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虎上將,威震京城:中國科大數學系與中學生數學競賽

五虎上将,威震京城:中国科大数学系与中学生数学竞赛

中國科大數學系與中學生數學競賽

蘇淳 常庚哲 成立庚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數學系建系以來,就有熱衷於參與、組織數學競賽的優良傳統,最早可以追溯到華羅庚教授。1946年,華羅庚訪問蘇聯時,親眼見到蘇聯的數學競賽活動。數學競賽開賽之前,大數學家為中學教師和參賽選手做通俗講演,數學家還為中學生撰寫普及性的數學讀物,凡此種種,令華羅庚非常向往。

仿照蘇聯的模式,華羅庚1956年倡導在中國舉辦中學生的數學競賽。正當數學競賽活動要進一步從北京推向其他城市的時候,“反右鬥爭”、“大躍進”、“反右傾”等一系列政治運動接踵而來,接著又是“三年經濟困難時期”,數學競賽活動當然被迫中止。

1962年,全國的形勢開始好轉了,北京市也恢復了中學生數學競賽。華羅庚又出任競賽委員會主任,副主任是江澤涵與吳文俊。華羅庚以極大的熱情和精力主持數學競賽,從為中學教師和參賽學生做科普講演到撰寫

《數學小叢書》,從反覆推敲競賽命題到視察考場,他事必躬親。在華羅庚的主持下,許多知名的數學家,如閔嗣鶴、王壽仁、越民義、萬哲先、王元、龔升和曾肯成等,都是熱心的參與者。史濟懷和常庚哲作為年輕教師,也參與了北京市數學競賽的具體工作。這三年的北京市數學競賽的命題,不落俗套,新穎別緻,不重數學知識而重巧思。每年北京市數學競賽的競賽題目。都譯成英文在《美國數學月刊》發表。

在數學競賽舉行前幾周,華羅庚、吳文俊等數學大師都為中學教師和參賽選手舉辦講座。大師們的精彩講演,深入淺出,韻味無窮,給青少年學生留下深刻的記憶。1962年,由北京市數學會主編的《數學小叢書》出版,共有十餘冊,其中就有華羅庚、吳文俊的著作。這些46年前的小冊子,經過“文化大革命”的浩劫,雖數易出版社,至今在中國內地(科學出版社)和香港(智能教育出版社)都能買到,足見廣大讀者對這套叢書的推崇和認可。在這套叢書中,除了華羅庚、吳文俊的作品之外,還有段學復、江澤涵、閔嗣鶴、龔升和姜伯駒等數學家為中學數學愛好者所寫的小冊子。

以後,北京市又在1963年和1964年相繼舉行了兩屆數學競賽,後因“四清”運動和“文化大革命”又被迫終止了。

“文化大革命”結束後,數學競賽活動才得以於1978年恢復。這一年的數學競賽活動,規模空前擴大。北京、上海、天津、陝西、安徽、遼寧、四川、廣東八省市舉行了聯合的數學競賽,年近古稀的華羅庚出任競賽委員會主任。華羅庚親自主持出試題、監考與改試卷等工作。競賽塵埃落定以後,華羅庚一如既往地主持出版了《全國中學數學競賽題解》小冊子,併為該書寫了長達七千字的前言。在談到這一次數學競賽時,華羅庚感慨萬千地寫到:“……其影響遍及全國,其意義之深遠是難以估計的,我參與其事的體會是說不盡的。”

國際中學生數學競賽,簡稱IMO,始於1959年,後來不斷地擴大,是一個充滿生機和活力的中學生競賽項目。1976年粉碎“四人幫”以前,中國派遣中學生參加IMO令人不敢想象。

1980年之後,全國數學聯賽開始走向正常化、制度化,中學生學習數學、參加數學競賽的積極性逐年提高,走向世界、參加IMO的呼聲也越來越高。1985年,中國數學競賽邁出了走向世界的關鍵一步:以王壽仁先生和裘宗滬先生為正、副領隊,派出兩名選手,參加第26屆IMO。這只是試探性的一步,不屬於正式參賽,因為按照IMO的規定,代表隊必須包含六名隊員。1985年的兩名選手,一個拿到三等獎,另一個沒有獲獎。我國的領隊在芬蘭赫爾辛基對新華社記者談了感想,

總的精神是從失敗中找差距。後來。這一談話發表在我國的《參考消息》上。

1985年12月,在上海舉行紀念中國數學會成立五十週年大會,我國中學生在第26屆IMO的失利,使會義蒙上揮之不去的陰影。北京大學校長丁石孫、南開大學副校長鬍國定、復旦大學副校長谷超豪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副校長龔升一起商定,從人力和資金上給予支持,搞好人才的選拔和培訓,爭取在第二年的第27屆IMO上的成績有所進步。在四位校長會商的基礎上,中國數學會採取了一系列與國際接軌的舉措:

(1)成立中國數學會奧林匹克委員會,負責與參加IMO競賽有關的各項事宜。

(2)舉辦中學生數學冬令營(1991年起稱中國數學奧林匹克,英文縮寫為CMO)。

(3)要求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南開大學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數學系派員參加中國數學會奧林匹克委員會,並承擔冬令營的舉辦、國家集訓隊的培訓國家隊隊員的選拔和培訓以及擔任國家隊的領隊等各項二作。

第一屆數學冬令營由南開大學主辦,時間是1986年1月20-26日。

從1986年3月6日起,“國家集訓班”在北京接受了三個月的培訓。給這個班講課的,除了幾所大學的老師們外,還有中國科學院三個數學類研究所的研究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數學系對於這一屆集訓班的培訓工作做出了應有的貢獻,數學系的領導始終把這件事當成系裡的一項重要任務,雖然校內的教學工作已十分繁重,還是先後派遣單墫、蘇淳、嚴鎮軍和常庚哲到集訓班參與輔導工作。

1986年7月,黃山腳下的屯溪市,正值最炎熱的時節。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數學系主辦的“中學數學教師暑期培訓班”正在進行著,還有少量的中學生。參加“培訓班”的近500名數學老師和我們的工作人員,焦急地等待著來自波蘭華沙的消息,既懷著希望,又夾雜著不安。這是中國第一次以“滿隊”的資格(包括六名選手)參加國際數學競賽。終於盼來新華社發自華沙的電訊:我國中學生為國爭光,總分177分,僅次於美國、蘇聯和聯邦德國,在38個參賽國家中名列第四名,有三人獲得一等獎。這一屆競賽擔任正、副領隊的仍是王壽仁教授和裘宗滬教授,他們從華沙回到北京,給屯溪拍來電報,電文說:“成績應歸功於多年來一直關心著我國數學競賽的同志們,特別是中國科大的朋友們。”“常兄(指常庚哲)的命題中選,特表祝賀。”這是中國人的命題第一次中選為IMO的考題。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數學系一直是我國IMO事業中的一支勁旅,常庚哲、蘇淳、王建偉先後擔任中國數學會奧林匹克委員會委員,還有一批教師為我國的IMO事業工作著。主要包括如下幾方面的工作:

(1)為提高中學數學奧林匹克競賽教練水平,應廣大中學師生的要求,中國科大數學系從1986年至2007年在黃山和合肥共舉辦了22期全國中學生數學講習班。龔升、史濟懷、常庚哲、李炯生、田疇、馮克勤、馮玉瑜、謝盛剛、朱國城、單墫、李尚志、蘇淳、張明堯、餘紅兵、王建偉等教授都參加過黃山和合肥班的授課,共有萬餘名師生接受了培訓。部分學子就是在接受培訓的過程中確定了報考中國科大的志向的,如王建偉、霍曉明、唐若曦、何斯邁等。這對全國中學數學競賽的健康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2)編寫數學競賽輔導材料,全國聞名的《初中數學競賽教程》、《高中數學競賽教程》等一系列書籍均出自中國科大數學系教師之手。中圍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還出版了兩套數學競賽小叢書,後來又精選為一套再版。

(3)在每年的數學冬令營上,都有中國科大數學系的教師參與主試委員會,參與命題和評分、閱卷工作。中國科大數學系還承辦了1989年、1995年和2000年全國中學生數學冬令營(CMO)。

(4)從1986年起,中國科大數學系教師每年都參與國家集訓隊的培訓工作,擔任教練。值得一提的是,當年常庚哲、單墫、杜錫錄、嚴鎮軍和蘇淳曾經在北京颳起一陣旋風,號稱“五虎上將,威震京城”。

(5)中國科大數學系教師多次擔任國家隊的領隊和主教練,分別為:

1989年,常庚哲擔任國家隊領隊,中國獲團體總分第二,二金四銀。

1990年,單墫擔任國家隊領隊,單墫和杜錫錄為主教練,中國隊獲團體總分第一,五金一銀。

1992年,蘇淳和嚴鎮軍分別擔任國家隊正、副領隊,皆為主教練,餘紅兵等人為骨幹教練,所有培訓工作均在中國科大進行。中國隊不僅獲得團體總分第一,而且在IMO競賽史上首創一個隊六名隊員全獲金牌的記錄。中國隊在這次比賽中所創下的總分第一名與第二名的差距(我國240分,美國189分)迄今無人打破。

1993年,楊路和杜錫錄分別擔任國家隊正、副領隊,皆為主教練,中國隊獲團體總分第一,六塊金牌。

2005年,王建偉擔任國家隊副領隊,中國隊獲團體總分第一,五金一銀。

(6)中國於1990年主辦了第31屆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IMO)。競賽設主試委員會(負責命題)和協調委員會(負責評分),蘇淳擔任協調委員會副主席兼俄語協調組組長。

(7)與俄羅斯的合作與交往。中國在IMO賽壇上的迅速崛起引起了昔日大國蘇聯和今日俄羅斯的關注。自1990年起,俄方(包括以前的蘇聯)就提出與中國建立數學競賽方面的合作關係。剛好此時蘇淳將赴莫斯科大學做訪問學者,便被委任為中國數學奧林匹克委員會駐俄代表,與俄方洽談具體合作事宜。當時,俄方曾提出建立共同的資料庫、聯合出版培訓資料、聯合培訓選手、互派代表隊參加對方的國家級數學奧林匹克競賽等四條建議。由於前三條都涉及語言文字問題,難以實現,僅就第四條達成了協議。1992年,IMO在莫斯科舉行,我國派出王元院士以觀察員身份隨中國代表隊一同前往。經過雙方磋商,終於對合作協議的具體條文達成一致。我方由王元和蘇淳參與會談,俄方由瓦維諾夫和庫茲涅佐娃參與會談。1992年7月20日,簽字儀式在中國駐俄大使館舉行,分別由王元和庫茲涅佐娃在協議上簽字。

協議自1993年開始執行。我國的派隊辦法是:由頭一年在CMO中取得團體總分第一的省(市、自治區)在第二年組隊,以中國隊的名義前往俄羅斯參加俄方的最後一輪比賽。前三年協議執行得比較順利,先後有北京隊、上海隊和福建隊赴俄參賽。但是第四年(1996年)俄方代表隊來我國參加在南開大學舉辦的中國數學奧林匹克競賽之後,中方與俄方的聯繫就中斷了。直到1999年夏天,裘宗滬打電話給蘇淳,希望蘇淳設法恢復與俄方的聯繫。幾經努力,終於與俄方聯繫上了。原來,那幾年俄羅斯方面一是經濟困難,二是政府變動,影響了對協議的執行,他們同意於2000年恢復合作關係。2000年1月,我們在合肥,在中國科大迎來了恢復聯繫後的第一個俄羅斯代表隊,並且在當年4月份派出了由廣東省組建的代表隊前往俄羅斯參賽。中國數學會奧林匹克競賽委員會接受了前面中斷聯繫的教訓,將領隊職務改為由奧委會直接委派。蘇淳先後擔任了六次赴俄參賽的中國代表隊領隊職務:2000年,赴喀山參加第26屆俄羅斯數學奧林匹克;2002年,赴邁科普參加第28屆俄羅斯數學奧林匹克;2003年,赴奧廖爾參加第29屆俄羅斯數學奧林匹克;2004年,赴切博克薩雷參加第30屆俄羅斯數學奧林匹克;2005年,赴下諾夫哥羅德參加第31屆俄羅斯數學奧林匹克;2007年,再次赴邁科普參加第33屆俄羅斯數學奧林匹克。

CMO和IMO還在繼續著,中國科大數學系將一如既往地支持這項工作,併力爭做得更好。

出自:史濟懷編著,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數學五十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2009.09。轉載自公眾號:彭翕成講數學(ID:pengxichengmath)。

好玩的數學

好玩的數學以數學學習為主題,以傳播數學文化為己任,以激發學習者學習數學的興趣為目標,分享有用的數學知識、有趣的數學故事、傳奇的數學人物等,為你展現一個有趣、好玩、豐富多彩的數學世界。

五虎上将,威震京城:中国科大数学系与中学生数学竞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