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將領陳誠的嫡系為什麼被稱為土木系?

天翼用戶58944

陳誠,字辭修,國民黨陸軍一級上將。浙江人, 世人都知老蔣重用“黃”埔出身,“陸”大經歷,“浙”江鄉黨,第“一”軍官兵。“
黃、陸、浙、一”,陳誠佔全,陳誠深得蔣介石的信任被稱為“小委員長”。蔣介石說過:“中正不可一日無辭修”,最後做到臺灣“副總統”,僅次於蔣介石。

1927年底何應欽與李宗仁聯手逼迫蔣介石下野,何應欽乘機第21師師長陳誠免職。1928年初蔣介石復出後,為制衡何應欽,立即任命陳誠為總司令部中將警衛司令,同年國民革命軍第17軍縮編為第11師,何應欽以陳誠資歷尚淺為由反對陳誠出任師長,無奈蔣任命曹萬順為師長,參謀長為羅卓英。 1929年蔣以師長曹萬順委派私人任職62團為由,改任陳誠為第11師師長一職,土木系的起家部隊成型。


陳誠入主第11師後提倡“經濟公開、人事公開”,大量任用黃埔畢業生,加之背後有蔣介石為靠山,糧餉、裝備和彈藥供應充足,很快第11師成為嫡系中的嫡系。

1930年8月,蔣介石以第11師為基礎,擴編成立18軍,陳誠出任第18軍上將軍長,兼第11師師長。此時陳誠年僅33歲,可謂少年得志,春風得意。陳誠因第十八軍第十一師而發跡,“十一”組合成“土”,“十八”組合成“木”,因此陳誠的嫡系又被稱為“土木系”。

土木系以陳誠為首,先後產生了5個一級上將、4個參謀總長、2個侍從室主任(林蔚、周至柔)、1個海軍總司令、1個空軍總司令(周至柔)、1個聯勤總司令(郭懺)以及20多個主力軍軍長,幾乎是國民黨嫡系軍隊的半壁江山,從以上豪華陣容就可看出土木系的厲害。


1937年,陳誠在淞滬會戰期間出任第三戰區前敵總指揮兼第15集團軍總司令,當年黃維接任第十八軍第六十七師師長,率部在羅店阻擊日軍。羅店之戰有“血肉磨坊”之稱,黃維一戰成名。

1938年,18軍在軍長黃維率領下,在馬回嶺與日軍第九師團展開激戰,使日軍迂迴德安的企圖徹底破產。

1943年,胡璉以十一師師長的身份堅守石牌要塞,此戰關乎陪都安危,被稱為“東方之斯大林格勒”。


解放戰爭後期,第十八軍及其隸屬的第11師被編入黃維第12兵團,1948年在淮海戰役基本上全軍覆滅。1948年10月即出任“臺灣省主席”和警備總司令,開始為國民黨撤離大陸預做準備,土木系重要將領大多隨往,周至柔、胡璉等人繼續受到重用,成為國民黨逃臺初期的軍事支柱,一直到1963年陳誠因病辭去一切職務,土木系才漸漸勢微。


美麗青春您真痘

國民黨黃埔系中央軍有“陳胡湯”三大軍事集團,到抗日戰爭時期上述三大集團掌握的兵力超過百萬,成為蔣介石的主要軍事支柱,其中歷史最久、兵力最多、寵信最深的就是陳誠集團,因其起家部隊為“第十一師”和以此擴編的“第十八軍”,被國民黨內其他派系將番號各取一字戲稱為“土木系”。



出身或投靠該系統的大批高級將領在陳誠的支持下,分頭把持著國民黨軍隊的許多重要崗位,是勢力最龐大的中央軍派系,甚至連蔣介石本人也要顧忌三分,這從1943年委員長同志給陳誠的一封親筆信中便可以解讀出來。

好在陳誠雖然恃寵而驕,但對蔣介石仍然是絕對忠誠,基本相安無事。

土木系以陳誠為首領,以羅卓英、林蔚、郭懺、周至柔為“四大金剛”,下面還有“十三太保”和一批耳熟能詳的國軍將領,先後產生了5個一級上將、4個參謀總長、2個侍從室主任(林蔚、周至柔)、1個海軍總司令、1個空軍總司令(周至柔)、1個聯勤總司令(郭懺)以及20多個主力軍軍長,幾乎是國民黨嫡系軍隊的半壁江山。1948年以後由於陳誠奉命先往臺灣進行經營,在國民黨兵敗大陸後,土木系實際控制了逃臺軍隊的主流,陳誠據此官至“副總統”。



(四大金剛之羅卓英)

陳誠保定六期畢業,在黃埔軍校任教官時成為蔣介石的“八大金剛”之一,但排名最末。1927年底何應欽與李宗仁聯手逼迫蔣介石下野,黃埔系第一、第二兩號人物的關係出現裂痕,何應欽順勢將已經升任北伐軍第21師師長的陳誠找藉口免職。1928年初蔣介石復出後,開始扶植陳誠制衡何應欽,立即任命陳誠為總司令部中將警衛司令,節制三個警衛團、二個炮兵團和二個憲兵團,為掌握軍權和吞併雜牌,不久又任命陳誠出任第11師師長,一併帶去兩個警衛團編為該師第31旅。

何應欽再次搗亂,以陳誠資歷不足為由改任副師長,陳辭修氣個半死拒不赴任,最後在蔣介石的勸說下勉強到任。第11師是由北伐軍第17軍縮編而來,前身是福建“閩軍”李風翔部的兩個旅曹萬順部和杜起雲部,1926年在廣東蕉嶺宣佈效忠國民政府,縮編後仍以曹萬順為師長,副師長陳誠、參謀長羅卓英。在蔣介石的默許和羅卓英的串聯下,第11師的黃埔系軍官集體“倒曹”成功,1929年6月,陳誠如願以償,終於成為第11師師長,土木系的起家部隊成型。



(四大金剛之林蔚)

陳誠大兵團指揮能力一般,帶兵還是很有一套的,入主第11師後提倡“經濟公開、人事公開”,大量任用黃埔畢業生,加之背後有蔣介石為靠山,糧餉、裝備和彈藥供應充足,使該師很快成為中央軍骨幹部隊。1930年參加中原大戰時率先攻入濟南,蔣介石當即手令陳誠升任第十八軍軍長,不過,彼時的十八軍僅有第11師一個師,是個空有番號的軍級建制。

陳誠吞併雜牌軍的能力首屈一指,西安事變時東北軍差點把陳繼承當成陳誠槍決,可見雜牌軍對他的憎恨。第十八軍成立後,陳誠連續收編唐生智餘部的第14師,以及後來的第52師、第43師、第59師等部隊,到高峰時第十八軍編成內已經下轄8個師,“土木系”逐漸成為中央軍勢力較大的軍事集團,抗日戰爭爆發後,陳誠在淞滬會戰期間出任第三戰區前敵總指揮兼第15集團軍總司令,同時指揮羅卓英的第19集團軍所部,土木系軍事實力迅速膨脹。

(四大金剛之郭懺)

1938年武漢會戰,陳誠出任“武漢衛戍總司令部”總司令,這是中日雙方最大規模的一次會戰,國民黨軍隊投入了百萬之眾,從陳誠的職務可以看出,他已經取代何應欽成為黃埔系真正的二號實權人物;武漢淪陷後轉任第九戰區司令長官駐節長沙,不久調回重慶,將第九戰區交給早已投靠的薛嶽、以羅卓英副之,日軍攻陷宜昌後陳誠又兼任第六戰區司令長官。

此時四大金剛之羅卓英任九戰區副長官兼第19集團軍總司令、林蔚任侍從室第一處主任、郭懺任“江防軍”總司令、周至柔任空軍前敵總指揮,“土木系”掌控了華中地區大部分國軍精銳,第十八軍駐防重慶周邊為“御林衛”,風頭一時無二。



(四大金剛之周至柔)

黃維血染羅店,薛嶽四戰長沙,胡璉死守石牌,羅卓英上高奏凱,“土木系”軍隊確實是抗日戰場的中堅,不可抹殺。

解放戰爭後期,第十八軍及其隸屬的第11師被編入黃維第12兵團,在淮海戰場全軍覆滅。而陳誠在東北損兵折將後蟄伏不過半年,1948年10月即出任“臺灣省主席”和警備總司令,開始為國民黨撤離大陸預做準備,土木系重要將領大多隨往,周至柔、胡璉等人繼續受到重用,成為國民黨逃臺初期的軍事支柱,一直到1963年陳誠因病辭去一切職務,土木系才漸漸勢微。


度度狼gg

1928年,國民革命軍第17軍(軍長曹萬順)縮編為第11師,曹萬順並非老蔣嫡系,老蔣原意讓心腹陳誠出任第11師長,因陳誠資歷尚淺,遭到何應欽的反對。蔣無奈只得任命原17軍軍長曹萬順出任第11師師長,陳誠出任副師長,暗中監控曹萬順,參謀長為羅卓英。


次年,師長曹萬順委派私人任職62團,遭到62團黃埔系抵制,蔣介石趁機將曹萬順調到新編第1師任師長,陳誠正式接任第11師師長一職,陳誠的軍旅生涯從此開始發跡。

陳誠出任師長後,著手對第11師進行了整治。裁撤了大量原師長曹萬順提撥的軍官,換之以黃埔系軍人;將原曹萬順派系的四團縮為一團,經過一番整治,第11師的軍官多為黃埔出身,成為嫡系中的嫡系。

中原大戰中,陳誠率領第11師為老蔣立下汗馬功勞:

收復馬牧集、生擒丁殿尊;

勸降馮玉祥部劉恩茂、奪取寧陵;

急行軍馳援兗州,解困曲潭;

重創閻錫山李生達、傅作義部。


1930年8月,蔣介石以第11師為基礎,擴編成立18軍,陳誠出任第18軍上將軍長,兼第11師師長。此時陳誠年僅33歲,可謂少年得志,春風得意。陳誠因第十八軍第十一師而發跡,“十一”組合成“土”,“十八”組合成“木”,因此陳誠的嫡系又被稱為“土木系”。

18軍是國軍的勁旅,是蔣的王牌主力,軍中不乏羅卓英、胡璉等名將。在北伐、軍閥混戰、抗戰時期都曾有不俗戰績。

淞滬會戰中,該軍在羅店鎮與日軍血戰,戰況慘烈,被稱作“血肉磨坊”;

石牌之戰中,第11師在師長鬍璉的指揮下固守石牌,扼守重慶門戶。

1946年,18軍整編為11師,胡璉任師長。1948年恢復18軍番號。在淮海戰役雙堆集戰役中,該軍基本上全軍覆滅。


歲月是一條河流

陳誠相信大家聽著都會覺得很陌生,與李宗仁、張自忠、白崇禧等眾多為我們熟知的名將相比,陳誠的名氣不可謂不小,但是在那個年代裡,陳誠的名氣可一點都不比這些名將小,在權勢以及地位、名氣上陳誠都要遠遠大過於這些名將,接下來我們好好的介紹一下陳誠這個人。

陳誠是蔣介石手下一員非常重要的將領,是蔣介石最為貼心至腹的心腹之一,是國民黨有著龐大戰鬥力的軍部勢力土木系的核心領導人,因為他頗受蔣介石的信任,以及在國民黨內部有著巨大的權力,所以他被時人稱為了小委員長。

陳誠開始從小軍官做起,他的人生本來平平無常,但是在蔣介石北伐的過程中他展示出了驚人的領軍才能,因此被蔣介石看重,在接連提拔下最終成為了蔣介石的核心心腹之一。


陳誠開始他開掛般人生的起點,是從他接管了第十一師和第十八師開始的,他在掌管這兩支軍隊的時候為蔣介石的內戰立下了赫赫的功勞,與此同時,也為蔣介石培養出了很多能征善戰的將領們,這些將領在後來的抗日戰爭中大放異彩 ,成為了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

在抗日戰爭結束之後,內戰爆發,1948年國民黨敗勢顯露,所以蔣介石早早的做了準備,他派出了陳誠前往臺灣準備後事,陳誠帶著先遣軍來到臺灣之後就厲行改革,把臺灣上上下下整合得條理分明,打造出了一個安定的局勢,只待蔣介石等人的到來。


1949年國民黨兵敗如山倒,最終抵不過人民的力量,在蔣介石有選擇的情況下,帶走了自己嫡系部屬的很多國民黨力量以及手下的百萬大軍們,最終蔣介石能在臺灣落根,其中陳誠的功勞不可謂不大。

所以在後來,陳誠成為了除蔣介石之外臺灣權力最大的人物,官至國民黨副總統,蔣介石因為陳誠對自己的忠心耿耿以及為自己付出的巨大貢獻,蔣介石一直對陳誠禮敬有加,在陳誠去世前的一天還是蔣介石夫婦陪伴著他走完了人生的最後一段時光的。


所以說陳誠一直以來都是蔣介石最為信任的一位心腹大將,為蔣介石的一生權勢立下了汗馬功勞,現在我們回到問題的本身,為什麼陳誠的嫡系部隊會被稱為土木系呢?

陳誠的嫡系部隊之所以會被稱為土木系,原因非常簡單,因為陳誠是靠第十一師和第十八師起家的,陳誠也在率領這兩支部隊的時候培養出了深厚的軍事力量,因此兩支部隊出身的很多重要將領都屬於陳誠的嫡系,而我們把十一合起來就是一個土字,十八合起來就是一個木字,把這兩股軍事政治力量合起來就是土木兩個字。


所以因此人們才會把陳誠的嫡系勢力稱為土木系,這就是中華文字的偉大之處,之所以會有這種說法的原因,簡單到了極點,並不是人們憑藉著字面上意思以為的陳誠是靠土木工程起家的,這是不對的。


孤客生

在國民黨將領中,有太多黃埔系或者是浙江人,他們幾乎都成為了老蔣的嫡系心腹,而這陳誠呢,可以說是老蔣心腹中的心腹,當然他也培養起了自己的勢力,所以陳誠在國民黨中又有“小委員長”之稱。



而陳誠的發家部隊便是國民黨第十一師,後來擴編成了第十八軍,陳誠便是十一師的師長,後來國民黨十八軍的軍長。這第十一師合起來是個“土”字,而十八軍合起來是個“木”字,這兩字合起來便是土木,所以被人們稱為“土木系”,後來陳誠便依靠這土木系培養出了大批國民黨將領,像羅卓英、方天、胡璉、黃維等等抗日名將,他們都成為了陳誠土木系的骨幹,而陳誠的土木系也成為了國民黨的一大勢力。



因為陳誠的原因,所以以十一師為骨幹的十八軍可以說是國民黨中的一大勁旅,在淞滬會戰中,十八軍血戰羅店,使得日寇在淞滬會戰損失慘重,大大消滅了日軍的氣焰。但此戰也異常慘烈,被日本方面稱為“血肉磨坊”,而十八軍全體官兵英勇善戰的行為,也讓十八軍成為了抗日戰爭的主力軍。



後又在石牌保衛戰中,陳誠土木系的骨幹胡璉以十一師師長的身份堅守石牌要塞,其被稱為“東方之斯大林格勒”。而此戰的完美勝利擊碎了日寇的陰謀,胡璉也因此戰榮獲“青天白日勳章”,但十八軍傷亡也達15000人,可以說抗日戰爭的勝利十八軍功不可沒。

後在解放戰爭中,國民黨以十八軍為主力組建了第十二兵團,也就是黃維兵團,後在淮海戰役中被陳粟大軍圍殲於雙堆集。而十八軍的滅亡,也宣告了陳誠土木系時代的結束。


歷史之絕唱

國民黨內部有一些奇特的稱謂,比如說陳立夫陳果夫兄弟的cc系,又比如說陳誠的土木系。不過cc系屬於政治派系,而土木系則屬於軍事派系。

cc系,源於中央俱樂部,英文Central Club,簡稱cc。cc系與政學系、黃埔系並稱為國民黨三大政治派系。


cc系成立於1927年成立於上海,核心領導人物為陳立夫陳果夫兄弟,勢力範圍遍及中統和組織部,根基深厚。

有句話叫做蔣家天下陳家黨,陳家說的就是陳氏兄弟,可見陳氏兄弟cc系在國民黨內部的能量,而陳家與蔣家,孔家,宋家並稱為四大家族。

cc系雖然能量巨大,不過陳氏兄弟卻一直否認其存在。


土木系,指的是陳誠的嫡系部隊,也被稱之為陳誠系。土木系與胡宗南系、唐伯恩系並稱為國民黨三大軍事集團。如果較真,陳誠的土木系是黃埔系的分枝。


陳誠系被稱為土木系,也是很有意思。陳誠起家的部隊為第11師,後來第11師編入了第18軍,陳誠任軍長。第18軍建軍之初,下面只有11師。因為十一合起來是土;十八合起來木,所以陳誠的這支部隊又被稱之為土木系。



陳誠本人深受蔣介石的寵愛,陳誠本人更是有小委員長的稱號,所以有句話叫做國民黨五大主力中:新1軍是裝備出來的,第74軍是打出來,第5軍是練出來的,第18軍是寵出來的,新6軍是孿生出來的

後來蔣介石敗退臺灣之前,早早的就讓陳誠先行前往臺灣開拓局面,可見陳誠在蔣介石心中的分量。


小鎮月明

1931年元旦,陳誠獲得戎馬一生中的第二枚勳章——二等寶鼎勳章。13日,第十四師奉令歸入第十八軍建制,陳誠終於名副其實當上軍長了。雖然去年8月中下旬的時候,陳誠已經明令升任軍長,但建制部隊始終只有一個第十一師,師部也就是軍部,徒有“軍”之名而無“軍”之實。

習慣上人們稱陳誠軍事集團為“土木系”,頗有幾分神秘感,這是怎麼一回事呢?按漢字字形,“土”字拆開後是“十一”,“木”字拆開後是“十八”,第十一師和第十八軍不正是陳誠戎馬一生的起家部隊嗎?我們感嘆漢字文化獨有的博大精深,更有好事者送給陳誠軍事集團一個“土木工程系”的雅號,原來武漢要塞司令部下屬的攻城旅一度配屬第十八軍,“攻城”諧音“工程”,真乃妙不可言!

那麼,陳誠“土木系”是由哪些基本幹部組成的呢?我們不妨把第十八軍1931年3月時的團長以上軍官情況(職務、主要學籍)詳細註明,大家睜大眼睛仔細看,很多團長、旅長後來都發展成為“土木系”名將,比如方靖、黃維、霍揆彰、夏楚中、方天等等。

第十八軍軍長 陳誠 保定軍校第八期

第十八軍參謀長 羅為雄 保定軍校第六期

第十一師師長 羅卓英 保定軍校第八期

第十一師副師長 李明 廣東陸軍第二軍講武堂第一期

第十一師參謀長 鄒洪 保定軍校第八期

第三十一旅旅長 張鼎銘 黃埔軍校第一期

第六十一團團長 凌拔雄 黃埔軍校第一期

第六十二團團長 方靖 黃埔軍校潮州分校第二期

第六十三團團長 黃維 黃埔軍校第一期

第三十二旅旅長 李明(兼) 廣東陸軍第二軍講武堂第一期

第六十四團團長 孫嘉傅 黃埔軍校第三期

第六十五團團長 莫與碩 黃埔軍校第二期

第六十六團團長 滕雲 黃埔軍校第二期

獨立旅旅長 霍揆彰 黃埔軍校第一期

第一團團長 陳式正 黃埔軍校第一期

第二團團長 呂國銓 黃埔軍校第二期

第三團團長 彭傑如 黃埔軍校第一期

第十四師師長 陳誠(兼) 保定軍校第八期

第十四師副師長 周至柔 保定軍校第八期

第十四師參謀長 柳善 保定軍校第八期

第四十旅旅長 夏楚中 黃埔軍校第一期

第七十九團團長 凌光亞 黃埔軍校第一期

第八十團團長 祝夏年 黃埔軍校第二期

第八十一團團長 方天 黃埔軍校第二期

第四十二旅旅長 李及蘭 黃埔軍校第一期

第八十二團團長 吳繼光 黃埔軍校第二期

第八十三團團長 李精一 黃埔軍校第二期

第八十四團團長 史克斯 黃埔軍校第二期

以上就是構成陳誠“土木系”的最初框架,經過“剿共”戰爭和八年全面抗戰,陳誠軍事集團不斷髮展壯大,第五十四軍、第七十五軍、第七十九軍、第八十七軍、第九十九軍、暫編第二軍......成為國民政府中央軍最龐大的軍事集團。


馮傑

土木系說法的最早來源目前未見有直接考證,但大致源於抗戰後期到1946年軍事整編會議期間。國民黨內部派系縱橫交錯,投射之下,國民黨軍隊的情形同樣如此。

國軍中兵為將有和地盤意識依舊很濃烈,1945年日本投降後,國軍內部因抗戰兵力的空間分佈和政見利益分化為三大軍事集團:

土木系(陳誠系)、胡宗南系、湯恩伯系(被稱為“陳胡湯”)。彼此之間,各有利益,而以陳誠勢力最廣。

土木系這個稱呼的來源,一般認為是來自於拆字法。土字拆為十一,木字拆為十八,合起來就是十八軍十一師。十八軍大部將領畢業於黃埔軍校或保定陸軍軍官學校,戰鬥力不容小覷,為陳誠的起家嫡系部隊。

陳誠浙江人,蔣介石同鄉,曾是十八軍首腦,軍中根基很深,且部下多有戰功。而且,陳誠在國民黨內深受蔣介石信任,一度擔任要職,軍政要務兩手抓。名將關麟徵就曾經與陳誠不對付,說他氣度不像是接班人,側面說明其黨內地位。由於蔣介石的信賴與榮寵,18軍力量迅速膨脹。陳誠本人相對清廉,瀟灑俊朗,原則性強,具有一定革命理想,往往對部下甚嚴,自己也做表率,約束其行為。在1930年代,麾下十八軍就號稱不吃空缺加上適度接受下屬意見,樹立中央軍形象,故而精英化特徵非常明顯,戰後被稱為五大主力之一。

不過,陳誠與何應欽系關係非常緊張,常常暗流湧動,明爭暗鬥,湘西會戰18軍就和王耀武部不對付,合作協調無能,導致戰場上屢屢失利。抗戰期間,來自陳誠系的王甲本、吳繼光、彭士量、鄒洪、陳烈等將領為國捐軀。大家熟知的土木系名將有黃維、羅卓英、周至柔、胡璉、林蔚等人,都曾是國軍中的悍將猛將。土木系將領,不少縱橫軍政界,成為頗具影響的實力派。解放戰爭期間,土木系被瓦解消滅,胡璉指責:土木不如一粟。不過說起來,陳誠本人的軍事指揮能力其實真的很一般,不如政務處理玩的順。


歷史傳訊社

陳誠深得蔣介石的重用,陳誠也以蔣介石為榜樣,被稱為“小委員長”。蔣介石說過:“中正不可一日無辭修”,因此,陳誠的土木系在國民黨軍中算一個派系,連戴笠都不敢惹,有一個小故事,抗戰的時候,李克農帶著絕密資料,恰逢遇著軍統的關卡。因為是國共合作,李克農臂上戴著“18GA”的臂章,軍統特務以為是土木系的,沒有檢查就放行了。

第18軍在大陸先後有過9位軍長,他們分別為陳誠、羅卓英、黃維、彭善、方天、羅廣文、胡璉、楊伯濤、高魁元。其中羅卓英、黃維和胡璉是陳誠土木系的骨幹。第18軍在淮海戰爭中被解放軍全殲於雙堆集,這個地名特別有意思,拆分出來就是“十一難、十八難”,看來上天註定陳誠的土木系難逃被全殲的命運。第18軍覆滅後,1949年在江西重建,還參加了金門戰役。


歷史軍魂

1926年,蔣介石將閩軍李鳳翔部和陳炯明,林虎的殘部組成國軍第17軍,何應欽任軍長(曹萬順代)。

蔣介石於1928年,將原來的第17軍縮編為國軍第11師,陳誠出任副師長,師長是原17軍軍長曹萬順。其實,蔣介石想讓自己的陳誠任師長(陳誠之前是“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警衛司令”)。但是,何應欽反對蔣介石的意見,支持曹萬順任師長。1929年,陳誠如願出任該師師長。

1930年,十一師擴編為第十八軍,陳誠任軍長(仍兼第十一師師長,因為此時十八軍就十一師一個師),成為蔣介石嫡系部隊的王牌軍。

1931年初,陳誠將教導第三師改編為第十四師,自己出任師長,副師長是周至柔。原來的11師,由羅卓英任師長。

此時,陳誠的土木系軍事集團形成。

土木系作為陳誠的起家部隊,其骨幹皆為黃埔軍校畢業生,軍隊紀律較嚴明,戰鬥力相當強悍。

它是國軍五大主力中,建軍最早,實力最大,名將最多的老牌勁旅。其在發展于軍閥混戰;參加過圍剿紅軍,和抗日戰爭,在抗日戰爭中立下大功。

1937年,陳誠率部參加淞滬會戰。當年,黃維接任第十八軍第六十七師師長,率部在羅店阻擊日軍。羅店之戰有“血肉磨坊”之稱,黃維一戰成名。

1938年,18軍在軍長黃維率領下,在馬回嶺與日軍第九師團展開激戰,使日軍迂迴德安的企圖徹底破產。

1943年,胡璉以十一師師長的身份堅守石牌要塞,此戰關乎陪都安危,被稱為“東方之斯大林格勒”。

抗日戰爭以後,土木系和胡宗南系、湯恩伯系被稱為國軍中央軍三大軍事集團。

1948年,土木系主力部隊被我黨消滅在淮海戰役戰場(國民黨稱"徐蚌會戰")。

(文|勇戰王聊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