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过度消费基层干部的“白头发”,他们更焦虑的是:忙、盲、茫

云南某年轻乡镇干部因“白头发”成了网红,当事人猝不及防。

在媒体和公众的转发评论中,是否有哪些问题被夸大了,被误导了?

其中,最核心的问题是:诸媒体在报道或转发该新闻时,基本用意是什么?是仅仅作为一个新闻事件,将80后基层干部白头发作为一个小概率事件,从而获取新闻效应?还是将基层干部白头发作为辛苦工作的象征,引导大众关注基层干部身体健康状况。从目前媒体文本和舆论走向来看,属于后者。

公众关注基层干部疲劳工作状态,无可厚非,但正如一些人所反思的那样,凭生活经验,白头发与体质等个体因素有很大关系,着实不应该拿白头发来表征基层干部的健康状况。大部分基层干部白加黑、五加二辛勤工作,长期疲劳工作,身心疲惫,不乏亚健康状态。那些没有白头发的干部,就未必工作不辛苦。一言以蔽之,白头发与工作辛苦度的相关关系,除非进行专门调查研究并证实,否则,完全没必要专门拿白头发说事!

不要过度消费基层干部的“白头发”,他们更焦虑的是:忙、盲、茫

当前基层干部辛苦不辛苦?说法不一,仁者见仁!

大体说来,有几个问题需要注意:

第一,基层治理转型背景下,基层干部的工作压力普遍增大,工作要求普遍提高。一方面,考核日趋严格,问责常态化!第二,形式主义工作增多,疲于应付。

第二,东部和西部基层干部感受不一样。这几年西部地区基层治理转型任务多,要求多。特别是因为扶贫工作任务重,工作压力比东部地区要大得多。

第三,基层干部工作作风这几年确实有大改观,服务意识普遍提高,他们为此付出的时间和精力也是超乎想象的。

所以,一些人拿上世纪90年代的干部工作状态来评价当前干部,是不妥的。

基层干部最担忧的,并不是自己头发白不白?而是辛劳能否取得实效,受苦受累是否值得?

从调研情况来看,内心不平衡的干部挺多。一方面,自上而下的问责压力太大,所有责任最后都推到乡村两级;另一方面,来自群众的压力也很大很多。特别是一些群众的不理解、风凉话,让干部工作被动,积极性受挫。

有基层干部说自己的工作状态就是:忙,盲,茫。

所谓忙,就是繁忙,考核多,检查多,整改多,文字工作多,没日没夜填表,不断变化要求,推倒重来,越来越细。

所谓盲,就是盲目,工作没有主体性,完全被时间推着走,一环接一环,应急工作常态化。

所谓茫,就是意义感不强,在工作中体会不到价值,没有奋斗的快乐,对于未来发展感到茫然。

忙、盲,茫,是比白头发更令人担忧的问题。我们既不能对基层干部的健康状态不闻不问,也不能将他们悲情化,更不能专门拿“白头发”说事!这反而容易误导公众!

最要紧的不是基层干部头发白与黑,而是他们在辛劳工作中的“获得感”强不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