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臣鬥,笑臉後隱藏步步殺機,曾國藩用“抗旨”之罪讓咸豐安心!

武漢作為九州通衢,軍事戰略地位非常重要,自古兵家必爭之地,太平軍在咸豐二年開始一共攻佔過武漢三次。太平軍第二次把大旗插在武漢城頭時,湖廣總督吳文鎔因兵敗自殺。兵敗原因也並非太平軍戰鬥力強,乃是湖北巡撫崇綸膽小惜命,暗中向咸豐彈劾,故意把吳文鎔推到前方抗敵,給自己贏取逃跑時機。

咸豐皇帝在千里之外對武漢戰略部署掌控不清,全然不知此時武漢城內兵力不足,行事應以穩健為主。只因咸豐年輕氣盛,輕信巡撫崇綸舉報總督吳文鎔閉門不戰,龍顏大怒,一把將奏摺甩扔了出去,緊接下詔讓吳文鎔出門主動出城迎敵。

身其位,履其職。咸豐皇帝既然下死令要吳文鎔立即動身攻打黃州,吳文鎔也沒借口拖到胡林翼支援後再出兵,所以只得給學生曾國藩修書一封,告知為人所逼的內情,讓曾國藩勤加練兵,為日後早做打算。

吳文鎔再給曾國藩寫信時,就已經預想到此次出兵結果必然失敗——“以一死報國,無復他望”,奈何聖命不可違,為忠臣之名只能坦然赴死。

曾國藩得知恩師吳文鎔死後,勃然大怒,憤怒的也不是太平軍強大,而是“滿臣”欺人太甚。首先說滿臣湖北巡撫崇綸,為自己活命而坑殺漢臣,且咸豐不明就裡,偏信滿臣“忠貞”,對漢臣無故訓責。

君臣鬥,笑臉後隱藏步步殺機,曾國藩用“抗旨”之罪讓咸豐安心!

咸豐年輕,處事魯莽情有可原。關鍵是那些軍機處的老練官吏,居然也信不過漢臣吳文鎔,這實在讓人氣憤。

但曾國藩只能把這滿腔怒火硬生生壓在肚子裡,畢竟以自己現在的實力,在滿臣為主的朝堂上毫無話語權,無法為恩師自殺翻案。而且上次兵敗靖港已經被撤職,現在只能算地方民兵頭子,要不是保持著跟咸豐直通奏書的權利,儼然就是一個高級民兵。

漢人掌權自古為滿人所不容,所以曾國藩在興辦團練期間吃了不少苦。咸豐為了制衡,也為了防備,雖支持曾國藩興兵,但不給曾國藩軍餉。無奈之下,曾國藩這個讀聖賢書的薄臉皮書生只能硬著頭皮去走街串巷,如苦行僧一樣,一家一戶推門“化緣”。

軍餉解決了,卻又無地方實權,無法在地方官場立足,乃至被“同僚”合力排擠出走。這一切的一切,全都是因為“滿漢”之分,全都是因為咸豐心中對曾國藩產生的芥蒂。咸豐作為皇帝,深諳厚黑制衡之道,表面大度寬容,支持曾國藩練兵,其實私下早已找遍曾國藩的同鄉同事詢問探底,查清了祖籍親朋門生故吏,生怕曾國藩有異心。

咸豐雖剛年過二十,卻對朝堂政治駕輕就熟。曾國藩想要爭取跟咸豐討價還價的條件,就必須拿出成績說話,於是揮師武漢為吳文鎔報仇。

這一仗很順利,曾國藩手下驍勇善戰,成功收復武漢,咸豐大喜。但這次勝仗也是咸豐最擔心的事,曾國藩近來在湖廣地區行事越來越不守規矩,日益壯大,其人到底還受控否?

咸豐心知:八旗綠營乃是皇家正規軍,兩次丟守武漢。可曾國藩一介沒帶過兵的文弱書生,居然兩年間組織萬人軍隊,還取得如此大勝,戰鬥力簡直碾壓綠營和八旗軍,此人能力已經在全朝滿臣之上了。

棋局至此,該如何收拾呢?如繼續放任,此子日後掣肘必成大患,可能比太平軍還要強大;如棄子,現在又是困局,此子極可能成為救活全盤的關鍵。

湘軍做大清的炮灰,朝中不但省錢省糧,還能為八旗綠營奠定勝利基礎。可萬一曾國藩有異心,湘軍是他一手成立,一手餵養拉扯大,朝廷根本控制不住。現在正好是尚可控制的萌芽階段,剷除後患正當此時,到底該如何是好?

咸豐最後出了一招妙棋,藉此試探曾國藩。

君臣鬥,笑臉後隱藏步步殺機,曾國藩用“抗旨”之罪讓咸豐安心!

曾國藩既然收復武漢,自然當重賞。這個賞賜不但不能按照漢臣標準來,還得優於滿臣。既然收復武漢,那就讓曾國藩做湖北巡撫,接手逃將崇綸的職位。

巡撫自古掌握實權,乃一方封疆大吏,幾乎都是滿臣擔此要職。

曾國藩不是時常向朝廷抱怨沒有地方實權,行動受限?這次就給你一個地方最大的官位,倒要看你拿了實權之後要做些什麼。

曾國藩收到任命詔書之後,手下將領和幕僚皆為之慶賀,但曾國藩開始困惑了。

曾國藩一眼就看出這官位的含義,雖是湖北巡撫,確是“署理”,也就是代理省長。曾國藩踱步揣摩,以自己的戰功和資歷,為什麼給下來的是巡撫?還是代理巡撫?

如說是巡撫,那無疑是高了,起碼湖北這戰略要地的巡撫應該由皇帝親信來擔任。但是給了一個代理巡撫是什麼意思呢?皇帝無心讓自己在湖北長駐?

左宗棠也聽說曾國藩升任巡撫,於是差人送來一張紙條,寫道“做人是小,做事是大”。

這紙條在此時來,來的有玄機,這是在提醒曾國藩不要忘本。

曾國藩似有所悟,咸豐這是在明著試探自己,更是暗著在用“空職”獎勵自己,看似給的是打勝仗後的獎賞,實則還是顧忌自己的兵權,讓自己空歡喜一場,真是一箭雙鵰。

咸豐皇帝下旨給曾國藩巡撫職位,就是想看曾國藩作何反應。

巡撫之位非常誘人,上任之後對湘軍的未來意義重大,再也不用顧忌地方官場的阻撓,再也不用愁錢糧供給,湘軍可日益壯大,必然不需再懼怕太平軍。

如果曾國藩接受巡撫一職,那就說明曾國藩對權利的慾望已經超越了你對自己漢臣身份的自知之明,日後必將成為滿清心腹大患,應伺機剷除。

如果不上任,那也不能說皇帝沒給功臣封賞,更不能說咸豐對滿漢朝臣有任何偏見,也就是說吳文鎔之死跟我咸豐一點關係沒有,你曾國藩要好好權衡。

曾國藩心裡對咸豐的算盤很清楚,這是一個圈套。要官,就會沒命。要命,就要承認自己的勝仗白打。說白了就是安心做個好炮灰,不要想太多。

可曾國藩此時最難做的就是如何“婉拒”。畢竟不是小孩兒過家家,曾國藩說不玩兒就能不玩兒,這可是聖旨,不上任就是抗旨,一樣是死罪。這是皇帝給自己上的生死劫,一面敲打自己安心帶兵打仗,一面讓自己進退不得,陷入“死門”。

所以這一步步怎麼走,都要謹小慎微,不得有半步差池。

曾國藩在接旨當天就思索對策,擬了一折:我做湖北巡撫心裡慚愧,對剷除太平軍也無益(實則大益)。且母親守制期間還沒過,如果上任會遭天下文士譏諷,所以不敢接受這個職位(曾國藩守制三月就做了團練大臣,這次守制拒職只是藉口)。

既然咸豐皇帝特詔曾國藩剷除太平軍,那曾國藩的職責就是剷除太平軍,不是當官,所以抗旨也不能殺死曾國藩,如因抗旨殺曾國藩,那就是咸豐自相矛盾。

咸豐以孝治國,曾國藩母親守制期間已經奪情出任團練大臣,這次如果再出任巡撫,就真是不守孝道了。

即談大義,又說小情,總之意思就是:抗旨罪不至死。

君臣鬥,笑臉後隱藏步步殺機,曾國藩用“抗旨”之罪讓咸豐安心!

曾國藩第一天就想好了這個對策,但並未發出。畢竟是咸豐在試探自己,如果讓咸豐知道自己第一時間就想好對策,無疑會讓咸豐更起疑心,這遠比出任巡撫招來的猜忌更可怕。

曾國藩要做的就是一件事“等”。既然連左宗棠都知道曾國藩成了署理巡撫,那湖廣官場自然也知道此事,所以近些日紛紛前來祝賀,不但以往的對手來祝賀,連自己的將領也來祝賀。

曾國藩看到此情此景,內心鬆了一口氣,但來訪者祝賀者一概不見。

現在可以發奏摺了……

果不其然,曾國藩的摺子送出去沒多久,咸豐的詔書就來了。

咸豐把署理巡撫的職位給撤了,換成了兵部侍郎。這對曾國藩來說是一個好消息,自己的計劃起作用了。曾國藩知道只要自己表面戲做足,對祝賀者一概不見,咸豐一定會看到。

這詔書不是回覆曾國藩的,因為此時曾國藩的奏摺才出去不久,咸豐甚至還沒有收到。只不過咸豐聽耳目說曾國藩即不上任,也不見客,就知道曾國藩心裡沒膽子造反。

咸豐放心了,自然也就把這個“巡撫套”給他摘了。萬一曾國藩處理不好,咸豐還要治他的抗旨罪,這可得不償失,還得留著他打仗呢。

咸豐收套之後,避免閒話,賞了曾國藩兵部侍郎,也是二品。先前曾國藩因為打敗仗被撤了禮部侍郎,這次封了兵部侍郎,也算官復原職。反正兵部侍郎在湖廣無實權,並不擔心。

過了沒幾天,曾國藩受到了咸豐批閱的奏摺。

咸豐“我就料到你會辭職,所以才讓你做兵部侍郎。你因為保全名聲不上任,這是小罪,但抗旨不上任可是大罪,必須的嚴肅批評你”

咸豐皇帝看到奏摺後,內心的大石頭算是落下了,所以言語也開始調笑了起來。

這次咸豐試探曾國藩,看似是賞,實則是罰。如果上套,那以後曾國藩在咸豐皇帝眼裡就是眼中釘肉中刺,湘軍就是一幫隨時會造反的惡狼,所以必定讓曾國藩自生自滅,無論生死,對太平軍都是一種消耗。

如果曾國藩不上套,那就相當於讓曾國藩自己拒絕朝廷封賞,且抗旨的罪名也就坐實了,未來只得給咸豐好好賣命。

曾國藩此次命懸一線,畢竟誘惑太大,地方實權會讓湘軍戰鬥力大增,可惜上任是死,抗旨是死,讓咸豐察覺曾國藩已瞭解其動機也是死,所以一步都不得走錯,只能在死局中小舍以保全身。

君臣博弈,打的就是心理上的自知之明,實在隻言片語間。如果太把自己當回事,太不把上司當回事,可能眼前是利,背後就是刀,稍有不慎就萬劫不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