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滅癌奇效之草!

《一日三草》之半枝蓮/白花蛇舌草/蒲公英,滅癌奇效之草!

半枝蓮

一、《半枝蓮》

(學名:Scutellaria barbata D. Don)(江蘇省植物藥材志),別稱:趕山鞭(四川成都)、瘦黃芩(四川普格),牙刷草(江蘇蘇州),田基草(江蘇宜興),水黃芩(江蘇南京),狹葉韓信草(廣州植物誌)。 [1] 是馬唇形科黃芩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半支蓮株高可達55釐米,叢生密集,花繁豔麗,花期又長,是裝飾草地、坡地和路邊的優良配花,亦宜花壇邊緣和花境栽植,盆栽小巧玲瓏,可陳列在陽臺、窗臺、走廊、門前、池邊和庭院等多種場所觀賞。

分佈於阿根廷、巴西南部、烏拉圭以及中國大陸的公園等地,常生於逸生,原產於南美洲。半支蓮全草入藥,具有清熱解毒、活血祛瘀、消腫止痛、抗癌等功能。性寒味酸,全草含多種維生素、微量元素及氨基酸等成分。有涼血解毒,散瘀止痛,消腫和清熱利溼之功效。

史載:《校正本草綱目》記載"此草開紫白色花,草紫紅色,對結對葉,七八月採用"。所述形態與本種相近。民間草藥中,以半支蓮或"半支"為名的品種甚多。《百草鏡》載"各種半支有七十二種"。趙學敏在《本草綱目拾遺》中收載有鼠牙半支、狗牙半支及虎牙半支等,系景天科景天屬的幾種植物。《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1985年版,一部收載的半支蓮即為本品。

來源:該品為唇形科植物半枝蓮的乾燥全草。夏、秋二季莖葉茂盛時採挖,洗淨,曬乾。

性狀:半枝蓮長15~55釐米,無毛或者花軸上有稀疏的被毛;根較為纖細;莖細叢生,呈方柱形;表面暗紫色或棕綠色;葉對生,有短柄;葉片多皺縮,展平後呈三角狀卵形或披針形,長1.5~3釐米,寬0.5~1釐米;先端鈍,基部寬楔形,全緣或有少數不明顯的鈍齒;上表面暗綠色,下表麵灰綠色。花單生於莖枝上部葉腋,花萼裂片鈍或較圓;花冠二唇形,棕黃色或淺藍紫色,長約1.2釐米,被毛。果實扁球形,淺棕色。氣微,味微苦。 [5]

炮製:除去雜質,洗淨,切段。 [6]

藥性論述:

性味:辛,平。

①《廣西藥植圖志》:味辛微腥,性平,無毒。

②《南寧市藥物志》:甘,平,無毒。

③《江西民間草藥驗方》:性平,味辛微苦,無毒。

④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微苦,涼。

功能主治: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消腫止痛,抗癌之功效;治闌尾炎、肝炎、胃痛、早期肝癌、肺癌、子宮頸癌、乳腺炎等;外用治痛癤療,跌打腫痛等症。此藥民間用量較大。

①《南京民間藥草》:破血通經。

②《廣西藥植圖志》:消炎,散瘀止血。治跌打傷及血痢。

③《南寧市藥物志》:消腫止痛。治跌打刀傷及瘡瘍。

④《泉州本草》:通絡,清熱解毒,祛風散血,行氣利水,破瘀止痛。內服主血淋,吐血,衄血;外用治毒蛇咬傷,癰疽,疔瘡,無名腫毒。

⑤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清熱解毒。治癌改善症狀;闌尾炎,肝炎。

⑥成都《常用草藥治療手冊》:治食道癌、胃癌、子宮癌。

《一日三草》之半枝蓮/白花蛇舌草/蒲公英,滅癌奇效之草!

白花蛇舌草

二、《白花蛇舌草》

(學名:Hedyotis diffusa)為一年生披散草本,高15-50cm。根細長,分枝,白花。莖略帶方形或扁圓柱形,光滑無毛,從基部發出多分枝。花期春季。種子棕黃色,細小,且3個稜角。

其成藥味苦、淡,性寒。主要功效是清熱解毒、消痛散結、利尿除溼。尤善治療各種類型炎症。在臨床實踐中,發現白花蛇舌草若配伍得當,可治療多種疾病。別名:蛇舌草、蛇舌癀、蛇針草、蛇總管、二葉葎、白花十字草、尖刀草、甲猛草、龍舌草、蛇脷草、鶴舌草。

主治:肺熱喘咳;咽喉腫痛;腸癰;癤腫瘡瘍;毒蛇咬傷;熱淋澀痛;水腫;痢疾;腸炎;溼熱黃疸;擅長治療多種癌腫。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15-30g,大劑量可用至60g;或搗汁。外用:搗敷。 [7]

藥理作用

1、增強免疫功能

體外試驗表明本品抗菌效價很低,但內服後抗感染作用明顯,系通過刺激網狀內皮系統,增加白細胞吞噬功能以提高血清殺菌力,給藥組白細胞吞噬剛果紅的能力較對照組提高4倍。鏡檢可見網狀內皮系統顯著增生,網狀細胞增生肥大,胞漿豐富,吞噬活躍,淋巴結、脾、肝等組織中嗜銀物質呈緻密化改變,顯示機體防禦功能加強。能增強體液免疫功能,使小鼠脾臟中溶血空斑數顯著增加。

2、 抑瘤作用 白花蛇舌草在體內對白血病細胞如急性粒細胞白血病細胞、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細胞有抑制作。白花蛇舌草素對小白鼠腹水肝癌細胞有抑制、殺滅作用,1毫克白花蛇舌草素於24小時內可使0.2毫升腹水肝癌細胞全部死亡。白花蛇舌草在體內對大鼠瓦克癌256、小鼠宮頸癌14、肉瘤180、肝癌實體型、艾氏腹水癌腹水型轉皮下型均有抑制作用。白花蛇舌草能使小鼠肉瘤180細胞分裂相尤其是有絲分裂相顯著抑制、瘤組織壞死。所含三萜酸類對淋巴肉瘤1號腹水型、宮頸癌14、肝癌實體型、肉瘤180,香豆精類對子宮頸癌14、肉瘤180、肝癌實體型、多糖類對淋巴肉瘤1號腹水型、艾氏腹水癌皮下型,均有顯著抑制作用,認為白花蛇舌草是一種廣譜抗癌藥,所含抗瘤成分不是一種。故用白花蛇舌草素治療的肉瘤180小鼠,除腫瘤細胞受抑制外,腫瘤周圍組織有淋巴細胞、中性粒細胞浸潤、淋巴結、脾網狀內皮細胞增生及肝中淋巴灶形成,枯氏細胞增生肥大明顯。

3、抑制生精作用 本品具有抑制小白鼠精原細胞發展到初級精母細胞的作用,而致曲細精管成為空腔。臨床研究也表明:口服本品3周後,受試者精子數均有明顯減少。

4、抗蛇毒作用 本品水提液可降低小白鼠的銀環蛇毒中毒小鼠的死亡率。(毒性:浸膏半數致死量,小鼠腹腔注射為104g生藥/kg。)

《一日三草》之半枝蓮/白花蛇舌草/蒲公英,滅癌奇效之草!

蒲公英

三、《蒲公英》

蒲公英(拉丁學名: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菊科,蒲公英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根圓錐狀,表面棕褐色,皺縮,葉邊緣有時具波狀齒或羽狀深裂,基部漸狹成葉柄,葉柄及主脈常帶紅紫色,花葶上部紫紅色,密被蛛絲狀白色長柔毛;頭狀花序,總苞鍾狀,瘦果暗褐色,長冠毛白色,花果期4~10月。

蒲公英別名黃花地丁、婆婆丁、華花郎等。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頭狀花序,種子上有白色冠毛結成的絨球,花開後隨風飄到新的地方孕育新生命。

性味:苦甘,寒。 [4]

  1. 《唐本草》:味甘,平,無毒。
  2. 李杲:微苦,寒。
  3. 《本草述》:甘,平微寒。
  4. 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苦甘,寒。

歸經:入肝、胃經。 [4]

  1. 李杲:足少陰經。
  2. 《本草衍義補遺》:入陽明、太陰經。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利尿散結。治急性乳腺炎,淋巴腺炎,瘰癧,疔毒瘡腫,急性結膜炎,感冒發熱,急性扁桃體炎,急性支氣管炎,胃炎,肝炎,膽囊炎,尿路感染。 [4]

  1. 《唐本草》:主婦人乳癰腫。
  2. 《本草圖經》:敷瘡,又治惡刺及狐尿刺。
  3. 《本草衍義補遺》:化熱毒,消惡腫結核,解食毒,散滯氣。
  4. 《滇南本草》:敷諸瘡腫毒,疥癩癬瘡;祛風,消諸瘡毒,散瘰癧結核;止小便血,治五淋癃閉,利膀胱。
  5. 《綱目》:烏鬚髮,壯筋骨。
  6. 《醫林纂要》:補脾和胃,瀉火,通乳汁,治噎膈。
  7. 《綱目拾遺》:療一切毒蟲蛇傷。
  8. 《隨息居飲食譜》:清肺,利嗽化痰,散結消癰,養陰涼血,舒筋固齒,通乳益精。
  9. 《嶺南採藥錄》:炙脆存性,酒送服,療胃脘痛。
  10. 《山東中藥》:為解毒、消炎、清熱藥。治黃疸,目赤,小便不利,大便秘結。
  11. 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清熱解毒,涼血利尿,催乳。治疔瘡,皮膚潰瘍,眼疾腫痛,消化不良,便秘,蛇蟲咬傷,尿路感染。
  12. 《上海常用中草藥》:清熱解毒,利尿,緩瀉。治感冒發熱,扁桃體炎,急性咽喉炎,急性支氣管爽,流火,淋巴腺炎,風火赤眼,胃炎,肝炎,骨髓炎。 [4]

禁忌:陽虛外寒、脾胃虛弱者忌用。

  1. 用量過大:常規用量煎服後,偶見有胃腸道反應,如噁心、嘔吐、腹部不適及輕度洩瀉。大劑量(30g/kg)灌服煎劑3天,可見實驗兔子肝細胞及腎小管上皮細胞輕度濁腫,腎小管變窄,其它無明顯改變。小鼠和兔亞急性毒性試驗,尿中可出現少量管型,腎小管上皮細胞濁腫。
  2. 過敏反應:服用蒲公英煎劑、蒲公英酒浸劑後,個別人會出現蕁麻疹、全身瘙癢等過敏反應。蒲公英注射劑靜脈滴注後,亦偶有寒戰、面色蒼白、青紫或精神症狀。
  3. 藥不對證:主要是寒熱不分,不加辨證而濫用蒲公英治療各種感染。臨床上所見的感染多數為熱證,用蒲公英一般不會有不良反應。但少數感染屬於陰寒證,無熱象,病程多較長,病人體質虛弱。筆者普見有人用大劑量蒲公英治療陰寒證,結果病人出現食慾減退、倦怠、疲乏、出虛汗、面色蒼白。感染灶並無好轉之象。將蒲公英清熱解毒的作用簡單地看成能抗菌消炎而加以濫用,會產生不良反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