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瘟疫區解封增多,豬價卻不漲反跌,大家怎麼看?

陳良昱


首先,主要原因是雖然禁止了生豬跨省調運,但是冷鮮肉有檢疫手續的還是可以流通的,另外一方面,多地出現非洲豬瘟疫情以後,各養殖戶產生恐慌心裡,都在壓低存欄,大量拋售生豬,所以雖然禁止了生豬調運,但是價格並沒有提升。

不過等到這一批存欄生豬拋售完了以後,如果疫情沒有得到有效控制,依然不能調運生豬的話,豬價就會上漲,預計今年年後,價格比較可觀,建議眼下大家還是不要存欄過多,一是謹防非洲豬瘟疫情,二是,主要價格還有下滑的可能。

個人拙見,望採納


致美映象傳媒


豬價的影響因素主要有三個,消費市場的需求、養殖場的供應和政府部門的物價調控。


消費市場的需求

一是消費者信心不足。發現非洲豬瘟,農業農村部立即召開發佈會對非洲豬瘟進行科普說明,但並未完全消除“豬瘟”二字造成的恐慌,本著“眼見為實”的原則,沒有看見誰吃了瘟豬還沒事,那麼萬一科學不準呢?二是替代品很多。豬肉的替代品太多了,而且豬肉的價格處於各種肉價的中間位置,漲價太多,很容易被雞、鴨、魚類甚至牛、羊等取代,尤其市場信心不足,消費者很容易就轉而購買其他肉品。

養殖場的供養

一是原有供應量充足。隨著去年產能擴張,市場還沒有完全消耗掉庫存,除了封鎖區,其他地區的存量並未受到影響。二是疫病管控得力。雖然非洲豬瘟對養殖戶來說十分可怕,致死率接近100%,但政府的應對措施非常果斷、有效,目前也只是以點狀爆發,政府實施對點清除、準確打擊,並沒有消耗太多庫存。




政府部門的調控

我國是世界第一的豬肉消費國,豬價不理智波動,不僅影響經濟生產,還影響社會民生。各地均已建立“菜籃子”市長負責制,日常消費品的價格管控,市場管理尤其是物價部門部門重點監控對象。在市場恐慌的時候,更不能輕易漲價,給人們造成一種不可控制的假象,造成民眾的更大恐慌。



總之,養殖戶也不希望冒著這樣的風險漲價,政府部門也不希望在這個時候漲價,漲價會對民眾造成恐慌,對市場的傷害很大。廣大養殖戶今年確實艱難,簡直就是“圍追堵截”,上半年的價格低迷,下半年的非洲豬瘟,希望有關部門能加強補貼,尤其是疫點撲殺的養殖戶,更要及時補貼,幫助其度過難關,鞏固養殖市場信心。


歡迎關注“四時農諺”,探討更多鄉村話題!


四時農諺


第一對於社會養豬人群已經局部恐慌 南北差價失調 市場供應不足 都會有一種 報著今年豬價不好的心態消極的看待這個問題。

第二就是非洲豬瘟引起很多人不敢買豬肉吃,需求量嚴重下滑,國內龍頭肉食製品雙匯脆皮腸熟食製品,被媒體曝光有非洲豬瘟病毒,加劇引起社會恐慌,自然引起短暫時間內的豬肉價格下跌。

第三就是我家現在已明確規定生豬禁止跨省調運,流通性不足,嚴重導致各地區差價不穩定。

以上三點問題僅僅是短暫的,隨著春節臨近豬肉需求量會加劇增長,預計12月份開始生價格回升以 ,以上觀點僅供大家參考。


山東豬之哥


一,前期禁運導致庫存積壓,該出欄的推遲出欄;

二,消費者心理心理陰影沒去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