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這個近百年的火車站,當年選址有三處,為何選定在市中心

內蒙古這個近百年的火車站,當年選址有三處,為何選定在市中心

內蒙古這個有著近百年曆史的火車站,目前已經成為我國中西部地區連接首都北京的重要客運樞紐,也是京包線上一顆歷史悠久的草原明珠,更是自治區首府迎接來賓的亮麗大門。這個火車站,就是呼和浩特站。

內蒙古這個近百年的火車站,當年選址有三處,為何選定在市中心

近百年來,由於坐落在呼和浩特市中心的緣故,它極大地方便了旅客的出行,同時近距離見證了這座城市的發展變化。但近年來,隨著客流量大幅增加,車站坐落在市中心的弊端也開始逐步顯現,站前廣場狹小造成人流擁擠,站前街道擁堵致使塞車成為家常便飯。站前廣場和街道的亂已經成為常態,人們見怪不怪了。追其原因,人們不禁在談論,是清末民國初年決策者們在車站選址時視野太短?還是這座城市改革開放後發展速度太快?我想兩者兼而有之。

內蒙古這個近百年的火車站,當年選址有三處,為何選定在市中心

呼和浩特站原名叫歸綏站,在當時就是北平至歸綏鐵路上的一個大站。隨著平綏鐵路從清末光緒年間開始籌建,到中華民國初年建成開通,歸綏站也在1921年5月1日開始啟用。1954年改為現名呼和浩特站。

內蒙古這個近百年的火車站,當年選址有三處,為何選定在市中心

清末民國初年,在勘測平綏鐵路如何通過歸綏時,在鐵路走向和車站設置上曾設計過三個方案。一個方案是在清朝末年,沙俄曾想在我國西北修建一條鐵路而勘測過的。鐵路沿大青山山脈腳下修建,從東一直向西。這在當時,鐵路和車站距離市區非常遠,最終沒有被採納。

另一個方案是從綏遠城南修建鐵路。鐵路沿著綏遠(新城)城南城牆,往西至歸化(舊城)南門外、南茶坊一帶,再一直往西。這條線路和車站雖然距離市區較近,但農田較多,土地肥沃,盛產穀物,土地索價昂貴,又有一座跨度較大橋樑,也沒有被採納。

內蒙古這個近百年的火車站,當年選址有三處,為何選定在市中心

最終採納了從綏遠城北修建鐵路的方案。鐵路沿綏遠(新城)城北城牆外,進入當時的大教場,在大教場西南設立車站,然後西經公主府,過攸攸板至畢克齊。大教場原為清朝末年士兵操練的場所,中華民國以來已經廢棄,漸漸有人開始開墾種地,地勢開闊,便於鐵路施工。這也是現在的鐵路走向和車站設置位置。

內蒙古這個近百年的火車站,當年選址有三處,為何選定在市中心

如今的呼和浩特站,候車大樓從外觀看大氣上檔次,候車廳內功能設施齊,站臺和旅客通道整潔有序。年旅客發送量已經達到數百萬人次,客流量壓力依然較大。

內蒙古這個近百年的火車站,當年選址有三處,為何選定在市中心

為了適應呼和浩特市快速發展需要,2010年12月25日,在距呼和浩特站東側8.7公里處,建成並開通運營呼和浩特東站這座現代化大型鐵路客運站。客流量也在逐步向東站轉移,也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呼和浩特站的壓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