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伯年中國畫《東山絲竹圖》,小隱於林的謝安會東山再起嗎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這是唐代詩人劉禹錫的《烏衣巷》,詩中的“王謝”是指東晉時期王導和謝安兩大家族,這兩家不僅是官場上的高門士族,也是雄霸書壇的兩大家族,不用說王家出了箇中國書法史上唯一的書聖王羲之。當年王羲之就是和謝安等四十一人一起。在山陰(今浙江紹興)蘭亭“修禊”,從而誕生了《蘭亭集序》。

王謝兩家時有往來走動,謝被王的精妙用筆所折服,史說謝安從王羲之那裡學習書法。。

唐孫過庭《書譜》裡記載著一段謝安和王獻之的故事——

謝安索善尺牘,而輕子敬之書。子敬嘗作佳書與之,謂必存錄,安輒題後答之,甚以為恨。

安嘗問敬:“卿書何如右軍?”

答雲:“故當勝。”

安雲:“物論殊不爾。”

於敬又答:“時人那得知!”

那時候的魏晉風流多瀟灑,人們之間言辭坦率不弄虛,磊落大方,直率的批評,坦蕩的回應。

任伯年中國畫《東山絲竹圖》,小隱於林的謝安會東山再起嗎

謝安的書法

前面提到,謝安曾與王羲之採風遊玩,悠哉遊哉,那時的他不出來做官,隱居會稽郡山陰縣之東山,縱情山水,常攜歌女絲竹同行,幽壑林泉,蘭亭竹海,沐雨眠風,而推琴吹簫之聲韻隨行飄揚,因此,人們把謝安遊山玩水的事,叫做“東山絲竹”,東山是地名,絲竹指樂器,泛指音樂。

“東山再起”指退隱後再復出,比喻失勢或失敗後捲土重來,說的就是謝安。《晉書·謝安傳》:“隱居會稽東山,年逾四十復出為桓溫司馬,累遷中書、司徒等要職,晉室賴以轉危為安。”

謝安不願做官,有人惜才推舉他做官,他上任一個多月,就不幹了,隱居東山,到了四十多歲的時候,他才重新出來做官,後來彪炳史冊的“淝水之戰”,就是由謝安總指揮的以少勝多的戰例傑作。

因為謝安是名人,故事傳聞很精彩,許多畫家就喜歡以此為繪畫題材,創作出不少“東山絲竹圖”精品畫作。

任頤(1840年-1895年),即任伯年,清末著名畫家,字伯年,別號山陰道上行者、壽道士等。任伯年的繪畫發軔於民間藝術,技法全面,山水、花鳥、人物等無一不能,是“海上畫派”中的佼佼者,“海派四傑”之一。

任伯年中國畫《東山絲竹圖》,小隱於林的謝安會東山再起嗎

任 頤 東山絲竹圖 尺寸:131×66.5 cm. 約7.8平尺

畫裡小溪板橋老蒼石,老枝枯松傾斜居中佔據畫面,遠景不去表現,畫境簡淨,畫家把畫中人安排在一個離塵隔世的地方。

任伯年中國畫《東山絲竹圖》,小隱於林的謝安會東山再起嗎

侍女提壺走來要添茶水,一曲罷,樂女好像在小憩中,謝安似乎並不沉浸在今次的遊玩,眼神遊離,心思不知何方,是想著書法?是念及王羲之?是作詩到某一句上卡殼了?

任伯年中國畫《東山絲竹圖》,小隱於林的謝安會東山再起嗎

書畫同源,中國畫的筆法墨法至為關鍵。書法是寫的,“寫”是能把力量送達投送的動作,同樣,中國畫是講究“寫”的。這個局部可以看任伯年寫的功夫。

​下面是其他畫家的東山絲竹圖:

任伯年中國畫《東山絲竹圖》,小隱於林的謝安會東山再起嗎

任伯年中國畫《東山絲竹圖》,小隱於林的謝安會東山再起嗎

任伯年中國畫《東山絲竹圖》,小隱於林的謝安會東山再起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