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德国不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会怎样?

靜伺花开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德国如果不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早就被列强压榨的成非洲原始部落了,当时一战后,德国是战败国,战胜国召开对德国的和约会议,地点定在法国巴黎的凡尔赛宫,也就是巴黎和会,

如果你看到巴黎和会上的条约内容,我想不管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如何发生的,德国到底在中间扮演着什么罪孽的角色,你看到这份条约的时候,要是还不反就怪了,可以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恶种子,早在巴黎和会上就已经埋下了。



巴黎和会一共有27个国家,苏维埃俄国没有被邀请,总共有1000多人参加了这场大会,目标是要通过会议建立世界永久和平,实际上却是以美国,英国,法国三巨头操作的分赃会议。



因为一战时的西线战场,绝大部分是在法国境内,法国付出的代价非常惨重,加上德法之间的世仇,所以法国希望严惩德国,德国投降后发过军队迅速占领了德国的鲁尔工业区,造成大批居民无家可归,还把德国出产的煤通过铁路运到法国,德国工人表示抗议组织了罢工,结果有两百多人被法国当局处死。



除此之外,法国还提出了要当众处死德国皇帝的要求, 以便德国无法恢复到1941年以前的政治格局,在德国和法国之间要建立一个非军事缓冲区,并且全权赔偿法国在战争中的财产损失,德国的军力削减到他无法再对法国造成威胁,当然德国的海外殖民地也被列强瓜分。



法国想的是挺美的,如果德国完全满足这些条件,法国立刻就会成为欧洲最强大的国家,到时候他一家独大,势必会对其他国家造成威胁,而且因为德国是英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如果德国经济崩溃,同样对英国经济没什么好处,所以英国并不同意。



经过个战胜国之间的博弈,最后规定,领土和资源等方面,德国将重新划分国界,德国失去重要的工业区,比例占整个德国的1/8领土和1/10的人口,加上65%的铁矿和45%的煤矿,以及大部分的海外投资商船,海军舰队等。

在军事方面,需要解散总参谋部义务兵役制也被废除,陆军人数不能超过10万,海军则不能超过15000;不可以有主力舰和潜艇,更不能有空军;飞机,坦克重武器炮等武器,想都不要想,而且德国还必须支付巨额战争赔款——113亿英镑,还必须要用黄金支付。



原本德国已经失去了所有殖民地和海运商船,而且领土和人口又被划走,一半儿以上的矿产资源被划到别的国家,加上德国人已经受了四年的饥饿,货币贬值,天文数字的债务,这种逼死人的条约最终引发了德国人的抗议,他们在全国各处集会谴责协约国对德国的掠夺,原本是掠夺其他国家资源的德国,一下子跌入谷底,这种屈辱的境地,加上权力丧失,经济破产,他们在心理上完全无法接受。



所以正是这种极力压迫德国的不平等条约,让希特勒得到了这次千载难逢的机会,其实不仅是希特勒,所有德国人都想要复仇,只不过希特勒恰好做了这个领导,毕竟有能力者居之,就算没有希特勒,也会有另一个有能力者带领德国反抗,但是复仇计划,慢慢的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而产生了微妙的不同,特别后期德国队犹太人的屠杀,好好的翻身做主人运动,搞成了种族歧视大清洗,成为了德国永恒的污点。


琅琊利剑


假设德国没有在1939年发动二战的话,世界格局很有可能会改变,远的不说就说冷战吧!美苏两大集团很有可能会变成美苏德三大集团的冷战,美国也许不会像现在这样强大,都知道美国从英国手里夺走世界霸权的时间就是二战之后英国家底都在二战中打光了,这段时间美国国力迅速提升,代替了英国的世界霸主,而苏联没有和德国发生战争,很多的人员、资源、工业和军力没有遭到大规模的破坏,也许后期会更加强大。

但是也不保证德国不发动二战,其他国家不会发动战争,就比如日本,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到1937年卢沟桥事变,对中国进行全面的侵略战争,也许日本还是会偷袭珍珠港,美国还是会和日本打太平洋战争,当然了日本会败的更快更彻底。

纳粹是独裁统治的国家,独裁者注定失败,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纳粹就算不发动二战德国人还是会把希特勒赶下台的。

如果希特勒没有发动二战的话,那就不叫纳粹了,这种把国家和人民建立在靠侵略为根本的政权是很危险的。

最重要的是纳粹肯定也会研发核武器,欧洲各国当然为了避免纳粹的核恐吓也会研发核武器,那就乱了套了。

说白了有纳粹这种独裁,就算二战没有爆发世界也不是很太平。






无聊aal


德国为什么要发动二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作为战败方的德国遭到了空前的掠夺。



本来,按照常理,打败仗了就要进行战争赔款,这也可以理解,但是英法等国做的太过分。

按照《凡尔赛条约》,德国丧失了全部的海外殖民地,八分之一领土,16%的煤炭产地和半数的钢铁产业,普法战争期间占领的阿尔萨斯和洛林重新回到法国,北石勒苏益格回归丹麦,萨尔煤矿由法国开采15年…………

此外德国还要赔偿113亿英镑,最要命的是必须全部以黄金支付,可是德国根本拿不出来那么多钱。

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爆发经济危机,德国通货膨胀严重,社会动荡不安,直接导致了纳粹党的崛起。

如果德国不发动二战,那么德国会在颜面扫地的情况下努力生产,但是军事实力十分薄弱,只要法国愿意,随时可以闯进来夺走德国的一切。德国会就此一蹶不振,就像两千年前的迦太基一样。


不过我们可以往好的地方想,德国不开战,至少不会有上千万人的伤亡,德国的经济会特别发达,科学技术领先世界。德国恐怕比今天还要富庶。


视野新观


这个问题让我想起了初中时一个同学的疑问:“德国在二战初期取得辉煌战果后,为什么不停下脚步,好好发展再与英美决战?”这与题主的问题内核差不多,其实纳粹德国必须发动二战,不然他们将自我崩溃。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回答这个问题。

第一:纳粹党的政治纲领

我们知道,如果一个党没有指导思想就没有战斗力,就算这个指导思想与现实格格不入,但能为广大民众提供一个可以想象的空间,为自己争取最大的民心。

纳粹党最早的政治纲领在希特勒的《我的奋斗》中暴露无疑。全书主基调就是这是个弱肉强食的世界,我们日耳曼人必须用战争为自己赢取生存空间。在种族主义的号召下,纳粹党赢得了德国人民的选票,成为全国第一大党。

而在《我的奋斗》发表后,全世界其他国家看后觉得可笑,认为这简直是不可能的事情,这只是希特勒骗取选票的方法。但他们错了,希特勒是个诚实的人,在二战结束后,人们反过来重新阅读《我的奋斗》,发现纳粹德国犯下的滔天罪行与书中宣传的政治纲领一模一样。所以在纳粹党建党之初就是蓄意要发动战争的,这是原罪。

第二:德国民众对“凡尔赛体系”的仇恨

一战时,德国打赢了几乎所有战役,却输掉了战争。原因在于国内经济、政治的崩溃,德国上层军官根据美国威尔逊总统提出的“和平十四点纲领”判定:只要德皇同意退位,建立和英法一样的民主政府就可以体面的退出战争。

结果是美国人说话不算数,而说话算数的英法都要惩罚德国。惩罚的力度超过了德国人承受的底线。比如,解散德国军队、赔偿1300亿金马克、割让国家领土等等,与“和平十四点纲领”完全本末倒置。愤怒的德国外长在签字时质问道:“如果说我们德国犯了什么罪,那只是我们打了败仗。”这句话在暗示另一种结果:如果德国赢了就不会受这样的侮辱。

这种复仇心理深耕于广大德国民众心中,他们想:再打一次世界大战,就能获得自己失去的一切。

第三:庞大的军工体系和高福利国家

纳粹党上台后,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民众失业问题,当时全世界都处于大萧条时期,经济坏到了极点。而希特勒很快通过重整军备,扩大军需生产,修建高速公路迅速解决了失业问题。

生产了这么多武器如果不消耗,失业问题就会重现,只能发动战争消耗武器,才能维持庞大的军工企业。

并且希特勒大规模提供工人福利待遇,发钱发房送旅游。当德国工人出现在纽约街头时,美国记者很惊异地问他们:“你们怎么有钱来美国玩?”德国工人自豪地答道:“是政府免费送我们来的。”

如此庞大的福利都是要花钱的,钱从哪里来?自然是掠夺有钱的犹太人,没收他们的财产,补贴德国民众。但犹太人总有被榨干的一天,到时怎么办呢?发动战争去掠夺其他国家的财富。

综上所述,纳粹德国在上台之前就是奔着发动战争去的,上台之后,做的事情也是围绕战争准备的;加上德国民众普遍的复仇心理,上下一心,二战从纳粹党上台那一天开始就是注定的。


历史风云录


如果德国不撕毁凡尔赛体系,那么德国将沉沦不能复起;希特勒的机会在于吞并捷克之后收手,不再进攻波兰,但法西斯主义不能容许这种停止。停止了就会崩溃。

(1)一战后,德国遭到了惨烈的宰割。

一战后的《凡尔赛体系》,德国被迫接受屈辱和痛苦的命运。不但德国要承担全部战争责任,把阿尔萨斯-洛林地区还给法国,还要把西普鲁士划给波兰,使得东普鲁士地区与德国本土隔断。还有一些领土被割让给比利时、捷克斯洛伐克和立陶宛。德国领土减少了13%,人口减少了10%,海外殖民地大部分归了英国,少部分归了日本。

德国军队被限制在陆军10万,海军1.5万,不得拥有重炮、重机枪、坦克、主力舰、潜艇和空军。莱茵河西岸地区由协约国占领15年,莱茵河东岸不得驻军。德国承认奥地利的独立,并且永远不谋求和奥地利合并。

此外还要战争赔款。最早狮子大张口,提出要德国赔偿2260亿金马克的巨款,同时再抽走德国每年12%的出口贸易额度。后来经过美国斡旋,最后把赔款大部分减免了。

由于这些屈辱的条款和制裁,德国内部极为动荡,右翼分子和共产党人都不满,国内政变迭起。希特勒的啤酒馆政变也是其一。到20年年代后期,在美国援助下德国经济有所好转,但到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到来,德国顿时一落千丈,失业人数飙升,物价飞涨,议会的政党斗争比之前更加厉害了。

所以,希特勒之所以上台,就是在这种内忧外患下的结果。如果德国不反抗,最终结果很可能是四分五裂。

(2)希特勒上台后,以法西斯统治暂时重振了德国声望。

希特勒在1933年上台,1934年成为独裁者后,对内镇压工人运动,迫害犹太人,强化纳粹党的权力,对外开始逐渐突破凡尔赛条约的限制。他利用英法害怕战争的心理,一边高喊和平调子,讨价还价,一边悄悄撕毁条约。

1935年,希特勒宣布建立空军,又要把陆军从10万扩充到50万,并要把德国海军达到英国35%。

1936年3月,派军队进入了莱茵兰地区。8月,伙同墨索里尼一起出兵支持西班牙法西斯头目佛朗哥,打垮了共和国。11月,德国和日本签订了反共条约,意大利在1937年加入这个条约,形成“法西斯轴心国”的同盟。

1938年3月,合并奥地利。10月,利用慕尼黑阴谋吞并捷克。

1939 年3月,占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


希特勒当权后短短5年,兵不血刃就吞并了两个中等国家,获得大片土地、人口和资源。希特勒在国内的声望更是达到顶峰。

(3)进攻波兰导致英法宣战,德国从此陷入不归路。

单从战略上看,希特勒的不归路是进攻波兰。

因为到1939年占领捷克为止,英法还是对德国保持克制的。但1939年9月希特勒进攻波兰后,英法就不得不向德国宣战了。毕竟波兰是英法的盟国,也是英法在东欧制衡苏德的重要棋子。

同时,波兰的存在,其实是苏联和德国之间的缓冲。从意识形态角度,苏联和德国是势不两立的。希特勒灭掉了波兰,苏德直接接壤,那么,即使他不在1941年进攻苏联,等两年斯大林也会推过来。

希特勒灭掉波兰,既得罪了英法,同时又失去了和苏联的缓冲,这才真正走向了全面战争的泥潭。

(4)希特勒必须不断扩张,没有停下来的选择。

那么,如果重来,希特勒是否可以在1939年3月收手呢?我认为是很难的。

关于这一点,毛泽东在1938年发表的《论持久战》中就已经说得很明白了:

目前的战争的特点是无间断和接近永久和平的性质。为什么无间断?意大利同阿比西尼亚打了之后,接着意大利同西班牙打,德国也搭了股份,接着日本又同中国打。还要接着谁呢?无疑地要接着希特勒同各大国打。“法西斯主义就是战争”,一点也不错。目前的战争发展到世界大战之间,是不会间断的,人类的战争灾难不可避免。……这次战争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所已开始的世界资本主义总危机发展的基础上发生的,由于这种总危机,逼使各资本主义国家走入新的战争,首先逼使各法西斯国家从事于新战争的冒险。

毛泽东这段话,好像和政治课本上的论调差不多,但人家真就说准了。1938年5月他就预测了希特勒不会收手,肯定会继续打,终究会和英法交锋。因为暂时占领了波兰和捷克,只是暂时鼓舞了德国民众的狂热,对于德国面临的社会内部矛盾,经济的困难,其实并没有根除。而希特勒解决失业的法子,其实是不断借款,发展军工。这就意味着他必须持续扩张,一旦停止扩张,他的法西斯统治就会陷入内部崩溃。

所以,从希特勒上台后,德国不发动二战,基本是不可能的……


巴山夜雨涮锅


那德国就是欧洲的“满清政府”,被屈辱的不平等条约束缚,割地赔款,被英法宰割,永远踩在脚底下,法国也就达到了真正的使德国不成为其威胁的目的。(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历史三日谈)


当然这只是英法等利益获得国的一厢情愿,以严谨著称的德国人,即使在准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脚步,也走的异常沉稳,沉稳到英法只有频频点头认可的份,眼看着一步步走向战争深渊,却无能为力。

不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可以说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德国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发起国,结果却遭遇失败的俄国,这是德国始料未及的,英法对待它们的方式,则更是出乎德国人的预料,完全不给它们活路。


一方面要求德国赔付巨额战争赔款2260亿德国马克,限定42年内赔偿完毕,世人皆知黄世仁的高利贷厉害,杨白劳被活活逼死了,德国要按这个数这个期限弄下去,也是死路一条,这个战争赔款数额是当时德国国民收入的数十倍。

德国政府根本无力负担,更不可能实现什么42年付清的“约定”,而且德国最富裕的工业区,是德国人的税利奶牛,却被英法等国分而食之。

进的少了,出的甚至比战争时期都大,在德国人看来,打仗都不至于有这么惨,因此说一战后世界对待德国的安排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了隐患,其实就是很现实的说法。

其他的割让领土、瓜分殖民地,限制海陆军的发展,甚至海军舰只被各国瓜分,这些都不说了,就战争赔款一项,就足以把德国摁在殖民地的位置上,欧洲“十大好人”(给别人拉套挣钱)的位子上,永世不得翻身。


历史三日谈


丘吉尔说过,第二次世界大战不过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延续。什么意思呢?战争赔款。一战结束后,法国坚决要求战争赔款,但英国不以为然,认为战争赔款并不能解决国家利益之间的矛盾。结果,因为战争赔款让德国喘不过气来,让德国人抱怨、不满,民族主义抬头,导致法西斯主义蔓延,希特勒有了机会,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经济衰退是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主因。事实上当时德国已开始习惯于民主了,开始接受现代文明,德国在化学方面突飞猛进,工业发现迅速,开始进入发达国家之列。但在世界性经济萧条下出现了大面积经济倒退的瓶颈(俄日皆如此),加之战争赔款,更让民众生活困苦。如果历史可以重演,正确理解现代文明思想,就不会陷入国家主义的陷阱,就不会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希特勒上不了台,德国就不需要美英等国家的强制改造,早就提前进入发达国家行列了。


五大侠798


德国在一战刚刚结束二十年,就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德国的失败而告终,于1919年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开了巴黎和会,名义上和会,实际上就是分赃大会,制裁大会。凡尔赛条约使德国背上了沉重的赔款,失去了几乎八分之一的国土,人民生活水平骤减,这一次德国可谓是元气大伤。


这其实就埋下了仇恨的种子,德国如果不发动二战,欧洲肯定比现在富裕,这一点是肯定的。如果德国在战败的情况下努力发展生产力,肯定会很快走出战争带来的影响,但是军事实力却十分薄弱,只要当时的法国愿意,随时可以闯进来夺走德国的一切,但是战争不是必须得发动的,事情都有两面性,德国不开战,至少不会有上千万人的伤亡,德国的科技水平将是世界最先进、最发达的之一,经济实力必是欧洲最强,位稳坐世界第二,世界格局或许将会改变,欧洲就不可能受到美国的扼制,充当世界霸主等等。

当然,这些都仅仅是假设,历史永远无法改变,今天的世界是一超多强,遵循着各自的生存法则。战争是残酷的,愿世界和平!


羲和与我


纳粹德国如果不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那么德国就会破产,国家灭亡。

关于二战时期的纳粹德国为什么会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我曾经看到过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那就是:“德国当时的国家生存模式,是拿出自己仅有的一点种粮把自己喂饱以后,再拿起刀枪去别的人家抢劫”。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还是在一战的时候,德国人输的实在是太惨了。

一战德国战败以后,被迫签订了《凡尔赛条约》,英法等国通过这个条约,几乎将德国彻底的榨干。

首先是国家领土上,德国丧失了所有的海外殖民地,丧失13.5%的本国国土;其次是军事上不得组建空军,陆军和海军也受到了极大的限制,而且还不能拥有重型武器,莱茵河一线不允许设防;经济上共需赔偿2260亿马克(约合113亿英镑)且以黄金支付。

当时英法等国对德国设置这样苛刻的条件,其主要目的就是希望彻底的削弱德国,让其无法再次崛起。但是这样的做法却使得德国国内的民众因为生活无以为继,不得不支持纳粹党来进行自救,这就导致了当时的纳粹党在德国的疯狂兴起。

至于之后的事情,就不说了,德国只用了20年的时间,就重新恢复了实力。再一次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在这里我想用中国的二句老古话来总结一下二战为什么会发生。

第一句是“凡事有因必有果”。

正是因为当时的英法等强国过于希望能彻底的肢解德国,把德国压制的无法翻身,结果导致了德国从此走上了另一条发展道路。而这一条疯狂之路的始作俑者,正是当初的英法等国。这两者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因果联系。

第二句“凡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这句话中国人的理解是最为深刻的,类似的话比如“混混打九九,不打初一”等等,所表达的意思,就是任何时候都不要把别人逼上绝路,否则别人在走投无路的时候,就会爆发出惊人的力量来反噬你。

德国当时就是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不得不走上一条极端的道路,让自己的国家瞬间爆发出极为恐怖的力量,而这种力量确是以燃烧自己国家潜力作为代价的。德国的战争机器在开动起来之后,如果不能发动战争,那么德国经济就会立刻崩溃,陷入自我毁灭的境地。这就是德国为什么会发动二战的原因。


落下m


假如没有发动世界大战,德国的唯一选择就是把苏联拉入轴心国,否则德国最终也只能被锁死。当时的德国缺资源,缺粮食和土地,这使得他不可能脱离世界而存在,要么获得殖民地,要么获得一个资源盟友。

苏联本来也同意加入轴心国,只是因为要价太高被德国拒绝了。当时苏联提出的条件是巴尔干半岛的控制权,北欧的合法占有权以及中东的控制权。这个条件德国接受不了。

二战是一个历史转折点,那就是由经济殖民化变成经济全球化。这种格局的导火索就是由德国点燃的。当时的英法两国是全球两个超级帝国,几乎全球的殖民地都是他们的,他们垄断了德国的工业原料来源。这才是迫使德国发动二战的主因。

德国在战争中直接吞并了法国,打穷了英国。虽然德国最终失败了,但是却使得这两国的实力衰弱,控制不了那么多殖民地,殖民地便开始了独立浪潮。由于殖民地独立,他们的自产原材料便可以自由贸易到各国,也包括到德国。因此,德国虽然在二战战败,但是德国工业却取得了胜利。现在的德国过得比二战以前滋润得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