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仕強先生未死

曾老先生的易經系列,十幾年之前初次接觸,以為就是摻入很多水分的講座而已,那時候也在學習易經,崇拜書院派學者,從李光地,焦循,杭辛齋,到尚秉和,黃壽祺,金景芳,潘雨庭,劉大鈞等。對曾老很不感冒。

曾仕強先生未死

後來隨著對易經學習的逐漸深入,以及涉世漸深,偶然機會,再次接觸到曾老的易經講座,方感悟到易經之大智慧,曾老講的很透,功力很深!其指導生活之智慧,並非書院派學者所能及。

之後時常學習曾老的講座,且深深佩服其學識,智慧。

曾老講座的核心是教你如何做人,做中國人,曾老以他深厚的學識,豐富的人生積澱,風趣生動的語言,闡述經典,指導人生,讓你的思維,行為規範,皆有所本。

當然也與學院派有些格格不入,學院派從西方哲學或者現代科學(數學,物理)角度解讀易圖,用訓詁學方法解讀周易裡某個字的確切內涵,用現代學術考證周易的歷史思想。。。或是做易經哲學史研究。

學院派認為曾老不夠學術。

甚至,某些年紀輕輕讀了幾本學術性書籍的小青年,就敢動不動以“非學術”來質疑曾老時,我憤怒了。

孔子何嘗寫過學術論文,王陽明又做過學術研究嗎?

我想類似象牙塔內的純學術研究,與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又有何關係呢?“百姓日用而不知”的易囊括萬象,無所不包。曾老普及易經文化,當然也算易學流派中的一種,又何必以象牙塔純學術來規範,批判之?

另外,難道曾老不懂那些學術觀點?曾老也是接受過嚴格學術訓練的。

我想,紹述傳統文化,貫徹易經思想,將其落實到生活中,知行合一,這才是曾老學問之根本,也正是當今國學教育所缺乏的。而不是要普通百姓都做易經的學術研究!

在期待曾老能夠分享更多的知識時候。

2018.戊戌年好可怕(玄學。。。),很多名人大師都去了,李敖去了,金庸去了,曾老也離我們而去。

在此即惋惜,也感到人生無常,無常不就是易經之“變易”,而曾老又何嘗不是物化去了另一個地方?

最後只想用莊子中的一句話:

“叱,避,無怛化”先生未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