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悲情城市》相比,我们的生活真的容易太多了


与《悲情城市》相比,我们的生活真的容易太多了


IMAX广告语常说,“进入一部电影。”而有些电影却是,“进入他人的生活。”

1989年《悲情城市》,便能带观众重回台湾20世纪40年代末的市井生活。

那时早已成名的侯孝贤凭借这部作品将自己的事业推向了最高峰,华人电影史上第一个国际重量级奖项——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狮奖,金马奖最佳导演,都赢得毫无争议。如果《活着》代表张艺谋的巅峰,那《悲情城市》就代表着侯孝贤的巅峰。

与《悲情城市》相比,我们的生活真的容易太多了

从时代背景和电影整体观感来看,《活着》《悲情城市》十分相似,两部影片都是讲述小人物在动荡年代的经历和遭遇。

不同的是,《悲情城市》不是基于小说改编,而是采用原创剧本。故事的时间跨度更短一些,主要情节集中在1945年日本投降二战结束,到1949年12月之间。

这段时间的台湾刚刚光复,结束了自从马关条约开始被日本人统治的时期、开始进入中华民国时期。刚刚从战争中得到解脱,台湾人民并没有马上走出阴影,《悲情城市》的许多台词都透露出,人民适应两种时期的变化,是需要时间的。


与《悲情城市》相比,我们的生活真的容易太多了


在吴宽荣与友人交谈的一场戏中,物资缺乏,物价飞涨,百业萧条,人民大量失业的社会状况显露无疑。


与《悲情城市》相比,我们的生活真的容易太多了


但是,电影给人的感觉却不是在变化,而是停滞。

众所周知,长镜头是侯孝贤的主要特色。长镜头可以分为固定长镜头和运动场镜头,如果要表现“变化”,自然是选用运动长镜头,而《悲情城市》中更多用到的,是固定长镜头。

并不只是因为这是侯孝贤喜欢的,更因为那段时期的台湾,是停滞不前的。


与《悲情城市》相比,我们的生活真的容易太多了


158分钟的片长只有共222个镜头,平均每个镜头一镜就是大约43秒。其实很多镜头都是持续好几分钟,这使得演员的演出有种被“纪录”的感觉,极具真实感,观众就好像正在窥探着他们的生活一样。如果你能融入到故事和角色,那么就会容易有种进入角色生活之中的感觉。

无论场景有多混杂,一直固定的镜头给人一种冷眼旁观的感觉,仿佛在动乱之中,时间是停止的。

这种时间的停滞感还体现在角色身上。

类似于小说《百年孤独》,《悲情城市》也是通过一个家族的兴衰体现社会的沧桑变化,同样是非线性叙事,所以观众可能会一时间弄不清家族故事中的人物关系。

所以观影之前提前了解一下演职员表会有助于对影片的理解。


与《悲情城市》相比,我们的生活真的容易太多了


林家老爷子林阿禄似乎是当地曾经的黑道大哥大,他生下了4个儿子,年老之后把家族事业交给了大哥林文雄管理。


与《悲情城市》相比,我们的生活真的容易太多了


陈松勇凭借饰演林文雄拿到了金马影帝,表面上脾气火爆,实际上十分重视和关心家人的林文雄,穿着总是十分简朴。停滞感在他身上是最强的,从1945年开始到最后,他都没有太大的变化,犹如台湾的民众,在那个动乱的时期,生活并没有变得更好。


与《悲情城市》相比,我们的生活真的容易太多了


二哥林文龙去了南洋当兵,然后他的状态就一直停留在当兵。


与《悲情城市》相比,我们的生活真的容易太多了


三哥林文良看似是一个动态角色,其实他的变化只不过是两种状态,一种是普通青年状态,另一种是疯癫状态。而这两种状态分别也是停滞的,从一个正常青年变成癫痫病患者,显然也影射着社会动乱对于台湾群众的伤害。

另外,他的两种状态也是分辨时间线的重要依据。他正常状态是1947年之前,疯癫状态是1947之后。


与《悲情城市》相比,我们的生活真的容易太多了


唯一有所变化的是梁朝伟饰演的老四林文清。同样受到迫害的他曾想要改变自己的庸庸碌碌的状态,只是最后他选择了承担爱情的责任。因为梁朝伟不熟台语的关系,这个角色被设定成了聋哑人,没想到却令故事的“悲情”更加悲情。


与《悲情城市》相比,我们的生活真的容易太多了


几乎每一个角色都可以是一种影射,熟悉那段历史的观众很容易就能对应出当时民众的不同状态,经历过那段历史的,那更加是感同身受了。所以在上映之后,《悲情城市》称得上是台湾的“全民电影”,它还与后来的

《戏梦人生》、《好男好女》合称为“台湾三部曲”,真实而艺术化地反映了台湾20世纪中后期的人文历史。

《悲情城市》着重反映的无疑是1947年2月28日爆发的“二二八事件”。因为当地警员查缉私烟时打伤烟贩,并误伤百姓,民众不满蒋介石国民政府的处理方式,台北爆发了大规模的游行示威活动。

此后台湾开始了长达几十年的戒严,电影没有特地把氛围渲染成像美剧《使女的故事》那样的白色恐怖,但好几个情节都能显出戒严时期的人心惶惶。比如一个别人密报的理由,就能够随意抓捕民众。


与《悲情城市》相比,我们的生活真的容易太多了


不只是国民军队的压迫,民间愤青也在肆意迫害“外省人”,林文清哑巴也要被逼着说话的一段触目心惊。如果他不说本地话,他就可能要被当场砍死。


与《悲情城市》相比,我们的生活真的容易太多了


尾端收到信件的一幕,女主角辛树芬演技大爆发,不需要其他什么旁白解释,都能知道他们收到了一个噩耗。在孩子的面前,宽美想放声大哭又马上强行收回泪水,真叫人欲哭无泪。


与《悲情城市》相比,我们的生活真的容易太多了


面对可怕的现实,所有角色都出于一种无奈的状态。也许有像吴宽容这样的有志之士在做着斗争,可是最后呢?也有像林文清这样的人暗中帮助着他们,可是最后呢?

开场生宝宝的场景寓意着台湾的新生,可是最后呢?本来应该其乐融融的林家连餐桌都坐不满。

也许只有得了癫痫的老三才能够乐在其中。


与《悲情城市》相比,我们的生活真的容易太多了


最后再从电影中回到我们现在的生活,才发现,我们如今的生存难度等级真的简单多了。

与《悲情城市》相比,我们的生活真的容易太多了

尘封的记忆之所以无法改变,是因为它早已丧失。

而时间本身就是一种寂寞。

——《悲情城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