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每天5點起床走77公里學英語,只為不跟丟美國留學的兒子

毋庸置疑,留學的我們很忙。

在這個留學已成常態,成千上萬人出國深造的年代,我們不敢閒下來,也閒不下來。小到圖書館趕due,大到異國求生,我們鞭笞自己,一刻不停。

尤其身處二十出頭的年紀,正是脫離原生家庭,開始塑造自我的關鍵時期,我們需要在國外處處take in,精心打造自己的社交圈,甚至得在異國另起爐灶,去經營一個屬於自己的小家。

然而,你可曾好奇過,突然沒了子女要撫養的父母,在國內是如何面對一個空蕩蕩的家,去調整自己fit in的呢?


她每天5點起床走77公里學英語,只為不跟丟美國留學的兒子



在北京西城區的一所老年大學裡,就有這樣一群父母,為了填補子女遠在海外的空巢期,不給子女找麻煩,也為了跟上子女的步伐,多製造一些共同話題,他們開始學起了英語。

“我學了英語,以後出國,他(兒子)上班的時候就不會惦記我了。”


的確,我們的懂事讓人欣慰,而父母的懂事讓人心疼。


她每天5點起床走77公里學英語,只為不跟丟美國留學的兒子



兒行千里母擔憂的感受你不一定能領會,但父母挑戰空巢期、為了愛你而改變的勇氣,卻值得你瞭解,尊重,學習。

為了對抗空巢期,父母組團擼英語

12月21日,博主透明人GlassMan發佈了一段主題為《老年大學》的視頻,展示了一群生活在出國留學潮下的年邁父母奮發學習,積極應對孤獨的一面。

視頻一經發出立刻引發大家關注,目前播放量已到達861萬


她每天5點起床走77公里學英語,只為不跟丟美國留學的兒子



“九點上課,五點多鐘就得起床,從平谷趕車過來。”


這是英語劉老師爆出的學員情況,學員年紀雖大,學習勁頭卻很足,班級上每天五六點起床趕課的人不在少數。


她每天5點起床走77公里學英語,只為不跟丟美國留學的兒子



在老年大學的眾多課程中,劉老師的英語課最為火爆,許多家長要排兩個學期才能等到一個空位,但這依然阻擋不了源源不斷的學員大流。


她每天5點起床走77公里學英語,只為不跟丟美國留學的兒子



來這裡學英語的學員多是退休人員(劉老師自己也是退休人員),年紀從50到80不等。學習目的主要有兩個,一是為了補回當年沒能學到手的知識,二是為了減少子女在海外無人陪伴的孤獨感。

眾多學員中,年紀最大的要數袁大爺(化名),84歲高齡,曾參加抗美援朝戰役,屬於戰功赫赫的一位老兵。不過,他學英語的原因卻有些逗兒:“有時候碰到老外,咱也能說上兩句兒~”


她每天5點起床走77公里學英語,只為不跟丟美國留學的兒子



"Anytime" "keep in touch" "Thank You", 袁大爺話音剛落就秀起了一口標準的中式英語,小本本上還記滿筆記,英文紅字,中文黑字,秀完不好意思的嘿嘿笑起來:“保持聯繫,謝謝,呃,大概就這個意思吧~”

“不過畢竟是上了年紀的人,教起來還真和年輕人不太一樣。” 劉老師也坦言,對於這群特殊的學員,一般都是先理解後記憶,而且要花很長時間記憶才行,所以大家打得都是攻堅戰。


她每天5點起床走77公里學英語,只為不跟丟美國留學的兒子



說到攻堅戰,蔡大媽(化名)簡直就是一個活脫脫的“典範”:老年大學上了十年!不過到底是功夫深,不僅筆記記了一本又一本,還有了自己的一套學習方法——做題+複習。

一說到學英語心得,儼然一位專業人士:“十大詞類,時態都學了,雖然忘得快,但日積月累吧,總是能記住點東西的~” 大概說完覺得自己也挺牛的,蔡大媽忍不住哈哈笑了起來。


她每天5點起床走77公里學英語,只為不跟丟美國留學的兒子



許阿姨(化名)是一個十足的學霸,除了在班上學英語,還拿下了影視後期,視頻、圖片的製作通通不在話下。

說到這些成就,小眼神兒裡透著一股傲嬌:“嗨,也不能說完全掌握了吧,但反正是都學了,我跟進的也很快~”


她每天5點起床走77公里學英語,只為不跟丟美國留學的兒子



為了展示一下學習成果,可愛的成員們還紛紛登上講臺,一人秀一句英語。

句子雖然簡單,但真要對著鏡頭,每個人都有些小緊張。

一上臺,耿直的吐槽:“Today,it is cold.” (天兒真冷啊~)


她每天5點起床走77公里學英語,只為不跟丟美國留學的兒子



還有直抒胸臆的:“Today I’m very happy.” (咱今兒個真高興~)


她每天5點起床走77公里學英語,只為不跟丟美國留學的兒子



以及表達對自己這個大集體的熱愛:“I love our school.” (我愛老年大學~)


她每天5點起床走77公里學英語,只為不跟丟美國留學的兒子



不得不在此問一句,小夥伴們,隔著屏幕,你們感受到了這些老年學員的霸氣了嗎?

孩子在國外,學點兒英語好交流

劉老師透露,除了好學,自己班上的學員還有一個共同點——大多數人的孩子都在國外。

因此,孤獨是這批學員的常態,但好在,他們並不消極頹廢,而是主動出擊用知識武裝自己,用這種方式去親近自己的孩子——既不打擾,也不糾纏

“他們前來學英語,都是為了去國外好交流,不給孩子添麻煩。”



她每天5點起床走77公里學英語,只為不跟丟美國留學的兒子



張阿姨(化名)的兒子在芝加哥讀書,15年她奔赴國外參加兒子的畢業典禮,卻因為不會英語,不敢單獨出門。回國後,張阿姨就來到了劉老師的班上,開始學起了英語。


她每天5點起床走77公里學英語,只為不跟丟美國留學的兒子



今年,兒子在美國上班了,張阿姨再次探親,顯然自信多了。

“白天兒子不在,我自己買了地鐵票就出門了,去各個博物館參觀展覽,就連走錯路坐過站,也硬是靠自己找回了家門。”


說到這裡,張阿姨無比得意。


她每天5點起床走77公里學英語,只為不跟丟美國留學的兒子



也許是在這種學習的過程中找回了自我,也許是愛上了自己身處的學習大集體,張阿姨再也沒有了兒子剛出國時的那股無所適從,似乎很是享受當下的狀態。

當被問及未來是否會搬去美國和兒子一起住時,她並沒有表現的很急切,只是坦然的回答“還不清楚,再說吧~”


她每天5點起床走77公里學英語,只為不跟丟美國留學的兒子



對這一點,劉老師頗有感觸:

“很多學員形式上是學英語,但他處在學習群體之中,也就不再孤獨了。”


孤獨感是每一個人都將在自己老去時面臨的情感狀態。尤其在這個年代,年輕人願意拼搏,喜歡在自己的學習或工作中出彩,甚至紛紛遠赴大洋彼岸,一個人自力更生。

而當一個人越獨立,他與原生家庭剝離得就越遠,因此,父母的孤獨感就越重。


她每天5點起床走77公里學英語,只為不跟丟美國留學的兒子



所以啊,遠在他鄉的子女,不時想一想家中垂垂老去的父母,他們無時無刻不在牽掛著你們,愛著你們,因為太愛,甚至願意一把年紀重入學堂,去學習你們學習的知識,感受你們感受的氛圍。

這樣,他們才能更好的融進你們的世界,默默地守護著你們,安靜而不打擾。

父母和子女:愛是能量,不是武器

主頁君經常看到後臺有小夥伴留言,出了國以後,和爸媽的隔閡越來越深,聊什麼都聊不到一塊兒去,感覺認知、價值觀都不在一個層面了,甚至還有小夥伴吐槽,父母因為承受不了孤獨而屢次三番叫自己回國,這不是新時代的小農意識是什麼?!

對此,主頁君不好統一評價,畢竟每個人的情況不同,但有一點主頁君是絕對能夠肯定的,那就是父母對你們的愛。

無論你們之間出現過什麼樣的衝突,矛盾,不外乎一個愛字。

而有了愛,沒什麼事是你們解決不了的。

你在國外,見識了父母不曾見識過的世界,學會了父母不曾學到的為人處事之法,那麼你是不是可以在每一次的衝突中站出來,做那個引領局面,循循善誘的人,將你學到的寬容、理解和包容用在父母身上?


她每天5點起床走77公里學英語,只為不跟丟美國留學的兒子



這當然不容易,因為你可能得因此降低姿態,多花心思去組織每一次的語言,多花時間去站在父母立場上琢磨什麼是他們能接受的說話方式,但你是更能和這個新時代、新理念接軌的人,你是那個第一個跳出原生家庭被新時代改變的人。

這就意味著,你有責任去做一個更有擔當,更能處理家庭矛盾,更能幫助父母完成這個過渡階段的人。而你也確實應該這樣做,因為本質上,你愛他們,你也需要他們的理解和關懷。


她每天5點起床走77公里學英語,只為不跟丟美國留學的兒子



所以,如果你覺得父母跟不上這個時代,跟不上你,不要把全部的問題歸結到他們身上,想想,自己在這其中又扮演過什麼積極的角色?

而對於子女遠在海外的父母,主頁君也有話要說。含辛茹苦十幾年養育大的孩子,突然有朝一日離開家,奔向了那個你不瞭解也不熟悉的國度,從此以後,那裡的風土人情將會持續影響、塑造他的三觀,直到每一次他回來,你都會愈發感到從前在他身上的你們的痕跡,越來越淡。

你當然會覺得失落,甚至無所適從,但你要知道,這些摧毀不掉你曾經撫育他的成就感,他變得越獨立自主,就越能面對這個世界的兇險,這其實也是成就感的一部分。

而這種獨立也並不意味著他離開了你,他只是長大了,如果你還想在他長大後的世界繼續陪伴著,那麼,就請尊重他的認知,聆聽他的想法,換一種支持、理解的方式守著他。


她每天5點起床走77公里學英語,只為不跟丟美國留學的兒子



還有,孩子雖永遠是你世界裡最重要的存在,但他們並不是唯一,你還有你自己。你可以像那些老年大學裡的父母一樣,通過學習、交友,順利渡過這一段空巢期,找回自我。

孩子飛向了更高遠的世界,有了他的天地,你也一樣值得擁有你自己的天地。


她每天5點起床走77公里學英語,只為不跟丟美國留學的兒子



是一群生活在出國留學潮下的父母,更是千千萬萬個留學家庭的父母縮影,從他們身上,我們明白了:

愛是尊重,是能量;愛不是捆綁,更不是武器。

正如張阿姨的表達:My dear son, thanks for your growth. Thanks for your love.


她每天5點起床走77公里學英語,只為不跟丟美國留學的兒子



親愛的兒子,謝謝你這些年的成長,謝謝你對我們的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