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二本志願填報攻略,看完這篇就夠了

2018二本志願填報攻略,看完這篇就夠了

二本是錄取人數最多的招生批次

對絕大多數高考生來說,二本是個極其重要的錄取批次:成績中等偏上的同學,考分對應的基本上是二本院校,衝擊公辦本科的希望盡數寄託於此;成績優異的同學,只有填報好二本志願,才能心無牽掛地放手衝擊名牌大學——能被一本錄取固然好,萬一因為某種原因落進了二本,因為有理想院校託底作退路,也不至於滿盤皆輸。

如果你面對2600所高校125個專業無從下手,歡迎找我,一個累計幫助200多個學弟學妹成功填過志願的學長。維信:gotea456

那麼,什麼是二本院校呢?

通常意義上,是指錄取批次放在第二批的高校。中國高考多年來一直採取分批次錄取的規則,其中,一本是指第一批次錄取的本科院校,大多數是部委直屬高校或211工程院校,以及部分省屬重點院校,綜合實力較強。

在二批次錄取的本科院校通稱二本,大多數是普通院校,該批次的招生情況不像一本那樣波瀾壯闊,但本批次招生院校數量多,招生計劃大,志願選擇範圍較廣,錄取分數相對平穩,除個別院校外一般不存在大小年等波動。

二本以下,就是獨立學院、民辦高校領銜的三本批次了(近年有部分省市將原有的二本、三本批次合併為二本批次)。

具體到某所院校招生時所在的批次,是由各省級高招辦根據本地招生工作的實際,以及高校的辦學質量、辦學條件、辦學歷史、生源情況等實際,經與有關高等學校協商後劃分的。不過這並不是絕對的,同一所院校的不同專業,有時候就不在同一個批次招生。

比如,北京印刷學院既不部屬亦不211,但其所有非藝術類本科專業在生源大省河南全部放在一本批次招生,而在北京、山東、寧夏等省市區卻既有一本招生計劃、又有二本招生計劃。同一所院校在不同省份的招生批次往往也不一樣,天津科技大學在河南是一批次,在北京、安徽、雲南、山東等多個省份卻是二批次。

還有一種情況值得重視:很多高校(尤其是名校)為了教育創新也為了財政創收,紛紛開辦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原先主要是在三本批次招錄,後來為便於招攬生源等目的,經教育部同意如今基本放在了二批次招生。從積極角度看,此舉豐富了中國青年接受高層次教育的選擇和機會,使得很多考分不高的同學有機會搭上看似豪華的青春班車,但如果事先缺乏足夠的考量,考進之後容易產生一系列煩惱:學費是普通高考專業的三四倍甚至更高,連住宿費都比別人貴,畢業文憑、學位證書還與其他同學有顯著區別,將來求職就業還有被老闆、同事目測為“打折版本科”的風險,花了奶油蛋糕的價錢卻沒有饅頭蘸醬吃著舒心、坦然。不是說所有的中外合作辦學項目都不值得選擇,但要提醒大家在選擇此種“另類二本”時要認真叩問自己的內心、分析自家的財務狀況,選擇時不盲從不取巧,選定之後才能不後悔不退縮。

也許你真的不瞭解二本

關於二本,考生及其家長中流傳著許多似是而非的說法,比如說:“一本院校比二本院校好”“二本院校分數線比一本低”,等等。其實,這些都只是大概印象,如果具體到某個院校或某個專業的話,這個說法就需要大加斟酌了。比如說,重慶大學頭頂教育部直屬、985、211等多項華冠,但其採礦工程專業(專業排名穩居全國前列)卻由於社會偏見等原因,在不少省份曾經多年委屈於二本批次招生。華北水利水電大學的主打專業近幾年在河南主要招一本生、在外省主要招二本生,但其水利水電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等專業的教研實力、就業質量卻是很多名牌大學都無法比擬的。

至於說錄取分數線,那更得具體院校具體分析了,比如說,京滬寧等地區的高校之所以普遍深受考生青睞,是因為經濟、文化、政治發達的中心城市教育基礎良好、文化氛圍濃厚,不僅容易發展出優秀的大學和專業,而且城市本身還能夠帶給你更好的學習環境、更多的發展機遇,將馬太效應發揮得淋漓盡致。社會上的很多人(包括用人單位)都認為在這些大城市讀過書的同學見過大世面,素質更高,通常會對他們高看一眼。

社會的認同以及考生的嚮往,加上學校實力在那兒擺著,使得這些城市的二本學校錄取分數水漲船高,如,上海電力學院、北京印刷學院、北京物質學院、天津外國語大學、南京郵電大學、南京審計大學、北方工業大學等普通本科院校,在很多省份或者已經跨入一本區域,或者其錄取分數常年超過一本線。另外,杭州、廣州、青島、大連等熱門城市的二本院校,錄取分數也是居高不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西部地區的大部分高校因為地域不具優勢,一本、二本的錄取分都相對較為平穩,經常踩線錄取或需要重新徵集志願。

二本批次中還有一群特殊的院校:部分211院校的部分專業也放在該批次招生。只是最近幾年隨著高考競爭的白熱化,這樣的機會越來越少,而且每個省份的情況都不一樣,請想撿漏者認真研讀招生目錄自行尋找,此處不贅。

毫無疑問,二本批次是每年高考中塊頭最大的蛋糕,也正是因為大,所以難免成色不均:有的沾滿了味道鮮美的奶油,比某些一本院校還讓人垂涎欲滴;有的卻味同嚼蠟似半生半熟的窩頭,很對不起你辛辛苦苦考下的那些分數。俗話說“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雖說不太好聽,卻是二本批次院校的真實寫照,我們能做的,就是仔細甄選那隻最能帶著你的夢想高高翱翔的俊鳥!

一定要帶著目的定志願

二本中藏龍臥虎的院校並不少,很多院校都有其特色專業,只要善於挖掘,也能“吃飽吃好”。

和填報所有批次的志願一樣,填報二批次志願前也要權衡各種相關因素,從自己高考分數的競爭力出發,根據自己的個性、興趣、學習潛力以及人生長遠發展規劃作出選擇。對於大多數處於中間位次的考生來說,避開所謂的熱門專業,選擇自己真正喜歡的學校和專業,不僅會大大增加被錄取的機會,也可避免今天的盲目追風而干擾未來長久的發展。請記住,讀大學只是人生的一個逗號或頓號,是發展自我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手段是為目的服務的,所以帶著目的定志願(手段)才是比較明智、科學的做法:

如果你想在本科畢業後就業,強烈建議你充分考慮地域因素的影響——選擇北京(環渤海地區)、上海(長三角地區)、廣東(珠三角地區)以及其他經濟發達地區讀大學,對將來的就業更有利。如果這些城市二本院校的錄取分數超過了你的考分,建議你先選擇周邊省份打“伏擊”,採用“農村包圍城市”的升級版:比如畢業後想在北京就業,可以選擇天津、河北的高校;如果想去上海,可以先在江蘇、浙江的院校中“撒網”;如果計劃南下廣東,可以考慮湖北、湖南的高校,這裡的畢業生一向有“孔雀東南飛”的傳統,已在南粵大地打下了聲望。還有一點也很重要:北京、天津、上海等大城市的中分段考生如果願意“背井離鄉”,到外地去讀大學,那麼可供選擇的對象頓時就成幾何級增長;那些經濟較落後省份的考生,如果你的分數有競爭優勢,則不妨考慮報考熱門區域及次熱門區域的院校——即使你將來回原籍就業,老家那些單位也會因為“外來的和尚會念經”等觀念,認為從經濟發達地區回來的學生素質更高,從而給你提供更多的機會。

如果本科只是你的跳板,你已把讀研作為下一步的中心任務,那麼學風好、重基礎、考研氛圍濃郁的二本院校則是上上之選。一些院校,如曲阜師範大學、魯東大學、河北師範大學、信陽師範學院,都是聲名遠播的“考研基地”,在這裡,“不想考研的學生不是好學生”,學校也為大家積極創設考研的軟硬條件,這片熱土無疑會推動你的夢想。如果有可能,建議儘量選擇北京、上海、南京、武漢、西安或其他省會城市的院校,因為這裡院校集中,招收研究生的機構多,考研輔導機構多……對這部分同學而言,本科階段只是為了打下專業基礎,有利於考研的學校就是好學校。

當然,你也可以依據自己已經確立下來的未來發展方向來選擇院校和專業,前提是你必須對未來有清醒而肯定的認識。

許多二本院校都承擔著為本地區或某行業培養專業人才的重任,其發展水平、辦學實力既和當地的經濟水平息息相關,又和某一產業、某一行業的發展狀況唇齒相依。如果你想選擇機械類專業,不妨考慮東三省的學校,在這些地處老工業基地的院校學機械,師資、實訓、實習、就業等都有著天時、地利之便。

二本院校的機械類畢業生,大都以工廠、設計院等單位為就業出路,也有一些在港口、貿易公司任職。此時,你必須要弄明白的是自己將來想朝什麼方向發展:因為,二本院校的機械學科一般都有側重方向,有的側重紡織機械、有的側重礦山機械、有的側重港口機械、有的側重輕工機械、有的側重建築機械……不同學校可能會使你未來的發展方向截然不同。

再以材料類專業為例,二本院校的專業方向通常和本地實際相結合,如,河南科技大學與全國知名的耐火材料研究所比鄰,學校在耐火材料方面就有自身的優勢;景德鎮陶瓷學院,則在陶瓷材料方面見長;北京建築工程大學的材料學科,其特色主要集中在建築材料方面;中原工學院由鄭州紡織工學院改建而來,其材料學科則偏重於纖維成型及改性等方向。選擇不同的學科方向,決定著不同的學業領域和職業發展方向。

上大學是一種特殊的經濟投資,所以也必須考慮成本與產出,對家庭經濟困難的同學來說,可以考慮選擇師範類、農林類、民族類、地礦類等收費低廉的院校或專業;國防生也是個不錯的選擇,不少二本院校都有國防生招生指標。

二本更要拉梯度

志願梯度在高考志願填報中非常重要。

所謂志願梯度,簡單說是指在同一批次內拉開檔次,即便是在平行志願模式下,如果A志願選擇了“熱”學校準備衝一衝,B\C\D志願就要依次降溫穩一穩,最後還一定要有“冷”來兜底。分數不高、缺乏競爭力的考生,可選擇軟硬件較好的老牌學校衝一衝,同時報一些新建本科院校保一保。

專業志願填報也是如此,如果第一專業志願填報了錄取分數相對較高的熱門專業,那麼第二、三專業志願就要填相對較冷的專業。

院校志願梯度有幾種選擇,關鍵看你關注的重點:可以按照院校的熱門程度從高到低排序,也可以按照你的喜好程度從高到低排序,或者按院校所在地區的吸引力進行排序。專業志願梯度一般按照自己的喜好程度從高到低排序,這種辦法適用於分數優先的院校。對於部分院校確定的專業級差的專業錄取規則,你應將最可能考上、同時也是自己興趣所在的專業排在前面。但需要請大家注意的是,不是以往分數非常高的專業就是好專業,建議你在瞭解擬報考院校的重點專業和就業情況後再做選擇。

之所以強調志願梯度,終極目的是為了增加你的被錄取幾率。志願填報講究穩中求勝,二批次的填報更要“穩”,道理很簡單:一旦從本批次落選,你要麼只能讀學費高、社會認可度低的三本,要麼只能降到專科批次錄取。

從經驗來看,每年都有不少一本線上的踩線生因為知道自己的分數在一批次不具備競爭力,所以把錄取的主要希望寄託在了二批次,這當然是一種明智的策略,可是許多考生此時容易盲目樂觀或自大,認為自己的考分比二本分數線高出不少,無論報哪所二本還不都是手到擒來?於是大筆一揮隨意填寫志願,院校梯度、專業梯度、地域梯度全不講了,選的全是熱門城市的熱門院校中的熱門專業(以下簡稱“三熱”)。如果你想“過把癮就死”,我就不說三道四了;如果你想保證有一所差不多的大學可讀,那就必須杜絕這種自說自話的報考方式。要知道,很多熱門地區的實力二本院校,社會認知度高、專業熱門、地域好,錄取分常年都在一本線以上,某些二本院校在某些年、某些省的錄取線甚至超過了上海交大、南開等塔尖院校……由著性子胡來,錯!

二本院校的綜合實力差距很大,錄取分數線的差距更大,“革命形勢”之複雜足以顛覆我們的常規思維,反覆研究目標院校最近3-5年的錄取分數線、錄取位次此時顯得異常重要。注意:研究這些定輸贏定乾坤的資料時,不僅要看最低分、平均分、最低位次,更要重視最高分、最高位次,“一分都不浪費”通常只是理想化的境界,迷信於此很可能將你帶入萬劫不復的窘境,在分數上留有餘地才能讓你進退裕如。如果你沒有分數上的優勢,一定不要忘記“同意專業調劑”。在考分不佔絕對優勢的情況下,切忌盲目追逐“三熱”。

歷史教訓告誡我們:不考慮自己的競爭實力,定位不準,所有志願都集中在熱門城市、熱門院校、熱門專業,還想當然地認為總會有一個學校錄取,到頭來難免會碰得頭破血流。

填報二批次志願時有一種無法預測的潛在挑戰,那就是每年都有一些從一批次錄取中落選的高分考生——他們失意於一批次院校是自己的不幸,同時也是二批次考生的不幸,這部分同學的分數在二批次鶴立雞群,是搶灘“三熱”院校的有力競爭者。考分一般的同學一旦和他們狹路相逢,也就只能做墊背者了。無法預測這種風險不等於無法防範這種風險,我的建議是可選擇服從專業調劑,以規避“志願扎堆”“與牛人碰頭”等帶來的危機。

與前文提到的熱門二本院校相對應的,是最近新建的一些本科院校。這些新建本科院校多是隨著我國高等教育規模的擴張和教育體制改革的深化,由多所專科、中專學校合併、升格而來的。這部分院校和老牌院校相比雖說優勢不多,但是數量多、招生計劃多,是二本踩線考生必須重點關注的群體。這裡我們先分析一下這些院校的特點:她們雖已基本完成了從專科教育向本科教育的轉型,但由於升本時間有先有後,多數院校的在校生、專業設置等均處於本科、專科並存狀態,院校之間、此專業與彼專業之間差別較大。

因為本科教育確立時間較短,這些院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師資不足等問題,尤其是與學校特色戰略相關學科的師資力量不足,長線專業教師多,短線專業教師少,師資隊伍的學歷結構、職稱結構、年齡結構、專業結構不合理現象突出,理論型教師多,應用型教師少,雙師型教師更少。學校基本上由省級財政投資,經費上難免捉襟見肘,所以圖書館、實驗室、實習基地,乃至宿舍、食堂、體育設施等方面也會存在欠缺。不過,這些院校的錄取分數很平穩,略高出二本線基本上都能被錄取。

二本院校數量如此龐大,質量如此良莠不齊,我們該怎樣一一甄別呢?

一個不是辦法的辦法是看該校的分省招生計劃:實力強的二本院校通常會在外省(市、自治區)投放較多的招生計劃,而那些不具競爭優勢的學校因為名聲不夠響亮、實力不夠強勁,通常會將招生範圍侷限於本省(市、自治區)及經濟較落後的省份。當然,這只是對學校初步的判定,你還應該進一步關注一下該校的碩博點、省級以上重點學科和重點實驗室、特色專業建設點、師資結構、校友力量,等等數據都能直觀反映學校的學科實力、人才培養質量。

另外,從院校類型來看,二本批次中面向全國招生的大戶一是師範、農林、工科、財經等專業性院校,二是省屬地方性綜合大學。如果你明確知曉自己的興趣、專長、志向,不妨報考專業性院校。如果你興趣、志向未定,或者喜歡數理化文史哲等基礎性學科,建議報考本省的綜合性大學,這類學校很可能更利於你的學習和成長。

如果你計劃報考省內學校,“多打聽”和“實地考察”則是最穩妥的甄別方法:本省學校因為大家通常比較熟悉,你的老師、鄰居、上屆學兄學姐或父母的熟人中就有其校友,認真打聽一番對該校的口碑也就大致心中有數了。實在還不放心,親自去學校一趟也不是什麼麻煩的事兒。前面我們說過“外來的和尚會念經”,“本地和尚”的優勢在於人脈廣、地頭熟,就讀這類院校很利於你將來在本地發展——師生、同學、老鄉,會使你在“熟人社會”中一呼百應、如魚得水。

只選對的,不選貴的

社會上有種比較主流的說法是“一本選學校,二本選專業”,選到了學校擅長且又適合自己的專業,豈不就是找到了美味的蛋糕?

優質高等教育資源的形成,離不開時間的積澱,所以從學校的發展歷史中一般可尋找到該校的辦學特色、優勢所在,尤其是對那些已經改名的學校,我們通常能從該校的“曾用名”中窺見其優勢專業。比如,中原工學院由原鄭州紡織工學院於2000年更名而來,是一所以工為主,以紡織服裝為特色的理工科大學。該校的紡織科學與工程是河南省一級學科重點學科,建有河南省功能性紡織材料重點實驗室、中原服飾文化與藝術設計中心、河南省紡織服裝CAD研究開發中心等研究機構,在該學科上的實力是有目共睹的。

目前,全國除東華大學等有數的院校外,很少有重點院校開設紡織類專業。如果你喜歡紡織,在這所二本院校學有所成的話,就業競爭力也是很強的。比如,遼寧科技大學的前身是鞍山鋼鐵學院,鞍鋼長期是北方最大的鋼鐵基地,由此發展起來的這所大學,在金屬材料工程、冶金工程等學科上頗有造詣。比如,長春大學是在吉林科技大學、吉林機電專科學校、長春外語專科學校等基礎上組建的,吉林機電專科學校先後歷經冶金專科學校、礦冶學院、工業學校、機械工業學校等階段。追根溯源,該校在外語、冶金、機械等學科上有歷史積澱。

反面的例子也可以舉很多。現在有不少考生被所謂的熱門專業牽著鼻子走,以很高的分數被國際貿易、新聞學、財務管理等專業錄取,入學後才發現自己的學校其實是以師範、機械、化工等專業為特色的,能不鬱悶嗎?諸多的二本院校如今雖然也以綜合性或多科性大學的面目招搖過市,但其拿手戲還是那幾出,如果不弄清學校的專業特色就報考,入校後很可能大失所望。

也許你會認為學校的特色專業肯定是錄取分較高的專業之一,其實不然。某校重點專業的確定主要是看師資力量、實驗設備和研究成果,和熱門與否並無關係。很多學校的重點專業不是因為實力不濟,而是因為該專業服務的行業較為冷門或者不景氣,導致畢業生就業困難,於是在高考錄取時就造成乏人問津、錄取分數偏低。看到這裡,你是不是犯了難:學校的優勢專業就業不好,難道我應該選一個“水”專業?

關於專業的選擇,我們應該從大範圍來看,從行業大勢來考慮——那些與中國國家發展戰略相符合,服務於國民經濟主戰場的專業,有時在就業上會小有波動,但長遠看卻是堅挺的,比如土木、建築、化工、機械、電子、材料、地質、能源等專業,只要中國經濟、社會在發展,社會對學這些專業的大學生就有旺盛需求。更何況,有些所謂的“冷門”或“熱門”只是社會輿論強貼的標籤:都說採礦工程、石油工程等專業“冷”,你看人家畢業生的就業率和薪水了嗎?相反,一些專業雖然看起來熱門,但“含金量”很低,例如高燒不退的法學專業,開設院校太泛太多,遍地開花,畢業生就業形勢其實很不好,二本院校尤甚,考到律師資格證的人很少,從事本專業的人更少。

國家政策規定,熱門專業的學費可以上浮20%左右,從這個角度考慮的話,看專業是否熱門,注意一下學費就可以心中有數了。判定一個專業的“含金量”,還可以從錄取分數來看:如果連續幾年錄取分數較高,且相對平穩,那麼這個專業的質量還是有一定保障的。另一個途徑就是關注該專業的就業率,校方公佈的就業率雖然受到很多人質疑,但是同一院校不同專業之間就業率的橫向對比還是能看出來優劣的。如果你不確定某個專業是否適合自己,可以看一下該專業畢業生的就業流向,看看前人的這些就業單位是不是你想要的。有時間的話,也不妨聽聽“民間呼聲”——所有院校的貼吧、論壇裡雖然會有很多牢騷、不滿,但是客觀的評價也有很多,正反結合著去評估就容易接近真相。

以上這些都是從就業角度來考慮,如果你打定主意要讀研,則要重點考慮學校的重點專業——這些重點專業的師資和實驗設備都能為你的學習帶來更大的便利,甚至你還可以得到其他專業沒有的保研機會。

2018二本志願填報攻略,看完這篇就夠了

2018二本志願填報攻略,看完這篇就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