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版相互保的潰敗

美國版相互保的潰敗

來源 | 村夫日記Latitude Health

導讀

美國互助保險公司Health Republic從開始銷售到“被關”只用了20個月,“相互保”能否堅持到最後?

受阻於團險市場增長的乏力,中國的商保公司都正在積極開發保障型的個險產品。近期,支付寶裡的“相互保”也引起一陣互助保險的潮流。但是,在快速增長的背後,個險的巨大風險和可能帶來的高額虧損卻並沒有被充分的傳遞給市場。如果一個市場永遠在大規模虧損而沒有可能盈利,那麼這樣的市場即使做出了規模也無法持續。相信Health Republic的快速增長和隕落會帶給國內市場一些啟示。

美國版相互保的潰敗

美國版相互保的潰敗

Health Republic是奧巴馬醫改下的直接產物,目標是提供個人可以接受的健康險,讓原本遊離在保障之外的人群也可以獲得醫療保險的覆蓋,避免這批人因為沒有保險直接選擇去急診室就診或者小病拖成大病導致高額醫療開銷。

然而很遺憾的是,從Health Republic建立的第一天起,就註定了這種模式被個險的嚴重逆選擇和其產品設計的巨大缺陷所戰敗。Health Republic推出的個險產品和運營策略在一開始就出現了嚴重的問題。

美國版相互保的潰敗

“相互保”是2018年10月中旬,螞蟻金服聯合國內首家相互制壽險機構——信美人壽相互保險社推出一款相互保險產品,並正式在支付寶上線。

接下來,我們通過將Health Republic和“相互保”對比,來看兩者的相似之處,以此瞭解互助保險運營模式以及其中優劣勢。

美國版相互保的潰敗

Health Republic的產品只需每個月300多美金,比當地同類產品的600多美金低一半,這讓很多精算師和保險從業者驚訝,Health Republic作為一家新進保險公司,能夠通過怎樣的成本控制手段和風險控制手段來保持如此低的保費。

美國版相互保的潰敗

上圖為:相互保流程圖 資料來源:螞蟻金服

而“相互保”屬於事後分攤制,所謂“零元加入”(芝麻分650及以上的螞蟻會員(60歲以內)可0元加入)並不等於零成本獲得保障,而且具體的分攤數額事先無法確定,取決於一定時期內患病成員的數量。成員總數一定時,患病者越多,每個成員分攤的數額也就越多;基於國內的重疾發生狀況,預計第一年參與的成員每人需分攤的實際金額僅需一兩百元。

美國版相互保的潰敗

為了做到吸引用戶,快速獲得投保用戶的增量,Health Republic以大醫院為吸引點,導致其更容易吸引原本因為既往症(尤其是腫瘤)被拒保的個人,因為他們最需要這些大醫院的昂貴專科服務。這一步便為Health Republic最後的失敗埋下了伏筆。

Health Republic運營期間投保的用戶中有相當大的一部分是被優質的醫院吸引而來並且自身有巨大醫療開支的逆選擇用戶。開始銷售產品的當月,其投保者中就有5人前往紐約的Memorial Sloan Kettering癌症中心就診,導致了極高的理賠費用,這從一開始就讓Health Republic承受了極大的壓力,並且再也沒有從這種高昂的理賠壓力中脫身出來。

美國版相互保的潰敗

同樣,雖然“相互保”保證滿足條件的用戶享受惡性腫瘤在內的100種大病保險。但“相互保”還不能替代現有的重疾險。首先是因為其保障額度還不夠高。39歲以下保障額度為30萬,40歲到59歲保障額度為10萬。而數據顯示,國內癌症治療平均費用為50-60萬,全國因病返貧佔貧困人口42%以上;其次,保障期限不夠長。“相互保”會在60歲後自動退出,而數據顯示,重大疾病的發病率隨年齡遞增而不斷升高。在最需要保障的時候,“相互保”並不能起到作用。

美國版相互保的潰敗

Health Republic由於缺乏經驗且公司規模較小,因此從設立初期就選用了大量的外包商來負責其保險各項職能的運營,包括理賠、客戶服務、與醫院的銜接進行直付等流程。過多的第三方公司導致這些流程之間的銜接出現了問題,使得Health Republic無論是為投保人提供的服務,還是與醫院的合作,都成為了非常痛苦的過程。

美國版相互保的潰敗

商業重疾險的被保險人一旦發生合同約定的保險事故,保險人即必須支付約定金額的保險金。也就是說,只要符合給付條件的保險事故發生,被保險人一方必然能領到保險金。

“相互保”雖然向被保險人約定了明確的保障金額,但《相互保規則》也規定:若“運行3個月以後成員數少於330萬”,或“出現不可抗力及政策因素導致相互保無法存續”,保險人有權終止“相互保”,這使得被保險人面臨罹患重疾後因項目終止而無法獲得保障的風險。

美國版相互保的潰敗

以上三點的共同作用下最終導致,Health Republic在2015年的9月,被地方政府和聯邦政府要求關閉,這時距離其開業僅有20個月。雪上加霜的是,Health Republic還有兩億美金無法賠付。關閉的時候有超過20萬保險會員,這些人中有相當一部分人群需要昂貴的重症治療,也就是逆選擇動力最強的人群,這批人被重新扔回了市場。

美國版相互保的潰敗

不僅僅只有Health Republic,在過去幾年,其他12家非營利性的互助健康保險公司也被政府勒令關門,導致超過70萬的用戶重新回到了沒有保險的狀態。這一模式完全失敗了。

所以當“互相保”在上升階段時,還是需要通過這些前車之鑑,檢視自身的優劣勢,避免“滾雪球”般的衰落,所謂一步錯步步錯,這也是Health Republic帶給這個行業的警示。

美國版相互保的潰敗

多維觀點

人性向來忽視遠端的風險,只看近端。這可以解釋為什麼很多人帶病才會想到投保,個險的量增來自於這些人實際有醫療需求,他們看重的是醫療上的花費和報銷,而不是為未來購買保障。這也是保費低廉的互助保險容易爆發增長的原因,尤其是在人口基數大、商業保險還不發達的中國。

利用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使得相互保險機構能夠深耕細作,提高風險控制和管理水平,降低管理費用,相互保險就有了重煥生機的技術基礎和現實條件。也希望Health Republic的案例在先,可以讓“相互保”以及其它相互保險企業的運營中避免走它的後路。

相信在不久的將來,相互保險定會有快速的進步和發展。使其在傳統保險基礎上,能夠真正獨當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