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下一代會不會“娛樂至死”?

每當我看到父母為了讓孩子安靜,塞給孩子一個IPad或者手機的時候,我都會想起赫胥黎擲地有聲的那句話:

毀滅我們的終將是我們所熱愛的東西!

每當我看到孩子們沉迷於電視或網絡無法自拔的時候,我都會隱隱擔憂《駭客帝國》裡所描述的人類未來可能的命運:躺在充滿營養液的膠囊裡,象做夢一樣體會著電腦程序輸入大腦的各種愉悅感受。生活中只有娛樂,娛樂至死。

我們的下一代會不會“娛樂至死”?

今天,為了我們的下一代,我必須要認真談談尼爾波茲曼那本著名的《娛樂至死》。 我認為在當今的形勢下,這本書的現實意義大於盧梭的《愛彌兒》,大於霍林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

如果一句話概括這本書,必須用這句:毀滅我們的終將是我們所熱愛的東西!

“毀滅”意味著什麼?是整個物種的滅絕,就像曾經的恐龍一樣消失,還是人類逐漸退化,失去了人類之所以成為人類的自我意識和理性思考的能力呢?尼爾波茲曼傾向於後者的解釋。

笛卡爾說:“我思故我在。”當我們不再思考和懷疑,我們作為人類既已走上了退化與消亡之路。

那罪魁禍首“我們所熱愛的東西”是什麼?---電視和網絡所提供的娛樂。

電視和網絡會讓我們不再思考、我們不思從而不在嗎?有人可能會說:不會啊,電視和網絡只是一個媒介和形式而已,和“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書籍只是形式不同,內容上沒有什麼區別啊。

書中論證的一個核心觀點的就是:媒介決定了我們如何認識和理解這個世界;形式很多時候決定了內容。

我們的下一代會不會“娛樂至死”?

電視和網絡這種媒介形式帶給我們的信息和內容有什麼特點,或者說通過這種媒介我們如何認識世界呢?

第一,電視和網絡上的信息很多,但除了天氣預報,或者股民看到的股市行情之外,大多數是和我們不直接相關的。 也就是說這些信息只能作為我們的談資,卻不能指導我們產生有益的行動。就像一首詩裡面說的:我們四周都是海洋,卻沒有一滴水可以喝。

第二,電視和網絡帶給我們的是大量的碎片化的信息。 碎片化的信息沒有完整的上下文,沒有前後的連貫一致性,使我們無從分辨真偽;碎片化的信息也沒有內在邏輯,不需要我們思考和判斷。

最終所有這些支離破碎流於表面的信息,會讓人產生錯覺,以為自己知道了很多事實,其實卻離事實越來越遠。

第三,電視和網絡其功能說到底就是娛樂

。為了娛樂,你不能讓受眾心生困惑、苦苦思考,因為他們會換臺、換平臺,而電視節目的收視率和網絡內容的點擊率是電視和網絡這種媒介存在的至高追求。

娛樂意味著輕鬆愉快上癮,而思考意味著艱難的腦力勞動。在娛樂面前,思考成了少有人走的路。

我們的下一代會不會“娛樂至死”?

和電視網絡不同的,以書籍文字作為媒介的閱讀過程中,讀者需要記憶前後文字的內容、分析判斷作者要表達的意義、要去思考作者的思路和見解,否則就什麼也領會不了。

所以閱讀會要求我們記憶、判斷、思考,促進理性思維。具備了這種獨立思考的能力,當我們面對這個世界的時候,我們才能辨別真偽,看出什麼是真理、什麼是謊言。

如果人類因為獨立意識和理性思考而成其為人類,那麼娛樂而導致的思考能力的缺失必將導致人類的退化。這就是赫胥黎說的:“最終毀滅我們的不是我們所憎恨的東西,而是我們所熱愛的東西。”

每次看到孩子沉迷於電視或者網絡,都讓我想起著名的電影《駭客帝國》裡面所描述的人類未來可能的命運:我們躺在充滿營養液的膠囊裡,象做夢一樣體會著電腦程序輸入我們大腦的各種愉悅感受。我們的生活中沒有難題,不需要判斷、不需要思考,只有娛樂,娛樂至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