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名將韓信,征戰無數功高蓋主,為何卻落得個悲慘下場

韓信乃是西漢的開國名臣,也是中國歷史上極為優秀的軍事家,蕭何、張良與韓信一起並稱為“漢初三傑”,韓信又與彭越、英布為“漢初三大名將”。

韓信最出名的事蹟應該就是胯下之辱了。當年在韓信的家鄉有一個年輕的屠戶,說韓信雖然長的高大,也不過是外強中乾,不僅沒有什麼能力,還膽小如鼠。當街侮辱韓信,讓韓信要麼殺了他要麼從他的胯下鑽過去。正常人自然是不會選擇第二個的,那樣多丟人。可韓信居然選擇了從那屠夫胯下鑽過去。滿街都是嘲笑聲。這便是韓信早年的精力,屈辱、一事無成。

三國名將韓信,征戰無數功高蓋主,為何卻落得個悲慘下場

之後韓信投奔了項梁,在項梁兵敗被殺後又投靠了項羽。但項羽並不重視他,對他多次提出的計策視若無睹。等到劉邦進到蜀地後,韓信便來到了他的部下。可是依然是默默無名,不受重用。後來韓信犯了法差點被斬時,一番言論令劉邦身邊的蕭何另眼相看,之後二人一番交談,蕭何看出韓信的不凡,於是向劉邦舉薦他,但劉邦並沒有放在心上,依然沒有重用他。

直到項羽給了劉邦漢中的封地,劉邦不得已只得離開,路途中就有數十位將領逃跑了,韓信見自己不被重用,也跟著離開了。蕭何知道後沒來得及跟劉邦說一聲立刻去追韓信了。劉邦一開始很生氣蕭何擅自離開,但看出蕭何對韓信的重視,是想要留住人才。劉邦看在蕭何的面子上想隨便封韓信做個將軍,但蕭何極力讓劉邦以拜大將軍的儀式來提拔韓信。劉邦採納了他的意見,選了個黃道吉日、設高臺,隆重地受封韓信為大將軍。

三國名將韓信,征戰無數功高蓋主,為何卻落得個悲慘下場

韓信做了大將軍之後,劉邦曾詢問他關於安邦定國的良策。韓信因為曾經在項羽部下做過事,對其有一番瞭解。於是先是對項羽這個人作出了一番詳細而全面的分析,有建議劉邦廣納賢才,最後讓劉邦去攻打三秦的屬地並且不碰百姓的一分一毫,一次博得民心,得到百姓的支持。劉邦聽完韓信一番言論後很是高興,也後悔自己沒有早一點重用他。後來劉邦立刻作了部署,果然攻取了三秦之地。

在楚漢兩方奪取天下的戰爭中,韓信將自己卓越的軍事才能與謀略發揮地淋漓盡致。在將魏國平定了之後,韓信又背水一戰接連將代、趙兩國攻下,再後來又一路北上使燕國降服。漢四年,劉邦將韓信封為相國,韓信統領軍隊去攻打齊國,攻取了臨淄,又在濰水將項羽的將領龍且所帶領的二十萬楚君全部殲滅。可見,韓信這一路走來一路戰爭,為劉邦一步步奠基了爭奪天下的實力。將齊國滅了之後,韓信申請做齊國的代理王,劉邦以為韓信謀權心中大為不快,直到張良等人以權益勸說劉邦便直接將韓信封做了齊王。

齊國被奪,龍且乃是項羽的左膀右臂卻又戰死,項羽開始慌亂,便派了人來遊說韓信反漢附楚,並以三分天下稱王齊地為條件,但韓信毫不猶豫地回絕了。他當初便是因為不受項羽重視才離開項羽的,劉邦對他有莫大的知遇之恩,他內心頗為感激不願背叛劉邦。後來齊人蒯通以“功高過主必有危險”勸說韓信謀反,韓信雖猶豫但仍沒有這樣做。第二年的十月份,又在垓下會師,圍殲楚軍,項羽戰敗不願入江東而選擇自刎。

三國名將韓信,征戰無數功高蓋主,為何卻落得個悲慘下場

多年以後韓信已是功成名就,專門找到了當年施捨自己飯菜的老大娘並以黃金千兩作為報答,又找到了當年侮辱自己的年輕人,但並沒有報復對方,反而讓對方做了中尉。

項羽兵敗以後,他部下有一位叫做鍾離眛的將領因為與韓信交好而投靠了韓信。這個時候劉邦卻下令逮捕鍾離眛,而且也對韓信有了防範之心。有人建議韓信將鍾離眛殺了好去劉邦那裡邀功以便再次取得劉邦的信任,韓信便去找鍾離眛商量。鍾離眛聽後不禁心寒冷笑,警告韓信劉邦之所以一直沒有對韓信出手是因為他在這裡,一旦他被殺,韓信也難以自保,之後鍾離眛便選擇了自殺。韓信帶著鍾離眛的首級去見劉邦,卻被劉邦以謀反的罪名抓了,最後劉邦並沒有處死他,而是將他貶做了淮陰侯。後來又有人又向呂后告發了韓信想要謀反的事,呂后便與蕭何一起謀劃將韓信騙了來。韓信剛一到便被呂后安排的人擒拿了,韓信臨死時只後悔當初沒有聽從蒯通的意見反漢,以至於落得如今被女人小人欺騙的下場。於是韓信在長樂宮被斬殺,還被誅殺了三族。

僅僅是瞭解了這些事蹟我們就能看出韓信在軍事上的才幹非同一般,如果沒有他我們並不知道劉邦能否取得天下,但是我們可以知道,沒有他劉邦的山河爭奪之戰必定更為漫長。自古功高蓋主慘遭殺害的例子自然不少,或許從一開始韓信的命運就已註定。

三國名將韓信,征戰無數功高蓋主,為何卻落得個悲慘下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