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小夥在黃河源戈壁灘發現野生黑狼!專家稱三江源或仍有狼種群

“不會吧!不可能黑狼真讓咱們看見了吧?”車裡四個人瞬間都叫了起來,飛快地打開車門、搖下車窗,拿出手裡的“長槍短炮”拍起來。150米外的那個黑色移動物體在鏡頭下觀察無疑就是一匹狼。但不同於在中國常見的灰狼,這一頭通體是油亮的純黑色,只在嘴邊有一圈白毛。從側面觀察,這是一頭母狼。它發現車輛,稍微有些警惕,往遠處跑了50多米,又好奇似的回過頭來看了一眼。

北京小伙在黄河源戈壁滩发现野生黑狼!专家称三江源或仍有狼种群

李理(左)和同伴們在無人區觀測

這一眼,調查隊員、來自北京黑豹野保站的李理後來回憶說:“就是這一眼,我確定我真的看到了一頭黑狼!”

幸運:最後兩公里發現黑狼

10月11日,世界自然基金會在黃河源園區開展水鳥調查進入第三天。此次調查是為了瞭解園區範圍內的水鳥狀況,為進一步開展相關保護工作積累基礎數據。調查集結了來自全國各地的知名野保組織。除了觀察記錄水鳥的情況,調查團隊也在沿途進行了大量獸類調查。李理帶領的小團隊一共4人,包括司機和一位當地的藏族嚮導。他們當天要前往的地方在地圖上都沒有標示,只知道一個藏語名字“剛瑪革瑪措”,距離無人區非常接近。發現黑狼的時候,當天的調查工作已近尾聲。李理從大野馬嶺出發,沿著既定的路線走出了98公里。調查隊員開玩笑說乾脆湊個整數,走滿100公里就掉頭。沒想到這最後的兩公里竟給了他們這麼大一個驚喜!

北京小伙在黄河源戈壁滩发现野生黑狼!专家称三江源或仍有狼种群

一匹黑色的狼,為什麼會讓大家如此興奮?原來,狼的野外黑化個體雖在北美比較常見,但整個歐亞大陸都非常稀少。阿拉伯地區的山地和敘利亞南部有一種被稱為“德爾邦”( Derboun)的小型黑狼。但阿拉伯人認為它們相比狼,更接近狗,在中印邊境的拉克達地區(Ladakh)據稱有一個小種群。而在我國境內,科學家和保護一線的工作者雖偶有聽到牧民對黑狼的描述,網絡上也有少量關於西藏地區黑狼出現的報道,但幾乎從未記錄到它們的影像資料,也無法證實其真偽。

全球著名生物多樣性保護學家約翰·馬敬能博士(Dr. John Mackinnon)對此解釋說:“純黑個體意味著其父親和母親都有相同的黑色體色隱性基因。如果父母中只有一方擁有這種黑色基因,則後代會成為灰色或白色個體。這樣的基因本身就十分稀少,雙親都正好有這樣基因的概率就更小。”黑狼從目前的科學範疇來說不算一個亞種。它們迥異的毛色是灰狼的基因變異所致。

2008年,美國斯坦福大學的Dr. Gregory Barsh團隊聯合加拿大、瑞典和意大利的高校進行一項針對黑狼基因來源的研究。他們追溯了黃石公園內150頭狼(其中約一半是黑狼)的DNA來源,發現最初的黑色體色變異竟是出自人類之手。研究表明,大約在4萬年前,早期人類在為家犬配種時更傾向於繁殖深色的後代,因此家犬中攜帶深色體色基因的個體數量不斷擴大。在偶然的契機下,家犬和野生狼結合,將攜帶的基因傳給了狼群,野生狼群中的深色個體也不斷增加。但由於年代過於久遠,科學界已經無法確認黑色體色的基因突變是從家犬還是狼群中產生的。

艱苦:在茫茫戈壁灘觀測

李理和團隊成員在黃河源戈壁灘上看到的,正是這樣一匹罕見的黑狼。當時時近黃昏,幾天前的積雪在氣溫回升下慢慢化開,戈壁灘上一片霧氣蒸騰。黑狼的身影穿梭在白色的雪堆之間,恍若魅影。

北京小伙在黄河源戈壁滩发现野生黑狼!专家称三江源或仍有狼种群

觀測區域屬斷氧層,被當地藏民成為“鬼地方”,即使是本地人也不敢貿然進入。觀測人員在觀測間隙吸氧。

雖然相距還有一段距離,但李理一行人大氣不敢出。司機師傅放緩車速,慢慢尾隨黑狼前行。大概是沒有見過這樣一個古怪的龐然大物,黑狼一開始顯得有些緊張。李理決定先停車,放下手裡的相機,讓對方適應車輛的存在。雙方就這樣安靜的相處了幾分鐘,黑狼似乎慢慢放鬆了警惕。

李理一邊觀察眼前的這隻黑狼,一邊在腦子裡飛快地比對狼的特徵:體態、體型、胸口到地面的距離、腳到地面的距離……他依然有點不敢相信自己的運氣,需要確認眼前這只不是什麼牧民家的狗。但其實從第一眼看到它,李理就不斷回想起美國黃石國家公園裡著名的302號頭狼“卡薩諾瓦”( Wolf 302,“Casanova”)。“它們的眼神是一樣的。”他在心裡幾乎已經肯定。

302號也是一匹黑狼。它被冠以“傳奇”之名,原因有二,首先,它並不是體型最大或最強壯的狼,卻統治了黃石公園最大的一個狼群長達5年之久。其次,狼通常是終身一夫一妻制,但它卻像個“浪子”那樣有數個配偶。不僅僅在自己的狼群裡,其他狼群裡也有“情人”。所以研究者們才給它起名為“卡薩諾瓦”,這是18世紀享譽歐洲的意大利情聖。

黑狼在北美十分常見,黃石公園中約有一半的狼都是黑色皮毛。既然是由人類選種造成的基因變異,那麼為什麼在歐亞大陸和大洋彼岸有這樣的區別?科學家至今也沒有定論。但目前接受度最廣的解釋是和棲息地環境相關的。在北美,狼的棲息地以森林為主,黑色的皮毛能讓它們更好地隱藏自己。而在苔原和高原,比如三江源,則是開闊地帶,樹木稀少。擁有淺色皮毛的個體就更容易和周遭的植被融為一體。

李理團隊發現的這隻黑狼在戈壁灘上就特別顯眼,尤其被雪景一襯,更是一目瞭然。但眼下,它已經把這群奇怪的人拋在腦後,專心致志地開始捕獵。戈壁灘的右側是幾處高原山體,緩坡上零零散散站著七八頭藏原羚,那是它的目標。黑狼前後兩次發動進攻,向羊群衝去,但終因地勢不佳沒有成功。捕羊不成,它又轉向小型獵物鼠兔。先是伏在地上、腦袋時不時左右搖擺,似乎是在仔細聽鼠兔的動向。跟著高高躍起,用兩隻前爪猛地撲向地面,試圖抓住探出頭來的鼠兔。但今天運氣不在黑狼這邊,鼠兔的抓捕也一無所獲。它在李理團隊的注視下越走越遠,最終消失在一片乾枯的河床上。

狼是群居動物,但每到春夏會短暫分開,各自生育狼崽,深秋時節再次合群。李理他們在回程途中兩到五公里處,又先後發現兩隻灰狼。不知是不是此前那隻黑狼的同伴?不知道同一群狼中還有沒有像她那樣的個體?懷著激動的心情,他們迅速回程把這個消息分享給WWF的夥伴。同時也快速聯絡專家,求證是否是真的黑狼?

興奮:中國首次發現黑狼個體

馬敬能博士在查看了調查隊拍攝的圖片後,非常肯定這就是一匹雌性黑狼。他認為,這匹黑狼的出現表明三江源可能有著較大的狼的種群,因此稀少的黑色體色基因才有機會與同樣的隱形基因相遇並結合,生成黑狼個體。

中科院動物所副研究員解焱博士也認為這次發現意義重大,對在中國研究狼這個物種很有價值。她表示,歐洲和北美對黑狼的研究從上世紀二十年代到四十年代就開始了,但在中國記錄它們的文獻報道從未有過,國內研究狼的專家也很少。以前中國的狼分佈很廣,現在只在高原和荒漠上才能見到它們的身影。狼的保護也面臨不少問題,比如人獸衝突、狼的獵物被毒殺等等,都是狼的數量減少的原因。這次能夠拍攝到黑狼說明公眾對野生動物保護的關注程度有所提高,也是當地保護成效的一種展示。希望這個信息能引導更多學者對中國的狼進行深入研究,也希望公眾和相關機構提高保護重視程度。

此次水鳥調查除了黑狼以外,還監測到溼地鳥類共26種、近15000只,包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胡兀鷲和黑頸鶴,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大鵟、獵隼和縱紋腹小鴞,國際瀕危物種獵隼和國際易危物種黑頸鶴。針對調查結果,WWF三江源國家公園項目高級經理韋寶玉建議:“我們此次對黑狼的發現對於中國狼群研究具有重要意義,希望未來和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一起進行相關專題的調查和研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