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混沌之际,我看到了这些景象,反而不纠结了

楼市混沌之际,我看到了这些景象,反而不纠结了

立即关注“魔都财观”公众号,公众号窗口发送“干货”领取全套买房秘籍、金融图书和风控协议。自媒体同行如需转载请公众号留言,开长白给您,所有文章随便转。

大家都知道,我每周五都会在上海搞线下茶话会,粉丝只要用一杯咖啡的钱就能和我见面。而我在现场会分享私密的买房经验,并且会认真回答粉丝的一个核心问题(很多房票、贷票的问题真的只能关起门来讲)。

线下我们已经搞了几十期,效果非常好。我敢说,粉丝现场得到信息的价值,不会低于4位数(报名请加个人微信moducaiguan2)。

为了方便外地的朋友参加,我和助理正在线上尝试在线的茶话会,已经在知识星球用户里免费试运行。有兴趣也可以了解下。

但是我们搞了那么多次茶话会,我们团队获得的收入几乎都不够支付水果(让大家吃的还不错的)、场所(市中心漂亮大气的会议室)的费用。那为什么我们愿意近乎免费滴持续地输出这些知识呢。

因为我们想了解真实的楼市,想听到买房人的心声,我们更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耳朵,而不是传言。

表面上看,大家是在向我学习买房经验。其实我在和大家交流的过程中,也掌握了市场的动态。每个问题的背后,都反映着大家对市场乐观和悲观的看法。

我一直相信,真实的楼市,从不是政府报告里的柱状图,也不是自媒体里的十万加文章。真实的楼市是由每一个买房人交易构成的。真实的市场信息,来自于你们每个人交流过程中反馈出的亲身经历。

茶话会上有买在大涨前夜的庆幸,也有劝人买房自己踏空的懊恼,有买房老司机折戟商住的苦闷,也有卖房无果置换无望的失落,这一笔笔成功和失败的交易构成了有血有肉的市场。我也从与大家的交流中,感受到楼市的冷暖。

我有专业的楼市数据库,也定期跟踪宏观经济数据,但是我更偏爱和大家交流。这种和买房人面对面对话的实在,那些言语中情绪的张力,没有任何方式能够替代。环顾全国,我也应该是为数不多的,每周和粉丝一对一交流的自媒体主理人,这也有助于我的内容变得更接地气,让我的结论更有底气。

最近几个月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楼市走向静淡,买房人的心态都变得不好起来。我就讲讲在线下活动观察到的情况,给大家尽可能还原一个真实的楼市现状。

01

大家在日常生活里和朋友聊天说起买房,一般地答复都是“买不起”,“房价都那么高了,没人买,价格一定会跌的”。

但是只要来过我的活动,就会知道市场上的购买力远比感觉得强大的多。

首先,参加茶话会粉丝,都是坚定认可买房这件事的,在我们这里讨论的永远都是买在哪里,怎么买的问题。很少会问买不买房这件事。

还有我的粉丝购买力都是挺不错的,除了不少一次性支付几千万能买豪宅的大户,更多的是普通白领。但是他们买起房来也不手软,年收入几十万,首付自己100多万不在少数。认可买房的他们,可以轻松卖出一套房,或者靠创新融资,大跨步买到理想的房子。

说这些是告诉大家,千万不要以自己的能力来度量市场的潜力。特别是大城市。我一直说,每个城市的房价是由这个城市最顶尖阶层的最低购买力支撑的。建议大家反复阅读理解这句话。是这个城市里的有钱人里的穷人,他们能买得起什么样的房子,构成了这个城市的平均房价。

我以前也一度疑惑大城市房价的支撑力。你们看看一线基本上是内中外环单价9/7/5万,强二线是6/4/2左右,说实在真的不算低了。我之前主要是通过货币宽松、城镇化和土地供给,从宏观上分析支撑房价的三大因素。

但是真的到了微观市场,见到了线下粉丝,我才感觉到,市场上的买的起的买房人真的太多了。我见过随便卖一套别墅进账千万的南京房姐,年入数百万的深圳企业主,一次支付数千万的上海首套刚需。。。

反过来想想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中国人口接近14亿,藏龙卧虎。就算富人的比例是1%到5%,看上去这个比例不高,但是绝对数也是很夸张的,有几千万的富人呐。而大城市的房产是有限的,买房人面临的是国内其他富人,甚至国际富人的竞争。我的粉丝只是这股强大购买力里的之一而已,真正的市场购买力是深不见底的。大国崛起已是必然,天朝可以拿得出手的城市就那么几个。很多人喜欢说买房就是押注这个城市的股票,但实际上房产这个股池里,能够选的股票真不多。

不要质疑大城市人口的购买力,更多的时候他们只是不能买,没想清楚怎么买而已。

02

最近茶话会上,我的御用买房顾问,分享了这样一组数字,挺有意思。

上海市目前的住宅存量为780万套,过去11年平均成交量为20万套,换手率为2.56%;今年全年上海市二手房成交量预计不超过16万套,换手率不超过2%,处于历史较低水平。今年10月均价,相比去年4月高点,跌17%了。

这么大个上海,每年二手房换手不到2%,也就是说愿意真正诚意卖房,且能够出售的房子也就占比2%。另外一方面,每年上海的新增商品房大概是10万套左右,尚不足全量的1%。所以每年上海能够满足买房需求的只有30万套,还不足城市存量住房的3%。

几千万人口的城市,几百万的潜在买房人,追逐几十万套供应,这就是大城市的现状。为什么现在的房价会变得静淡,并不是大家不想买,而是严厉的调控政策,把刚需也限制住了。其他城市也是差不多的情况。

再来看看我们在茶话会上聊出的大城市真实的买房结构。

以上海举例子。

上海本土土著人口占到6成。他们买房子是守成文化,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买房的,尤其厌恶风险。不喜欢多贷款的土著,购买力却毫不受限制,土著的上一代,大多有分配一套不错的住房(当地叫老公房),位置往往非常好,房龄却是非常差。他们要买房的时候,卖出一套老公房,拿这个做首付,然后轻松置换一套大次新或者两套小次新。

新移民朋友,一般是要结婚的时候,两家卖出一套老家房产,然后作为首付,买入上海一套房子。新移民里更有来自全国有强大购买力的土豪,直接一掷千金的也不在少数。

所以上海的成交结构是,既有400万的新移民刚需,也有800万的土著改善,还有1200万的毫客买入。各种价格段都有。

再说深圳。

深圳是移民文化。土著很少,有就是几十套房子收租户土豪。大部分深圳的买房人,都是年轻的新移民。他们没有原来深圳的房子,所以他们没办法中产起步,只能是卖出老家房子,在深圳上车。所以深圳的真正的成交主力就是400-600万的刚需盘。10万单价的深圳湾豪宅只是少数成功上市的创业精英们才能买得起。

我相信每个大城市,都有自己买房的中坚力量。不管哪一种,他们都用脚投票,是用真金白银参与这个城市发展的建设者。

你只要静下心来关注这个微观市场,你就会发现那些动则谈论房价收入比过高、房价要崩盘的言论是多么可笑。真实的楼市不是平均数,它不是由简单的收入数字决定的,它有内在的购买结构。这些都是由一个个真实的买房人构成存在的。

越走到细节之处,越看得清这个混沌的楼市。

03

其实静淡市,也是有的房子在涨的。

记得有一次课程,和几个粉丝聊天,说到了近二年的豪宅市场。虽然上海楼市于2017年3月见顶,但其实最近二年真正的顶豪市场是在补涨的。有一个粉丝,在2016年9月入手了一套上海新天地翠湖顶楼,到现在,二年已经涨了50%。

另一场茶话会里,南京粉丝提供了一个有趣的线索,南京的学区房今年起,也在继续上涨。

虽然上海已经跌了10%,南京也会回调一些,但我相信,他们说的顶豪和学区房市场未来一二年会继续坚挺,甚至上涨。

因为本质上他们说的这些房子已经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房产了,是另类投资,是稀缺性(真正的顶豪是极少的)+房子,是学票+房子。虽然房子在回调,但另一部分,“稀缺”和“学票”是在涨,综合来看继续涨。

这已经不是在买房子了,这是押注另类投资市场。这或许也是静淡市里的一个好思路。

任何一个市场,只要他有客群,自然有人愿意买单。喜欢投资的朋友一定要明白你们买的房子未来的接盘侠,你懂的他们的想法,自然收益不会差。

04

静淡市对于真正的刚需是非常好的买房时机。

我有个粉丝,是我的课程学员,厉害的企业主,但买房经历坎坷蹉跎。创业多年,没买过房,一直坚信创业才是致富之道。期间经营困难的时候,合伙人甚至卖房救企业。就这样多年过去,企业终于有了起色,但是房价涨得更高。当年的全款变成了现在的首付,他依然住在租的房子里。

他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来听我的课程的。课程上我给大家讲了选筹、交易和信贷打法。说实在的,因为他之前表达过他不看好楼市,是自住但不急于买房的想法,所以我并没有想到过他会有什么行动。整个课程应该是很好地帮他解决了房产认知问题,但也应该仅限于此。毕竟在买房这件事上,从认知落地到行动,很多人做不到。

但忽然有一天,他微信和我说,观观我买好房啦,要请你吃饭。

大家一起吃饭的时候,我就问他,怎么会这么快买房的。他说上完课之后,回去一直在琢磨房产的事情。觉得我说的对,房产是普通老百姓家庭财富的压舱石。然后他就在青睐的小区蹲点看房,正好出来一套难得的极品楼王,更关键的还是套笋盘。

然后他就让我的御用购房顾问去帮他谈判。因为原来报价就已经很笋,大概是普通楼层的9折价格,所以只多还了5万,但是帮他谈下来全套豪华家电,并且7个月后付款,解决他的资金不足问题。

他说,房子下大定的时候,简直是欣喜若狂。因为对他来说,那已经不是一套房子,而是他在上海的安家梦。他偷偷告诉我,看完房子后谈判前,自己就为那套房子做了2套设计图,无论哪个方案对他来说都是完美可行的。看着他眼睛里放着光,我忽然觉得自己辛苦码的那些字,还是有那么一些意义的。。。

他买的那套房子,的确是非常稀缺。为什么我那么确信?因为这个小区这栋楼王,上次成交的那套,我4年前去看过。这4年就没有放盘过。

粉丝聊多了,我还是有些感触的,在静淡市里,投资买房的往往会犹豫,因为人的天性就是买涨不买跌的,但是真正的刚需买房人的春天才刚刚来到。他们没有限购、限贷的问题,拥有超然的购买力,更关键的是,只有静淡市才会有核心位置的好房子放盘,也只有好房子才能卖的掉。

所以如果是自住的朋友,根本就不用在意楼市牛熊的起伏。买下来,自己住。房子长期看,就是风险对冲的稳定器。住个几年,不闻不问,回过头来看,又收获几成涨幅,大概率不会错的。如果一定要增加点确定性的话,可以在静淡市里,同质但增加一些折扣或者同价但提升房产的品质,来确保自己的安全边际。无关房价涨跌,更多时候房子对我们来说只是一个温馨的家。

未来的一段时间,楼市会变得愈发纠结。我们研究买房,目的是欣赏这份纠结,而活的不纠结。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魔都财观微博和微信,微博会发送一些短评,更新快而多,微信平台会发长评。另有数十个房产交流和热点城市群,语音分享干货,私聊实操技术。购房问题和入群,请加moducaiguan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