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建都前江寧曾為南京“市中心”?!江寧漢墓出土文物為南京城市發


建都前江寧曾為南京“市中心”?!江寧漢墓出土文物為南京城市發

江寧漢墓發掘現場

2000年前的南京“市中心”可能在江寧!2000年前的南京人勇敢尚武,各個都是爺們兒!而這些結論推測,都源自今年1月剛剛結束的江寧鎮舊城改造中一批古墓葬的考古發掘。這批漢墓出土的千餘件(組)遺物,不僅還原出了2000年前南京首次建都前人口分佈與生活風俗,同時也填補了南京城市發展的年代序列。

孫吳建都前南京人特別中意住江寧

負責此次考古工作的南京市考古研究院許志強介紹,本次發掘的大部分漢代土坑墓保存較好,出土遺物較為豐富,共出土器物1000餘件(組),可修復的文物標本有500餘件。對於這些漢墓的主人,許志強解釋:“出土遺物中並沒有發現反映墓主身份的文字,所以目前並未能明確墓主人的身份,但是從地點推算,應該是以生活在附近的普通民眾為主。這麼多集中的墓葬提醒我們,現在的江寧鎮應該是當時的一個人口密集分佈區。”

建都前江寧曾為南京“市中心”?!江寧漢墓出土文物為南京城市發

江寧漢墓發掘現場

江寧鎮(街道)為江寧縣(區)行政區的起源地,是南京城市發展演變的原點之一。太康元年(280年),西晉滅吳,分秣陵縣西南設臨江縣,縣治位於今江寧鎮(街道)。次年(281年),改臨江縣為江寧縣,此為“江寧縣”名由來。“江寧”一名歷經1700餘年,沿用至今。但是沒想到早在孫吳建都南京前,江寧2000年前已經成為了南京曾經的人口聚集區域,顯然已經成為一個“中心區域”。

“這應該與當時南京的地理環境有關。”許志強告訴記者,2000年前南京人中意住在江寧是有原因的,“當時的秦淮河、長江水面都很寬,如今城內很多平地都是當年河道淤塞而形成的。現在的市中心例如新街口這些地方,在當年就都是低窪平地。城內河水氾濫,自然不適合生活居住,於是當時南京人都喜歡住在高地一帶。”

而這高地一帶就在南京的棲霞、秣陵、湖熟等外圍地區。“之前在江北地區曾發現過大一點的漢墓,江南地區以往發掘的漢代墓葬或較為分散,或數量有限。本次發掘的漢代墓葬,數量可觀,形制多樣,文物豐富,填補了南京地區漢代遺存稀少的空白,為城市發展補充了年代序列,是南京城市發展史的重要發現。”許志強告訴記者,“後來人們對南京城區的山水環境不斷進行約束、改造,原本並非居住首選的區域成為了政治經濟中心和人口最密集的地區。”

曾經勇敢尚武的南京人都有青銅武器

墓葬出土的大量遺物,是2000年前南京人生活面貌的的實物反映。在這千餘件(組)遺物中,青銅器算是頗為珍貴的物件。而記者發現,此次線上展出的這些青銅遺物中,以武器為主。

建都前江寧曾為南京“市中心”?!江寧漢墓出土文物為南京城市發

江寧漢墓出土銅劍

“銅器有銅戈、銅劍、銅矛、銅鈹、銅鐎鬥等。”許志強告訴記者,普通墓葬中出土如此多武器,應該與漢代的尚武精神有關,“當時崇尚勇敢,有一種豪俠風氣。”2000年前的南京人,並非如我們想象般全是文人墨客,也各個都是爺們兒!

建都前江寧曾為南京“市中心”?!江寧漢墓出土文物為南京城市發

江寧漢墓出土銅矛

其實,“強漢盛唐”為世人所熟知,漢朝代秦而立以後,經過西漢初期的“休養生息”,立刻開始了四處出擊的成功軍事行動。在漢武帝之前,漢代的諸侯王們自己手裡擁有強大的軍隊,他們個個都尚武。而從西漢開始前的項羽、韓信到西漢中期的衛青、霍去病、李廣,從東漢的班超、馬援到東漢末的關羽、趙雲、張飛、呂布等,無不威名赫赫。漢代人英勇善戰的精神風貌影響頗大,甚至在當時受中國文化影響很大的日本、朝鮮、越南,這些名將也為大眾所熟知。

建都前江寧曾為南京“市中心”?!江寧漢墓出土文物為南京城市發

銅鈹出土現場

記者在出土遺物照片中發現,這些冷兵器雖然在地下已經休眠了2000年,但有的看上去依然銳利,類型相當豐富。別看如今這些物件並無過人之處,但據悉,漢朝時期用於作戰的武器也有很大的改進和變化。除了劍、戈等冷兵器,刀被大量地使用於戰爭也是從漢代開始的。這種不易折斷的短兵器,用以取代重量較輕、只宜刺殺而不宜砍殺的劍,而漢代的環首銅刀不僅在國內被廣泛使用,而且也傳到了當年的日本、朝鮮。

建都前江寧曾為南京“市中心”?!江寧漢墓出土文物為南京城市發

江寧漢墓出土銅鏡

“除了兵器之外,還出土了銅鏡,背後有銘文,製作相當精美。”許志強介紹。

生活用品豐富2000年前飲食花樣不少

除了青銅冷兵器,在此次出土遺物之中,還有大量當時被作為生活用品與禮器的銅器與陶器。

“陶器有陶鼎、陶盒、陶壺、陶瓿、陶罐、陶灶、陶雞塒、陶燻等。”許志強告訴記者,這些出土文物都是2000年前南京人物質文化生活的真實展現,“我們發現,此次的漢代墓葬與中原地區漢墓在墓葬形制、出土器物組合等文化面貌上非常接近,證實了漢文化的傳播和影響。”

許志強介紹,很多物件都展示了曾經的習俗,“例如有不少作為食用器的物品,還有一些壺和罐類應該就是當時裝酒、水的器具。”

建都前江寧曾為南京“市中心”?!江寧漢墓出土文物為南京城市發

江寧漢墓出土銅盆與銅勺

屈原在《楚辭》中大量記載吳楚餚饌的特色,有牛筋、叉燒羊羔、清燉甲魚、燴水鴨等。孫權定都建業後,當時社會經濟發展快。作為全國最大商埠,金陵豪客“珠服玉饌”,秦淮兩岸,炊煙裊裊,酒醇餚香。那麼2000年前漢代人的飲食又是如何?

文獻中記載,漢代的食物種類還是比較豐富的,主食、副食、水果肉蛋種類都比較多,更是新出現了葡萄、枇杷、核桃、楊梅、荔枝等品種。而《鹽鐵論·散不足》所記載的:“逐驅殲閣置,掩捕庵毅,耽酒沈酒鋪百川。鮮羔挑,幾胎肩,皮黃口。春鵝秋雛,冬葵溫韭浚,浚花琴蘇,豐英耳菜,毛果蟲貉。”讓人不難發現,漢代人不僅要吃飽吃好,甚至還要吃出儀式感。

那麼2000年前漢代人喝什麼酒?據飲食史專家研究,漢代時酒已經不再神秘化和特權化,而成為各基層都可以享用的日常品,不過漢朝所造酒的度數,只有3度。讓人意外的是,漢代還出現了各種香料酒,包括桂酒、椒酒、菊花酒等。此前在南京地區,也出土過一些漢代的飲酒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