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汽车兵传人都该牢记……

1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雷锋

在我们基层部队,都挂着八位英模画像,其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道德模范“雷锋”就来自汽车兵。

雷锋的事迹,从小就印刻在我们的脑海中:雷锋同志是一位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解放军叔叔。

每个汽车兵传人都该牢记……

“雷锋出差一公里,好事做了一火车”这句话在当时广为流传,为战友送盒饭,帮战友补衣服,给战友家里寄钱,为群众捐款,帮助群众劳动……雷锋把别人的事当做自己的事办,反而常常忘了自己,当别人问到他是谁、在哪个单位时,雷锋回答:“我叫解放军,就住在中国。”

每个汽车兵传人都该牢记……

1962年8月15日,雷锋指挥车辆倒车,被倒下的木杆砸在左太阳穴,因公牺牲,年仅22岁。

1963年3月5日毛主席为雷锋同志题词并发表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此后每年的3月5日都成为“学雷锋日”。

雷锋精神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每一名军人都应该时刻铭记。

2

亡妻面前长跪不起的张良善

第十二届全国优秀新闻作品年度最高奖——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作品《英雄探妻》感动了无数人,照片的主人公就是张良善。

张良善生于1965年11月,陕西省安康人,西藏运输兵。先后曾2次荣立二等功,6次荣立三等功,连续两年被评为“昆仑卫士”。在20多年间一百多次往返于新藏线,共行车60多万公里,上送物资750多吨,被官兵们称为“新藏线上的红细胞”。

每个汽车兵传人都该牢记……

他曾驾车在狂风暴雪里“爬行”,每天连挖雪再开车只能行进两公里;他曾把自己车上的配件换给战友的车,结果自己却困在山里半个月几乎变成野人;他从狼嘴里抢黄羊尸体给昏迷的战友吃,被饿得奄奄一息时在烟盒上写遗书;死神是他随身的“朋友”。

每个汽车兵传人都该牢记……

1992年,张良善在执行任务时,妻子即将分娩,留守处电话通知他妻子难产,很危险。张良善听说后,连夜开车往山下赶。

他驾着汽车在高原上飞驰,大车要5天才能走完的路,他只用了一天一夜。到医院时,孩子已经夭折,妻子也生命垂危。在妻子弥留之际,他含泪问爱人还有什么话要说,爱人只是摇摇头,好半天,才流着泪说,以后,跑山上的路,要慢一些。

妻子下葬的那天,他穿上军装,戴上军功章,给爱人和孩子庄严地行了一个军礼。

跪在坟前,他的泪水夺眶而出。

“一人吃苦万人甜,一家不圆万家圆。”张良善无私奉献的精神,将代代相传。

3

川藏线上的英雄汽车兵张洪

这样一组数据相信会让每个人都心生震撼:自1954年川藏线开通以来,先后有647名官兵长眠于此,1800多名官兵受伤致残、2600多名官兵留下终身疾病……

每个汽车兵传人都该牢记……

而张洪,就是其中一位。

作为连队驾驶技术最过硬的老兵,张洪早已把自己的事业融进了这条英雄线里,用他的话说“做梦都在线上跑”。

当驾驶员6年中,张洪进藏40余次,安全行车14万多公里——可绕赤道3圈,运送各类物资348吨。

每个汽车兵传人都该牢记……

一心为公的张洪,对自己却非常节俭。

1987年1月26日,张洪和4名学员冒着风雪在拉乌山顶抢修抛锚车。

夜深沉,天地寒,10多个小时的劳累后,战士们在雪山之巅冻得直跺脚。张洪看了看摆在地上的零件,一转身消失在迷茫的风雪之中。

天昏地暗,月黑风紧,好长时间后,战友们才发现班长抱着一大包干牛粪,披着一身雪花,出现在面前。

牛粪篝火升起来后,看着班长被乱石、冰块划了好几道血口的双手,学员小林一头扑过去抱住班长泣不成声。

“不要哭了!虽然累一点,但捡回了一大包牛粪,今晚不会用一滴汽油,也照样取暖,值得。”

每个汽车兵传人都该牢记……

1990年3月17日,张洪在运输物资进藏途中不幸牺牲,牺牲的时候,他身上那件军用棉衣,已经穿了8年,补了又补。在他牺牲后的统计中,共节约汽油8900多公升,节约车材费12000多元,被中央军委授予“川藏线上的英雄汽车兵”荣誉称号。

张洪如一座丰碑,镌刻在雪山之巅,给我们树立起和平年代军人的榜样。

4

新时期的汽车兵精神

汽车兵里这样的英模还有很多,正是一代代像他们这样的汽车兵,用青春、鲜血、甚至生命凝结成了“两路精神”。

每个汽车兵传人都该牢记……

新时期,随着形式任务的发展变化和我军职能使命的转变,汽车兵精神也在不断丰富,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形成了新时期的汽车兵精神:

勇在直前,

驰骋千里,

安全文明,

争创一流!

这十六个字,既是对我们新时期汽车兵精神面貌的写照,更是引领我们每名汽车兵在部队成长成才的旗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