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了“政策底”之後,股市還會發生什麼?

10月19日,市場公認的“政策底”出現,2449.2點成為重要的點位。之所以稱之為“政策底”,是因為各個重磅級大佬們,都相繼發話力挺股市,隨後也有相應的措施出臺,幫助上市公司渡過難關。

歷史上,有了“政策底”之後,還會發生什麼?舉個例子,當你從高空中跳下去,如果直接落地,必死無疑,如果在離地還有100米的距離時,打開身上的降落傘,就會起到緩衝作用,讓自己緩慢安全著陸,“政策救市”的作用相當於這把降落傘,讓市場進入緩慢築底的階段。每每到了牛熊交替的末期,市場經過持續下跌,情緒變得非常恐慌,對股市的未來不抱任何希望,甚至說出“推倒重來”這類言語,結果還不是熬過了熊市之後迎來牛市

歷史上,有了“政策底”之後,股市還會發生什麼?

2005、2008、2012年熊市期間,都是先有政策底,然後才有市場底。每一次築底政策是如何發揮作用的?市場又是如何反應的?我們一一來回顧。2002年的時候,1300點曾被認為是政策底,當時從技術面來看,一旦跌破1300點,下方的支撐就沒了,再繼續下跌的話,唯有走向1999年1048點這個低點,從政策方面來看,1月份將印花稅,2月份保險資金入市,政策底得以成立。然而,市場的下跌根本剎不住車,不但跌穿1300點,還擊破1048點,最後才確立998點政策底。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大盤進入了“垂直過山車”下行模式,從最高點6124點下跌至1664點,歷時一年左右,最大跌幅達到73%,速度和幅度都是前所未見的。在這下跌過程中,國家積極救市,9月18日出臺了三大政策:第一,印花稅從雙邊徵收改為單邊徵收。第二,匯金公司入市,買入工行、建行、中行,意圖穩定權重股來護指數。第三,國資委支持央企增持或者回購上市公司的股份。政策強刺激之下,第二天大盤漲停,那可謂是歷史上最壯觀的一次了,1802點政策底也就此被確認了。但是,市場總是不如人意,短暫地爆發之後,A股又回到下跌的狀態,政策上已經無招可使了,唯有等待市場自發形成真正的底部,最後在11月份的時候確立了1664點市場底。

2012年,經濟下行導致市場情緒十分悲觀。9月28日,多家險資巨頭三天加倉100億,匯金公司加倉大市值銀行股,同樣的手段再次出現。11月6日,IPO暫停。滬指在政策救市的刺激之下,最終在12月4日形成了1949點政策底。而真正的市場底是在次年6月份才被確立,定格在1849點。

2018年,內有去槓桿、經濟下行,外有美聯儲加息、中美博弈,A股持續下行,直到10月19日,才出現了大家都認可的2449點政策底。這次政策底出現之後,又會歷經多長時間才會有市場底呢?2449點之下還有多大的下跌空間呢?歷史上的近三次牛熊轉換已經為我們提供了參考,然而,沒有人能預測未來,歷史也不會簡單重複,在市場底來臨前,我們是否有足夠的耐心等待呢?

如果你覺得文章很棒,對你有幫助,可以關注作者的微信公眾號:小白讀財經(ID:xiaobaiducaijing),訂閱更多的優質原創推文!

我們不追求高大上,只用普通老百姓都聽得懂的大白話,讓你學財經,懂理財,跟著小白讀財經,財經從此so easy!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