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警23年,从事看守所工作8年,他是民警乐江涛!

入警23年,从事看守所工作8年,他是民警乐江涛!

他入警23年,从刑侦民警、内勤民警、治安民警、辖区民警到管教民警,干一行钻一行精一行;从事看守所工作8年,直接管教在押人员2000余人次,用公心和真情唤醒“沉睡”人性,没有发生一起责任事故;曾2次荣立三等功,10多次获嘉奖,他叫乐江涛,是北仑看守所一名管教民警。

入警23年,从事看守所工作8年,他是民警乐江涛!

“因人制宜”,尽心尽职

在许多人眼中,看守所高墙壁垒,戒备森严,守在这儿就像守着一个“火山口”。但在乐江涛眼中,这“一亩三分地”却是一片希望的田野,他用坚守和尽心尽职诠释着监管民警对警徽的忠诚和对誓言的承诺。

“做人的工作是最难的。”乐江涛告诉记者,平日里自己主要负责过渡监室的管教工作,“他们年龄不同,家庭环境不同,犯罪性质不同,思想也各异,要教育、感化和挽救,就要因人而异,因情而异,因事而异。”

作为管教工作的行家里手,乐江涛总结出不少经验,“未婚的判刑后考虑前途多;已婚的担心离异、老人无人赡养、孩子无人照顾、爱人经济负担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结。”

每年,进出看守所大门的在押人员成百上千。对于别人,这不过是记录在案的一个数字,但对乐江涛却有不同的意义。等待判刑人员的焦虑,无罪释放人员的喜悦,死刑犯的绝望与留恋,乐江涛见证了太多。管教这样一群人,考验的不仅是耐心,还有智慧,稍有疏忽,后果不堪设想。

“软硬兼施”,细心管教

在乐江涛的笔记本上,写着这样一段话:极其普通的一枚针、一根绳子,在监管场所就是一个事故的警号,极其普通的一个忽视、一个粗心、一次麻痹,在监管场所就是一个事故的导火线。只有按章办事,落实工作制度,才是防范事故的第一道屏障。

监室内,在押人员有故意杀人、吸贩毒、走私、赌博等各类犯人。同新进人员谈话、开展军事化训练、一日生活制度训练、“三定位”训练……乐江涛的工作安排的满满当当。

每天从早点名、监室安全检查、在押人员身体检查、学习布置、谈心教育到晚点名,每一项工作乐江涛都细心实行,用行动刻画“安全”二字。

在乐江涛看来,面对背景复杂的在押人员,要摸清他们的底细,让他们主动配合管教工作,这是一个“软硬兼施”的过程。

“以人为本”,协助破案

管理的对象,虽然是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罪犯,但乐江涛始终觉得需要有人去尊重、关心、了解他们。

他的监室内,有的患有高血压、糖尿病,还有的人可能有潜在的病症,这些,都需要他及时发现,及时送诊。

去年,他发现在押人员吴某在一个月时间内,人瘦了好多,还经常腹泻,刚开始,看守所医生诊断是肠胃炎,又过了一周,情况仍不见好转,他感觉不对头,马上报请上级,到医院为其进行全面检查,最终确诊,这名在押人员肝部长了恶性肿瘤,且已到晚期。根据有关规定,乐江涛连夜为吴某办理保外就医手续,这让吴某很是感动,连连对乐江涛表示感谢。

除了关心犯罪嫌疑人,在其他方面,乐江涛也毫不松懈。协助破案是公安监管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侦察破案的第二战场。刑侦民警出身的乐江涛清楚地知道,新入所的在押人员大都与社会上的一些不法人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身上储存着大量的违法犯罪信息。

为了打消这些在押人员的侥幸心理和顾虑,促使他们如实交待余罪,勇于检举揭发他人,争取立功表现,得到宽大处理。乐江涛从思想转化入手,教育在押人员弃恶从善,树立彻底与犯罪作斗争的信心和决心。近年来,他在管教工作中成功破获了20多起案件。

(北仑发布综合编辑,资料来源:北仑新区时刊 记者 王珏 通讯员 胡佳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