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鬼李賀寫“天若有情天亦老”,唐朝沒人能接上,宋朝才現下半句

詩鬼李賀寫“天若有情天亦老”,唐朝沒人能接上,宋朝才現下半句

唐朝大詩人李賀寫過很多名篇,比如入選中學課本的《李憑箜篌引》,李賀能被稱為“詩鬼”,必然很有兩把刷子,比如中國人耳熟能詳的名句“天若有情天亦老”,就出自李賀之手,而且這句詩出現之後,唐朝詩人居然沒人能接下句,直到200年後的宋朝,才由一個詩人接了下半句。

詩鬼李賀寫“天若有情天亦老”,唐朝沒人能接上,宋朝才現下半句

李賀是個典型的書生,因為手無縛雞之力,看起來瘦骨嶙峋,手指頭很長,於是人稱“長爪郎”。《新唐書》記載李賀是大鄭王后裔,這個大鄭王叫李亮,是李淵的叔父,所以李賀也算得上李唐宗室,不過李淵自己的後代都一大堆窮人,何況李賀這樣的一個八竿子打不著的親戚,所以李賀過得很困頓。

詩鬼李賀寫“天若有情天亦老”,唐朝沒人能接上,宋朝才現下半句

李賀的詩喜歡討論衰老和死亡,總是充滿了與他的年紀不相仿的蒼涼感,這種風格讓他在詩壇上獲得了外號“詩鬼”,雖然他的詩有一種怪石嶙峋,清矍峻仞的感覺,但其中不乏驚世絕句,比如《金銅仙人辭漢歌》中的“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這句詩是說:在去往咸陽的古道旁,有一些枯衰的蘭草,就像在為即將遠去的客人送別。上天如果有感情,它也會因為悲傷而變得衰老。這兩句詩畫面感極強,又富含宏大的想象力,尤其是“天若有情天亦老”,更是成為文人墨客的心頭愛,很多人將此句從詩中摘出來,專門化為對聯的上聯,絞盡腦汁想對出一個工整的下聯,可是不管當時的文人如何努力,始終沒有一個意象、意境能夠匹敵的下句,慢慢地,文人們就認為這句上聯恐怕無法對出下聯了。

詩鬼李賀寫“天若有情天亦老”,唐朝沒人能接上,宋朝才現下半句

直到200年後的北宋,大才子的石延年跟詩友們聚會宴飲,有人又說起了這個上聯,石延年藉著酒勁爆出了一句:月如無恨月長圓。陪坐的詩友們頓時鴉雀無聲,大家都心服口服,一個流傳了200多年的絕對,就這樣被對出來了。

後來有文人將李白、蘇軾、李賀和石延年的詩各擇一句,拼成了一副名句對聯:

把酒問青天,天若有情天亦老;

舉杯邀明月,月如無恨月長圓。

詩鬼李賀寫“天若有情天亦老”,唐朝沒人能接上,宋朝才現下半句

這幅對聯對賬工整,意境高遠,包括了三大文豪的名句以及石延年的絕對,堪稱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個什錦拼盤,十分值得玩味。

李賀才華橫溢,可惜天不假年,年僅27歲便猝然離世,中國古代文學痛失瑰寶。不少學者都認為,如果李賀能夠長壽一些,以他的天分和靈感,說不定在詩學領域能與李白一較高下。

你對李賀的詩以及石延年對的下句怎麼看,歡迎點贊、留言、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