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没有梦想

常州,简称“常”,别称“龙城”,是苏省13个省辖市之一。位居长江之南、太湖之滨。处于长江三角洲中心地带,与上海、南京等距相望,与苏州、无锡联袂成片,构成了苏锡常都市圈。现辖溧阳一个县级市和金坛、武进、新北、天宁、钟楼五个行政区。全市面积43.85万公顷,常住人口471.7万人。

常州没有梦想

智能制造|撑不起常州的梦想

常州没有梦想

常州自身正在丧失创业能力和城市创新精神,变成一个高密度的制造业城市。

当下,常州正处于发展的转型期和关键时期。面对瞬息万变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常州整体给人的感觉明显落后于沪宁沿线以及周边具有强竞争力的城市。当然这和常州的城市定位和整体规划有关系。常州想努力把智能装备制造和以石墨烯为代表的先进碳材料打造成领跑全国的产业地标,打造全国一流的智能制造名城。

但当下制造业一片狼藉,像常州这种制造业城市一如既往的把重心放在制造业上面,可以说是墨守成规,没有大的城市产业创新和升级转型,最多也就是往高端、智能制造领域去发展,制造业、哪怕是高端智能制造业所带来的就业岗位也是稀缺和高门槛的。一般非对口、非专业的人士也无法从事。但仅靠这些领域无法带动整个城市的崛起和质的发展,创造的就业岗位有限。这也就造成了人才和经济的死循环。再加上中美贸易局势不断升级,这才刚开始,我想未来制造业的日子不是很好过!

缺失互联网|吸引不了共通性人才

常州没有梦想

相信大多数年轻人(包括常州本地)大学毕业以后,都不太愿意回到常州工作。很直接的一个原因,常州职场机会少,可供选择性少,大多数为制造业和酒店服务业岗位。基本没有互联网企业,但是现在大学生毕业以后基本都去了不同领域的互联网企业,为什么?互联网行业待遇相比传统行业略优,传统行业具有垄断、高门槛性,对于从业者来说,机会成本会很高。互联网行业具有开放、共通性,对于从业者来说,机会成本相对较小并且也比较容易跨界。

回看制造业,毋庸置疑,有制造就会带来环境污染,环保的压力变得很大,环保监察严格,企业产出比降低,利润下降,效益不好,工人工资降低,加上产业结构单一。大体量、高营收、高收益、无污染的第三产业和企业稀少,很少见到中兴、华为、阿里巴巴、百度、腾讯、京东包括TMD这样的大型知名企业入驻,产业层级对人口的吸引和匹配力度都太弱。这也造成常州平均工资比较低和少有互联网从业者回归的重要原因。

基础教育扎实|高等教育薄弱

常州没有梦想

基础教育处于省内的领先地位,江苏省唯独的二所援藏中学,其中一所在常州(还有个在南通)可窥见一斑,有省常中(江苏省四小花旦)、前黄中学、第一中学、华罗庚中学这样的名校。

但是高等教育较为一般,相当薄弱。局指可数:常州大学、常州工学院、江苏理工学院等,一所985、211重点大学都没有。另大型企业和前沿领域企业的偏少造成整体薪资水平相对较低,无法吸引高层次高水平的人才,与之相对应的,为匹配常州产业结构而配套的教育更多是培养各个制造业领域的蓝领人才(这也是为什么常州的职业教育比较好的原因)。这样也就造成人才缺失和断层。

错失先机|如今吃力

常州没有梦想

八十年代,由于漠视了外资企业的招商引资,反而苏州、无锡相对具有战略前瞻性,打磨城市顶层设计,进行了超车,其中的典范属全国排名第二的新加坡工业产业园(现在苏州)。

土地超发|供需失衡

常州没有梦想

常州土地成交量从2006年的37幅一路增加到了2010年的204幅,2011虽然成交量有所下降,但也达到195幅。

由于当时常州当地提供的优惠政策,众多开发商的进入。开发商在常州密集拿地盖楼,城区面积越扩越大,楼盘越来越多,但是,需求并没有跟上,后面的鬼城也就形成了。

想要拉动一个城市和经济的发展,投资与消费的匹配程度,一定是得契合的,二者需要保持一定的平衡,如果严重背离,常州很可能真的没有梦想了!

(以上图片均来源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