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资本市场再传重磅信息,将对这个领域影响深远

点击标题下「中国城乡金融报」可快速关注

试点注册制的科创板将在上交所设立,无疑是上海进博会期间影响国内乃至国际资本市场的重大消息。

这些年来涌现出一批深度介入某个细分领域、有所创新、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的企业,但这些企业往往处于发展的前期或中期,如果有资本市场予以支持,显然结局迥异。

众所周知,注册制虽然一直被国内二级市场千呼万唤,但出于各种原因,实质上一直难以面世。尽管如此,最近这两年监管层围绕IPO与退市的治理,进步实实在在,有目共睹。资本市场很多过去的乱象,也因此得到了根本性的改观。

创造条件实施股票发行注册制早在“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提出,但注册制的推进需要严格的退市制度作为后盾。长生疫苗事件之后,监管层发布《关于修改的决定》,将构成退市的重大违法情形扩容,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公众健康安全等领域的重大违法行为的,均可直接启动强制退市。剑指那些严重危害市场秩序,严重侵害群众利益,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上市公司。监管层对退市动真格,让过往炒垃圾股,赌“乌鸦变凤凰”的壳资源逻辑悄然崩盘。

此外,光就科创板这一名词来说,我们并不陌生。三年前俗称“N板”的“科技创新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便已在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开盘。主要任务是鼓励具有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较高成长性或一定规模的科技型和创新型公司到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科技创新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作为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其挂牌规则首要看重的是企业的科技性和创新特征,准入门槛则贯通了此类中小微企业的种子期、初创期和成长期。

更为难得的是,科创板将率先进行注册制的尝试,对申报挂牌时股权投资机构配套投资或取得第三方专家顾问委员推荐等市场化方式,豁免注册委员会审核。

具体来看,科创板实行的注册制有两种:

第一种,同香港联交所的制度一样,要审核也要过会,审核的重点在于信息披露的完整性、可持续性和一致性,而不是过去最看重的真实性;

第二种,类似于美国OTCBB市场,只要保荐机构配套投资200万元且在两年内不退出,就可以挂牌,豁免审核、直接公示。若在公示期间有人提出异议,就撤下重新审核。在第一批27家挂牌公司中,两种模式都有。

只是,区域性场外市场投资,与场内投资完全是两回事。即便在场内,投资初创企业,是一个“披沙拣金”的过程,普通个人投资者很难具备这样的风险识别能力和承担能力,因而不妨细读证监会随后的表态:

★将指导上交所针对创新企业的特点,在资产、投资经验、风险承受能力等方面加强科创板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引导投资者理性参与;

★鼓励中小投资者通过公募基金等方式参与科创板投资,分享创新企业发展成果;

★证监会和上交所将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抓紧完善科创板的相关制度规则安排,特别是借鉴国际成功经验,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把握好试点的力度和节奏;

★同时,继续推动长期增量资金入市,严厉打击欺诈发行等违法违规行为,强化中介机构责任,促进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这几点可谓拿住了七寸。

观察|资本市场再传重磅信息,将对这个领域影响深远

退市这样的老大难问题,随着社会发展、管理者的坚决、参与者(上市公司所在地的地方政府、中小散户)的成熟,令人有一丝憧憬。在当前资本市场,能难过退市的事情估计也不太多。有以前打下的基础,试点注册制的科创板显然也是。

文:蒋光祥

文章刊于《中国城乡金融报》11月19日A2版

编辑:农银报业新媒体中心 李彦赤 蒋春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