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宗南在黄埔军校毕业生中占据了五个第一,它们分别是哪五个第一?

天翼用户58944


胡宗南,浙江镇海人,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一期,后被授予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胡宗南被称为蒋系“十三太保”之一,他的部队堪称国民党军嫡系中的嫡系,精锐中的精锐,是天之骄子,所以胡又被视作“天子门生第一人”。

胡宗南的军旅生涯称得上辉煌,尤其是八年抗战期间表现得可圈可点。他通过不懈努力,从将星闪耀的众多黄埔毕业生中脱颖而出,曾连续创下五个第一:他是黄埔生中第一个被任命为军长的人;他也是第一个荣升为兵团总指挥的黄埔生;他是第一个被攫拔为集团军总司令的人;他是第一个担任战区总司令的人;他是第一个获得一级上将的黄埔生(也是国民党溃退台湾前黄埔毕业生中唯一的三星上将)。

抗战爆发后,以胡宗南、陈诚为代表的黄埔精英,率部浴血拼杀,抵御强寇,以发愤图强,报仇雪耻为己任。

黄埔将领胡宗南曾经效仿西汉名将霍去病的名言,在日记中写道“国难如此,何以为家”。彼时他已年过35岁,但仍然没有成家,始终以军营为家,他身穿和士兵一样的灰布军装,和士兵一同吃饭,一起操练,一起娱乐。著名记者范长江赴军营采访胡宗南后这样写道:“(胡宗南)住破庙,睡门板,垫几块砖头就是座位,他的手、脸、额、耳都已冻成无数的疮伤。问他:‘人生究竟为什么’?他笑着避开,却滔滔不绝的谈他的部下”。此刻的胡宗南,确实无愧于黄埔精英 的称号,他以身作则,闻鸡起舞,和麾下将士们一起摸爬滚打,刻苦训练,竭力把部队打造成一支能攻善守的铁血劲旅。

仔细检索八年抗战史,发现以黄埔系为主的国军主力才是抗击日寇的中坚,就连不可一世的骄狂日军也承认胡宗南是其“最难缠的对手”,桂系主脑白崇禧是其政敌,但他也由衷地赞叹道:“还是中央军能打,胡宗南两个师,在上海坚守几十天,我们广西军十个师,拉上去一天就垮下来了”。

以黄埔毕业生为主的国军主力第五军、第十三军、第十八军、第七十四军...... 在南口、在淞沪、在徐州、在昆仑关、在滇缅......浴血奋战,前仆后继,为中华民族抵御外辱的历史写下了浓墨重彩 、可歌可泣的一页。

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在一九三九年在作战报告中分析道:“看来敌军(指中国军队)抗日力量的中心不在于四亿中国民众,也不是以各类杂牌军混编而成的两百万军队,而是以黄埔军校青年军官阶层为主体的中央军。在历次会战中,它不仅是主要的战斗原动力,同时还严厉监督着逐渐丧失战斗力与战斗意志而徘徊犹豫的地方杂牌军,使其不致离去而步调一致,因此不可忽视其威力。黄埔军校教育之彻底,由此可见。有此军队存在,要想和平解决事变,无异是缘木求鱼”。

抗战期间,胡宗南率部参加过淞沪会战、徐海会战(台儿庄战役) 、兰封会战、武汉会战等等,立过战功,部队遭受的损失也很大。抗战胜利后,他参与了国共内战,因拥兵自重被称为“西北王”。看1950年3月26日,国民党在大陆全面失利,时任西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兼参谋长,代行军政长官的胡宗南自西昌飞往台湾,其6万残余部队除起义外基本被围歼。1962年2月10日他突发心脏病去世,终年67岁。死后,他被蒋追谥为陆军一级(1955年被封为陆军二级上将)上将。



{写作不易 请勿搬运 观点仅供参考}

【插图源于网络】


铁马冰河wu


老蒋最信任的左膀右臂有两个人,一个毫无疑问是陈诚,而另外一个便是名不经传的胡宗南。确实,胡宗南自身的能力在黄埔一期毕业生中绝对不算出类拔萃,比起智谋,他不及杜聿明;比起战绩,他差于陈明仁;比起忠心,黄维、宋希濂也不比他差,但胡宗南却位居“十三太保”之首,号称黄埔系“太子”。



而胡宗南五个第一的身份便是最好的证明,他是黄埔生中的第一个军长,第一个兵团总司令,第一个集团军总司令,第一个战区司令长官,还有第一个迈入将军行列的黄埔一期生。胡宗南能获得这么多的荣誉实在超出很多人的想象,要不是范汉杰夺走了他的第一个师长的身份,那应该就是六个第一了,而胡宗南的发迹靠的是老蒋的绝对信任和宠爱,他又是凭什么而成为老蒋的心腹爱将呢?



其实胡宗南相比于同时期的一些人物,他不算出类拔萃,但其虽然没有杜聿明的军事能力,陈明仁的悍将之风,但也不算庸才,也可以理解为他是一个在老蒋眼里没有缺点的人。而这样一个人物老蒋还是极其需要的,杜聿明的作用或许可以派往战场第一线,但胡宗南却为他可以镇守大后方,所以胡宗南盘踞西北,统帅几十万大军,震慑西北各路军阀和共产党。所以我认为,这就是一个没有缺点但也忠心耿耿的军人的作用。



当然了,胡宗南相比于其他黄埔一期生,他还是有让老蒋重视的一点,那就是他是浙江镇海人,而老蒋是浙江奉化人,这两地同属宁波,算是比较近的同乡了,他满足了这么多老蒋的用人之道,不想飞黄腾达都难。但是机遇是一方面,努力又是另一方面,古语有云:“古今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胡宗南算不上是超世之才,但绝对是有着坚忍不拔之毅力的一号人物,相传胡宗南在黄埔军校时期就勤奋异常,给老蒋留下了深刻的影响,这也是他日后能得到老蒋赏识的一大原因,所以他的成功最大的根源,还是自身的努力,这也是每个人的成功之道。

这位黄埔生中最让老蒋放心的弟子,最终也没能挽救国民党的失败,后于解放战争时败走西北,企图据守西南,后在我军的强大攻势下,一败涂地,逃离了大陆。您的点赞,我的动力;您的关注,就是对我最大的鼓励。您好,我是略懂一二的四少。


历史之绝唱


说起胡宗南,不由得想起另外一个人,大名鼎鼎的“远东第一杀手”王亚樵。

1924年,王亚樵与胡宗南、戴笠结为兄弟。本以为这是一出民国版的桃园三结义,却没有想到很快各奔东西。

王亚樵多次刺杀蒋介石,成为蒋介石的眼中刺肉中钉,最终死在了自己小老弟戴笠的手上;

戴笠则是成为了蒋介石最锋利的佩剑,手握军统大权,成为了特务头子,在抗战胜利后坠机而亡;

胡宗南则是成为了蒋介石的天子门生第一人,成为蒋介石在军事上最为倚重的人之一。


说起来,这兄弟三人中,胡宗南算是运气最好的一个,不像王亚樵和戴笠一样,早早就死了。而且说来也奇怪,在蒋介石的黄埔嫡系中,胡宗南的表现毫无亮眼之处,甚至还有些糟糕,但就是受到了蒋介石的无比信任,一举创造了黄埔毕业生中五个第一。


黄埔毕业生中的第一个将军

1924年,黄埔军校第一次招生,胡宗南前往参加考试。结果因为胡宗南身高不足1.6米,体检的时候就被淘汰了,最后还是被特许参加考试录取的。

在黄埔军校期间,胡宗南结识了自己的老乡,黄埔军校的校长蒋介石(都是浙江人),从此开始了自己官运亨通的一生。

1924年11月,胡宗南黄埔毕业,担任少尉;1925年2月,升任中尉;1925年3月,升任上尉;1926年7月,成为上校团长;1927年5月,升任少将副师长,成为了黄埔毕业中第一个成为将军的人。


当然,这也多亏了北伐战争。在北伐战争中,胡宗南表现还算可以,特别是在担任团长期间,以1个团的兵力打败孙传芳1个精锐师,俘虏军长李彦春等。

黄埔毕业生中的第一个军长

1930年,胡宗南作为蒋介石的黄埔嫡系,参加了中原大战。中原大战中胡宗南的表现只能马马虎虎,毕竟冯玉祥和阎锡山的部队战斗力不怎么样。

凭借着中原大战的功劳,胡宗南很快成了中将师长,并开始形成了自己的派系,也就是所谓的“黄埔少壮派”。

1935年,胡宗南对正在进行长征的我军进行围追堵截,结果差点被我军活捉。不过这个也没关系,蒋介石对于胡宗南依旧信任,1936年4月,胡宗南被任命成为军长,成为黄埔毕业生中第一个军长。

成为军长的胡宗南春风得意,大举进攻我军陕北根据地,结果不用说,又是被我军打得打败!

黄埔毕业生中第一个军团长

1937年7月7日,全面抗战爆发,胡宗南迎来他的另一个舞台:抗日战场。

1937年9月2日,还是第1军军长的胡宗南率部参加淞沪会战,11天之后,也就是9月13日,胡宗南升任第17军团军团长,成为黄埔毕业生中第1个军团长。虽然升官了,但是这仗还是打输了。不过,淞沪会战这种情况,倒也不能怪胡宗南。

黄埔毕业生中第一个集团军总司令

虽然胡宗南在抗日战场表现的不怎么样,蒋介石还是决定对胡宗南委以重任。

1939年1月14日,胡宗南成为1939年1月14日任第34集团军副总司令;8月4日任第34集团军总司令,成为黄埔毕业生中第1个集团军总司令

蒋介石对成为集团军总司令的胡宗南说:小胡啊,你好像打日本人不太行啊!我交给你个新任务,去延安打一打吧。

于是胡宗南日本人不打了,带着大军浩浩荡荡的扑向了延安。可是,胡宗南身边的机要秘书,是我党自己人啊,胡宗南的一举一动都在掌控之中。

成为黄埔毕业中第一个战区司令长官

打日本人不拿手,打延安吧,更不拿手。蒋介石真是替胡宗南着急啊。眼瞅着日本人都要投降了,蒋介石寻思着得让胡宗南去搞点功劳才行啊 。

于是,蒋介石大笔一挥,胡宗南于1945年7月31日被正式任命为第1战区司令长官,成为黄埔毕业生中唯一的战区司令长官。

等到8月份日军投降,胡宗南便开始坐收渔利,接受河南地区日军的的投降,这可是胡宗南在抗日战争中最为光辉的时刻了。



至于接来的解放战争就不说了,有着“西北王”之称的胡宗南,被我军牵着鼻子走,最终被我军打得大败。

等到了台湾,胡宗南非但没有受到太多的惩罚,反而是晋升为陆军二级上将,继续过着舒舒服服的日子。

1962年,胡宗南去世,结束了自己“无比辉煌”的一生!


胡史乱翔


说起胡宗南可谓是一大传奇,我读过很多关于他的著作,让我深刻知道这个“西北王”的独特之处!有人说他有五个第一,其实是六个!


胡宗南,字寿山,原名胡琴斋。浙江镇海人,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黄埔军校一期毕业生,号称“天子门生第一人”。他是蒋介石最为宠爱的将军之一!是方式重要的军事将领之一!抗日英雄!曾几何时,胡宗南手握几十万重兵、指挥几个兵团的二级上将与名震一时的“西北王”。 打的日本侵略者体无完肤!后来他受到蒋介石的命令实行“剿共”和中国共产党发生战争!1950年,蒋介石兵败,胡宗南便和其到了台湾!胡宗南在1962年2月14日因心脏病病逝!一代英雄坠落!



说起胡宗南,人们便会想起他的“五个第一”,其实是“六个第一!”那是哪六个第一呢?

  1. 黄埔学生在国民党陆军中的第一个军长(上将)
  2. 第一个兵团总指挥;
  3. 第一个集团军总司令;

  4. 第一个战区司令长官;
  5. 第一个跨入将军行列。
  6. 唯一一个在离开大陆以前获得第三颗将星的人。


胡宗南可谓是一大传奇!也是军人的典范!他拥有的特殊领导指挥才能,值得每个军人学习!


艺轩文学社


胡宗南作为蒋介石最信奉的心腹爱将,黄埔嫡系将领,有天子门生之称,其政治军事生涯在黄埔生中占据了五个第一

分别是:

成为黄埔生中的第一个将军:


胡宗南1924年11月于黄埔军校毕业后,最初是在军校教导第1团第3营第8连任少尉见习。只用了三个月的时间,表现优异,就从少尉见习升为中尉排长,再用一个月的时间,因为参加东征棉湖战役立下战功,升任上尉连长,此后一个月

,又任第1师第2团第2营营副,半年的时间,小胡连升四级。速度比火箭还快。
1927年5月,小胡升级第1师副师长兼第2团团长。大学毕业二年半,就从少尉见习干到了副师级,跨入将军级别,表现实在生猛。

胡宗南的精彩表现也是时势所造。他当时的一期同学们也很出彩。另一位黄埔一期名将关麟征也已经做到了警卫第2团团长,加入共产党的徐向前已是工农革命军第4师师长。时势造英雄,可以说黄埔一期生的整体表现都很精彩,小胡也只是稍胜出。

黄埔生中的第一个军长
1936年4月,胡宗南升任为国民革命军第1军军长,成为黄埔生中的第一个军长。
这里特指国民党阵营,因为他的黄埔同学中,投身革命加入共产党的,远比他出彩,一期同班同学,蔡申熙1930年就当上了红15军军长,徐向前1931年已经是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学弟林彪23岁(1930年)任红1军团第4军军长,28岁任红1军团军团长,胡宗南成为军长时,晚他四年毕业的林彪已经是中国抗日红军大学校长了,红色浪潮下的黄埔生将星更耀眼。

黄埔生中的第一个军团长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胡宗南升任34集团军总司令,成为黄埔生中的第一个军团长,这也特指国民党阵营,此时共产党这边,徐向前和林彪早已是军团长级别。

黄埔生中的第一个战区司令长官。1945年,胡宗南升任第8战区司令官,执掌数十万国军,成为了西北王。
不过当了西北王的胡宗南老打败仗,不复抗战时期的英勇,老被我党胖揍,那是后话。

答疑人:今日头条年度历史自媒 《夜狼文史工作室》主编夜狼啸西风


夜狼文史工作室


民国人物系列之胡宗南


黄埔一期生,风云人物辈出,在校就独领风骚的“黄埔三杰”蒋先云、陈赓、贺衷寒。之后在国共两党中成为名将的徐向前、杜聿明、关麟征、左权、桂永清、黄维、郑洞国、许继慎、俞济时、陈明仁、宋希濂、王尔琢、李默庵、李仙洲、孙元良、刘戡、周士弟、侯镜如……一时多少豪杰,搅动天下风云。

作为黄埔军校的校长,对黄埔一期生尤其偏爱宥嘉,在上海捕获陈赓,在反复规劝无功后,仍释放了他。这般偏爱一期生,与一期生随蒋参加了东征陈炯明有很大关系,战火中生死与共建立起的感情,确实是没什么东西能轻易替代的。加之国共两党决裂后,留在国民党中的黄埔生,也算经历了重大政治考验,视校长为领袖而崇拜,自然成为蒋介石最为核心,最为依赖的军中佼佼者。

做为“天子门生、军中骄子”的胡宗南,成为了最受蒋介石最宠爱的黄浦第一人,创造了黄埔系毕业生中五个第一:第一个出任军长,第一个兵团司令,第一个集团军司令,第一个战区司令长官,第一个陆军一级上将。风光无二。


胡宗南作为黄埔一期生,参加了东征、北伐、内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但战绩并不是最优秀者,为何独受蒋介石的青睐?蒋军中用人,“黄埔、陆大、浙江人”是重用的三大要素,胡宗南是浙江镇海人,在黄埔时就被蒋结识认为“老乡”,重点观察,是重要原因之一。

加之胡宗南长袖善舞,处处显示出对领袖的忠诚。与宋美龄也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宋美龄一度十分关心胡宗南的婚事,甚至想把“孔二小姐”嫁于胡宗南。

军统头子戴笠,是由胡宗南推荐给蒋介石而逐步受到重用的,两人私交好到不分彼此,这两人一个在蒋身边,一个在外手握重兵,相互关照,相互支持,不断巩固在蒋心中的位置。胡宗南的妻子,都是戴笠手下的特务叶霞翟。


胡宗南一生最耀眼的战绩,就是在解放战争时期,占领红都延安。可很有意思的是,现在众多研究说胡宗南很可能是潜伏在国民党中最大的“共 谍”。因为在解放战争中不仅占领延安一无所获,而且轻而易举葬送了国民党几十万大军。彭德怀对胡宗南的评价是“志大才疏”。历史真像究竟是何,真是不得而知了。


净月暖阳


第一太多了,天下第一旅,天下第一师,第一军(不是新编第一军)都是胡宗南的。胡也是第一个当将军(黄埔一期生里),第一个出任军长,第一个集团军司令,第一个兵团司令,第一个战区司令长官,第一个陆军一级上将。

很多人说胡宗南不能打,比宋希濂,陈明仁差远了,可是人家老胡北伐的时候也是非常抢眼的。后来对付我军也很强悍, 胡的第1师追了我军徐向前3千余里,一直追到汉中巴山脚下。抗日时,胡部在淞沪和信阳,第一军打的还是杠杠的;日军第十师团打到信阳,得知对面是胡部,直接进入修整状态。


其实抗战的时侯,胡部黄河防区正对的晋南地区,其实非常重要,属于"前方中的后方"。一旦有失,关中及豫西不保,而日军也将晋南作为了计划进攻陕西的跳板基地,以及轰炸川渝的航空出发地。(轰炸重庆的日军飞机,从北线出发的,就是在运城起飞)

所以胡其实任务很重,要防止日军过黄河,对付陕北我军,还要监视老西和二马。西北虽说远离核心战场,但其卫戍压力确实是最大的。


额外说下其底下天下第一旅的装备情况:整1师(师长罗列)之整1旅(旅长黄正诚),该旅原系中央军第1师(即老一师,是胡最嫡系)整编而成,半美械化装备,旅炮营装备日94式山炮12门,团装备6门反坦克炮,6挺55战防枪,4门82迫击炮营装备6挺30重机枪,2门82迫,2门火箭炮。连装备9挺79勃然轻机枪,2门美60迫炮,4个枪榴弹筒,12挺手提机枪,80支中正步枪。(这就是天下第一旅,可谓是胡长官的心头肉)胡寿山(胡宗南字寿山)的班底巩求稳固,像在西安市郊所开办的王曲军官训练团就是,从入圈培训到圈内升迁独家一条龙体系。



李三万的三万里


胡宗南:我是不是你最疼爱的人?

蒋介石:你是,你是,你是!

胡宗南可谓是黄埔生中的骄子,他虽然与胡琏并称“二胡”,但是却也有“十个西北王不如一个金门王”的说法,只是无论是誉是谤都不会降低他在蒋介石心中的地位,他始终是那个号称“天子门生第一人”的胡宗南。

胡宗南早年曾参加王亚樵在湖州所组织的浙江特别纵队,与王亚樵、戴笠拜过把兄弟,后来他与戴笠都成了蒋介石的心腹,王亚樵则登上了蒋介石的必杀名单,昔日的好兄弟也因此决裂,王亚樵最终更是惨死在戴笠的手上。当然,胡宗南与戴笠仍然保持很好的关系,两人互相依靠,戴笠后来领导军统在情报工作方面取得的成绩,也离不开胡宗南在军中的支持。

胡宗南与戴笠虽然是好兄弟,也都读过黄埔军校,但是在资历上,胡宗南却是戴笠的“老大哥”,因为胡宗南在1924年便已经考入黄埔,成为一期学生,可是戴笠却在上海混得浑浑噩噩,最后在杜月笙、毛人凤等人的帮助下在1926年考进了黄埔六期,赶上了黄埔的末班车,倘若再晚一些,他便不能以蒋介石的学生自居了。

胡宗南与胡琏相比,在资历方面,也足以碾压胡琏,因为胡琏是黄埔四期生,更重要的是胡琏并不是很讨蒋介石的喜欢。但是,如果要论军事才华的话,胡宗南是远不如胡琏的。

但是,人的际遇便是如此奇妙,胡琏的仕途显然不如胡宗南。

胡宗南是浙江镇海人,是黄埔生,对蒋介石忠心,他符合蒋介石所有的用人原则,这是他获得蒋介石信任和重用的原因。说胡宗南是蒋介石最宠爱的将领并不为过,国军很多将领在东征和北伐中脱颖而出,然后又在“围剿”中迅速崛起,胡宗南虽然在东征和北伐中表现出色,在蒋桂战争和蒋冯阎战争中也立下汗马功劳,可是在蒋介石最看重的“围剿”中,他的表现却很糟糕。1936年胡宗南在松潘战役中占据绝对的优势兵力却差点溃败,1936年时任第1军军长的胡宗南率军进攻陕北红军,也被彭德怀打得落花流水,但是他仍然没有失去蒋介石的喜爱、信任和重用。

在抗战时期,胡宗南并没有打出什么出色的战役,甚至遭遇土肥原时,还被土肥原压着打,说胡宗南是屡战屡败也不为过。可是,蒋介石还是在重用他,没办法,谁让人老将喜欢小胡呢?胡琏可远没有胡宗南那么风光,1948年为了一个12兵团司令,胡琏争得头破血流,到最后也没有争到。

1950年3月,胡宗南眼见兵败在即,赶紧将兵权扔给了自己的参谋长,自己则悄悄地坐着飞机去了台湾。这事放在别人身上的话,说不好到了台湾以后还要被蒋介石追究责任,可是胡宗南屁事没有,甚至在后来还改了个名字继续带兵打战,妄图“反攻”。

这样的胡宗南,试问哪位国军将领不羡慕、不嫉妒?

那么,如此深受蒋介石宠爱的胡宗南,到底创造了黄埔生中的哪五个第一呢?

1927年5月,在北伐期间,胡宗南便已经升任第1军第1师少将副师长,成为黄埔生中第一个成为将军的人!陈诚作为曾经的黄埔教官,作为蒋介石的绝对心腹,是在1927年4月升的少将副师长,比学生胡宗南早不了多少天。

1936年4月,在“围剿”期间,胡宗南升任第1军军长,成为黄埔生中第一个成为军长的人!

1939年8月,胡宗南升任第34集团军总司令,成为黄埔生中第一个成为集团军总司令的人!

1945年7月,胡宗南升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成为黄埔生中第一个成为战区司令长官的人!

1947年3年,胡宗南任西安绥靖公署主任,开始坐镇西北,手里掌握着几个兵团的兵力,成了名副其实的“西北王”,也成了黄埔生中第一个成为兵团总指挥的人!

胡宗南在黄埔生中是个异数,也是个传奇。

只是,胡宗南明明只是将才,蒋介石偏偏把他当成帅才来用。胡琏明明是帅才,却被蒋介石硬生生压成将才来用。所以说,蒋介石在用人方面,多少有点糊涂。


吾与吾国


天子门生第一人,志大才疏五第一,中正生平最倚重,真实身份竟成谜。

胡宗南是黄埔学生在国民党陆军中第一个晋升将军衔、第一个军长、第一个兵团总指挥、第一个集团军总司令、第一个战区司令长官,因此被称为五个第一,是蒋介石最信任最器重的黄埔学生,号称“天子门生第一人”,但他的种种表现却让人十分怀疑他的真实身份。

胡宗南,字寿山,原名胡琴斋,1896年5月12日出生于浙江镇海一个贫寒人家。1924年,已经28岁的胡宗南跑到广州报考黄埔军校,但他先天不足,长的太矮(1.6米都不到),在体检时就惨遭淘汰,还是在军校党代表廖仲恺特许下,才参加考试录取,学习期间他结识了一生最重要的一个人——同为浙江人的蒋介石。

众所周知,黄埔军校毕业生出了很多两党的杰出将领,这里面胡宗南的军事天赋和战绩并不十分突出,但他的仕途发展却出奇地顺利,实现了国民党黄埔系学生的五个第一。

第一个将军(1927年5月,北伐战争)

1927年5月任第1军第1师少将副师长兼第2团团长,成为黄埔系学生的第1个将军。

第一个军长(1936年4月,围剿战争)

1936年4月21日,胡宗南任第1军军长,兼第1师师长,成为黄埔系学生中第一个军长。

第一个兵团总指挥(1937年9月,抗日战争)

1937年9月13日,胡宗南任第17军团军团长,是黄埔学生中第1个军团长。

第一个集团军总司令(1939年8月,抗日战争)

1939年8月4日,胡宗南任第34集团军总司令,成为黄埔系学生中的第一个集团军总司令。

第一个战区司令长官(1945年7月,抗日战争)

1945年7月31日,胡宗南任第1战区司令长官,成为黄埔系学生中第一个战区司令长官。

纵观胡宗南的一生,几乎参与了国民党发动的所有战争阶段,并且在北伐战争、围剿战争、抗日战争中指挥有方,战绩突出,但到解放战争时却如同无头苍蝇,处处被动挨打,身边十年的机要秘书熊向晖成了对方的卧底他都不知道,真心让人怀疑其真实身份。

胡宗南能取得如此辉煌的仕途成绩,除了个人能力,跟蒋介石的信任器重是分不开的。众所周知,蒋介石对将领更重视忠诚而非才干,胡宗南在大是大非上一直立场坚定,绝对忠诚和万分服从,蒋介石对其投桃报李是很自然的。

尽管胡宗南在解放前夕临阵脱逃,犯下大错,但到台湾后仍被网开一面,免于追究责任。晚年病情恶化,蒋介石亲自探望,让胡宗南激动万分,涕泪交流。胡宗南去世后,被追晋陆军一级上将,蒋介石亲自参加祭奠,发表纪念讲话,足见胡宗南的“天子门生第一人”和“五个第一”中,蒋介石的作用是决定性的。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胡宗南是国民党军队的骨干成员,一生坎坷,颇具传奇色彩。从最初的一名小小教书先生,到投笔从戎,历经东征、北伐、抗日、内战,身经百战,成为了坐拥数十万军队的“西北王”和黄埔系少壮派的翘楚。在黄埔军校学生中,拥有五个“第一”的头衔。是哪五个“第一”呢?

(胡宗南旧照)

一、弃笔从戎,投身黄埔。

胡宗南1896年出生于浙江镇海,年幼丧母,7岁随父来到孝丰生活。其父好逸恶劳,酗酒、赌博、抽大烟,把家里折腾得一贫如洗。胡宗南在亲戚的帮助下勉强读完中学,毕业后在孝丰当地一所小学任教9年。

稳定的教师生活,没能禁锢住胡宗南那颗躁动的心。28岁那年,他报考了黄埔军校,并通过了初试。然后,从朋友处借来了一笔路费,只身一人跑到黄埔军校参加复试和体检。

但令他无比沮丧的是,考官嫌他个头太矮,身材瘦弱,把他淘汰了。

也该胡宗南出人头地。正当他和考官争得面红耳赤之际,黄埔军校党代表廖仲恺闻声而来,被他的一片赤诚打动,破格录取了他。

很快,胡宗南在军校就崭露头角,廖仲恺欣赏其才干,将他推荐给了蒋中正。由此,胡宗南的命运就和蒋中正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1924年11月,军校毕业的胡宗南正式开启了自己的军旅生涯。

(胡宗南北伐旧照)

二、南征北战,戎马一生。

胡宗南最初从一名机枪连排长做起,先后参加了北伐战争、“围剿”红军、抗日战争和内战。逐步展示了其军事才能,也得到了蒋中正的赏识和重用,屡破黄埔系军官升迁记录,成为“少壮派集团”核心人物。

1936年4月21日,胡宗南被任命为第一军军长,成为黄埔学生中的第一个军长,而后率部大举进犯红军。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胡宗南奉命率部参与淞沪会战。7月13日被任命为第十七军团军团长,又成为黄埔学生中的第一个军团长。由于准备仓促,胡宗南在战斗中损失惨重,被迫撤离。

1938年,胡宗南秉承蒋中正“攘外必先安内”的思想,对我陕甘宁边区实施严密封锁,建立起了一条长达几百公里的封锁线,高举反共大旗。

1942年,胡宗南被蒋中正提拔为第8战区副司令兼任第三十四集团军司令,对我军的袭扰更加肆无忌惮,给我军造成了极大的损失,“西北王”的名号由此叫响。胡宗南也成为黄埔学生中的第一个集团军总司令。

1944年,蒋中正将胡宗南所在的第8战区划入了第一战区,任命陈诚为司令员,胡宗南为副职。胡宗南内心不满,屡次顶撞陈诚,暗中下令各师团不得听从陈诚调遣。时值日军土肥原军团入侵中原,国军节节败退,胡宗南率部反击,击退土肥原。

于是,蒋中正将陈诚调离第一战区,委任胡宗南为第一战区代理司令长官。1945年7月31日,胡宗南转正,成为了黄埔毕业学生中的唯一的战区司令长官,手握近50万大军。

胡宗南在近10年的战争生涯中,为蒋中正立下汗马功劳,由此成为黄埔系中,唯一一个在离开大陆以前,获得第三颗将星的人。

(胡宗南在延安旧照)

三、深受恩宠,官运亨通。

胡宗南和蒋中正都是浙江人,两人的老家相距不过几个小时的车程。加上胡宗南是黄埔一期的学生,号称“天子门生第一人”,深受蒋中正的宠爱和欣赏。

在蒋中正的不断提携下,胡宗南成为了升迁速度最快、统军人数最多、占据地盘最广的封疆大吏。

四、志大才疏,临阵脱逃。

但胡宗南在掌控军队大权的十几年中,并未展现出多少卓越的军事才能,只知道对蒋中正惟命是从,没有整体和长远的战略眼光,缺乏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胆量和气魄,好谋无断,贪生怕死。

1947年的《人民日报》,对胡宗南作了这样的描述:“野心十足、志大才疏、阴险虚伪的常败将军。”

胡宗南最后的挣扎是在四川西昌。

1949年底,我军攻克成都后,胡宗南已是苟延残喘,率残部一万余人逃窜至西昌。

1950年3月,我军对西昌发动了总攻。26日深夜,胡宗南抛弃了正在前线作战的官兵,独自乘机飞往海口。而后于4月4日逃到台湾。

至此,这位叱咤一时的“西北王”,成了亡命天涯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