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钱的企业无处可花,没钱的企业正在缺血而亡!

龙泷

进入下半年以来,政府一直大力鼓励金融机构向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贷款,以缓解未来有可能出现的倒闭潮和失业潮,但是银行等金融机构出于审慎原则的考虑,其实并不乐意向没有资产和担保的企业进行贷款,反而更倾向于向大型企业和国有企业贷款,因为出现坏款的机率相对少一些。但是这些大型企业,本身却并不太缺乏流动资金,由于经济增长相对缓慢,企业没有太多的发展项目,或由于经济进入衰退期,企业普通不愿意进行扩大再生产,而是以现金为王,为经济寒冬做准备。

据《证券日报》报道,截止2018年11月18日,已经有1211家上市公司在今年以来购买的理财产品,合计认购金额总额已经达到1.37万亿元,无论是上市公司的数量还是认购金额总额,均创下近五年以来的新高。这是怎么回事?上市公司发行股票或贷款融来的资金,没有投放到项目里面,没有用来发展实体经济,没有回报股东,反而闲置放在银行购买理财产品吃利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有钱的企业无处可花,没钱的企业正在缺血而亡!


其实,还是上面那句话,经济不好,没有好项目可做,在消费低迷、生产过剩的压力下,若继续扩大再生产,恐怕会负上再沉重的负担。但是,不是说企业普遍缺钱、流动性紧张吗?这个说法也是没错的,但是中国企业数量庞大,能有资格上市融资企业仅占毫毛,而中国人为扭曲的证券市场,壳资源也是一笔财富,如果你是银行,你是愿意向有壳资源的上市公司贷款,还是愿意向一家没有上市、没有资产进行抵押和担保的民营企业进行贷款呢?结论是可想而知的。

银行并不是雪中送炭的人,而只会锦上添花,企业家对银行有一个客观的评价,就是:银行就是那种晴天送伞、雨中收伞的势利小人!所以,在目前经济普通下滑,众多小企业急需资金援助以渡过难关的时候,不好意思,现在就是银行紧缩银根、降低贷款规模的阶段,这也是符合经济发展规模的,在经济进入萧条阶段时,一方面企业会自发减少生产规模(有能力的企业会回笼并储备现金等市场出清后再投入生产),另一方面金融机构也会主动减少贷款金额,以降低坏账。


有钱的企业无处可花,没钱的企业正在缺血而亡!


所以,我们看到的是冰火两重天,一边是有些企业有钱无处花,只好放在银行吃利息,另一边则是有些企业抗不住经济下行压力正在缺血而亡;而作为掌管全局的政府机构,则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不断采取各种措施向中小企业提供流动支持,以减少有可能出现倒闭潮和失业潮,但银行本身也在这场经济下行期当中产生了大量不良贷款,再恶化下去,恐怕熬不到黎明的到来,因此目前也只是说得多,做得少。

但政治任务不能拖,因此,为了完成贷款任务与指标,只能向不缺钱的企业大量贷款,而不缺钱的企业贷到款后,也无处可花,也只能回报银行,购买银行的理财产品了,兜了一圈,钱还是回到银行体系,没有花出去,但是双方的任务和政绩都完成了,这就是目前大家所看到的:有钱的企业无处可花,没钱的企业正在缺血而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