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譽:懸在A股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打開所有上市公司的F10財報資料,會發現有個欄目叫“商譽”。雖然“商譽”這個詞雖然歷史悠久,但是在中國A股市場大範圍出現其實也就最近幾年的事。上週末證監會緊急提示上市公司的商譽風險之後,這個詞彙一下子成為投資者關注的熱點。


商譽:懸在A股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1

什麼是商譽?


公司收購資產時支付對價與標的淨資產公允價值之間的差額確認為商譽。簡單來說就是企業併購過程中出現的合併差價。比如A公司花了10個億收購B公司,B公司淨資產只有1個億,裡面有9個億的收購“溢價”,這個支付對價和淨資產公允價值之間的差額,即視為“商譽”。

說到這裡肯定會有人問:淨資產只有一個億的B公司,為啥A公司要花10個億去收購?這不是傻嗎?換一個例子大家可能就容易明白了——買包包。兩款材質、做工差別不大的包包,一個沒有牌子賣1980元,一個是LV賣19800,為什麼LV的價格要高出那麼多呢?你可能很快就反應過來了——品牌溢價。

商譽的道理也差不多,但是內涵卻比品牌豐富得多。有的淨資產低的公司,還有很多無形資產,比如技術,比如土地,以及未表現的證券資產。

巴菲特的商譽投資案例:

巴菲特1958年收購桑伯恩地圖公司買入時公司總市值473萬美元。淨利潤10萬美元,看起來市盈率是47倍,並不便宜。這個案例最有意思的是這家公司資產負債表裡有一個價值700萬美元的股票和債券的證券組合,這明顯高於公司的市值。而且公司的業務還有提升的空間。最後巴菲特對這家公司進行了拆分、重組,然後完成了一個划算的投資。


上面的例子中,巴菲特47倍市盈率收購一家“地圖公司”就是看中了桑博恩沒有被計入淨資產的那部分“700萬美元的證券組合”這一部分資產,就可以被計入“商譽”之中。

2

A股公司的商譽狀況

上市公司有“商譽”不是壞事。但是最近這兩年,大家會發現A股部分上市公司的“商譽”計提的過了頭。

我們來看一張表:


商譽:懸在A股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上表是根據WIND數據統計出來的今年三季度商譽佔淨資產比例最高的前40家上市公司,我們看到最高比例紫光學大(000526SZ)商譽佔淨資產比例高達919.27%,排名40的華訊方舟商譽佔淨資產比例也高達74.52%。

高達淨資產900%以上的商譽計入,這就非常值得懷疑了!這就好比一個人所有資產扣掉欠債總共只有10塊錢淨資產,然後他用10塊錢收購了90塊錢的資產——你信嗎?

上文中我們舉過巴菲特的例子,巴菲特用473萬美元收購一個700萬美元(1.5倍收購資金的商譽)這都已經可以寫進教科書了,而類似紫光學大這樣最高佔淨資產9倍以上的商譽能有多少含金量?

而且更重要的是,上圖中40家上市公司中,商譽佔淨資產比例最低的也有超過70%。這麼多的“商譽”讓人不得不懷疑,這天上真的有那麼多餡餅?還是這些上市公司“撿漏”的能力真的都超過巴菲特了?

我們繼續拿紫光學大(000526SZ)來分析一下。紫光學大的商譽最新報15.27億,而總資產只有37.86億,負債高達36.56億,淨資產只有1.3億。賬面現金+應收賬款合計11億,流動負債高達36.4億。一個賬面淨資產只有1.3億的上市公司,賬面商譽竟然高達15.27億!最致命的問題在於,

如果紫光學大的商譽價值本身沒有那麼高,那麼紫光學大真實的財務狀況就是資不抵債!

因此,財務報表“商譽”計提過高的上市公司,大家都要小心一點 ,很可能只是粉飾財務報表的一種手段,畢竟,A股上市公司沒有那麼多巴菲特,市場上也沒有那麼多“黃金”等著上市公司排隊“撿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