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哭著說:“媽媽,今天可以不上學嗎?”直接說“不行”嗎?

如果有一天,孩子對你說:“媽媽,我不想去上學了”,你會如何應對?大多數父母第一反應肯定是

“不行”吧!

《城南舊事》中的主人公英子,在上一年級的時候喜歡賴床。

一個下大雨的早晨,聯想到不舒服的上學場景,她竟有勇氣賴在床上不起來,跟媽媽撒嬌:“媽,今天晚了,我就不去上學了吧?”

顯然,媽媽做不了爸爸的主。英子賴床的後果是:被一向嚴格的爸爸抄起雞毛撣子,從床頭打到床角,從床上打到床下,外面的雨聲混合著她的哭聲……最後還是冒著大雨上學去了。

這事若是放到今天,遇上急脾氣的媽媽,先會脫口而出:“不行,快起!”

早晨時間原本就緊,哪裡容得孩子在這墨跡,如果這時候孩子還不肯起床,免不了挨一通胖揍,最後哭哭啼啼,還得去上學。

接納孩子天馬行空的想象力

有位媽媽同樣遇到了這個棘手的問題,然而她的回答和做法相當機智,最後孩子竟然開開心心的上學去了!我們來看看這位媽媽是怎麼完美解決的。

清晨,小主人公直接了當提出:

“媽媽,今天我可以不上學麼?”

媽媽怎麼說的呢?

“好像不可以吧。”

餘下便無多話,繼續收拾整理。

“媽媽,今天我真的不想去上學。”

孩子繼續堅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嗯……那好吧。”

沒有指責,沒有評判,

媽媽竟然接納了孩子不合理的要求。

接下來,媽媽以半旁觀半參與的方式,

陪伴並引導著孩子。

“不上學,你準備幹嘛呢?”

“今天,我可以去做時裝模特嗎?”

“可以。”

“今天,我可以去潛水嗎?”

“可以。”

“今天,我可以像公主一樣

慢慢的享用很多很多種早點嗎?”

“可以。”

“今天,我可以飛到很高很高的天上去嗎?”

“可以。”

小姑娘向媽媽發問,媽媽全然接納。

我們發現,雖然小姑娘彷彿在不著邊際的提著要求和想象,但她的各種想象都沒有離開配合上學這條主線。

“收拾好了,可以一起走了。”

此時小姑娘已經滿臉帶笑

揹著書包準備和媽媽出門了。

“我去上班了。”

媽媽笑著說。

“我去上學了。”

孩子回應著。

就這樣母女二人一起,高高興興踏上了出發的路。

真的很神奇,媽媽沒有指責,沒有說教,不兇不吼,全然接納孩子的想法和感受,認同孩子的幻想。當感受被看見和接納,孩子在穿衣、洗臉、吃飯時進行了自己天馬行空的想象,幻想結束又快快樂樂地按時上學了。

這樣,媽媽藉此機會瞭解到孩子想做時裝模特、想潛水、想悠然的吃早餐、想飛到高高的天空上的各種奇思妙想和願望,多麼美好。

孩子哭著說:“媽媽,今天可以不上學嗎?”直接說“不行”嗎?

用巧妙的方式引導孩子化解不合理要求

當孩子突然跟你說不想上學的時候,請參考以下5點建議:

1.首先,別讓這句話嚇著自己,孩子表達的是一種感受情緒,而不是一個“立馬不上學”的決定。

2.接受孩子的情緒,理解孩子的感受。

3.在平復孩子的情緒後,問問孩子為什麼。特別是平常很乖的寶寶,一定要了解清楚發生了什麼?反思自己對這件事情有沒有責任?

4.針對原因進行引導,幫助孩子進行心態等方面的積極調整。

5.必要的時候,要敢於用社會實踐法和後果體驗法來讓孩子明白上學的意義。

其實仔細想一下,大部分時候孩子不想上學,就跟我們偶爾不想上班的情緒是一樣的,不同的是我們是成人,可以控制自己。

孩子哭著說:“媽媽,今天可以不上學嗎?”直接說“不行”嗎?

孩子在心靈成長過程中,我們父母應給予孩子信任、信心、和耐心,對孩子提出的要求選擇接納(接納不是放縱),關注當下,不要讓未來左右當下,而是讓當下影響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