂行测,就没法挑选题目,对行测知识点不够了解,就不知道哪个知识点是典型的,哪个知识点是重点难点,是高频考点。

瞎干是要被扣绩效扣工资的。

最近下班开始研究行测题,周末把两套真题认认真真都做了一遍,基于我过去对行测理解,我发现在行测真题卷里,除了常识判断,一旦不会做就只能猜。

但其他题型,不管是是数量关系、资料分析还是判断推理,只要去了解各个知识点,有足够的时间,大部分的题目都有规可循,通过推理可得出答案,尽管做错了,翻开参考答案马上弄懂,压根不用找别人解释。

是我智商高自学能力强吗?完全不是,认真去了解行测的都有这种感觉。

行测题的知识逻辑并不复杂,知识点理解门槛不高,甚至可以说很低,从单个题目来讲,行测题没有高考题难,如果认真备考,高中生考行测的表现,一定不比本科生差。

但我认真做了两套题,包括检查答案的过程,一天时间没了,行测难就难在这点,行测需要你在120分钟里搞定130道题(国考副省级135道),并保证较高正确率,才有机会打败对手,而每道题从阅读、选答案、涂卡的时间不到1分钟。

行测考察的是速度。提高答题速度才是关键中的关键,要想解决速度的问题,只需刻意训练即可,申论虽然考的是主观题,但申论的小题的评分标准主要看你是否写到点上,和客观题差别不大,解决申论的问题,还是靠刻意训练,多读多写多练习。

我相信,在公务员考试这个赛道上:只要你足够专注、专注、刻意专注,不断训练、训练、刻意训练,就这点,足以打败99%的对手,最终定能上岸。

“我相信”和“我做到”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做到“我相信”很容易,做到“我做到”很难,我为了让【每日一题】那个栏目做得好一些,下班不得不去学习行测,但我反反复复看那些行测题,我内心几经崩溃:太TMD无聊了,好么!

我还不用参加公务员考试,恶心可以停下来,那些备考公务员的同学,需要反反复复地学那些知识点,反反复复地训练,每次模拟,必须绷紧神经,不管是言语理解还是判断推理,就想1分钟内找到正确答案,以保证在考场上达到巅峰状态。

中国的大学毕业生,在考试这件事上,我们都是身经百战,伤痕累累的人,回忆起来足以写一篇小说。

想当年,我们征战高考、征战考研,屡败屡战,越挫越勇,那时候,我们心怀理想,美好的大学生活就在眼前,那时候,我们的心中承载着科学家、工程师的梦想,为国为民,发家致富,走向人生巅峰的抱负。

今天,我们重复刷着无聊透顶的行测和申论题,尽管你已经很熟悉,几乎都懂的题目,但为了在1分钟内搞定,不得不重复刻意去训练。就只是为了一份钱不多但离家近,收入不高但买房容易,没有冒险刺激的人生,但可稳定一辈子的工作。

生活,什么时候变得这么窝囊!

公务员考试,拼的不是智商、不是情商、不是学历,因为考的压根不是知识,而是承受孤独、寂寞、恶心、无聊的能力。这项能力,在未来的人生中,也是一个人最核心的竞争力。

很多人可能反对,公务员考试也拼家庭背景,拼爹拼娘。他们认为家里有钱可以报线下封闭班,每天住酒店吃大鱼大肉,还可以学习到大量解题技巧。

错了!有钱报线下班固然是好的。但如果你不愿意花钱,能够承备考过程中的孤独、寂寞、恶心、无聊,你完全可以靠意志力胜出啊,竞争是多维的,不是么!

公务员考试,拼的不是智商,也不是情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